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狼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员弗朗西斯。鲍尔士驾驶的U-2高空侦察机,引起世界轰动。
  1965年7月24日,美军一架F—4“鬼怪”式飞机被前苏联研制的装有“扇歌”雷达系统的“萨姆”—2导弹击落,美军的空中优势暂时被画上句号。到1965年底美损失飞机160余架,且大部分是被“萨姆”—2击落的。
  面对萨姆-2导弹的威胁,美军开始寻找对付萨姆导弹的办法,除了采用躲避导弹攻击的机动战术以外,并积极研究打击地面雷达的战术。这样,美国人的“百舌鸟”导弹和“铁手”攻击战术粉墨登场了。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3)
  1965年4月30日,清化地区上空浓云密布。美军出动了A-4和F-105战斗机共40多架,首次携带“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实战出击。
  当天,清化地区的越军发现敌机后,防空部队立即进入战斗岗位,导弹阵地的引导雷达天线开始急速转动,萨姆-2导弹搜索雷达发射的脉冲信号,密密麻麻地射向天空。狡猾的美机先是在导弹有效射程之外的高空盘旋飞行,引导雷达跟踪,以便测定地面雷达的准确位置,同时寻找攻击的时机。美机越来越近,40公里,35公里,30公里……
  此时,越军地面雷达转入自动跟踪状态,导弹做好发射准备,进入雷达波束。
  距雷达25公里,美机抢先向导弹阵地发射了“百舌鸟”导弹。自动寻找的“百舌鸟”导弹尾后拖着红红的火舌,依靠其自身装置的接收雷达信号装置,迅速向雷达飞近,越南防空部队的高炮和机枪喷出一阵阵急促的火焰,但终于没能拦截成功。
  地面响起一阵爆炸声,越军导弹阵地腾起一团闪光的火球,10多名越军士兵阵亡。
  袭击清化作战中,“百舌鸟”初试锋芒,显示了其对付雷达的强大威力。但当时美国生产和运到越南战场上的“百舌鸟”反雷达导弹数量较少,为此,美国人炮制了一个专门用于电子压制萨姆地对空导弹的“铁手”硬摧毁战术,又称为“野鼬鼠”行动。
  所谓“铁手”硬摧毁战术,实质上是美军为了打击越军的地空导弹阵地,专门成立的一个由4架F-105战斗机组成的号称“铁手”的攻击分队,在突击群前面先行出击,搜寻越军地空导弹的电磁信号,对其定位并用炸弹和火箭进行攻击。待“铁手”小分队得手后,美军主攻突击机群则在超出高射炮有效火力范围外,进行中高空突防。这是电子对抗斗争史上“硬压制”战术的开端。
  1965年7月25日,天刚蒙蒙亮,美军4架F-105战斗机“铁手”小队从高空出航,低空进入,直扑越军河内南面的两个导弹阵地。由于美军“铁手”小分队早已锁住了越军的地空导弹电磁信号,又是低空进入,并以猛烈的火力向越军导弹阵地上倾泻炸弹和火箭弹,越军导弹来不及发射,高炮完全被美军火力压制。
  1967年夏季,美军从本土运来了大批“百舌鸟”反雷达导弹,这使美军的“铁手”硬摧毁战术如虎添翼。同时,美军开始使用电子干扰飞机,掩护突防。
  5月12日早晨,越南河内突然响起急促的防空警报声。越南防空部队迅速占位,所有的导弹、高炮、雷达阵地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此时,美机共56架分别从中、高空向河内工业区袭来。飞在最前面的是4架F-105组成的“铁手”分队的主要任务是使用“百舌鸟”导弹、火箭弹和激光制导炸弹,以“硬杀伤”摧毁和压制防空雷达和地对空导弹阵地。紧跟“铁手”分队的是4架RB-66CT和B-66B电子干扰机。它们从高空进入,在离河内50-100公里区域,搜索越方阵地雷达及通信系统的电磁辐射信号,并进行记录、识别和定位,尔后有针对性地施放电子干扰。同时,装有各种机载电子干扰吊舱的16架F-4G和32架F-105D也随后扑过来。
  美机开机干扰并投下一些干扰箔条,形成电子干扰屏障。
  美突击机群向越军防空系统发射的绵密强大的干扰电波,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缠死了越军防空情报指挥系统,越军测视雷达;警戒雷达和萨姆-2型制导雷达一时间全部失灵,雷达屏幕上不断地出现各种闪动的干扰波,无线电话筒也“哗哗“直响,面对美军共116部干扰机发出的各种强干扰,越军导弹阵地上乱作一团。越军的雷达操纵员只好通过给雷达加高压和改变雷达频率的方法与美军的电子干扰相对抗。改变雷达频率后干扰略微减轻。在距离10公里处,他们终于发现了由4架F-105组成的“铁手”小队,但为时已晚,只见一头黑色的怪物,拖着长长的尾焰,直向阵地扑来。
  随着一阵“轰隆”巨响,越军雷达阵地被一片火海淹没。
  美军“铁手”小队的“百舌鸟”导弹几乎弹无虚发地扑向越军的雷达。越军的萨姆导弹情急之下,只好盲目地进行地空拦阻射击。但由于所有雷达都受到了强电子干扰,无法引导导弹攻击,升空的萨姆导弹在空中转悠了一圈,连一架美机也未击中。
  美军的突击机群在中、高空肆无忌惮地向河内工业区倾泻着炸弹、火箭弹。地面上一片火海,大部分工厂被毁,数百名没有隐蔽的无辜居民丧生。
  随后,美军用同样的战术袭击了海防工业区,越军的防空作战遭遇挫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965年越军平均发射10枚“萨姆”—2导弹就可击落一架美机,而到1966年底平均发射70枚才能击落一架,后来到发射数百枚才击落一架,已形同于炮弹。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4)
