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22-佛陀教你不生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就只能在失去了某种东西后,尽量调整内心的平衡,就当作自己从来不曾拥有某物。    
    我们经常说对症下药,世界上有很多种疾病,也有很多种药,但一种药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然而,对于人的心所生的病而言,需要的药却永远都是一种,那就是人的慈悲与智慧。    
    当你不再忙忙碌碌,也不再为了一些表面的目的而操劳,你自然就会在自己的心里遇到“平和”。可见,“平和”不是外在的,而是藏在人们心里的,你也不用着急去找它,它只要安静地去发现就可。    
    很多人在想要寻求内心平和的时候,选择了远离城市的深山,然而,家庭、社会和城市,并不是真正阻碍人们的内心变得平和的原因。平和是心内的,而不是心外的,所以,在心外是找不到人们想要的平和的。    
    曾经有一次,很多修行佛法的普通百姓从不同的地方赶到一个寺庙,听一位师父讲经。在开讲之前,这位师父问大家:“你们一路上好吗?你们这些年是在寂静和团结中生活过来的吗?你们有过什么缺乏支持的感觉吗?”    
    有两姐妹说:“师父,我们俩的情况并不好。彼此对对方都非常气愤,我们的肺都要气炸了,哪还有什么寂静!”接着,她们各自申述了自己的理由,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姐妹俩都喜欢给对方提意见,同时她们的脾气又都很急躁,几句话不合,要么就互相咒骂,要么就动手动脚,有时候甚至由于怨恨对方而几天不说话。     
    听完她们的话,这位师父说:“她骂了我!她打了我!有这种思想的人,仇恨怎么能消失呢?任何时候仇恨都不是用仇恨来结束的,只有靠爱才能办到,这是一条老规矩。”    
    姐妹俩听了这位师父的话,都安静下来了。她们认真地思考着,最终发现自己犯了很愚蠢的错误。其实她们彼此是情感深厚的,但往往由于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争执不休,言语过激,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实际上,这样做一点也没有意思,就算在话语的争锋中占了上风,她们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而且还使可贵的姐妹亲情一再受到破坏。总的问题只有一个:她们说话的方式很不对劲。哪怕是给对方提意见,也应该怀着爱的心理,用宽容的态度说出来——如果她们真的这样做,又哪里会产生对对方的仇恨呢?    
    内心没有平和的人,是永远找不到平和的,不管你走了多远,花了多少时间,你仍然远离自己内心的平和。快乐的出现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心中装着快乐,那么你不用走任何一步路,都与快乐同在,如果你的心里本来就没有快乐,那么你也就与快乐无缘了。还有祥和与智慧也一样,一颗祥和的心,总是欢喜而逍遥的,一颗有智慧的心,能从世界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只鸟那里看出真理来。    
    有一个幼儿园的园长想要整修幼儿园,他托人去找画技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幼儿园的墙壁装饰得更加美丽。但同时也有人建议他让幼儿园里的孩子给自己的幼儿园画一些画。    
    设计师看起来很忙很疲倦,但还是答应了园长的请求,愿意为孩子们画一些画。幼儿园的孩子一听可以画画,高兴坏了,忙着拿画笔、找纸,一派热闹的景象。    
    过了一个多星期,园长去找设计师,设计师一拍脑袋,说自己把这事儿给忙忘了,但他许诺三天后就交出所有的画。园长答应了。三天后他又去找设计师,确实也拿到了画,他把设计师的画拿回幼儿园,和孩子们的画放在一起。    
    设计师不愧是设计师,每一幅画的构思都很巧妙,用笔也很讲究,而且还考虑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颜色搭配也非常的到位。园长和其他老师一起,细细地看眼前的画。    
    看来看去,大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设计师的画固然很优秀,但和孩子们的画比起来,好像缺了点什么。园长让大家说说,到底缺的是什么,老师们还在琢磨的时候,幼儿园的厨师刚好路过,也进来凑热闹,他一看那些画,就指着右边的画说:“这些画多好啊!快乐极了!轻松极了!”厨师说话很直,听起来很不专业,但却一下子说中了要点——设计师的画缺的就是一份轻松和快乐,这种情绪不是可以假装的,设计师忙于事务,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轻松和平和,而孩子则不一样,他们想的很简单,内心也很快乐,有什么就画出了什么,所以,虽然他们的画比较粗糙一些,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的一种表现。他们根本不懂得颜色的搭配技巧,但他们的画简单朴素而又透露出天真的气息,这是设计师做不到的。    
    园长突然明白了:孩子们的心,是多么的平静啊。而这,正是真正的美。    
    绚丽的色彩,看起来会很美,但不一定最动人心;宁静之景,却一定会搅动人们内心那个极乐世界的微风。如果用宁静的心去观照,没有什么不是美丽的,处处黄花,皆是般若,丛丛翠竹,都是法身。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倘若心灵美丽,当下就是极乐世界。


第一章 改变愤怒的自己心灵的秘密

    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心到底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过去不可把握,未来不可猜测,看起来,“心”像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如果始终弄不明白这些问题,当你走到生命末端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懊恼。而要使自己的心稳住,就应当自觉自察,悟透自己。    
    一个人若没有德行,又不认识这个心,他的心就会走样变形;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染上尘埃,又像太阳被乌云遮蔽,无法看到事物真实的面貌。    
    人生、宇宙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很多人都茫然不解。所以,必须透过修行、修心来体证真理。    
    那么,什么是心,我们又要修哪一个心呢?    
