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越城王家的铺子已经立了起来,成材这个大掌柜碧青没有看错,异常能干,短短时间就把铺子经营的井井有条,并且置了第一批货物装船。
    碧青并没有跟大军回程,而是坐着第一批商船从番禹城沿着珠江北上,一共十二艘商船,满载着岭南的特产,一路北上,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八月。
    大郎需要交接兵符,一时半会回不了家,碧青却等不及,她想儿子了,商船停在通州港,交给小五之后,自己就轻车快马的回了冀州。
    大 郎对此颇有怨言,可想想儿子也只能依着媳妇儿,虎子当初虽生在胡营,到底爹娘在跟前,老二落生,自己自己带兵在外还罢了,儿子刚满月,小媳妇儿又让二皇子 弄去岭南,爹娘都不在,实在可怜,媳妇儿先回去也好,这一出去就是八个月,家里不定多担心呢,等自己料理了军中的事儿,往后就待在武陵源陪着媳妇儿儿子闺 女过日子,朝廷的事儿让别人操心去吧,故此,大郎递了辞官的折子上去。
    御书房中,皇上把大郎的折子放在案上,看向下头的几位老臣:“这是王大郎的辞官折子,此次南征大胜而归,王大郎为我大齐立下了不世奇功,朕正斟酌如何封赏于他,不想他却上折辞官,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心说,这事儿可蹊跷,以王大郎立下的军功,在大齐可说无人与之匹敌,他年纪又不大,正是最风光得意的时候,怎会上折辞官,而皇上还拿这事儿来问他们,不知何意?
    大 家你看我我看你,最终都看向站在前头的杜兆,杜丞相目光闪了闪躬身道:“王将军视名利荣华如粪土,实乃我辈之楷模,当初北征归来,王将军便卸甲归田,若不 是南蛮孟氏作乱,王将军也不会挂帅南征,如今南蛮已平,九皇子统驭蛮族,我大齐南境将再无战祸,我大齐如今南北得安,全仰赖王将军之功,本该封赏,奈何王 将军无心仕途,既如此,皇上何必勉强,不如放他归田,也算顺了将军的心意。”
    其他大臣听了杜丞相的话,心里不禁琢磨,杜丞相这话可颇耐人寻味啊,自古以来有功当赏,有过该杀,赏罚分明,君王才能更好的统摄臣子,哪有顺应臣子心意之说,这是王大郎上折辞官,假如他上折想要封王,难道皇上也要顺应他的心意不成。
    皇 上一直对王大郎颇为重用恩宠,怎这次回来变了风向,莫非是南北已定,怕王大郎功高震主,不对啊,人王大郎从无争名夺利之心,对军权也从不留恋,这样毫无野 心之人,谈什么功高震主啊,再说,有上回的例子,此事不是很好解决吗,皇上该封还封,王大郎该回家种地还回家种地,不就完了,用得着拿到这儿来特意讨论 吗。
    大家正想不明白呢,忽听皇上道:“此次大胜南蛮,听说王将军用的火器震天雷,威力奇大,地动山摇,不知可是真的?”
    下头的大臣这才明白,原来是为了震天雷,说起来王大郎还真有本事,这火器震天雷跟那连,弩一样,可是失传已久,竟然在他手里复原了,拥有如此威力的武器,难怪皇上要忌惮了。
    王大郎虽不是赫连起,可这两次南征北战之后,军中威信早已经立了起来,加上他手里有如此强大的武器,若想造反比赫连起胜算大的多,功劳再大,可一旦拥有造反的能力,也会让皇上寝食难安,王大郎错就错在太能了,这还只是开始,后头会如何,谁都不知道。
    想明白了,大家更不言语了,这时候明哲保身是最聪明的选择,却听慕容湛道:“儿臣正要奏,儿臣一到百越城,王将军就把震天雷的秘方交给了儿臣,儿臣正要呈给父皇,说着把手里拖着的一个小匣子呈送上去。”
    皇上微微一愣:“你一去百越,王大郎就交给你了?”
    慕 容湛点点头:“王将军曾跟儿臣言道,若不是南蛮孟氏作乱,王将军宁愿在武陵源种一辈子地,这震天雷也是偶尔做出来的,本来是想给家里孩子做炮仗,后大军南 征,想到南境丛林密谷,毒虫甚多,这才制出震天雷,且制震天雷的工匠,不日便会进京,儿臣正想询父皇的意思,把他们安置在何处,更妥当?”
