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娇娇女[穿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壮脸上一荒,赶紧跟着上前去看看。
  江寄余望着扶着墙弓着身子的人影,眉头皱了皱,最终还是没有过去,自己下车把赵婆婆背起来,“大壮,我先带着老莫他婆娘去看病啦。”没公开没平反前,称呼就不能太尊敬。
  大壮回头看了眼就挥挥手,“好,你先去吧,我看着会姜知青。”
  等姜可可吐完,江寄余早已进去医院里了。
  ——
  姜可可掌心勒出的口子有点大,护士用酒精给消了毒,又洒了药粉用绷带缠了下,这样不容易感染。至于手上浮起的那点红豆豆不用太担心,轻微过敏,不管它过几天就能好。但是姜可可还是央求医生给开了药,她怕晚点回去后过敏症状加重,来镇上一趟可不容易。
  还有一些感冒药清凉油等基本药品,不要票的,也拜托医生给开了单子好买。
  “我是下乡的知青……”
  这句话就能让医生了然,乡下条件落后,不备点药确实麻烦,乡下人没钱或者没这概念,但是大城市去的知青有这防患于未然的想法不奇怪,更何况姜可可一身干净没补丁衣裳看得出有点钱,皮肤娇嫩状态也看得出下乡前娇生惯生,估计下乡日子也不长,干点活才弄成这样,被她大大的杏眼望着,有个差不多年龄女儿的医生心软了,给开了单子让她拿药去。
  拿着单子去窗口拿完药装进军绿色的斜挎包里,姜可可这才去找江寄余他们。镇上医院规模不大,打听一下就很容易找到,是个多人间的病房,她敲门进去的时候赵婆婆正在输液,江寄余和大壮站在一边待着。
  见她过来两人的视线都转过来了,姜可可下意识就是看向江寄余,不过对上他深邃的眸子还是有点怂,立马就移开,“我弄好了,婆婆没事吧?”她记忆里只知道江寄余的外公姓莫,外婆姓什么不清楚,便没再前面加姓。
  说的是普通话,大壮文化水平不高,听到‘婆婆’没有想多。而江寄余见她这么坦荡荡,也明白过来她话里‘婆婆’的意思不是他理解的那种,而是种尊称,心里说不上什么滋味,不过觉得舒服倒是有点。
  “中暑性发烧,得吊完水看看。”江寄余难得主动开口回答,语气没昨天那么恶劣,顿了顿,看向她缠着纱布的掌心,犹豫着要不要问候两句,就被大壮抢过了话头。
  “你手怎么了?医生咋说啊。”
  江寄余便沉默下去。
  姜可可没注意到这一点,答道,“没事,缠住会好的比较快。”对于热情好像有点过头的大壮,她其实也有点不太习惯,宅太久的人社交能力是会跟着下降的,更别提她本身社交能力就不好。
  大壮也不在意,姜可可本来就有点傲,今天他还觉得温和可爱许多呢,一点不觉得她不会说话冷漠。
  但他在她面前也不善交谈,嘴跟锯葫芦似的,只能干巴巴地说,“那就好那就好。”话题跟离家出走一样。
  大家都不说话又没事干让姜可可不太舒服,见赵婆婆闭着眼睡觉,便找了借口一个人先出去。
  跟半生不熟的人呆在一块还没有走入人群中让她自在。
  姜可可出来后舒了口气,这才按着原身记忆往供销社去,说实话,她对七十年代的供销社还是有点兴趣的,小时候听爷爷奶奶磕唠过去的事挺有意思,没成想自己有天能亲眼看见。
  不过比起供销社,在穿年代的前辈眼中更有意思的好像是废品回收站?


第7章 供销社
  镇上供销社规模不大,只有一层,不过房顶是抹了水泥的小平房,在这个年代算是顶好的房子,也是这小镇的门面了。
  里面分成好几个柜台,柜台和架子之间站的是售货员,许是大伙儿都在上班,店里不是特别热闹,几个售货员坐在一起聊天的聊天嗑瓜子的嗑瓜子打毛衣的打毛衣,很有养老即视感。
  姜可可进去的时候里面的人抬头瞅了她一眼,又继续聊天,不像后世服务员那样见到客人就迎上来,甚至在选购货物的时候也紧紧跟着,跟看犯人似的。这样的服务员使得姜可可在后世很少逛超市,往往是选择网购。而现在这服务员比顾客牛逼的年代反倒让姜可可舒了一口气,她可以慢下来自由地逛,不会有被人盯着的紧迫感。
  这还是第一次看见爷爷奶奶口中的供销社,里面的东西都透出浓浓的年代感,比如竹壳暖水壶,搪瓷缸子,瓷瓶酒壶,老式挂钟等等,姜可可只有很小的时候去爷爷奶奶住的老家才看见过,长大后这些基本在日常生活中淘汰消失了。
  看了一圈,姜可可最后买了一个绿色军用水壶(原身嫌弃这个丑,宁愿用吃掉果肉的玻璃瓶装水也不买这个),圆珠笔和信封信纸,邮票要到邮局去买,还有桃酥豌豆子黄桃罐头,牙膏牙刷毛巾香皂都给买了,价格太低廉有点控制不住手,最要紧是她觉得自己啥都缺,不过最终也没买太多,不是钱不够而是票不够,斜挎包也装不下太多东西。
