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痒的普遍规律,而是要指出其一次性、无双性的价值。人类全部活生生的价 

值感的根源就在于对象的单一性。 

     哲学史观。文德尔班对哲学史的贡献是引人瞩目的。他那部以问题 

和范畴为组织编排原则的名著《哲学史》,在西方一直被当作经久不衰的教 

科书而大受欢迎,到1957年,德文本共出了15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他 

的哲学史观可以概括为哲学史的主题、决定思维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哲学史 

的批判方式三个方面。 

     文德尔班认为,哲学与其它学科不同,没有一个一切时代共同具有的主 

题,也不存在围绕同一主题渐进的发展史。哲学史实际上是各种问题的发展 

史,或由各种各样的思想运动所组成的历史。哲学史的统一性并不来自各代 

哲学家的所忙于研究的对象和课题,而在于他们所完成的共同的工作和怀抱 

的共同的目的,即通过科学概念来表现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判断。 

     决定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根本特征的思维面貌的因素主要有三 

个,即逻辑的、文化历史的和个人人格的因素。逻辑因素表现了思维发展的 

重复性和必然性,它固然是一个相当实用的因素,但却无法解释哲学发展的 

复杂情形。文化历史因素对哲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 

问题的历史经历和对问题回答的变化,但它也不能说明哲学发展的全部复杂 

性。在很大程度上,哲学发展的复杂性只能诉诸哲学家个人的人格因素。由 

对这三个因素的分析,他给哲学史研究提出了三项任务:第一,根据一切可 

能利用的材料,确切说明哲学家的生活境况、思想发展和他个人的观点与学 

说;第二,根据取得的事实重塑每个哲学家的生长过程,以便使人了解他的 

学说中哪些与前人有关,哪些与所处时代的一般精神有关,哪些与他个人的 

天性和教育有关;第三,从整体观点来评价各种理论在哲学史的整个进程中 

有何价值。前两项任务是哲学史中的文献历史科学,后一项是批判哲学科 

学。 

     哲学史作为一门批判科学,不仅需记录和解释,更需批判和评价。没有 

批判观点就不成其为历史,但这种批判决不是站在外面进行审判。同时,评 

价哲学体系的标准也不能是哲学史家个人的信念或偏见。 

     在阐述批判原则和评价标准过程中,文德尔班提出了不少相当可贵的思 

想。但是,他对哲学发展的意义作了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哲学与社会实践的 

关系。 



                      3。现象学:胡塞尔的哲学思想 


… Page 30…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不仅对20 

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和世纪中期以让——保罗·萨特(1905—1980)、莫里斯·梅 

洛—庞蒂 (1908—1961)等人为代表的法国思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其 

影响已远远越出德语和法语地区,演变成世界性的“现象学哲学运动”。这 

一运动的精神甚至越出哲学,渗透进文学、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 

教育学、逻辑学、经济学等极其广阔的领域,程度不同地影响了它们探讨问 

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象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18世纪德国科学家和哲学家拉姆伯特(1728 

