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驱车半个时辰之后,已经到了县城,先去将衣物送给张志仁和张志礼他们,然后再去赏墨轩看账本,拿红利以及替冯氏她们发卖绣活,最后去集市购买一些家里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今天一天的行程了。
到了张志仁所在的杂货店,就看到好些人在选窗纸,如今天冷了,家家户户都开始换新的窗纸,张沁儿这次也是要购买一些窗纸回去的,虽然家里装了琉璃窗户,但是也有一扇是只糊了一层薄纱,夏天还好,通风凉爽,但是到了冬天就有些冷了。
杨氏和张沁儿从后门进去,后院依旧是一派繁忙之象,伙计们频繁的往返店铺和货仓之间,见了杨氏她们,纷纷点头打招呼。
到了帐房门口,张沁儿就喊着:“爹,我和娘给你送衣裳来了。”
不多时,张志仁就从里面出来,面带微笑的说:“你们来了。”又对这杨氏说:“你也不必这样心急,再过几日我也到了休沐的时候了。”
杨氏就说:“哪里能不急?昨天下了雨之后,冷的很呢,你在县城又没有几件换洗的衣裳,这不得赶紧给你送来,省的着凉了麻烦。”
杨氏将包袱递给他,夫妻两个说了些体己话,张沁儿则到店铺中细细的观察,杂货店也是有蜡烛的,摆在很好很显眼的地方,不过因为价钱贵,买的人并不多,而胰子则有许多人买。
杂货店的掌柜的并不在,说是去府城进货去了。
眼看杨氏和张志仁还有不少话要说的样子,张沁儿索性笑着说:“娘,你和爹说话,我去给三叔送衣裳吧!”
说着不等杨氏反应过来,拿着冯氏的包袱就出了门,留下面色尴尬的张志仁和杨氏面面相觑。
熟门熟路的到了怀仁药铺,一眼就看到三叔正在给人看病,还有一些买药的人,王掌柜则在打着算盘,药铺没有杂货店繁忙,掌柜的几乎就算是帐房先生了。
进了怀仁药铺,张沁儿只对发现她的张志仁笑了笑,自己则仔细的打量着药柜,心里盘算着买些什么药材回去。
称药的学徒认识张沁儿,就打着招呼问:“沁儿姑娘是要买些什么吗?”
“嗯,有没有硫磺?另外有没有薄荷、白芷、珍珠粉、薏仁、杏仁、黄连、茯苓、玉竹、银杏、当归、白芨这些?”张沁儿一溜儿的说出一大串的药名,听的那学徒目瞪口呆,说:“有倒是有,只是沁儿姑娘你要买这么多啊?而且……这些药材好像不是什么配方吧?”
学徒常常在药铺做事,多多少少也懂的一些方子,所以此时听张沁儿说的这些药名,怎么想都想不到还有这样的药方。
王掌柜也停止拨动算盘,走过来询问着:“沁儿姑娘买这些药材做什么?”
张沁儿眨了眨眼,说:“我当然是有用啦。”
她说的这些药材虽然不是什么药方子,但是却都有能够美白养颜的功能,按照她前世自家化妆品的一些独家配方可以配置出效果不同的药皂出来。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在追求着美,能够让女人产生美的东西,往往是最好卖,最好赚钱的。
“有的话,每样帮我称一些吧。”张沁儿说着,这些药材都是她打算拿回去实验用的,如果再次成功了,就可以大批量的生产。
这时张志礼已经给病人诊断了,开出药方让学徒先给病人抓药,等病人拿药走了之后,张志礼才说:“小杨,你给沁儿抓药吧。”
他虽然心里奇怪,但是却没有问出来,因为整个张家估计就只有张志礼是充分相信张沁儿的,她不是糊涂人,要买的东西自然是有用的。
张沁儿笑了笑,将包袱递给张志礼,说:“现在变天了,逐渐冷了起来,这是三婶让我带给三叔的。”
张志礼接过包袱,脑海中闪过妻子娴静的模样,心里很是甜滋滋的,就说:“倒让你麻烦送一趟了,你一个人来的?”
“我跟我娘一起来的,她这会儿在和我爹说话呢,我索性给你送过来了。”张沁儿笑了笑,看着那个叫小杨的学徒逐一抓药。
想了想,又问张志礼:“三叔,还有什么药材对皮肤好的?”
“哪方面的?”
“很多方面吧,比如美白,比如祛斑,或者去痘等等,都可以的。”
张志礼想了想,又结合方才张沁儿报出的那些药名,心下就有些明朗了,也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而是说:“你且等我几日,我整理好了,再告诉你。”
张沁儿眼睛一亮,心想还是三叔最给力啊!
