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翠花的种田农家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父子三人加个小翠花带着一个猪腿和两袋柿子回家了。哦,还有一背篓的野菜。至于树……呵呵,不能只靠人力拖回去吧,还是先回去找人帮忙再说。
  回去的路上,翠花好奇的问了李大冰关于韩城的事。介于翠花还小,而韩城已经二十“大龄”了,李大冰只当翠花是好奇,而且李林李柳两个也想知道,就给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这韩城,是下河村韩三的二儿子。韩三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韩城排行老二,家里人都叫他二郎。
  当初,新皇还是个王爷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昏庸无道,新皇举兵谋反,在领地内征兵。这韩城就是被征兵给征到军队里去的。这征兵不是强制的,也不是要求一家非得出一个人,就是给钱,然后征兵。过关的人编进军队,给家里发二十两的银子。
  韩城的娘身体不好,那年苛捐杂税太重,家里的收成都交了税,没有钱看病差点就去了。韩城为了给他娘看病,自己偷偷去报名,结果录取了。韩三和小韩氏(韩氏是李奶奶)不让,韩城就拿了钱抓了药。拿了征兵的钱,就必须得去,韩三和媳妇就只好挥泪送别韩城。
  被征走后,韩城几年都没有音讯,村里人都以为韩城死在外头了,只有小韩氏不信,一直拦着韩三不让立衣冠冢。
  没成想,这韩城真的活着回来了,在新皇登基的两年后。
  新皇登基,下皇诏免三年的地税,今年是第二年。这也是分家时翠花就能分到那么多粮食的原因。不用交税,自然收成就多了。
  韩城今年十九,是十四岁那你年走的。当年家里给定的亲也因为韩城去当兵而退了。
  李大冰带着这么大一只猪腿回家,杨氏自然诧异,等问清事情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把翠花一顿训,并且严肃的声明下次再也不许翠花去青山了!
  翠花:让我去我也不去了,野猪真的好恐怖啊。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给,一只猪腿!
翠花:给,袋柿子!
男主:收了猪腿,你就是我的了!
翠花:收了柿子你也是我的了!

