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品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岁的陆康也在一个月以后发病而死。当时追随陆康的陆氏宗族一百多人也受尽了苦难。差不多死了一半,所以,陆家和孙家是有国恨家仇的。孙权对陆逊也就不能不有所保留。但一方面,出于政治需要,孙权对陆家不能不笼络借重。另一方面,要是真重用陆逊,孙权也会犹豫。所以吕蒙两次向孙权推荐陆逊,孙权才任命陆逊为丞相。
    而孙权呢,也对于陆逊是寄予厚望的。陆逊接任以后,孙权和陆逊有过一次谈话,这个谈话记载在哪里呢?记载在《三国志》的《吕蒙传》,不在《陆逊传》。在这个谈话中呢,孙权一一评点,周瑜、鲁肃、吕蒙三人的功过得失。这绝对不是闲聊天,这是有用意的。而且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孙权对周瑜的评价,非常之高。说到了什么呢,说到周瑜是“邈焉难继,君今继之。”(来自《三国志。吕蒙传》)。说周瑜这个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到是不可能有人继承他的。不过将军你今天继承他了,这是什么。这是把陆逊看做第二个周瑜啊。这是寄予厚望的,那么陆逊也不负厚望,确实,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顾雍去世以后,陆逊就接替顾雍成为吴国第三任丞相。陆逊这个江东名士,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将相都当了,这也是陆逊一生的顶峰。但是陆逊担任丞相不久,大概一年,就被孙权逼死。前面我们讲过,孙权的第二任太子孙和和他的第四个儿子孙霸争夺太子的地位,这个叫做“南鲁党争”,南宫指的就是太子,鲁就是鲁王,就是孙霸。这个时候朝廷当中的人,一分为二。叫做举国中分,就是整个国家分两派。两大派,一派拥护太子,一派拥护鲁王。陆逊是拥护太子的。陆逊一而在再而三的给孙权写信保太子,而且要求和孙权见面谈一次。孙权不听,不谈。还不断地派人到陆逊那里去责备陆逊。与此同时,陆逊的几个外甥,因为拥护太子被撤职流放,就是陆逊周围的人,流放的流放,被杀的被杀。陆逊不断接到孙权的责备,于是陆逊非常的忧郁,非常的气愤,最后活活气死。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陆逊之死就死于南鲁党争,就是太子党跟鲁王党的斗争。但是奇怪的是,陆逊死了以后,太子党的二号人物诸葛恪接替了陆逊。升官了。鲁王党的一号人物,二号人物,三号人物也都升官了。那就说明陆逊之死决不简单是一个南鲁党争的问题,他背后一定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请看下集——《逆流而上》。  5
第四十七章 逆流而上
4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除了三国各主之外,将相大臣们一般都是几个人物合为一卷,只有诸葛亮和陆逊每人独占一卷,可见陆逊在三国史上占有何等重要之地位。陆逊作为孙吴政权“江东化”的代表人物,是江东众多优秀人物中出将入相的唯一一人。然而,就在他人生旅程达到顶点的时候,却被孙权逼死。历史上关于陆逊之死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因为卷入了太子与鲁王之争而死,而易中天先生认为,陆逊之死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而且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陆逊之死的背后与曹操、刘备、孙权的建国之路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逆流而上》。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了陆逊之死;陆逊之死是个谜;孙权为什么要逼死他呢?一般认为因为卷入到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争夺储位的这样一个党争。而陆逊是拥护太子的;不断的上书给孙权讲保太子的道理。惹翻了孙权;但是这个说法可以讨论;为什么可以讨论呢?就是因为陆逊死了以后;卷入太子鲁王党争的其他人;很多人升了官。这张表里面列出来的就是太子党和鲁王党的人;我们看到有的人受了处分;有的人罢了官。有的人被处死或逼死;有的人升了官;有的人没事儿。但是我们如果把这些人的履历看一下;我们马上就会看出问题来。被逼死的陆逊;吴郡吴县人;被流放罢官的顾谭;吴郡吴县人。被处死的吴粲(WUCAN);吴郡乌程人。也就是有事的都是江东人。没事的是谁呢?诸葛恪升官;他是什么人?他是流亡北士诸葛谨的儿子。升官的还有步骘(BUZHI);临淮淮阴人;流亡北士。吕岱(LVDAI);广陵海陵人;流亡北士。没事的是仪;北海营陵人;流亡北士。没事的滕胤(TENGYIN);北海剧县人;流亡北士的后代。而且后来和诸葛恪一起还做了孙权的顾命大臣。
