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宦 作者:陈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床恢峭L迷诤未Α!
    雷云四处展望指着一处破壁残垣,有些不确定道:“似乎是那里吧。”
    楚昭带着人转过去,看到一处看着本应宏大,却似乎年久失修的殿堂,门口挂着的匾额,果然写着“望海堂”三个字,门口一株擎天古松,亭亭如盖,后头掩映着一处二层小楼,楚昭等人走过去,听到有人在楼上曼声吟诗“安得读残十万卷,卧看东海自沧桑。”
    楚昭扬声道:“可是洛文镜先生?”
    声音住了,过了一会儿一个男子从楼上走了下来,身穿一件茧绸道袍,头上边戴一顶扁折巾,足登朱履,身材修伟而秀削,年纪四旬光景,生着修眉凤目,神清目朗,三缕清须,相貌飘然,手执拂尘,腰侧却佩着一个葫芦,举止风雅,看到楚昭等人,拱手打了个问询笑道:“小道洛文镜,客人从何而来?”
    楚昭上前施礼笑道:“在下楚昭,闻说先生足智多谋,潜心博古,今日特来拜访,还请先生赐教。”
    洛文镜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忽然笑道:“倒也是机缘巧合,殿下可知道,这里是何处?”显然他虽然隐居在山上,却已一眼看破楚昭的身份。
    楚昭面不改色,含笑道:“先辽古国东丹太子耶律倍酷爱闾山奇秀,购书万卷,置山之绝顶,筑书堂曰望海,想来便是此处了。”
    洛文镜看楚昭宠辱不惊,大笑道:“耶律倍贵为太子,却让皇位于弟,不得不隐居于此,与殿下如今之境遇,倒是颇为相似,只是耶律倍以天下让之,反糟见疑,不得不弃国出走,束书浮海,寄迹他国,最后卒于乱兵之中,让后人嗟叹不已,却不知殿下可欲效仿其人,当一个让国皇帝?”
    这话说得有些过分了,那耶律倍迫于形势将皇位让给弟弟,之后一再隐忍退让,却仍是被逼得远走他国,最后在乱兵之中被杀死,下场十分不好,而虽然后来其子孙都当了皇帝,还给他谥号让国皇帝,这样的典故在刚刚被废了储位的楚昭面前说出来,却不免有了讽刺之意。
    楚昭身后何宗瑜脸上都微微变了色,楚昭却面不改色笑道:“子非鱼,焉知鱼不乐?”
    洛文镜哈哈一笑,又上下打量了楚昭一番道:“殿下,非常人也,若是再经历些事,动心忍性,来日必成大业。”
    楚昭仿佛对那意有所指的大业毫无触动,并不接话,却只笑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王如今藩领一地,则只为这一地百姓谋求福利,曾拜读过先生诸多著作,不知先生可有教我?”
    洛文镜又十分意外看了看风华卓然却十分谦虚温和的楚昭一眼,笑道:“辽东一代,天气虽苦寒,却因物产丰富,此地百姓颇为富饶,然而此地尚武,文风不盛,教化不兴,殿下若是要治理好此地,可从大兴文脉开始。”
    楚昭含笑:“先生金玉良言,不知可否屈尊到小王王府任职,小王愿以左相一职相待,时时得听先生高见。”
    洛文镜又笑了下,伸手指了指身旁这颇为破败的藏书楼道:“殿下请看这望海堂,曾有藏书万卷,却已毁于乱兵之中,曾有广厦高楼,却也破败如是,殿下若要大兴文风,从重建此藏书堂起,勉励辽东人向学之心,不知可否?”
    楚昭道:“先生既有此愿……”洛文镜却忽然伸手止住他的话,道:“殿下,无虑山险峻非常,重建所需砖瓦材料,都将耗费大量银钱人工,如若为了重建望海堂,而使藩地贸然加税,民伕伤病,则非我之所愿,却不知殿下能否不加税、不强征民伕,不引起民间怨言的情况下,重建望海堂?”
    楚昭微微蹙眉,却也知道此事绝难,否则也不会这望海堂被毁数年,也不能有人重建,这无虑山山势险峻,若是不强征民伕,只有以利动之,然而这样又必然涉及开支增大,他是主持修建过园子的,自然知道在这般绝峰顶上修建建筑,所需费用和民伕都绝非一般建筑可比,他没有一口答应,而是谨慎回答:“小王必将尽力而为,姑且一试。”
    洛文镜上下打量他一番,含笑道:“如此,小道便静候殿下佳音了。”说罢居然飘然而去,不再理会楚昭。
    洛文镜走远后,雷云已是十分不满道:“此人无礼倨傲之极,而且提的要求如此苛刻,殿下也太好性子了,居然如此容他。”
    何宗瑜却皱眉想了一会儿道:“殿下,重建耶律倍望海堂,此事若是办成,不仅能大兴此地文风,算是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此外此事若是传入京里,也对殿下有好处。此计其实甚妙,只是这如何能做到不加税不强征民伕就修建好这望海堂,还需仔细周详。”
    他说得含蓄,众人却都明白,耶律倍当年隐居在闾山,一直隐忍退让,又有个让皇帝的美名,重建耶律倍的望海堂,自然是从另外一方面含蓄的表明楚昭甘心退让,淡泊明志的意思,这样自然能让京里的其他人甚至是还在皇位上的元狩帝放下戒心。
    楚昭点了点头,本想再说什么,一眼却看到双林虽然一声不吭站在租后,一双眼睛却早看出窗外头,显然外边风景更感兴趣,心下暗笑,便带了人走出望海堂,道:“难得登顶,我们不妨再游览游览,四处看看。”
    一行数人边走边游览,果然看了不少景色,又走到一处阁台处,上书观音阁三个字,何宗瑜笑道:“这想必便是那耶律倍的宠妃高云云所居之处了。”
    雷云奇道:“这人在这里住还带了妃子?”