    你也许感觉到了,你要走的路有很多意外之处,还有很多离奇古怪的因缘,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和结果,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人很容易丧失方向,要么走崎岖而错误的路,要么干脆就没有路可走。    
    似乎怎么想也想不出答案。但答案绝对是存在的。如今有一个谜摆在我们面前:出生是为了什么?死去又是到哪里去?    
    有一位教授,是学术界的泰斗。这位教授有一个儿子,由于他很想让儿子长大后也和自己一样有成就,于是就亲自教导儿子,为此他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然而,事不如人愿,他的儿子和先前一样愚笨,没有任何长进。这个事实使得教授极为难过,他说:“我的才华世人可以见证,但为什么我的儿子会那么愚笨呢?人生真是没有意思啊。”后来,教授不再强行管教自己的孩子,而是任由他自由发展,结果却令他很意外,他的孩子很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这个孩子本性非常善良,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替别人着想,虽然这个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能力和成就,但似乎比他那声明显赫的父亲还受欢迎。教授对此深有感悟,看来,生活的答案并不是仅仅是出人头地,以一颗没有功利目的的心去生活,恐怕还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可以说,目前的很多人都是这样,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忙忙碌碌,有很多东西要追求,不管是想要考上大学,还是想成立家庭,抑或是当官……各种各样的目的,有的人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有的人花了很长时间才实现,有的人可能实现不了自己的目的,那么,人们是否想过,一旦目的实现了,自己又该去做什么呢?或者,目的已经没有希望实现了,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只能无奈地换一个目的。既然没有目的是一定要去实现的,人就会放松下来,回到本真的自己,这时候的人,脑子是最清醒的。     
    并不是只有某些人才会顿悟,每一个人都拥有顿悟的能力。举个例子,刚开始看书的人,看不懂书上在说些什么;刚开始做题的人,往往不能得出答案,但看不懂书的人和做不出题的人,却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就看懂了书、做出了题,我们把这种经历叫做“悟”,悟可以分为很多种:悟出了世界上的某种道理,是一种悟,此外还有小悟和大悟。“悟”更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本心的悟”。    
    人的心念刹那间就发生变化。我们现在不可能拥有未来的心,我们现在这一刹那的心同样是过去的我们不可能拥有的,那么我们真正的心是什么呢?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事物真正的一面。德山祖师看蜡烛的明灭时,悟出了一个道理:光明和黑暗都不是恒定的,都是在变化的,如果能够察觉到这一点,并超越了光明和黑暗的变化,那么你就进入了不生不灭的境界。    
    旅行的人总是在流浪,在不停地寻找自己的目的地,他们在世界上来来去去地走着,从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只有那些住在屋子里,不四处走动的人,才是主人;灰尘在空中漂浮,难道空间会随着灰尘的飞舞而动荡吗?绝对不会。如果想要知道主人究竟是谁,就一定不要错误地把客人当作主人。    
    以此推理,我们就可以明白,就人自己而言,变化的身体和心念是客人,你要想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就先要明白哪些不是自己的心。    
    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心以后,接下来要做的,是更深入地了解你的心,它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心能够作主,那么你的人生就是自在的。人们应当相信,很多问题都是人自己造出来的,因此转变自己的心念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因缘的转变,也关系到你的人生逆境和痛苦的转变。智者往往能够抓住机会创造转变,从而使身外的条件变得适合自己,此时,他们的心也更好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