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间]田园记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哲都被闹得一个措手不及。
  幸好除了这些老头老太之外,再没有别的人一窝蜂地跑过来租房子住。
  临水县的这些老人是经过整一年的酝酿准备,算是厚积薄发。
  他们是打算把桃溪村当做一个疗养地,每年过来住上几个月,半年的。
  黄哲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赶快安排了起来。
  尽管这些人算是租住在这里,却也算是黄哲管辖内的责任。这么多上了岁数的老太太老爷子,不得不让黄哲打起十二万分小心。
  村里民宿部成立,再加上食堂的创办,已经开始有了盈利。
  黄哲就赶紧给桃溪村的卫生院新近了一批医疗器材,像是电子血压计,血糖仪,验血设备,还有一些常用的老年病药物。
  桃溪是个大村,还是有一家卫生院的。不过医生护士都是一个人担任,这人说不上有多么高明的医术,平常医治个头疼脑热的倒是不成问题。
  十月中旬,村子里边的小卖店,正式升级成为了超市。其中不光是有户外用品,还增加的蔬菜水果摊子。
  桃溪村这边冬季是不扣大棚的,就只有白萝卜、土豆、白菜、红薯、冬瓜、南瓜之类的蔬菜。
  黄哲担心这些来疗养的老人吃不惯这些菜,而且他们没有地,只能买粮食吃,也不像村里的人能自己蒸馒头、做面条。
  就让村子里边的超市专门划出一个小区域,卖卖粮油副食,还有专门从县里边进的大棚蔬菜和反季水果。
  这些大棚蔬菜和反击水果比起城市里边的还要贵,就是专门为这些老人准备的。
  令黄哲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粮油副食、蔬菜水果,不只是这些老人来买,更有好多村子里边的人来买。
  黄哲这才醒过味来,村子里边现在纯收入多了,自然比以前舍得花钱了。还有一部分本身就比较富裕的,往常不是他们不消费,而是村子里边压根就没有这些东西。
  陈子嘉这段时间带着请来的专业人士划分了白龙谷漂流的路线。
  白龙谷地势很好,有平缓的溪面,也有错落水道。专业人士来看,这段溪流流速合适,很适合漂流运动。
  漂流可以让人坐在皮划艇上,顺着溪水飘行,溪水平缓的时候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而当溪流激烈的时候,就必须和同伴齐心协力的划动船桨来通过,是一项近年来非常流行和收欢迎的运动项目。
  他们省有几个漂流景点,不过云市范围内倒是还没有。要是白龙谷漂流建成,将是云市地区第一个漂流景区,到时候不愁没有客源。
  听到专业人士给出的结论,全村人都很高兴。
  白龙谷的工程已经开始动工,除了清理沿途的道路之外,还要在白龙谷下方修建几栋房屋,这里将作为主要工作地点。
  到时候游客们将在这里买票入场,在更衣间换衣服,然后沿着道路上到顶端,从上边漂流下来。
  因为是全村的事业,男女老少齐出动,清理山路的清理山路,而壮年男子们则一起动手盖房子。
  好在村里这些男人们以前一起改过村委的大院,盖几栋房屋还难不倒他们。
  陈子嘉也是没办法,才用这些非专业人士,谁让现在乡镇上的盖房队都在给胡晓雯干活呢。
  十一假期结束,胡晓雯五百亩桃园里的工房,终于破土动工了。

☆、第80章

  胡晓雯原定计划就是在秋收之后开始修建桃园的新工房。她这次可不是简单的盖几间房就行的,而是要修建双层木屋。
  不谈她这么大的桃园要雇佣多少人,就光是每年暑假招暑期工,就要准备不少的房间来。
  除了工人居住的木屋之外,胡晓雯还打算修一排大仓库,今后收获的果实就储存在这里。
  不过这个仓库可以放着慢慢修,当务之急的是先修一排木屋给工人住。
  胡晓雯之前砍下来的木头晾晒好了先给桃花小筑用了,后来砍伐下来的木头已经来不及晾晒了。
  葛师傅就给胡晓雯出了个主意,让她找了一家木材厂,专门给烘干了。
  新伐下来的树木内部还含有很多水分,必须要晾干了之后才能使用。要不然时间一长,木头就容易收缩变形。
  胡晓雯听了葛师傅的建议,把那些木料都拉去了木材厂。给了一笔钱,把木头都给烘干了。
  她不只是让木材厂给烘干了,还让这个厂子把木头都处理好了,最后拉到桃园工地的木料直接就成了成品木材。
  葛师傅和马师傅俩人各自有一个施工队,俩人这次合伙给胡晓雯干活,把自己所有的人都带来了,有五六十个。
  胡晓雯的桃花小筑整体已经完工,现在就剩下内外装修。
  两位师傅见胡晓雯这边要盖木屋,自然不愿意错过这笔生意。虽然这俩人这些年都盖得是水泥砖房,但是说起木结构房屋,整个临水县还真没有人的手艺能比的过他们。
