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质旅行 -作者:夏树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走向,则可能是不同时代的坚硬的砂岩、石英砂岩与较软弱的泥岩、页岩地层相间出现之故,车行之处,或者是褶皱构造区,有背斜与向斜出现。
  岩石情况了解以后,结合已知的区域地层分布,大致可以判别遥望所在处的地层组合情况了。如能在近处看出岩层的产状,根据其倾斜方向,恢复其层位的上下(新老)关系,也许能确定其背斜和向斜的分布位置,结合山脉延伸方向,推测当地的构造线方向。
  若山坡常由峭壁构成,坡下有低山紧偎,如此景观,延伸相当距离,则可能是较近地质时期发生的断层所致。与此类似,大河谷地与山体相交之处,成排的“三角面山”构成山麓,并有固定的延展方向,则此谷地可能系断层陷落而成(图3。3 )。
  此处如有泉水出露,更可证明无疑是断层了。若河谷两侧均有类此地貌,则此谷地或系地堑构造造成的。
  近看的目的是了解铁路旁的岩石露头,能够比较正确地观察岩石的类别名称及其特性、地层的产状、倾斜的方向、地层的接触关系、岩层受地壳变动影响的程度、沿途的水文地质(如泉水出露,不一定见到泉眼,可根据绿野流水判断)与工程地质的情况,特别在人工开挖的隧道洞口附近、边坡上,这些都是观察的好地点。
  如果沿途地层排列齐整,铁路线穿越地层走向前进,当你初步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以后,还能预测迎面而来的前方岩层应属某种地层的可能。
  将远处与近处的所得材料相互结合、相互印证以后,至少对所经之处的区域地质概貌会有所了解,例如是地台区,地槽区,古陆区,还是沉降区。
  列车在河谷谷地前进时,还应注意阶地地貌特点,如阶地的级数、阶地面的宽度,甚至了解阶地的类型,由此推测当地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如在山西汾河两岸所见。
  如列车在山区行驶,沿着某些河流上游谷地前进时,还可注意那里的河曲是否深切?是否还是正常的?例如在天宝路上,从宝鸡到天水,火车沿渭河上游谷地前进,可以看到明显的深切河曲,这一带正是新构造运动的剧烈上升区。
  要是铁路穿越较大的、由丘陵起伏构成的盆地,当走过一段较长的路途以后,回过头来小结一下,也许会了解到若干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情况——诸如它们受什么样的断裂控制(可用罗盘测量方向),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的岩层性质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进而找到研究盆地发育过程中的古环境和古地理面貌的线索。
  2。坐汽车的地质旅行坐汽车作地质旅行有时是作为大面积踏勘工作的前导。
  由于公路有条件在山区盘旋,沿途山坡上往往有筑路工人开挖的剖面,露头良好,而且被观察的对象临近车窗,车行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坐在汽车上观看沿途地质,比坐在火车上略胜一筹,所得到的地质资料的可靠性也更大。
  如果汽车在沉积岩发育的地区行驶,基本上可以看清沿途暴露的岩层,初步鉴定出它们的名称、产状、受构造运动影响的情况等。这样,如果出发前阅读过当地的一些地质资料的话,不需行驶多长的路程,便大致可以估计出眼前出露的地层属于哪个地质年代?叫什么层位?随着行车的前进,还可以预料迎面而来的地层是老还是新。由此进一步了解沿途的构造地质情况——有无褶皱或断层,然后判断其构造线的方向。
  如果汽车在变质岩发育的地区行进,那么临窗注视变质岩的类别——片麻岩、大理岩、片岩、千枚岩、板岩以及混合岩之类也可以鉴定出来。
  假如在火成岩区行进,也能判别花岗岩、辉绿岩、闪长岩、玄武岩、流纹岩、粗面岩、凝灰岩、凝灰角砾岩之类。也能辨识侵入体的形态是岩基还是岩脉,甚至看到几条岩脉的相互穿插关系。
  岩石的节理,特别是一些喷发岩的柱状节理往往清晰可见。如遇汽车上坡减速,还可以大致测量裂隙的方向,帮助了解区域构造线的方向。
  坐在汽车上看沿途的地貌现象可能是颇为理想的了,当然还是属于宏观地貌现象。例如考查剥蚀面(或夷平面)(图3。4 )具有优越的条件,这是因为公路经常翻山越岭而过,从山麓到山顶,都能见到。
  自山巅俯瞰,脚下群峰很有层次地排列成几条水平线。每一条水平线又都独自展开,构成开阔的谷地,这就是次一级、形成时代较晚的新的剥蚀面。如笔者在大巴山区地质旅行时,曾见到多层的剥蚀面,气派雄伟,十分壮观。
  坐汽车看地质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可以随时停车,下来细看某些感兴趣的地质现象。这种“粗中有细,线上夹点”的观察方法是十分有效的,也就是踏勘大剖面时常用的方法。