    何宗瑜看他有兴趣,也乐得讲故事:“高云云猎户出身,又是汉女,传说因在闾山中射猎,与当时为太子的耶律倍相识,耶律倍见之忘情,便要纳她,高云云却不从,从闾山逃出,耶律倍念念不忘,四处追寻,在龙城找到她,再次求婚,高云云再次逃了,后来耶律倍又找到了她,却不敢再惊动她,直到某日高云云射雁落地,被耶律倍拾取落雁归还于她,高云云才终于感其痴情,嫁给他做了宠妃,之后一直陪着他隐居在闾山,又陪他离乡背井,弃国远走。”
    一个侍卫听了笑到:“这故事不通,耶律倍一国太子看中平民女子,哪家不是兴高采烈立刻将女儿送到太子身边,居然还三番四次的逃?不信不信。”
    雷云插嘴道:“齐大非偶,又不是做正室,而且汉女多少对嫁入契丹族大有顾虑,心存疑虑也不奇怪,逃了也正常,倒是那耶律倍会再三追一个弃他多次的普通女子,这才是不真之处。”
    侍卫打趣道:“兴许是得不到才新鲜?”
    何宗瑜笑道:“也是道听途说,当不得真,不过耶律倍的确王妃宠妃都是汉女,身份低微,若是当时娶了萧氏为后,只怕也不至于丢了皇位。”
    楚昭本也是含笑听着他们说话,听到这句插了句嘴:“若是因为娶了萧氏才得的皇位,那皇帝当来又有什么意思?不过任人摆布的木石傀儡罢了。”何宗瑜轻轻咳嗽一声,却不再说此话题,又指着别的地方说起话题来,双林开始有些不解,后来却恍然想起元狩帝可不就是娶了母族的人为妃,还有先怀帝,楚昭这话却是有些讥讽君上之意了。从前在京里的时候,楚昭言谈举止谨慎非常,哪怕私密场合,也从未对元狩帝有过一字一句的指摘,如今就藩日久,终于微微露了些端倪。
    作者有话要说:  耶律倍的事大家可以百度下,这人也真的是挺悲剧而戏剧化的一生,父亲宠爱非常,自己文武才能俱佳,却因为父皇突然死亡,母亲的偏爱,不得不将皇位让给弟弟,然后被猜疑多年,背井离乡,后期性情大变,乖戾好杀,才38岁就死于乱兵,偏偏他的子孙后来都当了皇帝,他的一生写起书来真是够一本厚书了,很唏嘘啊。
    
    第76章 冬运
    
    无虑山回来后没多久,倒霉的双林便接到了监造望海堂的差使。钱和人倒是都给了,可惜要以不劳民伤财的标准来看,这点钱调度的余地实在太小,王府的工正所倒是要听双林差遣,只是这差使太难,双林和工正所商量了,也不过是先命了几名擅长造园修楼的清客上山去踏勘了一番,做了个大致重建的图样出来,然后便草草做了个工程预算。
    回来后双林听说此事是何宗瑜给楚昭提的建议,找了何宗瑜道:“先生竟是专门坑小的吧?这样难的事就交给小的,这哪样不要钱?而且这望海堂建起来后,将来的收益还是归的王府,怎么算我这边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王爷禄米一年五万石,加上小世子的,不过刚刚够两位主子花用罢了,藩地官员、王府属官,个个都是爷,教小的如何做这无米之炊?”
    何宗瑜笑道:“小公公手腕利害,这也是殿下倚重你,再则……”何宗瑜脸色变得正经了些:“我这也是为你好,正要借这一桩差使,将这王府上下的事都统起来,为王爷立一立威才是。你是王爷身边心腹之人,也当为王爷打算一二,你年纪轻轻,正该用些心。就藩这些天,我冷眼瞧着,你似乎只顾着外边,藩王不许经商,我猜着你多半外头经营着殿下私底下的产业,但这王府的事,因喜公公固然掌着,他虽忠心耿耿,却不善经营,规矩上是好的,如今王府是井井有条,却一味守成,缺乏灵活机变,若是殿下只一心在这藩地,那自然无所谓……只是若要谋更大些的布局,却就不能尽于此了。”
    双林默然,何宗瑜道:“你毕竟是内侍出身,始终都是要在殿下身边才有前程,如今为何倒似一直疏远着殿下?殿下并非那等猜忌多疑之人,宽厚仁慈,待旧人又分外长情,你合该多在殿下身边伺候,将来谋个好出身。”
    双林笑了下,没说什么,自回了住处,拿了预算、图纸,大致需要的材料,估算的工期、工程量、民伕量等,日夜谋划了数日,连半夜有时候想起一个点子,便起身点灯画了,第二日起身看了看,又觉得不妥,再次涂掉,如此数日忙碌。
    这期间元狩帝万寿节,因思念儿子,下旨让楚昭进京贺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