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二战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基本上是完全按照北方面军指挥部制定的战略构想推进的,从现在起,到对苏军卡累利阿集群实现最后的战略合围,想来已经仅仅是朝夕的问题了。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的心理却是变得愈加不安起来,目前他所考虑的问题很多,而考虑得越多,心里就越是不安宁,在他看来,在大的战争环境下,苏军的破绽似乎还有很多。
    首先说,最高统帅部方面否决了他所提出的,在南千岛群岛阻袭日本海军舰队主力的战役建议,统帅部的将领们,在这件事情上的认识出奇的一致,他们都认为在这种西线战况还不明朗的局面下,对日本发动主动地进攻是错误的。统帅部在给楚思南的回函中提到,对日作战是必然要展开的,但是却决不能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展开,东线的战役,必须在向后拖延五到六个月。这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应付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观望美国方面的态度和对日作战的决心。
    对统帅部方面的决议,楚思南感到很无奈,他知道,站在苏联的国家利益角度上考虑,统帅部的做法无疑是最稳妥而保险的。但是站在战局的角度上看,提前一步摧毁日本的海军主力,限制其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扩张,无疑是最有利于尽早结束整个二战的方法。
    而除了对远东战场的担心之外,楚思南也在担心北方面军作战的后顾之忧。
    自八日起,楚思南便从整个北方面军作战的战况情报上,察觉到了令人不安的因素,而在这其中最让他感到毛骨悚然的,显然就是芬兰卡累利阿集群在这一线作战的动向了。
    自从东西两线的北突战役打响之后,北方面军的战略企图就已经显露无遗了,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考虑,如果他自己是芬兰军指挥官的话,那么他所下达的第一个命令,绝对会是壮士断腕,主动撤离这个即将被苏军合围起来的地峡战区。
    而在事实上,芬兰卡累利阿集群并没有采取这种策略,甚至与此相反,他们还把南下支援的挪威集群也拖了进来,重兵陈列在彼得罗扎沃茨克以西、以南的地峡走廊地段。这种态势给人的观感,就是芬兰人要在这里同苏军的北方面军决一死战了。从目前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楚思南相信如果芬兰指挥官不是疯子的话,他就决不会选择在这个关头同兵力数倍于己的苏军决战。
    如果不是为了寻求决战,那他们的意图又是什么?楚思南苦思良久,又对照军事地图,才稍稍察觉到一点不太可能出现的战争预兆。
    从目前的作战态势图上看,芬兰军要想有所图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突破苏军在斯维里河一线上的防守,然后将战线南推到别洛耶湖水网地区,从而对莫斯科北方防线构成威胁。不过这样一来,这支芬兰集群就等于是绝对深入的孤军,在它的周围,苏军集结着整个北方面军,还有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以及西北方面军一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南突计划即便是成功了,也离最后的覆灭之日不远了。寻求北方的德军集群呼应?这一点似乎也很困难,因为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区,德军北方集群仅仅有一个十八集在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五十四、独四两个集团军对峙,因此,他们要想突破这一方向上的苏军防线,可谓是困难重重。不过楚思南考虑,如果德军一旦突破了这道防线,那么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如今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区,芬兰军集群和德军的北方集群所构成的战略攻势,就如同是一个“C”字形,这个C字把整个拉多加湖包围在了其中。而苏军的北方集群,就在这个C字的内环上,他的作战目的,就是吃掉这个C字的上半个圆仞——芬兰卡累利阿集群。而对于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防御阵地来说,其在这场战役中作用至关重要,他的存在抵挡住了作为下半个圆仞的德军集团的东进。这样看上去,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防御阵地,同整个北方德军的攻势胶着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大写的“G”字形作战态势,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防守阵地,就是这G字下圆仞上的那一横。如果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阵地被突破,那么后果就是一连串的字母变化——“G”变成“C”,“C”再变成“O”,字母的变化最终将导致整个北方面军陷入德军和芬兰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楚思南虽然不认为德军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就足以突破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防守阵地,但是在心里,他还是感觉隐隐的不妥,因此,在十二月九日的方面军指挥部电话会议中,他提醒崔可夫注意德军在西线列宁格勒方向上的动向。
    崔可夫对楚思南的这一提醒在开始的时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在其后,经过反复的侦查,列宁格勒方面军传回来的准确情报,是在他们所防守的那一线上,的确只有德国人的第十八集团军,而且看样子他们正在休整,短期内没有东进的迹象。这一情报显然令崔可夫大为放心,他再一次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了合围芬兰集群的事务上去了。
    楚思南在获知了这一情报之后,也觉得自己似乎有些过于谨慎了,他无数次的安慰自己,不要去考虑那些还没有影子的事情了,集中主要精力,把布拉耶夫斯基正面战场上的事务处理好就可以了。
    不过安慰归安慰,他的心还是放不下,在经过反复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提前发动对布拉耶夫斯基北线被围德军的进攻,以彻底扫除这一后顾之忧。
    