  留下二十多个人干活,葛师傅兄弟两个带着三十个人上了山,就开始给胡晓雯盖工房。木料都是做好的,修这个木房子可比盖传统四合院——还是双层的,进程要快多了。
  葛师傅给胡晓雯看了他的图纸,这木屋比起胡晓雯预想的要大多了。胡晓雯当时想,这木屋就修成西式的那种简约风,简单实用就可以。
  葛师傅给她设计的木屋因为是尖顶,虽然只有两层却有十米高。葛师傅说上边的空间不能浪费就给她弄成了两个半层,顶上还有一层阁楼,面积只有下边一半的空间。
  胡晓雯觉得这样挺不错的,等到以后暑期工多了就让他们分一部分睡在上边好了。这层的房间比起下边的要小一些,不过开了天窗,倒是不显得黑暗。
  住在木屋阁楼的体验可不是哪都能有的,想来这些暑期工会觉得很新奇乐意。
  这已经是两位师傅给胡晓雯做的第二个工程,双方合作愉快,彼此信任,胡晓雯就放心的把这边的事情交给两位师傅。
  忙完了这边破土动工的事情,她就开始往水渠引水放鱼。
  水塘开挖完毕,挖出来的土胡晓雯没让施工队处理。她找了一台大车,把这些土拉到人看不见的地方直接给弄进了玉坠空间里边。
  玉坠空间当中的水岸一直是窄窄的一条,胡晓雯也不知道该如何增加。无计可施之下,她干脆把这边挖水塘弄出来的土,都顺着水岸铺了出去,把这条水岸加宽。
  水塘的面积有五十亩大小,挖出来的土顺着水岸填埋足足加宽了有三米多。看着加宽的水岸边,胡晓雯挺开心,打算等放完了鱼再去市里买一些树苗种下去。
  过了丰水期,地下水的水位降低,水压没有原先那样强了,泉水口的出水变得比之前小了些。
  胡晓雯和桃园的员工把新水渠和旧水渠联通,泉水就顺着新开的渠道流了过去。
  要等这边的泉水把水塘灌满要好几天,胡晓雯觉得太慢,每天晚上就跑过来把空间里边的水往水塘里边倒,一边倒水一边把空间里的水生生物往里边扔。
  今年她截留在桃园水域的桃花鱼下了很多的鱼苗,这些鱼苗引得很多肉食性的鱼类逆流而上来吃。
  胡晓雯也没有刻意驱赶那些食肉性鱼类,空间里边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没有天敌的情况下让桃花鱼直接泛滥了。
  她没有限制鱼类的进入,就让让桃园这边的鱼类越来越多。所以她这会儿往里边放多种鱼类并不显眼。
  等到胡晓雯这边半夜偷着放空间水,水里富含的丰富浮游生物和藻类就把食草性的吸引了大量的鱼虾、田螺过来安家落户。
  这让这个水塘很快的就形成了一个微型的水生态循环。
  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五十亩水塘灌满了水。
  胡晓雯观察了一下,发现桃花鱼更喜欢在流动的水渠当中活动,水塘当中更多被其他鱼类占据。
  不过环绕三道弯的几条水渠互相连接,形成了一条好几公里长的水沟。这条水沟,足够这些桃花鱼繁衍生息。
  胡晓雯说是要养这些桃花鱼,却完全就是散养。她把更主要的工作都放在繁殖水沟底部和周围的水生植物上,并不给桃花鱼喂食,而是让它们自己去觅食。
  这样整片水域养出来的鱼更具有野性,跟真正的野生鱼类不差什么。
  这几天,胡晓雯就沿着水渠加料,想要让水渠当中的水藻类长得快一些。等到她走到新旧水渠交接的地方,看见好几个拎着水桶的大叔大妈。
  “大爷大妈,你们这是?”胡晓雯不明所以的看着几人。
  这几个人她看着眼熟,她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只是知道这些人是最近跑来桃溪村包租疗养的,都是来自临水县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的。
  胡晓雯不认识他们,他们却认识胡晓雯。
  在这里碰见双方都有点意外,几个老人互相看看,最后一个头发花白的大妈不好意思的对胡晓雯说:“姑娘,我们没恶意,就是想在这里打点水。”
  打水?胡晓雯被这个答案弄得愣住了。
  她脑子里边转了转,露出一副恍然的表情:“大娘,是不是你们住的地方没有按压水井?”
  这些从临水县来的人租的房子有的是近些年盖的,也有的是很老的房子。有的房子里边根本就没有打压水井,早些时候人们都是挑水吃的!
  原来村子里边是有公共水井的,就是那种摇动辘轳的传统水井。村里的水井早就被填了,现在家家户户不是有压水井就是有自来水管。
  那大娘露出一脸尴尬的表情,胡晓雯以为她猜对了。她顿时涌起同情心:“你们这样来这里打水不是绕远吗?这样,我跟村支书说一声,让你们就近去别人家里边打水。”
  这些人毕竟上了岁数,走个四十分钟跑这边来打水,回去个个都要累瘫了。
  再说就近打水也是溪水里的比较近,怎么跑到这边来了?
  那大娘摇了摇手,见胡晓雯的误会越来越深,克服了尴尬的情绪说出了实话:“不是,你误会了。我们不是吃不上水,而是特意上山来打这边的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