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湉笑道:“王爷日常也不管家,想来是不太清楚外面的物价的。如今市面上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石普通的粳米却可以买两石糙米,而上等粳米却要一两银子一石。老百姓日常多是吃糙米,毕竟可以省下一半的银子呢。按每天需用两百石米来算,用糙米熬粥只需百十两银子,而用上等粳米就是二百两。倒不是我心疼银子,城外那些流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所求者只是果腹而已。咱们用同样的银子买更多的米给他们吃,岂不是让更多的人受惠。”
梁王若有所思,倒是许成在一旁捻着胡子道:“王妃娘娘这账算的倒是巴巴的响,只是王爷可是天潢贵胄,如今又是诸皇子里唯一的亲王爵位,行事岂能太过小家子气?”
沈湉冷笑道:“先生的意思是说本王妃太小家子气了?”
许成捻一下花白的胡子,说道:“岂敢岂敢。”
见他这样,沈湉懒得搭理他,径自对王爷说:“王爷如今虽然是亲王爵位,可是诸皇子当中身份最贵重的乃是太子殿下。王爷不要只顾着看楚王如何行事,万事还是多看看太子殿下才好。”
听了这话,原先还有些犹豫的梁王顿时喊了王府总管进来:“你速去派人查探一下,今年太子妃娘娘设的粥棚用的是什么米?”
总管回道:“这个小的早就探听清楚了,太子妃娘娘用的是糙米,但是分下去的米粥非常粘稠足以果腹。楚王和魏王用的虽然是上等粳米,但是分外稀薄,并没有多少米粒,领到米粥的难民倒是多有抱怨。”
梁王听了这话看了沈湉一眼,吩咐总管道:“既然如此,你亲自去安排粥棚一事,就照着太子妃的粥棚去做,不求用什么上等米。但是米粥一定要熬的稠一些,另外不许用坏米霉米等充数。”
总管答应着自去安排不提。许成见事已至此,便告辞走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入不敷出
他走了以后梁王拥住沈湉说道:“许先生就是个倔脾气,你不必和他一般见识。我当初处身于微末之时,难得他不嫌弃,便是看在这一点上,我也总要留几分体面给他,要不然不是让底下人心寒?”
沈湉偏头一笑:“看王爷说的,我又不是那小气的。再说了我一年见他几次?犯的着与他生气!”嘴上虽然这样说,沈湉回到自己的院子以后还是找人去查许成的底细去了,她总觉得这个老头子不太对劲。
果然她的手下下午就传来消息,许成新近纳了一个宠妾,那名宠妾的一个远方舅舅正是吴王府上的一个管事。而且许家最近花钱很是大方,一家子在城里买了一座大三进的宅子,还添置了许多家具下人。
沈湉知道以后冷笑了一下,吴王平日里的做派一向是温和有礼的长子风范,看不出来也是一个有心之人,这手也伸的够长的。她懒得去搭理那个老头子,也可以容忍他那一副穷酸刻薄样。但是眼下她和梁王的利益还是一致的,若是梁王不好了她也得不到好处,于是轻声吩咐了一声:“想办法将这件事透给王爷的人知道。”
过了没几天,沈湉就听下人回说王府的幕僚许先生坐车出门时不慎惊了马,被甩到了车外,脑袋正好磕在一颗大石头上,就那样摔死了。
许成的家人还来王府哭诉了一番,想着要些抚慰,被沈湉拿二百两银子不咸不淡的打发了。
这事在京城之中连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就那样消散掉了。
倒是太子妃的赏花宴举办的非常成功。却说太子妃开了赏花宴之后,便带着诸王妃公主向朝廷捐了一大笔银子,用于灾民的安置。有皇室女眷带头,各诰命也纷纷解囊,便是悠然也捐了二千两银子出去。她无意出头,相对于沈泽的官位来说算是不多不少了。
悠然一直想不明白的一点是,不管是前世的电视上面,还是今生遇到的事实上,怎么一遇到流民就一定要施粥呢?这样在南方就罢了,可这是在京城啊!京城不产稻米的,不管是东北的还是南方来的,因着路途遥远,京城的米价并不比白面便宜多少。馒头不是比粥更能果腹吗?若是嫌白面贵,那就用黑面好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用玉米面、杂粮面什么的蒸窝窝头啊,算起成本来并不比熬粥贵多少,还管饱。
真是想不通!除了施粥之外,大户人家有那么多不穿的衣服也可以施舍一些出去啊。再说,这些流民从外地赶来,长途跋涉的,难免有些人会生病发热什么的,朝廷也该让太医院制些常见的丸药发放下去,让流民不会因为无钱医治而丧命。死人多了一是容易引起暴乱恐慌二是容易引起瘟疫。
悠然虽然有心做些好事,但是却不愿引人注目。她悄悄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弟弟说了,安然一听觉得姐姐说的很有道理,便用心写了纷奏章交与太子。
太子看了奏章很是高兴,如今几个兄弟都对他虎视眈眈的,他虽然一向无过,但是也需要做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便将这份奏章润色了一下,交与了隆德帝。
隆德帝见太子的奏章写的很是中肯务实,他对于老大几个的做法也耳闻了一些,心里是不赞成这种沽名钓誉的风格的。倒是太子不愧是一国储君,格局就是开阔,是真心实意的为朝廷和百姓考虑。隆德帝非常高兴的拍拍太子的肩膀:“你近来是大有长进啊,既然是你提议的,那么此事就交与你亲自去办。”