—1777)在其《新工具》(1764)一书中提出的。他主张建立一门叫做“现 

象学”的学科,并把它定义为关于幻觉的理论;认为现象是对实在的歪曲或 

掩盖,因此它只能把我们引入歧途。与拉姆伯特同时代的哲学大师康德,通 

过区分现象与自在之物,赋予“现象”以极为广泛的意义。不过,实际打开 

现象学研究之路的乃是德国哲学家哈特曼 (1842—1906)和布伦坦诺(1838 

—1917)。哈特曼在《道德意识的现象学》(1878)一书中把现象学理解为 

对意识的一种纯描述性的研究。布伦坦诺反对康德割裂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做 

法,主张把一切关于现象的判断都还原成对存在自身的判断;他还把中世纪 

经院哲学中的“意向性”概念改造成心理学的记述概念,将其作为现象学的 

基本概念。这些思想构成了现象学重要的理论渊源。 

     现象学的真正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自他于20世纪初使用“现 

象学”这个术语以来,现象学就成了研究哲学的方法的一个名称。现象学家 

们认为,现象学方法是研究哲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现象学是迄今为止最好 

的哲学概括。但其他学派的哲学家则把现象学理解为现代哲学的一个流派或 

一种运动。 

     由于甚至连作为现象学创始人的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也是不断变化发展 

的,所以无法用一个统一的定义来界说现象学。相比较而言,与实证主义拒 

斥“形而上学”不同,现象学家一般注重探讨“形而上学”问题。与分析哲 

学强调语言问题,侧重研究人类认识的语言形式不同,现象学家认为语言形 

式的深层是人的意识和实际生活,因此他们重视研究“生活世界”,关心人 

生的意义和历史的目的。现象学家还坚决反对心理主义把理性观念和逻辑规 

律归结为心理要素的企图,认为哲学应该是所有科学中最高、最严密的科 

学,而心理学是经验科学,心理学方法是经验方法,因此不仅不可能解决认 

识的客观性问题,而且必然导致怀疑论和相对主义。 

     现象学创始人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出生于当时属奥匈帝国 

的摩拉维亚的普罗斯尼茨城。  1876年至1882年先后在莱比锡大学,柏林 

大学和维也纳大学攻读物理学、数学和哲学。在维也纳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 

位后不久,便跟随布伦坦诺研究哲学。1887年至1901年,胡塞尔在德国哈 

勒大学担任编外讲师,讲授哲学。1900年至1901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重要 


… Page 31…

  著作《逻辑研究》。由于这部著作,他于1901年被哥廷根大学聘为副教授, 

  1906年晋升为正教授。在此期间,以他为核心,由他的学生和朋友为骨干, 

  形成了现象学“哥廷根学派”。不久,在慕尼黑也形成了类似的现象学学派。 

  1913年,他和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1874—1928)等人共同创办《哲学和 

  现象学研究年鉴》。《年鉴》第一期上刊登了他的纲领性著作《纯粹现象学 

  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此书第二、三卷直到他逝世后才整理发表)。 1916 

  年起,胡塞尔被聘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一直到1928年退休为止。  1938 

  年4月27日,他在弗莱堡逝世。 

       胡塞尔生前发表的著作并不多,除上面已提及的以外,还有《作为严密 

  科学的哲学》 (1910)、《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讲座》(1928)、《形式 

  的和先验的逻辑》(1929)、《笛卡儿的沉思》(1931)、《欧洲科学的危 

  机与先验现象学》 (1936)年只发表了两章,全书直到1954年才出版)、 

   《经验与批判》(1938)。此外,胡塞尔还遗留下大量笔记、讲演稿、研究 

  手稿。自1950年起,它们被陆续整理并同他生前正式发表的著作一起收入 

   《胡塞尔全集》出版。下面介绍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思想。 

        (1)哲学应该是严密的科学 

       胡塞尔哲学探索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哲学成为“严密的科学”,在于反思 

  哲学的科学特性。这当然不是指将哲学还原到科学理论的层面或使哲学符合 

  于经验科学的方法。胡塞尔认为,经验科学并不关心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 

  而只关心直接认识事物,它们研究的对象是处于现实的时空世界的事物及其 

  联系,它们的方法是归纳、演绎、计算等等,因此它们只能提供或然的、相 

  对的真理,不可能提供必然的、绝对的真理。哲学的使命则是对认识本身进 

  行批判,是研究认识的可能性和客观性,是超越一切相对性达到绝对终极有 

  效的真理,同时从方法上为经验科学奠定基础,所以它“应该是所有科学中 

  最高的而且最严密的科学,是代表了人类对纯粹的绝对认识永恒要求的科 

         ① 

  学。”这样的“科学”自然既不能还原到经验科学的层面也不能运用经验 

  科学的方法。为此,他不懈探求能够使哲学成为一门严密科学的可靠方法。 

                                                                                   ② 

       胡塞尔通过对自古希腊哲学直到康德、黑格尔哲学及“混乱的当代” 

  各种哲学思潮的历史性考察,一方面肯定先哲们在为建立严密科学的尝试中 

  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指出,由于他们缺乏批判的反省和深刻的方法学研究, 

  致使作为严密科学的哲学迄今还没有开始。他的“现象学”的问世终于开启 

  了哲学作为严密科学的新里程,所以是哲学史上的一次大变革:“‘现象学’ 

  标志着一种在10世纪末、20世纪初在哲学中得以突破的新型描述方法以及 

  从这种方法产生的先天科学,这种方法和这门科学的职能在于,为一门严格 

  的科学的哲学提供原则性的工具并且通过它们始终一贯的影响使所有科学 



① 胡塞尔:《作为严密科学的哲学》,1911 年德文版,第290 页。 

②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年版,第188 页。 


… P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