  3。坐轮船的地质旅行经过江流河道,特别在若干大河上游的峡谷地带旅行,坐在船上观察剖面是颇为理想的。例如长江的三峡地区,两岸青山,历历在目,水洗悬崖,岩层暴露无遗。如果是溯流而上,船行缓慢,可以多次观看,细心琢磨,了解沿途地质情况,比坐火车、汽车更胜一筹。不仅地层的岩石性质、产状、层序,乃至褶皱、断裂都能指点记录,甚至素描示意图也有充裕的时间,摄影取景也很方便。
  在航行时,还可注意水道的宽窄与当地岩石性质、构造的关系。如石英岩类、硅质岩类等坚硬岩层分布区,水道流过,往往构成落差较大的急流险滩,浪花飞溅,水声震耳。如水道流经石灰岩或白云岩地区,由于溶蚀造洞,致使河底突兀不平,深浅无常,河面水流,时见漩涡。小船扁舟,往往有遭覆舟没顶之危,人们视为畏途。如水道流经结晶较粗的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区,或其他岩性较为松软的沉积岩、变质岩区,因质地脆弱,极易风化,故常见宽拓之河谷,即使在上游地段,亦不例外。耕田村舍,错落其间,俨若中游之景观也。要是仔细观察河谷两旁,或能见到若干阶梯状之地形,据此还可以了解当地在最近地质时期内,地壳发生节奏性上升的特点。
  有时候,船行峡谷中,但见两岸崖壁,挺拔峻峭,好似千仞高峰,而舍舟登陆,攀登而上,眼前却是一片峰峦平整的准平原地貌,甚至在这个准平原山顶上能找到由地质近期形成的河床砾石所组成的砾岩层,足见此峡谷形成的年代,并非久远,此间则是强烈的上升区,河水下切迅速而构成此种特殊地貌现象。如在三峡就能见到此种地貌特点,由此推测,三峡最后形成的时间当在距今不远的更新世时期(图3。5 )。
  到河谷的中、下游地段,边岸不见山崖,平畴千里,一望无垠。虽偶有残山剩丘在视野远处浮现,也无法判断其岩层的岩性及所属的年代。所以观察地质特点显然不如上游峡谷地区,但其地貌景观仍应予注意。例如多层的阶地地貌,发育良好,借此可以判断地壳上升运动的影响;河曲迂回,堆积岸与侵蚀岸的发育,借此可以了解河流摆移作用的因素,并进而研究其未来的趋势,对当地工程建设,农田水利有无影响等。
  沿河旅行,如能了解到历史上的变迁记录,也是很有趣味的事。如南京的长江边岸,李白在《游凤凰台》诗中有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当年的三山矶是临江的小山丘,白鹭洲则是长江中的小岛,而今两处均已与岸陆相连,长江主流线也西迁了。这些地貌变化,对长江沿岸的工程设计(如码头设置)是极为有用的材料。
  当河道进入平原地段,如偶然遇有山丘伫立于江滨,船过其旁,不能掉以轻心,其中有许多富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可供观察。如在长江航线上的皖赣交界处的小孤山、安徽马鞍山市境内的采石矶及其西侧当涂境内,曾被李白诗中描述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天门山,南京长江大桥沿幕府山北麓直到燕子矶,以及镇江的金山和焦山等名胜地,巉岩屹立,峭壁千仞,往往是大断裂通过之处。
  总之,沿江河作地质旅行,了解某些地段甚至全流域的地质概貌及其河流发育史,用乘船观察的办法,是比较有效的。
  4。徒步地质旅行这是最普遍、最常见的地质旅行,也是调查或研究沿途地质概貌的最佳办法。随身携带的各种野外工具、仪器都可以协助我们提高观察的质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记录本、素描册、照相机等详细地记录、绘画、摄影。
  徒步地质旅行的最重要步骤是选好剖面,一般而论,剖面线方向应与地层的走向方向垂直,或者说,跟地层的倾斜方向一致。这样,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距离,看到最多的内容。基本上可以通过穿越几条剖面的办法了解到区域地层分布的面貌,岩石的类别、特征与构造的格局等等。
  这样说来,是不是一定要选择在完全合乎理想的垂直于地层走向线上的剖面才能作地质旅行呢?当然,能符合此条件的最好,而实际上,长距离的旅行路线是很难找到理想剖面的。这是因为山区大多崎岖无路;而行人的道路,又不一定符合我们的要求。按地质要求选路就有困难,况且,山坡上经常被浮土和植被掩盖,岩层露头不佳,因而观察内容贫乏,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野外选择旅行路线时,只要能照顾到既能大体上符合剖面线方向,又能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露头看清岩层排列、产状的路线就行了。
  所谓人工露头,最理想的就是在沿山公路上观察路旁山坡峭壁上的露头。所谓自然露头,一般多选择在峡谷、溪涧、山间小路上因风化剥蚀出来的岩层露头。这时候,应张开地形图,如有前人工作过的地质图更好,再结合访问,谨慎选择路线。
  如果途中有合适的休息地、名胜古刹之类,也可结合选线,那里往往有重要的地质现象。
  至于徒步地质旅行要求观察的项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