☆、36

  话说李大冰找人把树拖回家,然后就开始制作板车了。这个板车是那种有两个轮子,后面还带有一个可折叠的支架。当板车走在路上时,支架是收起来的,平行与板车。当板车在镇上煮面时,支架是放下来作为支撑架用的。
  因为镇上的摊位是要交摊位费的,所以板车并不像拉货用的那种板车那么长,也没用那么矮,而是差不多两米左右的长度,然后高度是到杨氏的腰部,这样方便杨氏揉面擀面条,还不累人。
  这次卖面条不像卖刺球果那样只有李大冰父子三个去镇上摆摊了,而是全家人都去。杨氏是擀面条的主力,李大冰是拉板车的劳力,翠花和李林李柳要去端碗、洗碗、收拾桌子。这样,石头和小草没人看了,干脆带着,不让乱跑就行。
  李大冰找时间去了镇上,牙行的张大哥托人带信说摊位找好了,让李大冰去看看哪里合适,然后交钱。
  到了镇上,张大哥带着李大冰去看了摊位。张大哥不是租摊位的人,不知道哪个更合心意,他只能根据李大冰的要求找到描述相符的摊位,然后让李大冰自己来看,决定到底要哪个。
  一共有三个合适的地方,一个是在闹市,地方有点小,周围都是卖吃的东西,而且直走就是卖菜的地方。一个月50文钱。第二个是在德顺酒楼前边,一个月30文,摊位很大!第三个是在一个布店前,一个月45文钱,摊位大小还行,而且周围没有卖吃的。
  李大冰三个摊位都看了,但没决定下来,想回家和杨氏商量一下,于是和张大哥约定好三天后来交钱定摊位。
  李大冰回了家和杨氏商量租那个摊位好。杨氏觉得第三个不错,周围没有卖吃的竞争少。李大冰喜欢第一个,周围都是卖吃的,虽然摊位费贵点,但人多,应该能多卖点。
  翠花嘛,觉得第二个地方不错,地方大还便宜!李林李柳的选择和李大冰一样,第一个,50文钱的那个。
  但是……经过一家人的商量最后定了第一个摊位。其实翠花不是很能理解。但是经过李大冰的解释翠花就悟了。
  第二个地方虽然便宜,地方也大,但是是在德顺酒楼的前边,有了德顺酒楼的对比,哪怕比德顺酒楼的便宜也卖不出去,再说之前还跟德顺酒楼做刺球果的生意,现在去人家店前摆摊不是挖人么!
  第三个地方就更不行了,周围是卖布的,布最怕沾这些汤汤水水的。虽说周围没有卖吃的,自家独一份,但是穷人家不买布,买布的不穷,怎么会看上自家的小面摊呢!
  还是第一个好,周围竞争多也不怕,来这个闹市的都是想吃饭的,总会有人吃自家的面条。一旦市场打开了,生意就好做了。这地方离卖菜的地儿近,来往的人多,人多好卖。你不吃他吃嘛!
  翠花点头,谁说穿越无往而不利古人也是很有智慧的!经验最重要!
  于是李大冰没等三天后,第二天就去交钱定了第一个摊位。快到腊月了,想卖东西贴补家用的多了,迟恐生变啊。
  呼……翠花暗自给自己打气加油!
  这几天看着杨氏和李大冰为了卖面条的事忙前忙后,翠花心里很焦躁不安,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
  杨氏之前还很不确定,没有信心。交了摊位费之后反而沉下心,就像是“破釜沉舟”一样,反正都交了钱,就不用想东想西的了,就尽最大的努力做吧。成语不成总要试了才知道。
  所有的忙碌与投资到底值不值得今天就能见分晓了!是的,今天又到了赶集的日子。翠花要去镇上卖面条啦!
  卖面条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面粉要揉的劲道,这样擀出来的面条才好吃。然后就是干面皮、切面条、下锅煮。
  为了这次去镇上卖面条,杨氏忍痛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白面,做面条的面团是要醒的,就是发酵。天气不热,所以面团头天晚上和好揉好放着,第二天一早带着面团走。家里的白面剩的不多,也就能煮三四十碗的样子。
  骨头汤是熬了一天一夜的,先熬的骨头,血沫炖出来捞干净,把骨头敲碎继续顿。荤油炼了一大盆。
  翠花今天醒的特别早,一醒就睡不着了开始胡思乱想,要是卖不掉怎么办啊家里花了那么多心思,花了那么多钱,还不如卖刺球果呢,没本钱的买卖多好……一直到听见李大冰和杨氏出门的声音,翠花往外一看,天还黑着呢,但是爹娘已经起来收拾东西了。睡不着,只好起来帮忙。
  翠花穿好衣服出门一看,不只杨氏他们,连李林李柳也起来了,看得出大家对今天的买卖抱有很大期望,也很是紧张。上次的刺球果不要本钱,都觉得即使卖不出去也没什么,今天要做的对翠花一家来说是大买卖!
  杨氏煮了面条,用的骨头汤底,把石头和小草从睡梦中叫醒,喂了些面条,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石头和小草还迷糊着呢,不能指望虚岁三岁的孩子走山路赶集。所以他俩是在板车上坐着的。
  板车上边安了两口锅,一口用来煮面,一口放着骨头汤。下面做成柜子式的隔层(因为板车高,可以想象成现在的手推车的样子),隔层里放着柴火和面团,以及十来个碗。
  至于桌子板凳,李大冰参考翠花的提议做成可折叠的,直接绑在板车后面。一共就两张桌子,八个小板凳。
  这不是翠花第一次去镇上,却是翠花第一次觉得这山路那么近,近的翠花还沉浸在思绪里就到了镇上。天,快要亮了。
  没来得及紧张,翠花就跟着李大冰去到自家的摊位。翠花家的摊子左边是卖烧饼的,炉子已经生起来了,烧饼的香甜都闻得着,显然来了好一会了。右边是卖包子的,蒸笼的热气弥漫着,香气扑鼻。翠花看了看,找了找,另外的卖面条的离自己还挺远的,隔着二十好几个摊子呢。
  急急忙忙把东西放下来。先固定板车,然后桌子板凳往下拿。看了好几次,才最终确定摆放的位置。那边,李大冰开始生火了。
  韩城今天是来镇上看看的。回来有两年了,家里人催着娶媳妇,但是在战场上待惯了的韩城并不想娶那些娇滴滴的大小姐,见了市面也不想娶个村姑、农妇。所以为了逃避这些麻烦事,韩城就拿退伍的银子和战友合伙在镇上开了家酒楼。小韩氏一拿这事催他他就找借口去打猎,有时就是来镇上。
  酒楼虽说是韩城开的,但是韩城平时并不常来,只是投了钱,掌柜的还是老铜!老铜在当兵入伍前是个伙计,后来退伍了,手里有钱,也不想受从前那个窝囊气,所以开了家酒楼自己当掌柜。
  开酒楼的事韩城也没让家里人知道。退伍的钱给了家里一部分,一部分存了起来,还有一部分就用来与老铜合伙开了酒楼。
  今天来镇上也是被小韩氏逼的。韩城今年十九再有一个月过年就二十了,这在现代是小鲜肉在古代就是老腊肉啦,小韩氏怎么能不着急!可惜小韩氏她急,儿子韩城不急啊。韩城被催的没办法,打猎吧,去的腻了,就来了镇上。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戏份开始多啦!
收藏收藏,继续求收藏。

☆、37

  韩城骑马到镇上的时候,正是集市上人最多的时候。不过虽然人多,但老远听到马蹄声的人还是让开了一条道来。
  德顺酒楼开在集市中心拐个弯的地儿,那儿没有这么多小摊,都是些店铺。集市是特意划分出来的,头顶有蓬的空地。摆摊就自己带器具,只要不超出范围来随你怎么摆。翠花家的面摊就在这集市中。
  要去德顺酒楼是要经过翠花家的面摊的,不过韩城心里郁闷,也就没怎么看,骑着马随意撇了眼,根本没看清谁是谁。
  翠花家的面摊不大,但是能摆的下两张桌子也算可以了。
  早上摆好桌椅,李大冰把炉子的火生好,一家人就进入了等待期。杨氏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