    那就很清楚;孙权在这儿是以什么划线;不是以拥护太子还是拥护鲁王来划线;他要整的全部是江东人。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朱据;朱据也是吴郡吴县人;而且朱据和陆逊都是吴郡四大家族之一。吴郡四大家族,顾、陆、张、朱。朱据这回儿也没事儿,朱据当然后来也挨整了,但是那是后来的事。因此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来。这次孙权就是要整陆逊。而陆逊挨整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他当了丞相一年以后,而陆逊我们知道一直是东吴的上游统帅。在长江上游的统帅,驻守武昌,就是现在湖北省的鄂州。前线总指挥,孙权的前线总指挥是四任,第一任周瑜,第二任鲁肃,第三任吕蒙,第四任陆逊。所谓东吴四大英将。陆逊这个地位是很高的,很重要的,然后又当了丞相。不折不扣的叫做出将入相,一人而身兼文武二职。军权和政权都掌握过了,何等重要的人物。为什么整他?那么也只能猜测,那么我猜,陆逊挨整是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他是士族。第二他是江东士族,第三他是江东士族当中最大的士族,四大家族之一的陆家族。那么第四他还是江东士族当中在孙权政权官做得最大的,权利最大的。孙权不能够把这么大的权利交给了江东士族。功高盖主是肯定的,影响太大也是肯定的,因为当时太子也好,其他的人也好,都和陆逊的关系非常好。甚至还有学者,比方说马植杰先生猜测说孙权怕接班人驾驭不了陆逊,太厉害了。他儿子将来继承了帝位管不了这重臣怎么办?等等原因。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孙权和这些江东士族之间的这种关系,这种纠葛,因为我们看江东士族,我讲了,有江东四大家族:虞(YU)、魏、顾、陆。虞,代表人物虞翻。这个是差点被孙权杀掉的。魏,魏腾,差点被孙策杀掉,我们讲《江东基业》这一集的时候讲过孙策要杀魏腾,后来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就站在水井跟前说,你要杀魏腾我就跳下去算了。因为你要杀了魏腾以后大家肯定要反对你。为什么?就因为魏腾他就是四大家族之一。这个江东家族的势力太大了。孙策没敢杀。那么顾呢,顾雍,顾雍是善终的。但是顾雍的孙子,我刚才讲顾谭卷入陆逊一案,被罢官被流放。而且顾谭的弟弟也受到牵连。他的姐妹也受到牵连。这里面确实是有孙权和江东士族的矛盾。
    易中天先生认为,陆逊并不只是因为卷入到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争夺储位而被逼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江东士族中的代表人物。孙权虽然利用江东士族在江东坐稳了江山,但是对江东集团一直是不信任的,所以总想有机会收拾江东人,孙权终于借这次夺储之争收拾了一批以陆逊为首的江东人,而在此之前孙权就曾收拾过江东士族,那么孙权骨子里为什么要与江东人过不去呢?
    刚才我说到了虞翻,虞翻是差一点被孙权杀掉的。怎么回事呢?就是有一次孙权请大家喝酒,孙权这个人很喜欢喝酒,我们前面也讲过,一喝就醉。一醉方休。到了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孙权就起来给大家斟酒,一个一个倒过来。到了虞翻,快到虞翻跟前的时候,虞翻就装做喝醉了。往地上一倒,等到孙权一看他醉了,算了,别倒了。就到别人哪儿去斟酒,孙权一走过去,他一爬起来坐起来。坐好了。孙权勃然大怒,你太不给我面子了,你这是存心的嘛。拔出剑来就要杀虞翻。是被大司农刘基上前一把抱住,说主公啊主公,虞翻杀不得。虞翻是天下名士啊,请你想想杀一个名士,是什么样恶劣的影响。最后孙权说了一句话,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说“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三国志虞陆张骆吾朱传》)曹孟德都可以杀孔融,我为什么不能杀虞翻?虞翻有什么杀不得?刘基就抱住孙权说,是是是是啊,曹孟德是杀了孔融,但是大家不都早骂他吗?那不是一片骂声嘛,殿下要学就学尧舜吧。不要学曹操,曹操怎么可以学习呢?孙权这酒才醒过来,对,曹操学不得。好了,不杀虞翻了。下道命令说,以后大家记住了,我喝醉酒说杀谁,不算数啊,不要执行。但是虞翻最后还是被打发到交州去了,交州就是现在的广东、广西,在加上越南的一部分。为什么呢?虞翻口出狂言。有一次孙权和张昭两个人在一起讨论神仙问题。这本来也是个伪命题,说着正带劲的时候,虞翻插嘴把手指着张昭,对孙权说,那都是死人,他们都变成死人了还谈什么神仙?天底下哪里有什么神仙。孙权勃然大怒。就把他打发到交州去了。
    我们看孙权啊,是把虞翻当作吴国的孔融来看待。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个人也说了类似的话。这个人是谁呢?诸葛亮。诸葛亮在蜀国也像曹操和孙权一样对付过几个士族和名士。比方说廖立被诸葛亮废了,来敏被诸葛亮废了,就是废为平民。而且诸葛亮在废来敏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呢?说“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宋书•;王微传》)孔文举就是孔融。就是来敏这个破坏捣乱,散布流言飞语,制造反动言论,破坏安定团结,比孔融还严重。这意思很清楚,孔融破坏大局被曹操杀了,你来敏的罪过比孔融还严重。我不杀你是宽大为怀。那么也就是说,虞翻是吴国的孔融,来敏是蜀国的孔融。不管是蜀国的孔融还是吴国的孔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