    杜 兆明显一愣;别的大臣不禁暗道,别看王大郎是个庄稼汉;这心机手段着实不一般;估摸早料到皇上疑心与他;事事都做在了前头;皇上忌讳连,弩跟震天雷;秘方 工匠都送到了京城;若真有造反之心;怎会如此痛快;一个藏宝图;赫连一族可是捏在手里数百年都没拿出来;那才是有反心呢。
    皇上也有些意外;点点头道:“倒是想的周到;朕再斟酌;湛儿跟鸿儿留下;其余人等散了吧。”众人这才告退。
    出了宫门,吏部尚书张智笑眯眯的看向杜兆:“令郎在深州的政绩亮眼,此次吏部考评,令郎可又是优等,且万岁多次提及,令郎的前程不可限量啊,下官这里恭贺杜相了。”
    杜兆心里颇得意,拱拱手:“张大人过誉了,过誉了。”
    张尚书目光一闪道:“不过,在下可是听说,令郎在深州的政绩,亏得将军夫人相助,说起来,令郎能从冀州府一个七品县令升任深州知府,也亏了间河县的武陵源,在下常听一句话叫,饮水思源,不知杜相以为何意?在下府里还有些事,先行一步了。”撂下话转身走了。
    杜兆脸色难看之极,他自然知道子峰能走到今天,多亏了沈碧青相助,可沈碧青又不是没得好处,若不是子峰帮忙,恐也没有武陵源了,王记在深州也不会置下这么多产业。
    况且,此一时彼一时,那是过去的事儿了,如今形势变了,自然时移势易,如今的情势是,若王大郎留在朝中为官,以沈碧青的本事,他杜家这辈子也别想越过去。
    崔家完了,赫连一族连根拔起,如今最显赫的当属赵氏一族,子峰续娶赵氏一族的千金,杜家跟赵氏的关系更就加紧密了,崔家赫连一族的结果让他们明白,只有同气连枝守望相助,才能长久,但必须抑制王家的崛起。
    前 头还思虑找不到借口,王大郎屡立奇功,沈碧青更是善名远播,根本找不到可攻击的地方,如今皇上猜忌王家,正是时机,才趁机进言,却不想太子殿下几句话,自 己就落了空,还被张智讽刺了一顿,心里着实有些憋闷,忽想起慕容湛跟王家的交情,眉头更皱了起来,若将来太子殿下登基,恐怕再想压制王家就更难了,怎生想 个法子才是。
    再说御书房内,皇上挥挥手让内侍退了出去,书房内只剩下父子三人,皇上站起来来回走了两趟,方道:“周路回来跟朕禀告了宝藏之事,有些事儿,朕思虑数日不得解,周路派人查了沈氏的出身,朕想不通,她怎会有这些本事?”
    慕容鸿道:“沈姑娘是武陵先生的弟子,以武陵先生之才教出如此弟子,也不在情理之中。”
    皇上道:“那么鸿儿,你说以武陵先生的算学,能否解开藏宝图上的算题?”
    这……慕容鸿摇摇头:“儿臣不知。”
    慕容湛道:“九弟与沈氏颇有来往,听九弟曾道,沈氏聪明绝顶,博闻强记,只要瞧过一遍的书,便能诵读,武陵先生藏书甚多,尤其对算学颇有研究,曾游历天下,搜罗了不少算学古籍,沈氏自己研读,青出于蓝,也能说得通。”
    皇上道:“此话虽有些道理,岩洞中那个石笋阵她是怎么解开的,你们可知?”
    慕容鸿:“沈姑娘曾与在下说,不是一句半句能说清的,说日后得空再细细跟儿臣说明,儿臣正想请父皇恩准儿臣去武陵源。”
    皇上一愣:“你去武陵源做什么?”
    慕容鸿道:“沈姑娘说武陵源有众多算学古籍,希望儿臣可以去研读。”这番话正好跟慕容湛刚才的话联系在了一起,证明了碧青行事磊落,并无隐秘,倒让皇上再也无话可说,想了想道:“以你们瞧,沈氏跟前朝的木圣人可有干系?”
    慕容湛:“儿臣不知。”
    皇上:“传说木圣人精通算学机关之术,曾著书记录,鸿儿,你这次去武陵源寻寻看,若有木圣人遗留的书籍,速速呈送上来,朕有些不解之事,或许木圣人的书中能找到答案。”
    哥俩这才告退出来,一路无话,只是分开的时候,慕容湛站住脚,看着慕容鸿意味深长的道:“父皇想寻木圣人遗作,这次二弟去武陵源尽力寻找,务必找到才是。”
    慕容鸿仿佛明白了大哥的意思,点点头,告辞离去。
    苏全道:“不知二皇子可知晓殿下的意思吗?”
    慕容湛:“即便二弟不知,只他一到武陵源,碧青姑娘也自然知道该怎么应付。”
    苏全:“皇上圣明了一辈子,如今为何如此多疑,莫非跟周路拿走的那个匣子有关,听说前儿有个清虚观的老道被皇上召进了内宫,在清和宫铸起了丹炉,莫非周路拿走的那个匣子是长生不老之法?”
    慕容湛目光闪了闪:“可知那老道是何人举荐的吗?”
    苏全:“说起来还是个熟人,是太原知府刘胜。”
    刘 胜?竟然是他。不是苏全提起,自己都忘了还有这么个人,阴山之盟后,刘胜获封太原知府,看来这刘胜也不是个安分之人,不然,又怎会千里迢迢举荐了个老道进 宫,而父皇之前一直不信这些,如今为什么信了,莫非木圣人遗留的匣子里真是长生之法,怎么可能,若真有长生不老之法,那岩洞里怎会剩下一堆枯骨,父皇这是 一叶障目了,莫非人老了都想着长生吗。
    忽想起昨儿内务府总管来东宫呈报清和宫要的东西,如今想来那些该是炼丹所用了,不禁叹了口 气,父皇一世英名,却不想临老也入了长生的迷途,如今南北安定,天下太平,就该整顿吏治,惠及万民,却不想父皇竟开始迷恋丹丸长生之道,而父皇对木圣人所 遗之书如此迫切,又是为了什么?
    想到此,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忽闻一阵桂花香,抬头才发现不知不觉已进了东宫的月桂苑,因院中一颗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