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女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欢娇弱些的。”王大娘最操心但就是自己两个女儿的亲事。
  “娘,你说的这都是老黄历的,现在有王妃在,谁不喜欢能干的女人。看王妃这些年,咱们北平府她能做一半的主儿。旁的不说,光开辟的商路,活了沿途多少人,就是草原上的异族人也感谢王妃呢。姐姐就跟着去草原上走商,带回咱爹的遗骸不说,还每次都带回丰厚的银钱。能干的女人才能正儿八经娶做家里人,娇弱的都是男人们做耍子的。瞧瞧这日子,能自己做主,能出门上街,这在以前是能想的吗?恐怕等爹一去,咱们娘仨就沦为女奴,等着主子们是施舍残羹冷饭呢。能安心住上这二进的院子,能吃上这白面馍馍,能让娘有这闲工夫唠叨?”二丫一家是被战争裹挟到草原上的汉人,二丫经过父亲去世在草原上流浪的日子,十分珍惜眼下的生活。
  “你嫌娘啰嗦了是不?娘还不是为了你好。”王大娘拍着手里的衣裳,这是王府发下来给为擅针线的妇女做的,给守城将士用的棉衣。一想到这棉衣有可能穿在自家女儿身上,王大娘就忍不住更用心些。“你娘也不是吃白饭的,王妃发下的衣裳,不正在坐着吗?”
  “那娘可得用心了,别图多做几件、做挣银子,毁了口碑。上前天不是有前街刘家大婶光图快不重质量,让王府检查的人发现了,再不发给她做了吗?”王二丫随口道。
  “放心,你娘可没那么黑心。”王大娘笑嗔,突然想到还在草原商路上的大女儿,叹道:“也不知你姐姐什么时候回来,听王府说这次回来能挣十两银子一人,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王妃这些年在北平说的话,那一句没有实现?”王二丫放下筷子,她已经扫干净了桌上的两个大白馒头、一叠猪油渣炒菜。
  “少一口一个王妃的扯虎皮,你不看看你是那材质不?”王大娘笑骂,王二丫以往在家里可没少拿“王妃说”堵她的嘴,拖到现在没成亲不说,还和男人们一起上了城墙守门。特殊时期王大娘也不阻止她,王妃活命的恩德该报答,只依着王大娘这些年的人生阅历,还是希望女儿能稍稍注意些男女大妨。打仗的时候这些都是狗屁,可日子安稳下来,又有了诸多规矩。
  “我怎么就不是了?”王二丫不服,“您也不必劝了,我早就想好了,日后要嫁人,就嫁像王爷那样的,容得下家里婆娘能干。等嫁了人,我也出来做事,像王妃一样有自己的产业,想穿绸缎就买一身儿,想吃羊肉就秤一斤,有钱啥都好说。到时候还要孝敬娘呢,您且等着享福吧。”
  王大娘拿剪刀剪断线头,笑道:“既要让我享福,平日在城楼上就注意些,心里惦记着你在家的老娘呢!”
  “放心,就是战死了,王府也有抚恤呢……”
  “呸呸呸!你找打是不是,还说这不吉利的了不?”王大娘抡起新棉衣就打。
  王二丫赶紧把碗往桌上一送,飞奔而逃。
  王大娘啐了一口,心疼的把棉衣仔细抚平。心想,王妃当然是个好榜样,自己能干不说,夫君疼爱、子女双全,是个有大福气的。若是大丫、二丫能有王妃十分之一,她这辈子就满足了。
  柳娘若是知道,大约也心怀安慰。这些年她做的事情很多,可她依旧做好妻子、母亲的本分,不是为了邀名,而是为了给喜欢她的人树立榜样。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来,若是柳娘干脆撇开燕王,孤家寡人的,根本不符合老一辈人的审美眼光。年轻人喜欢她、崇拜她,说不得还要被骂想不开。如此温水煮青蛙,慢慢调整民众的想法,才是最省力实惠的。
  北平城中还有无数王大娘与王二丫,李景隆围城之后,城中妇孺、奴婢都被调动起来了,青壮上城墙,每日有补助;老弱负责缝补战衣和炊煮饮食;主家不愿的可让奴婢代劳,奴婢做够了时日或者立了功,就能摆脱奴身,做正经平民。在北平,做平民可是能分地分田的。
  “娘!捷报!”朱高炽拿着一封红色封条的信件走了过来。“父王一战击溃耿炳文,河南之地尽在手中,大捷啊!”
  柳娘结果信纸一看,果然是这样。笑问:“城外李景隆今日如何?”