    
   
第十五章 一本日记中的军魂


    黄昏,在暮雪岚霭的映衬下,楚思南在一众卫兵的簇拥下,缓缓的登上了德军师坚守了四天的主阵地。就在距离此时不到半个小时之前,三十三师的先头部队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就把战线向北推进了三公里,直接同北面的二十九师会合了。
    就在登上这片阵地之前,楚思南的心里还一直在泛着狐疑,他搞不懂为什么前阶段作战凶猛的德军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全然放弃抵抗了。不过当他第一步踏上这片阵地的时候,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在他眼前,或者说是在他脚下,那阡陌纵横的德军战壕里,七零八落的布满了尸体,这些或立或坐或抱成一团的尸体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霜雪。紧闭的双眼、呈现青紫色的皮肤,很完美的诠释着这些德国兵的真正死因,他们不是死于残酷的战争,而是死于比战争更加残酷的寒流。
    ‘楚思南同志,我们在敌人的一名军官身上发现这个,‘一名师部参谋从战壕另一侧走过来,晃动着手中的一个小本子说道,‘相信你可能会对它感兴趣的。‘
    ‘嗯,‘楚思南心不在焉的点点头,然后顺后把小本子接了过来。
    ‘国防军第43步兵师中尉安德里亚斯战地日记‘,小本本的扉页上如此记载。仅仅是这一行小字,就吸引住了楚思南的注意力,他现在很想知道这个步兵师究竟在遭遇寒潮袭击的这几天了,发什么什么样变故,他们为什么宁可冻死也不向外突围。
    这份战地日记对43步兵师的战场推进情况记载的很详细,从六月二十四,他们离开苏芬边境的约恩苏开始,直到十二月七日,这期间的所有43师作战情况,日记上都有记载。
    而真正让楚思南仔细去看得,却是从十二月六日晚间开始的那一小部分,准确地说,就是从13集展开炮击开始的那一刻,直到最后的一部分。
    ‘5日,‘楚思南很快找到了他所想看到的那一部分,日记上是如此记载的,‘今天河对岸的俄国人似乎有些异常,他们在河南岸的兵力调动明显比前几天更加频繁,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们似乎要对我们的防线展开进攻了。师部下达了全师戒备令,我的部队被放在了右侧翼的位置,看来师部方面是担心俄国人会在这一侧发动主要攻势,以挑开我们的防御阵线。‘
    ‘6日:今天上午,师部召集全师各旅、团级指挥开会,宣布了近期俄国人可能对我们发动攻势的预计。按照施坦诺德上校的意思,我们是应该向集群指挥部方面请求增援的,因为按照我们的估算,目前阵列在河对岸的俄国军队,至少有2到三个师,我们的兵力在相比之下过于薄弱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缺乏后勤补给。那些该死的芬兰人总是把我们的补给拖延到最后,那位伯爵大人似乎也对我们不抱任何好感,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我们这些光荣的日耳曼战士划归他们统辖。‘
    日记在这个位置断开了,下面一部分是用另一种颜色的水笔书写的,想来是之后补充上去的。
    ‘在将近黄昏的时候,俄国人突然对我们的阵地发动了大规模的覆盖式炮击,站在我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团团的火光不断在我们的阵地上升起,我们的伤亡很大。按照那位芬兰人的傲慢伯爵猜测,俄国人不可能会对我们实施中路突破的战法,而在这一线的进攻也只可能是佯攻,可如今看来,这么大规模的佯攻实在令人费解。‘
    ‘俄国人的炮火就像是接受了天神的指引,在第一波炮击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师部就被摧毁了,师长施坦诺德上校以及一干参谋系数阵亡,全师的作战指挥系统陷入了瘫痪。而与此相比更加不幸的是,俄国人的炮火还击中了我们的后勤补给库和弹药库,这等于是把我们全师推进了覆灭的深渊。‘
    ‘在抵御住俄国人的第二次渡河冲锋之后,临时担任指挥的西格弗里德上尉建议我们全师主动放弃阵地,向北面的芬兰第九集团军阵地靠拢,但是这一项提议遭到了集群指挥部的否决,我们随后接到的命令,是固守阵地四到五个小时,以等待芬兰人的援兵。‘
    ‘我们最终失去了北撤的最后机会,俄国人的一支部队突破了我们阵地右侧的芬兰人防线,并直接突进到了我们的后方,彻底截断了我们的退路。弹药、后勤补给严重匮乏,兵员损失庞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