  这么爽快的顾客不多见,但售货员也没说什么,他们供销社售货员的工资又不跟业绩挂钩,顾客买多买少都没影响,而且这十里八乡基本都是往这儿买东西,只有紧俏缺货,还没有卖不出去,这也是售货员态度如此高傲的原因,家里有亲戚是供销社售货员,那是顶顶有面子的事,他们有优先选货的权利,还有不要票买‘残缺品’的好福利,谁不想巴结着,而能在供销社当售货员的小伙子和大闺女都大妈大婶相亲市场的优质对象。
  买完东西姜可可往邮局去买邮票,原身留下来的邮票不多,每个月都有写信回去,刚到那月原身一次性写了三封信。不过姜可可买邮票不是为了多多写信回家,而是为了投稿赚钱。
  原身的父母并没有亏待她,他们俩都是高级研究员,工资不菲,每月寄来的钱都够城里一家五口一月花销,农村一家四口一年收入,现在姜可可身上就有两三百零用钱,家里更是放着张小千块的存折,这些数额这个年代很多农村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然而,了解大概剧情的姜可可依旧没有安全感,因为她记得原身最后的凄凉下场,父母不是亲生的,众叛亲离,横死街头,想想就觉得很可怕。
  她也不知道怎么查出父母不是亲生的这一点,众叛亲离估计是中途太过作死,横死街头这个可能性就很多了,但不管怎样,很显然她后期是会失去父母这个靠山,万事得靠自己的,那么在那之前,她就得找好后路,尽量养活自己。
  做农活养活自己不太可能,做生意还没改革开放,她也不擅长,黑市买卖就更不用说了,分分钟被抓的事,而且她记得原著女主就是靠黑市攒了一笔发家致富钱的,她要是也去黑市不准得碰上女主,到时候产生啥误会或者什么的就不好了。
  所以思来想去,她唯一能做的还是本职——写小说和画漫画。不过当前国内漫画行业几近消退,要在七八年之后才开始复苏繁荣起来,而且那时候似乎是连环画为主,主题大多是歌颂和讽刺,较为贴近现实贴近民生,而她不擅长这方面题材的创作,现在也没有她能买到的相应漫画杂志,插画画了也不知往哪里投,所以姜可可先暂时放弃了画漫画,直接选择写小说。
  国内的杂志和报纸还是有不少的,出版社也有约稿的,原身每月闲着无聊也会买些杂志报纸小说来看,一份报纸五分钱左右,一本普通杂志四毛八分钱,而厚一点四五百页的小说也就一块来钱,这对手握‘巨款’的原身来说不算什么,来镇上偶尔也会顺手买几本,同宿舍的知青不太敢得罪原身,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这些报纸杂志。
  其他来下乡的知青跟原身不一样,他们家里往往小孩很多,没法安排工作才给送了下来,每月基本很难拿到家里的补贴,有些穷的还要咬牙省下粮食或者到山上找吃的晒干寄回家里补贴,像原身这样轻松月月有余额钱没地方花的很少。
  当然原身也没傻傻告诉别人她有多少钱,每月就说都花光,半点存款没有,这样也不怕别人惦记她的钱或者跟她借钱,偶尔还在镇上买东西还假装跟表姐林思然借点,挺精明世故的一姑娘。因此,在女知青里大家都以为原身是个有钱,但存不住钱的,每月拿到花光光的那种。
  姜可可决定再挑几本当月的杂志和报纸,重新看一遍风格和忌讳,到时候再决定自己写什么。
  这个镇上并不繁荣,但好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店还是有一家的,姜可可进去就看到很显然的红宝书,那种伟人语录的,不知道是不是去年粉碎了□□,现在倒是没有对话就喊下语录口号,但红宝书依旧是店里销售量最大的书籍,原身那也有一本,姜父姜母给塞进行礼的,让她有事没事翻一翻,跟随主流走。
  看守书店的是个绑着麻花辫的圆脸姑娘,年龄在二十岁左右,文文静静地坐在柜台里的凳子上看书,抬头见到姜可可进来笑了一下,平凡的脸上立马多了书香气质,很温和没有攻击性,她显然还记得姜可可,漂亮姑娘总是显眼,尤其是每月买书买杂志都不见手软的。
  姜可可穿越过来还没有见过这样气质的人,有点像她某个作家朋友,下意识也是回之一笑。
  书店姑娘却愣了一下,往日也见过这姑娘的笑容,都是带着丝由内心里散发出的傲气的,还从来没这样礼貌柔和,让人顿觉亲切的。
  于是书店姑娘一改往常,主动开口打招呼,“又过来了?今天怎么是一个人?新到的杂志和小说不多,但是内容挺有趣的。”
  或许是她气息太温和,又像她后世那个作家朋友,姜可可竟然也不觉得这样的打招呼突兀不习惯,反而比较放松,“嗯,今天发生了点意外。新到的杂志还是在那边吗?我过去看看。”
  语气自然没有半点不适,双方都感到这种舒适氛围。
  书店姑娘点点头,也注意到她手上缠着的纱布,但没有多问,距离把握得很好。
  于是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