  “还是那样呗,投石机坏了,弓箭大多射不进城里来,他那火烧城墙的办法也不管用,先前试探性打了几场,他估计也明白冬天是讨不了好。又怕咱们守城劲弩和火炮偷袭,已经撤退二十里外扎营。不必咱们打他,光北平的冬天就够他受的了。听说军中大量士兵生病,那些都是南方人,不适应北方气候的。”
  “你父王要回军了,城墙上不必再浇水,等你父王回来,两方夹击,一举歼灭李景隆率部。”
  “娘,终于能打了,你放心,此次儿子亲子带队,憋屈了这么久,总算能痛快一回!”朱高炽兴奋道,少年人总有横刀立马的英雄梦。
  燕王击溃耿炳文,回师与北平城两方夹击,李景隆损失部队十万有余,被斩于战场,结束了他靠祖荫庇护的一生。这一战,燕王系夯实北方的基础,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燕王系倾斜。
  燕王有了这样的大胜垫底,谋士们出主意也更加大胆了。道衍就道:“王爷此次大胜,乃天时地利人和,然而朝廷终究兵多将广,以藩地之力,拖久了无益。不如单刀直入,直取京城。”
  燕王颔首,道:“大师与本王倒是心有灵犀。”燕王也一直在思考战略,他是先帝子嗣,这场杖熟算自家人内讧,只要掌控了京城,宣布自己才是大义,地方当不会激烈反抗。
  “舆论造势要辛苦王妃了。”燕王侧头对坐在一旁的柳娘道。
  “王爷放心,义不容辞。”柳娘的高光时刻很多,她与先太子妃常氏交好,常氏之死还能拿出来做文章。当年马皇后病逝,她作为儿媳妇中打头的那一个,跪在最前面,还出过《贤后遗训》,在宗室中自有威望。即便危钟下狱被杀,柳娘还是和朝中清流、民间大儒有联系。
  燕王帅兵直逼京城,一路上打过去,燕军战斗力非比寻常。与柳娘记忆中不同,此时的舆论对新帝大大不利,新帝当上皇太孙不过一月,就做了皇帝,威望几乎为零。尚未改元就着急削藩,推行新政,忠心于新帝的人几乎只有他的老班底。朝中大臣多被舆论战搞晕了头,也不知谁对谁错。燕王领兵并不扰民,只要投降亦不肆意杀戮。
  爱惜江山如同爱惜自己的财产,让很多人相信燕王才是更适合的人。
  燕王军队打到京城脚下的时候,建文年号才用了一年,从去年五月先帝驾崩,到今年十月,满打满算不过十七个月。
  敌军已经兵临城下,新帝派出去募兵的大臣没有回来,号召天下藩王、重臣勤王的旨意已经发出,也没人来。新帝在殿中急得团团转,大臣中有主张坚守城池的,也有主张弃城投降的,新帝一时之间也没有了主意。
  在两方对峙之时,谁也没有想到,消失了一年多的吴王朱允熥突然亮相了。


第162章 燕王妃
  燕王兵临城下; 宫中慌乱无序; 京城也人心惶惶。新帝曾试图派人和谈; 可只有第一批和谈的人见过燕王,剩下的人想要和谈,均走不出京城大门。
  燕王的意思很明白,都写在两面大旗上。“归正朔; 靖国难”两面大旗威风凛凛的悬在专为它建造的高台上。
  正朔是谁?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燕王自己,二是曾经呼声很高的朱允熥。
  可是朱允熥已经消失了,新帝围了大功坊将近一年,据说朱允熥就躲在里面,可谁也没见过他。一到战时; 乱七八糟的流言甚至自相矛盾; 有人说朱允熥死了; 有人说朱允熥投靠燕王了,也有人说朱允熥在西南起兵了。可是谁也没想到他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京城; 开了金川们迎燕王入城,如此闪亮登上了历史舞台。
  朱允熥带着一队约千人的人马; 打开了金川门。
  “报——”报信卫兵拖着长长的调子,禀告道:“启禀陛下,吴王开金川门; 迎燕王入城!”
  “吴王?”新帝左右环视,见左右大臣皆慌忙,自顾不暇; 长叹道:“吴王!徐家果真骗了朕!吴王就在京城,就在京城!”
  新帝跌足而叹,原本还站在朝上的人却轰然散开。原本这个时候还来上朝的人,都是没有地方可去,期盼着天降神迹的人,可一听吴王出现,开了金川门,燕王也马上就要入城了。这些人就再没有陪着新帝感叹的闲心,纷纷自找出路。
  此时围绕在新帝身边的只有齐泰和黄子澄,齐泰一看群臣的表情,拉了新帝就往后宫走。现在这些人,疯了一般想要找出路,新帝是最好的投名状。忠于新帝的人自然认为燕王是乱臣贼子,可忠于燕王、吴王的人看来,新帝就是落水狗,有心人不会放过这机会。
  齐泰、黄子澄连內侍都不敢留,只因燕王素喜內侍,许多內侍在军中担任军职,建功立业。京城中的內侍依旧沿用着先帝时的旧例,“皇家奴仆”而已。
  “两位先生子去吧,待朕别过皇后、太子,当从容赴死矣。”新帝涕泪连连,他终究是败了,辜负了先帝的信任,葬送这大好河山。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丈夫能屈能伸,吴王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躲到而今,不就是为了一争大位吗?您有正统名分在,只要能逃出去,必有兵马勤王。吴王燕王相争,定有大战,我们还有机会……”齐泰劝道,拉着新帝换装,准备送他出宫。
  “朕不走,为江山社稷而死,死而无憾!朕且要看看,燕贼敢不敢杀朕,日后敢不敢去带下见皇祖父!”新帝眼含热泪,突然之间又热血沸腾起来,他关于江山的设想,他计划着为天下带来的福音,而今都戛然而止了。义愤填膺之即,突然生出不怕死的豪情来。
  “陛下,快走,先帝也不愿见您殒身,朝中自有忠义之臣,你还有机会。”黄子澄也在一旁劝说,他们谁也没有料到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