  面对电子装备和使用手段先进的美军,中国援越抗美防空部队经反复研究发现:“百舌鸟”反雷达导弹采用单脉冲寻的导引头,导引头频带较窄,杀伤效果易受载机状态和目标雷达关机的影响。抓住这一弱点,就能有效地挫败敌人的攻击。
  1965年5月25日上午,中国援越抗美高炮部队某雷达连正在严密地监视着天空,突然,50公里以外,一个亮点出现在雷达屏幕上。
  正在飞行的A-4型美机迅速向雷达阵地接近。机上的飞行员探测到雷达波束,确定了跟踪频率,打开“百舌鸟”发射系统。
  但是正当“百舌鸟”顺势而下的时候,炮瞄雷达突然关机。“百舌鸟”顿时变成一只“瞎鸟”,在半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后,栽在800米以外的地方。
  之后,双方开始了斗智斗勇。
  “硬摧毁”性电子战武器装备的运用,结束了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为主体的“软杀伤”的统治时代,开创了以摧毁与反摧毁的电子战新阶段。
  这个阶段一直延伸到20世纪末。
  1986年3月24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令以“萨姆”—5导弹攻击正在锡德拉湾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的美军舰队,美国精心策划的“草原烈火”计划被如愿以偿地点燃,惊心动魄的美利战争拉开了帷幕。
  当时,美军最大的危胁是利比亚的撒手锏——“萨姆”导弹系统。为此预谋战争已久的美军在战前就详细研究过该导弹的优缺点,并生产了能够有效对付它的多种电子战装备,并装备在了专用侦察、干扰飞机和多型战斗轰炸机上。如装备于F—15战斗机的AN/ALR—56机载雷达告警接收机、AN/ALQ—135双模雷达干扰机;装备于F—16战斗机的AN/ALQ—131干扰吊舱、、“猎波”干扰系统、AN/ALE—43箔条切割投放吊舱等。E—2C“鹰眼”预警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宙斯盾”作战系统等先进武器也应运而生。
  当“萨姆”导弹带着火舌飞向美军战机的时候,美军预警机能迅速捕捉到信号,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受攻击的战斗机,机载电子战装备立即对其实施连续的电磁干扰,一枚枚“萨姆”导弹在天空中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后扎入锡德拉湾。美军的电子“软杀伤”发挥了巨大威力,为制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美军还动用了“哈姆”反辐射导弹、“鱼叉”导弹、“石眼Ⅱ”型集束炸弹等“硬摧毁”武器,在“软杀伤”的超强保障下,对利比亚的导弹基地和舰船进行了猛然的火力打击,利比亚“萨姆”导弹基地几乎全部被毁,5艘巡逻艇被击沉,150人死亡,而美方竟无一人伤亡。
  美利之战一直是美军引以为傲的电子战之一,美军将“软杀伤”和“硬摧毁”手段巧妙运用、紧密结合,促成了电子战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同年4月,美军以卡扎菲政府制造恐怖活动炸死美国士兵一事为借口,再举屠刀,实施“黄金峡谷”的报复行动。在整个作战中,美军同样贯彻了“软”、“硬”兼施的原则,击毁利比亚近10架战机,5架伊尔…79运输机,伤亡130人。
  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美利之战、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等局部战争中,电子战装备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美利战争中,“软杀伤”和“硬摧毁”珠联璧合、相辅相成,使电子战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并真正开始超越保障作用的范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战斗手段。
  越南战争是一个分水岭。越战之前,20世纪战争的主流是机械化的立体协同作战,虽然电子对抗也搀杂其间,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平台对平台的电子战。但越南战争之后,导弹出现了。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武器。在这种武器诞生的背后,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战争指挥自动化系统即C4I的出现。
  九、电子屠杀与电子暗杀——战争形态的演变——摩洛哥女社会学家发现的西方社会的霸权优势
  C4I是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4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为了应付二战中出现的数百架轰炸机从多个方向同时来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