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少功文集 作者:韩少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要钱要人,也可以,她可以做一年合同老婆,一年之内包做家务包生娃崽,什么工钱都不要。一年后还她的身子就行。 

 
开眼
  

  魁元在牢里服刑一年多以后,病死了。消息传到马桥,他老娘一口痰卡在喉头一命呜乎。事情到了这一步。魁元家与盐午家的仇就结得更深了。简单地说,魁元的三个哥哥砸烂了天安门的一些玻璃,打伤了盐早。盐午后来又差人冲了魁元家的丧礼,一团团狗屎打在灵牌子上,供桌上,还有两口棺木上。两家人都操刀操份统的时候,村里人才请来了牛头从中调。

  调解的结果,是盐午作了些让步,答应给魁元家其他人八百元“安慰费”,魁元家也就往事不提,恩恩怨怨一笔勾销。牛头依照旧规矩,主持了开眼的仪式,杀一只黑叫鸡,鸡血入十几个碗,双方的男人全部喝下。双方代表又各拿出一支临时做成的竹箭自己先在箭上砍一刀,再把两支箭并在一起,双方一齐用力折断,以示今后不再互相打杀——各方执断箭为。最后,双方各自请出一个无子无孙绝了后的老寡妇。她们手托一碗清水,水中放一枚铜钱,从水中捞出铜钱来,在对方老寡妇的眼睛上慢慢地抹。一个说。“马盐个家的人伤了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蒙住眼,要开开眼,以后要好好来往……”另一个说:“如魁元家的同锅兄弟作了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蒙住眼,要开开眼,以后要好好来往……”

  她们开始含混不清地唱着;

  人人都有一张嘴,

  世上道理万万千呵。

  人人都有两只耳,

  世上道理年说年呵。

  今日开眼明日见,

  亲兄弟笑开颜呵。

  今日碰头明日散,

  隔山隔水不隔天呵……

  越是孤苦穷寒的妇人。越有资格在这种场合充当开眼人。为什么会这样,没有人说得清楚。

  开眼之后,双方立刻恢复兄弟相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对什么人,都不得再提冤仇的这一段。也就是说,有理没理,有冤无冤,一碗屋檐水统统洗去了。

  已经进人了新的年代,“开眼”一词当然也越来越多新的含义。牛头也要讲一讲当前的国家形势,比如讲到亚运会即将在中国召开的问题,讲一讲计划生育的问题,作为开眼的引导。当事的双方也要各给牛头一个红包,不能像以前那样,给一个猪嘴巴就算是酬谢。当事的双方还要给周围看热闹的人“操心费”,重则请饭,轻则塞一包烟。魁元交结的一些后生,几天来一直在这里探头探脑,等待着这一件事。他们好像要做点什么,又说不出他们要做什么,最终也没有做出什么。他们像趋光的蛾子,总是往热闹的地方去,有一件事事关心的样子,要为天下人打抱不平的样子,走到哪里,喝不明不白的茶,抽不明不白的烟,不明不白地三两相聚不时会意地递个眼色或笑一笑。可能有一个人突然站起来大叫一声:“走呵!”外人以为会要发生什么了。其实不会发生什么,他们一伙人走到小店里看一看,换到另一棵树下又坐了下来,又开始三两相聚的等待,偶尔为一根烟抢来抢去的关闭一阵,如此而已。

  他们就这样把马桥关心了好几日,总算得到了最后的回报:盐午派人买来几条烟,带嘴子的,还买来一些盒装饮料,算是打发了他们。

  他们本来还准备到魁元家那边去看一看,走到那里,碰见了一个叫煌宝的人,被他堵在路上劈头劈脑大骂了一通。他们不明这个人的底细,互相挤眉弄阳交换了一下眼色,又有一个人喊“走呵!”——大家便哄然一笑,走了。 

 
亏元
  

  一九六八年,我参加了一次调查。中共湖南省委机关一个叫“永向东”的群众组织,想解脱两个省委干部,事先须查清这两个干部全部亲人的政治情况。为了避免对立派别的攻击,他们摆出接受社会监督的姿态,邀请红卫兵派人参加调查。就这样,乳臭未干的我居然进了审干组,居然捞到了一次公费漫游全国的美差。

  我们首先到了北京、锦州、沈阳的好几座监狱,了解那个干部的一位堂兄。堂兄原是一个重要电台的播音员,五十年代中因为一次现场直播时把共产党要人“安子文”误读成国民党要人“宋子文”,成了罪囚,判刑十五年,先后在上述监狱里服刑。我惊讶地发现,不管他写下了多少上诉材料,所有的审理者都觉得他为一个字付出十五年的生命是应该的。当我们同他谈话的时候,他居然也想通了,一口一个对不起党对不起主席,觉得自己罪有应从他把年仅十五岁的我也叫作“政府”:“政府,我再也不会上诉了,我一定好好地改造思想。”

  从电网和大墙下走回我们住宿的大车店,我突然生部一种恐怖;一种对“安”