太子领命而去,召集了东宫班底商议此事去了。要说能进到詹士府的也都是能力出众的,他们虽然一时没有想到这些,但是有了头绪之后也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很快,东宫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太子命林安然亲自督办此事。过程不必详述,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安然因此事之功正式在东宫站稳了脚跟,也真正成为太子的心腹。
而悠然在不知不觉中又推动了弟弟一把。
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大军出征粮草军饷都不是小数。再加上为安置灾民朝廷先是设立了寿安院,为灾民免费诊治并提供相应的药品。
另朝廷既然新设了大宁府,自然不希望那边的百姓都走光了。于是下旨规定,凡是淤口关和大宁府等处的百姓,想要回乡的可以凭户贴到朝廷临时设的难民所报名,朝廷统一安排马车送他们回乡,并承担路上所有的食宿问题,回乡后根据人头发放一定数量的安家银。成年人是一两银子,儿童减半。还有,为了解决边关战士的个人问题,凡是年龄在十六岁到二十五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年轻女子,不管是头婚二婚,愿意回边关嫁给守边将士的朝廷每人发放嫁妆银子五两并粮种十斤。前一百名报名的还额外赠送银丁香一对、红布三尺。
这世上大多数的人都是不愿背井离乡的,先前是被逼的没法子了。在那边没有粮食不说还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如今朝廷有了这样好的条件,大家纷纷意动。有适龄闺女的人家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嫁闺女去。边关那块物价低廉,五两银子足够三口之家花用两三年了。
正好过了正月天气又逐渐暖和起来,没了后顾之忧的灾民纷纷踏上了回家之路。
朝廷的这一系列举措自然是赢得了百姓的赞赏,皇室的声誉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只是这么好的声誉那是要靠银子来支撑的,流民虽然走了,但是其他地方的一些贫苦百姓听说京城有免费看病的地方,有些不远千里徒步赶来京城看病。诊费就罢了,反正这里的大夫都是朝廷发放俸禄,贵的是药费啊。虽然寿安院提供的药材和丸药都是最便宜的,但是架不住数量大啊,委实不是一笔小开支。
户部将寿安院这几个月的开支递交给隆德帝看了,隆德帝也很是头疼了一番。这几个月国库没见入账多少,花的到不在少数。在战乱中死的那些将士总要抚恤一番,还有朝廷又在各地新征了许多士兵,加上安置流民、奖赏有功之臣,若不是祖宗留下的底子厚重,户部早就揭不开锅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买个大宅子
国库眼见就要到底了,把隆德帝愁得够呛,深觉对不起列祖列宗们。他又不是那起子暴君,只知道横征暴敛。一时半会的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来,最后还是户部尚书提醒了他,先前抄了那么些王公大臣的家产,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的。还有天牢里关押的那些罪臣家眷,该死的都死了,留下的何不都发卖了去。
于是隆德帝大手一挥,下旨将这些东西都变卖了。被抄的人家不乏累世大族,自然是有不少好东西。以前虽然也有人惦记着这块,但是皇帝没发话谁也不敢擅动啊。如今有了旨意,大家纷纷出手。整整两座大宅子的东西不过几日时间就被瓜分一空。
恰好负责看管这些财物的正是御林军,沈泽自然不会故作清高。他问悠然:“你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没?我去给你买些回来,我看里面有不少极好的珠宝玉石。”
悠然笑着说:“我如今也不缺这些东西呢,倒是你去问问若是有合适的大宅子,倒是可以买上一套。便是咱们自己不住,还可以留给儿子呢。京城的宅子等闲也不会空下这么多来。再有,有那些不常见的书籍什么的可以多买一些,比起金银之物,这个才是更适合传给子孙的宝贝。”如今沈泽已经是正三品的高官,家里的仆从下人越来越多,如今孩子还小倒是无碍,再过几年孩子大些,康泰再添上几个弟弟妹妹什么的,这宅子就很局促了,因此不得不早做打算。
沈泽轻轻握住她的手:“还是娘子想的长远,你放心吧,为夫定会办的妥妥的。”
既然要买东西,少不了要拿银子。自成亲以后,悠然虽一直想着拿银子置办些田地铺子什么的可是都没有遇到合适的,这事就耽搁了下来。今既然有了机会,悠然便拿出来两万两现银让沈泽拿去花用。多的她不是拿不出来,只是不想太过惹人注目。
沈泽说:“不必这么着急吧,东西还没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