叔侄两个说话的功夫,小杨已经把张沁儿需要的药材一一称好打包了,每样都不多,二三两左右,但是品种繁多,所以药包看上去还蛮大的。
算了药钱,一共要二两银子,张沁儿便从荷包中拿出二两银子出来,因为在这里说话不便,再加上过几日张志礼也能够回家了,所以张沁儿和张志礼挥手道别,拿着药材和绣活去了锦绣绸缎庄。
元绣娘一如既往的坐在店铺中,她穿着一件青色的衣裳,头上松松的挽着一个发髻,看上去既娴静又风韵十足。
锦绣绸缎庄中的布料已经换新了,大多是一些适合秋冬季节穿的厚布料,因为布料花纹新颖,吸引许多妇女在店内选购着。
“元婶子。”走的近了,张沁儿笑着和元绣娘打招呼,说起来也有两个月没有见面了。
元绣娘先是一愣,随即才笑着说:“沁儿啊,你怎么好久没来了?”
张沁儿就说:“先前家里有事,就没有过来了,我娘她们应该来过几次吧。”
元绣娘点了点头,她负责绣铺的事情,自然是知道的,看着张沁儿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裹,就知道这估计也是送绣活来了的。
张沁儿把包裹打开,露出里面的绣活来,说:“这是我三婶和乐儿姐绣的,你给看看。”
元绣娘挨过检查,然后逐一定了价钱,将钱算给张沁儿,另外又拿出一些素净的帕子和绣布出来,说:“这次回去叫你三婶她们多绣些喜庆的,如今城里人家办喜事的多了。”
张沁儿就点头,应着了。
事情一一归纳后,元绣娘忽然说了一句:“沁儿,少东家回了府城去了。”
☆、145。第145章 :失口
张沁儿一愣,一下子竟然没有想起她口里的少东家是谁,过了一会才想起是刘康盛!
做为刘氏商会的少东家,刘康盛能够在临川这小地方长久的待下去,那是谁都不信的,所以张沁儿对于他回府城的事情,一点奇怪都没有,只是她有些诧异为什么元绣娘会这么说,而且看她神色,怎么都觉得怪怪的。
“元婶子,你怎么忽然说起这事了?少东家回府城很正常啊。”
元绣娘盯着张沁儿看了一会,才失笑的说:“是我多心了,我还以为……”
“以为什么?”张沁儿看元绣娘一副欲言又止的神色,赶紧问着,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话说清楚了,省的心里藏着什么,导致两个人越行越远,何况元绣娘可是帮了她不少忙的,张沁儿并不想和元绣娘之间有些什么问题。
元绣娘再次看了张沁儿一眼,只见眼前的小姑娘已经不如初见时的那般枯瘦,穿着一身粉色的衣裳,梳着发髻,亭亭玉立,已经有了几分少女的神色了,尤其是那对仿佛会说话的眼睛,看上去异常的灵动好看。
元绣娘在心里叹息着,才说:“我原先以为你和我们少东家很熟。”
张沁儿一愣,失笑说着:“我和你们少东家熟才怪呢,他是堂堂刘氏商会的少东家,我可是一个村姑呢,这差距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的。”
元绣娘摇头,说:“你不知道,少东家以前亲自吩咐我收你送来的绣活要多算一些钱。”
闻言,张沁儿脸上的笑容就顿时没了,眼底蕴藏着愤怒之色,几乎不用想,她就拿出卖绣活的钱,放在元绣娘的面前,说:“元婶子,既然绣活不值这么多,你还是重新算过吧。”
元绣娘一看这样,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忙摇头,说:“沁儿,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好奇的问问而已,虽然少东家吩咐我多算一些钱,不过我也是按照市场价来的,你三婶和乐儿姑娘的绣活的确不错,不止在我们家,就是在别人家,也能够卖上这么多钱的,不信你去别家问问看?”
她将钱推回给张沁儿,正色说:“你元婶子是这样的人吗?”
张沁儿卖了几回绣活,最初就是在元婶子这么卖的,心里计较了一下刚开始的价钱,和现在的价钱,一时间也闹不清到底有没有占人家便宜了。
张沁儿是很不喜欢刘康盛这人的,如今他回了府城,这才是天大的好事呢,省的天天想着法子可怜她、帮助她,看的她都心里火大了。
原本以为上次进水布匹的事情,刘康盛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了,没想到问题出在绣活上了。
元绣娘自知自己失口,很是内疚:“沁儿你别这样想,我给你算的钱绝对没有多多少,我只不过有些奇怪罢了,以为你和我们少东家关系不错。”
张沁儿苦笑,说:“元婶子以后可别说这样的话了。”
正说着,杨氏也到了锦绣绸缎庄,看见张沁儿就笑着说:“我想着你这会儿正在这里,所以也过来了。”
“娘。”张沁儿叫着,和元绣娘使了一个眼色,元绣娘含笑点头应了。
杨氏看着张沁儿手中的钱,就说:“绣活已经卖了吧,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好些的布料,到时候还得给你们每人都做身冬天穿的厚袄才行。”
“哎,娘你看看吧。”张沁儿陪着杨氏在绸缎庄中转悠了起来,她们买布料,肯定是不看绸缎的,但是松江布和印花棉布还是可以看看。
杨氏转了一圈,挑选了一些摸起来手感好,价钱又中等,适合他们家穿的布料,因为一次买的多,元绣娘也帮着说了几句话,掌柜的就每样都算便宜些了。
杨氏是赶着驴车来的,车子就放在外面,付钱之后,抱着各色各样的布匹放在车里,杨氏说:“待会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