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袭珍珠港前365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六日,(美国当局)制订了一份《美国海军基本作战计划》(《虹计划—5》、《WPL—46》)。该计划规定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作战中的主要任务是:一、封锁和占领马绍尔群岛要地和进攻敌人的海上交通线及其要地,以此把敌军兵力从马来防线引开,并支援远东盟军部队;二、准备占领加罗林、马绍尔群岛和确立其统治地位,并把舰队的前进基地设在特鲁克群岛;三、支援东经一百五十五度以东和赤道以南的英国海军部队;四、保卫中途岛、约翰斯顿岛、帕尔米拉岛和萨摩亚群岛。另外,还决定远东方面的陆军与海军共同配合保卫菲律宾海域,因为这支陆军部队不过是一支地区性的防御部队,它在人员和装备上都是靠当地力量充实起来的。所以对这一地区的海军部队——亚洲舰队不能抱有很大期望。
  当时,美国在太平洋方面的战略是守势作战,把重点放在阿拉斯加—夏威夷—巴拿马这三点连结起来的三角形战略地带。这种战略思想明确承认菲律宾会暂时陷落,并默认关岛、威克岛也会丢失。这样,美国经过多年发展起来的以太平洋为重点的战略思想,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不到三年,就被以大西洋为重点的战略思想所代替了。
  因为未能预料,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将在什么情况下爆发战争,所以迫使日本屈服的计划也就决定不下来。但美国舰队应该经过日本托管地区,尤其是经过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横渡太平洋,逐步向菲律宾方向进攻,然后在西太平洋确立优势。仅这一点,已经取得了足够的理解和同意。可是,除了提到日本可能由于经济上的压力、海上封锁和空袭等原因而屈服外,并没有就打倒日本决定什么特别作战计划。(实际上,此项打倒日本的计划直到一九四五年六月才最后定了下来)。
  金梅尔司令自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就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以来,一连三次(四月二十二日、五月五日、五月十六日)写信给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指出太平洋舰队从兵力、舰艇人员,一直到武器弹药、防御夏威夷的巡逻艇,以及对孤岛基地的补给等情况,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并一再强烈要求迅速加以改善。特别是他在五月二十六日公布《海军基本作战计划》那一天所提出的《关于太平洋舰队目前情况的报告》,详细地说明了这种闲境。他强调指出;太平洋舰队为了在西太平洋对日本舰队进行攻势作战,必须补充更多的兵力、装备和舰艇人员。因为,当时的美军兵力只不过勉强达到适合于平时体制的水平,实际情况是,连防御轴心国的可能进攻所需要的最起码的兵力配备,也难如愿以偿,何况要在太平洋发动攻势,那就更需要适当数量训练有素的兵力。当时,就整个太平洋舰队来看,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舰艇人员服役时间未满一年,而这种情况在一部分舰艇上竟达到百分之五十。
  金梅尔司令因为要完成他那在错综复杂和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受命指挥这支舰队——“残缺不齐”的舰队——的十分艰巨的使命,所以他对“国家缺乏适当政策”的问题,表示极大关注,他强烈要求斯塔克部长给他“提供十分及时的情报”。
  关于提供情报问题,金梅尔要求斯塔克“在发生紧急事态时,要尽可能利用最快速度和最可靠方法向我们通知其一切进展情况”。但这一合理要求实际上几乎彼置之脑后,特别是在开战日期迫在眉睫的夫键时刻也依然如故。现在不妨举几个明显的例子看看:
  一、华盛顿破译了日本驻夏威夷总领事馆与东京外务省之间进行联络的电报内容,但夏威夷却什么也不知道,因此,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舰艇情况和太平洋舰队的动静以及夏威夷的防御情况,尽管已被详尽地向东京报告了,可是被当作攻击目标的太平洋舰队的舰艇却仍旧悠然自得地停泊在四季常夏的海面上。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六日,合众国舰队司令兼海军作战部部长E·J·金将军,在向海军部部长提交的一个文件中写道:“如果海军部已把掌握的所有情况能作出适当评价并转发下去的话,我看金梅尔司令在十二月七日上午(开战时)对太平洋舰队所作的部署,就不至于变得象当时实际所看到的那种情况吧!”
  金梅尔司令在珍珠港事件调查会上,对“全然不知已截获檀香山与东京之间的联络电报”一事作证说:
  “如果我知道了这些截获到的日本电报,我(金梅尔)和我的同僚对形势的看法将会完全两样。根据海军部和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计划,与华盛顿在敌人进攻前下达的指令和提供的情报一样,如果日本进攻马来防线,太平洋舰队就会通过突然袭击马绍尔群岛,对日本发起最有效的反击。倘若我知道日本要进攻珍珠港,那倒使我有机会伏击胆敢进犯夏威夷的日本进攻部队。这件事暗示出这样一种明智想法:与其说为远征马绍尔群岛保存实力,毋宁说是为此目的而集中了美国的对策。”
  那么,华盛顿为什么不把理应告知的、而又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情报通知当地指挥官呢?