  字、“宋”字以及其它文字的莫名恐怖。

  大车店以外还响着武斗的一阵阵枪声,到处有街垒,有弹痕,有硝烟,经常有一车车大喊大叫荷枪实弹的武斗人员在街上呼啸而过,把大车店里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一九六八年的辽宁,“红司”正在攻打“革司”,“毛泽东思想”派正在围剿“毛泽东主义”派。火车站那边一场恶战,竟使火车停开,使我和三个同行者在大车店里窝了整整两个星期。这一切也许很难被后来人理解,比如很难被我的女儿理解。在后来人的眼光里,除了“红司”、“革司”一类少有几个词的区别,当初武斗的双方在思想、理论、作派、趣味、表情、着装、语言方面完全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事过境迁之后或做生意或打工,或读学位或炒股票,更是彼此彼此。那么一场场红着眼睛的相互厮杀是怎么发生的?

  这就如同我曾经不能理解十字军的东征。我读过天主教的《圣经》也读过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除了“上帝”和“真主”一类用语的差别,两种宗教在强化道德律令方面,在警告人们不得杀生、不得偷盗、不得淫乱、不得说谎等等面,却是惊人的一致,几乎是一本书的两个译本。那么十字与新月之间为什么会爆发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圣战?他们用什么魔力驱使那么多人从东边杀到西边又从西边杀到东边,留下遍地的骨和数以万计孤儿寡母的哭嚎?在黑云低压以及人们不会永远记住的旷野,历史只是一场词语之间的战争吗?是词义碰撞着火花?是词性在泥泞里挣扎?是语法被砍断了手臂和头颅?是句型流出的鲜血养肥了草原上的骆驼草,凝固成落日下抹一抹的闪光?……

  世界上自从有了语言,就一次次引发了从争辩直至战争的人际冲突,不断造就着语言的血案。我不以为这是语言的魔力,不,恰恰相反,一旦某些词语进人不可冒犯的神位,就无一不在刹那间丧失了各自与事实原有的联系,无一不在为势不两立的时候浮现出最大的同义性:成为战争主导者们权势、荣耀、财产、王国版图的无谓包装。如果说语言曾经是推动过文化演进以及积累的工具,那么正是神圣的光环使语言失重和蜕,成为了对人的伤害。

  二十世纪就要过去了。这个世纪获得了科学和经济的巨大成果,也留下了空前的环境危机、怀疑主义、性解放。留下了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它几百次战争的纪录,使战亡人数超过了前十九世纪战亡人数的总和。这个世纪还喷涌出无数的传媒和语言;电视,报纸,交互网络,每天数以万计的图书,每周都在出产和翻新着的哲学和流行语,正在推动着语言的疯长和语言的爆炸,形成地球表面厚厚积重的覆盖。

  谁能担保这些语中的一部分不会触发新的战争?

  语言迷狂是一种文明病,是语言最常见的险境。指出这一点,并不妨碍我每天呼吸着语言,吸吮着语言,在语言的海洋里毕其终生,被一个个词语引人新的思维和感觉。一次次对那次辽宁之行的回想,只是使我多一点对语言的警:一旦语言僵固下来,一旦语言不再成为寻求真理的工具而被当作了真理本身,一旦言语者脸上露出自我独尊自我独宠的劲头,表现出无情讨伐异类的语言迷狂,我就只能想起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马桥,一个七月十五祭祖的日子里。盐午的叔叔马文杰平反了,父亲当汉奸的事也没有什么人再提起了。以前没有给他们好好地办过丧礼,现在当然要补偿。盐午是马桥最有钱的人,请来了洋乐班子,国乐班子,准备好好热闹一下。

  又准备了八桌酒席,给村里村外的一些亲友送去红帖。

  回村祭祖的魁元也接到了一张红帖,打开一看,脸立刻变了色。他叫胡魁元,帖子上竟写成了“胡亏元”。

  “亏”字太不吉利,也充满着敌意——虽然这极有可能只是出于写贴人一时的马虎和懒惰。

  “我嬲他老娘顿顿的!”

  他愤愤地撕了红帖。

  他不能容忍一个“亏”字,就像五十年代的法官不能容忍一个“宋子文”,红司派的战士们不能容忍“革司”二字,十字军不能容忍“真主”二字。一场语言圣战就从这里开始。

  他没有去赴宴。看着人们抹着油嘴从盐午家那边回来,恨恨地吞咬着自己的一个生红薯。他对家人说,他要找盐午家里的算帐。其实,他出门后先到煌宝家里坐了坐,又到复查家的菜园子里摘了条黄瓜吃吃,最后到天安门前看后生打了一阵台球,看一桌后生摸了一圈麻将,根本不敢去找盐午。他甚至害怕盐午知道他来了,知道他要来吵棚。光是天安门那宅子的气势,足以把他的尿都骇得夹回来,他如何吵得过人家?幸,他游游荡荡的时候,发现盐午家还在装修的一间铺面里,有一把电钻丢在地上,大概是停电了,工人喝茶去了,没有收捡。刚才在这里打下手的盐早也不见了,可能是缠上了另外一件什么事。魁元左右看一看,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