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雕塑 

     西周的雕塑艺术在商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形象似乎更写实一些, 

或说增添了生动活泼之气氛,这在象生的各种鸟兽尊上有明显的体现。如陕 

西宝鸡茹家庄出土的一对鸟形尊,鸟垂喙、长尾,下有三足,全身饰有鳞状 

羽纹。传为陕西宝鸡出土,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一对虎尊。虎体 

修长,首前伸,口出两牙,长尾上卷。江苏丹徒出土的一件鸳鸯尊,作站立 

状,曲颈,体态丰满,头顶有冠,造型稳重典雅。此外,辽宁凌源出土的鸭 

尊,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象尊及两个铜三足鸟、一个铜鸭头、一件8厘米高的 

铜人,辽宁喀左出土的“蟠龙兽面纹罍”上的昂首蟠龙等,都是具有一定水 

平的雕塑作品。 

      (4)乐、舞 

     据《史记·周本记》上讲,周在灭商建国后不久就制定了礼乐。周代最 

重要的音乐大多是运用于礼乐中的音乐。 

     礼乐制度,实质上是奴隶制的氏族宗法制度和等级名分制度的综合体。 

所谓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构成一座血缘宗族关 

系的金字塔。君主是塔顶,为天下的大宗,其嫡系为小宗。 

     在音乐方面,周把前代的乐曲、乐舞、乐器加以整理、改进,从而形成 

了一套更符合“礼”的有助于巩固其政权的音乐文化。他们认为这样的音乐 

可以让人们保持“平和”,不进行反抗,即“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 

     周代的礼制相当繁锁,其中与音乐关系较为密切的礼仪形式有祭祀、大 

飨、燕礼、大射等。据《周礼·春官》记载,“大司乐·……乃分乐而序之, 

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太簇, 

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 

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 

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以上 

说到的黄帝时代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 

夏》,商的《大濩》及周武王时的《大武》,便是周朝祭天地、祀考妣的、 

被称为“六代舞乐”的雅乐。“雅乐”实际上便是与礼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祭 

祀音乐和仪典音乐。这就决定了雅乐的风格是“中正和平”、“典雅纯正”。 

又因为自周开始,历代都把先王之乐奉为“雅乐”,所以“雅”与“古”便 

成了同义语。在后来的中国儒家思想中,凡雅必古,凡古必雅,不古者则必 

不雅的偏见,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由于雅乐本身的风格,所以在表演 

时要求:六代之乐舞者要手持礼器以示威仪;六代金乐必然是声调平静、缓 

慢而和畅。这样就可以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身历其境 

者崇高之感油然而生。难怪孔子听过《大韶》之后,深受感动,以致“三月 

不知肉味”,认为“韶乐”尽善尽美。 

      《大武》是周代表性的乐舞,同样是对开国君主战绩的歌颂。《乐记·宾 

牟贾篇》曾以孔子之口由舞姿的特点作象征性比喻,对其表演形式作了较详 

细的描述:“揔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 

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山;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 

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 

中国也。分夹而进,事蚤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之。”这部舞乐基 


… Page 107…

本上把武王伐讨的战争全过程演述了一遍,想见其必有声势浩大,壮怀激烈 

之气氛。可孔子认为这种炫耀武功的乐舞,不象《大韶》那样能充分表现“和 

平之德”,所以他评价《大武》是尽美而未尽善。足以见孔子更注重音乐的 

道德作用和标准。 

     周代礼乐中最典型的就是音乐等级制度。在乐队乐器的使用规格上、在 

乐舞队列规模的安排上,甚至有关音乐技术理论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 

在乐队的排列和所用乐器的多少上,规定天子的乐队可以排列东西南北四 

面;诸侯可以排三面;卿和大夫排两面,士只能排一面。在乐舞队列规模的 

安排上则规定,天子的舞队可以用“八佾”即排八行,每排八人,共六十四 

人;诸侯用“六佾”,计三十六人;大夫用“四佾”计十六人。甚至规定等 

级地位不同,所奏的曲调也因其象征意义或乐曲内容而有所不同。在《国语·周 

语下》中有“夫宫,音之主也。”而在《礼记·乐记》中则有“宫为君,商 

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的记述。 

     礼乐的发展在周获得了最完备和规范的形式,以致其它的规格、制度、 

表演形式以及渗透于其中的王权意识、等级观念在其后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 

会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至于周代的乐器,可以说“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八类乐器全都有了。“金”指青铜,如钟、饶;“石”指玉石,如磬;“土” 

指陶土,如埙;“革”指皮革,如鼓;“丝”指弦线,如琴;“匏”指葫芦, 

如笙、竽;“木”、“竹”即木、竹制乐器,如柷、敔,如笛、箫。这说明 

当时乐器的种类已经相当丰富了。 


… Page 10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