  关于这个问题,斯塔克将军在海军调查委员会上作证说:“我不希望把这些情报通知金梅尔司令。”其理由是:“因为这样做,可能会泄露机密,而这些机密是海军部为保持其获得那些情报所需要的。”
  二、华盛顿没有把十一月二十六日的《赫尔备忘录》(日本方面解释为美国的最后通牒)通知金梅尔。
  关于这个问题,珍珠港事件海军调查委员会提出了如下意见:
  “在国务院那份措词强烈的《赫尔备忘录》中所包括的项目都是彻底解决的项目,不是日本政府所能接受的。直至日本袭击了珍珠港之后,金梅尔将军还不知道有这种备忘录,更不知其内容了。”
  经常让下级指挥官了解情报,这是上级指挥官的主要责任。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七日,在这一段重要时间里,由于已经掌握重要情报的斯塔克部长没有把这些情报转知金梅尔司令,以致金梅尔司令不了解如华盛顿所了解的日美关系的详细情况。
  可卡因是憎恶的东西
  五月二十七日日本海军纪念日(日俄战争期间,我国东乡舰队于明治三十八年①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在日本海全歼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那一天,海军报道部第一课课长平出英夫大佐在电台广播了一篇讲话,题为《对付世界动乱的帝国海军》。他说:
  ① 1905 年。——译者
  “我想,一旦那些敌对国家的经济压迫危及我国生存时,帝国当然要奋起自卫。。。帝国海军现有大小舰艇两百余艘在中国沿海作战,又在西太平洋海域配备了三百多艘舰艇和这些舰逛所必需的基地。这种配备情况是帝国有史以来空前未有的。。目前一些重要基地已全部设防,飞机与舰艇均处于严阵以待的态势,如有人胆敢轻举妄动向我挑战,我必将一举歼灭之。
  “帝国海军的航空兵力是,飞机已接近四千架,作为我国海上的一支航空部队,它正在训练一种独特的歼敌战术。。”这一广播讲话几乎占了报纸的一个版面,各报都发表了如下评论:“它提到帝国海军的优良传统和铜墙铁壁的军备,它谈到适应于世界紧张局势的万无一失的战备,并强调指出帝国已作好准备,下定决心,决不后退,如第三国愿来挑战,就立即予以歼灭之”。
  平出大佐的这一广播讲话,可以说是反映了当时军令部的观点。实际上,他同知心的富冈大佐(军令部作战课课长)商量过,富冈大佐认为“这样广播也可以吧”,所以他才这样广播的。
  同一天,二十七日(华盛顿时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国家处于无限制的紧急状态”。这样一来,美国在欧战爆发一周后的一九三九年九月八日曾宣布“国家处于有限制的紧急状态”,进入了“准准战时体制”,现在终于过渡到“准战时体制”,从而促进了以防万一的各项准备工作。
  罗斯福在这一宣布中说:“战火正蔓延到西半球的边缘,极接近美国本土。目前大西洋的战争已从北极的冰冻海洋扩展到南极的冰川大陆。实际上,在西半球水域已有许多商船为轴心国破坏通商的舰艇和潜艇所击沉。一切迹象表明,这是针对美洲各国的事实上的进攻。从现代战争的突然袭击这点来看,要是等待他们进入我国大院后再动手,那就等于自杀。”
  这一天,为了进一步加强大西洋上的战斗,(德英两国)最后都出动了王牌战舰。被称之为德国海军珍宝的最新主力舰“俾斯麦号”,虽然初上战场就旗开得胜,先击沉了英国巡洋舰“胡德号”,又重创了火力强大的新主力舰“威尔斯亲王号”,但终究被击沉于北海的波涛之中。
  再说,这一天也正是当年日俄战争时俄国海军中将罗日杰斯特温斯基率领的俄国舰队葬身海底的一天。这支舰队为了一举挽回战局,远渡重洋驶向海参威,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被日本的东乡舰队消灭于对马海峡。而德国主力舰“俾斯麦号”也是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法国的布雷斯特时沉没的。
  说也奇怪,这艘“俾斯麦号”主力舰葬身海底那天,恰巧是俄国舰队的“忌辰”之日。
  一到六月,在日本驻华盛顿的海军武官处,人们冥思苦想地对一起发生的重大事件考虑对策。那就是因为美国宪兵非法地监禁了日本驻美国西海岸的冈田贞外茂少佐。
  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的战略要冲,附近有重要的布雷马顿军港,还有著名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它是面向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的一个基地,也是通过北方航线对日作战的策源地。
  一九四○年九月,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缔结三同同盟条约后不久,我国海军为了加强在美国太平洋沿岸的对美情报网,决定派遣一名海军士官常驻西雅图。在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