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不嫁高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的饭了,你伯母就要骂人打人。你堂哥一个少年人,一身的力气不去使,反倒游手好闲惹是生非。莺儿那时候也要在家帮着缝补浆洗,做饭扫地。只是莺儿那时候还小,力气活儿就都让你堂姐干了。结果……”闵氏想起那些事儿,就有些说不下去。
  “结果怎么了?”杨雁回从闵氏怀里起身,越发好奇。
  闵氏还是继续说了下去:“那天才下过大雪。鹂儿又去砍柴,近处的柴都被砍光了,她就走得远了些。哎……走得也太远了些……直到傍晚你大伯和伯母一直不见她回去,这才觉得不对劲儿,上咱家来找人帮忙去寻鹂儿。我们就开始找鹂儿,村里人也帮着找。看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昏倒在小山坡下的雪地里了。那天晚上,她被人背回家,醒来后说是砍柴时肚子忽然疼得厉害,就从小山坡上滚了下去。那种天气本来就没人出门,地方又偏僻,她直嚷救命也没人管她。她疼得走不了路,就在雪地里一直躺着,直到疼昏了过去。”
  杨雁回蹙眉道:“好可怜。”
  闵氏又叹息了一声:“鹂儿说完这话不久,便又说肚子疼。哎……好好的孩子,被疼得死去活来。她昏过去就是被疼昏的,醒过来就是被疼醒的,一直在叫疼。你爹让人赶着骡车去城里请大夫,大夫来了说是绞肠痧,还耽搁了治疗,十有□□是撑不过去了。你爹就让大夫赶紧给开方子拿药,药煎好了,也给鹂儿喝了,结果还是没救过来。鹂儿去世那年,才十五呀。她又漂亮,又乖巧……”闵氏说到这里,又长长叹了口气,终是说不下去了。
  杨雁回又是同情,又是气愤,心里一时间似烧着一团火一般,可却没地儿泻火。她帮杨鹂愤恨惋惜了半晌,这才又问:“那为何大伯母口口声声说这事怨我爹呢?”
  闵氏道:“她虽然不喜欢女孩儿,可到底也是养了十几年的女儿。大约是心里难受,就把错推到别人头上。非说你爹小气,不肯接济过不下去的兄长,鹂儿没奈何,只能出去砍柴,这才出了事。这是胡说八道,我们哪里有不管?他们说冷,你爹还让人送了两袋碳过去取暖,柴禾也送了一车。他们自己好吃懒做,家里没钱,日子过得紧,就卖了柴禾换了肉吃,却叫你堂姐出去砍柴。”
  杨雁回听得又是一阵难受,直想拉来杨岳和周氏,当面啐一口。她叹息道:“堂姐真可怜,我瞧着堂妹日子也很不好过。”
  “谁说不是呢”闵氏道,“小时候还好点,毕竟是最小的,家里也不像后来那样常常穷得揭不开锅。后来一天天大了,又没了你堂姐在前头顶着,她就倒霉了。你爹可怜孩子,你大伯母又整天哭穷,说是养不起,你爹就领到咱家,让我来养着。可是你大伯母那人她……她就不知道给孩子积点德!”
  杨雁回道:“莫不是大伯母借着莺儿在咱家养着,就拿着孩子作妖吧?”就周氏那性子,她相信做得来这事。
  “还真是叫你说着了。那孩子好不容易跟着我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全叫你大伯母毁了。你两个哥哥都读书,你爹身子时好时坏,你那会也才九岁大,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禁得起她整日折腾。为着自己的家和孩子,只好又把莺儿送回去了。”
  杨雁回闻言,不由一阵伤怀,手臂环上闵氏的脖颈,低声道:“娘,女儿这次受伤后忘了许多事,可我喜欢咱家,喜欢青梅村。我……刚知道村里还有这样的事……这样的人……”
  竟然还有这样的父母,连自己亲生的女儿都舍得打骂虐待。她前世里所见的,即使偏心如秦明杰,也最多就是不怎么理睬女儿。她以前单单瞧见乡村的好了,刚知道乡村还有这等可怖之处。
  闵氏察觉到女儿的伤怀,不由笑道:“傻丫头,你大伯母那样的人毕竟少。你怎地如此多愁善感起来了?”
  杨雁回想了一想,忽也笑道:“我看娘这样的也少。我知道,娘疼我多过疼大哥二哥!”她笑起来甜甜的,说话不用刻意,天生就是甜甜软软的。这撒娇的样子,实在让闵氏窝心不已。
  闵氏搂着女儿,笑意更浓:“那是,雁回是娘的贴心小棉袄。”
  杨雁回环着闵氏脖颈的手,也不禁更用力了些。这份偷来的自由和宠溺,她能享受一时,便是一时。
作者有话要说:  

  ☆、误会

  庙会前一天,通常被这一带人称为“小庙”。从小庙开始,戏就已经唱起来了。
  这天早早吃过晚饭后,杨雁回收拾妥当,只等着杨莺。待杨莺过来杨雁回屋里后,她上前拉过小女孩儿的手:“这么早,吃饭了么?”她打量一眼,发现杨莺的气色好多了,人也有了笑脸。
  杨莺连忙点头:“吃过了,这会儿可不早了,等咱们到了那里,戏就开演了。”
  杨雁回却不急着往外走,只是笑问:“看你这么高兴,怎么,那事儿成了?”
  杨莺这下是真的露出个灿烂的笑脸:“多亏二叔说服了我爹。”
  杨雁回眼睛亮亮的:“我爹是怎么劝的?你可有听到?”这事有那么好说成?大伯和大伯母就不怕少了杨莺这个劳力么?
  杨莺的脸“唰”一下就红到了耳根子:“哎呀,就是,就是劝呗。”
  杨雁回越发好奇了:“你害羞什么?”
  “我在里屋,听得不真切,姐,你再问我可就恼了!”杨莺别扭的转过身子。
  要说叔叔和婶婶,真是深谙父亲和母亲的性子。叔叔到了那里,只是劝说父亲,让自己上两年学,以后说出去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孩儿,容易攀个好亲事。反正只是个女孩儿,上的又是村塾,只要农闲去上学就好,也不用上一整天,不耽误帮家里缝补,农忙的时候也能下地干活儿。
  叔叔还说他去帮着跟先生说说,让先生收下自己。其实那意思是,鸡鸭酒水他就帮着给先生了。
  父亲当时便说:“既然你做叔叔的疼侄女,不如就让莺儿和雁回姐一道念闺学好了。”
  杨莺在一边听着,脸上都替父亲发烧。那闺学多贵呀,他是怎么好意思开这个口的?岂料叔叔当即就表示没问题。杨莺闻言喜不自禁。
  父亲许是看到了她欣喜的模样,忽然警醒过来。雁回姐姐上的那闺学除了七天一休,其余时候,可是不分农忙农闲,什么时候都得去,除非病了或者家里有什么大事,先生才给假。
  杨莺虽然年纪小,但对父亲和母亲了解颇深,看了父亲的神色,便知道父亲在想什么。如今家里可种着十亩地呢,在父亲看来,恐怕少一个干活的也是一桩麻烦事呢。
  果不其然,父亲很快又道:“算了,不麻烦二弟了,虽说是兄弟,我做老大的处处靠着你也不像个样子,就上村塾吧。”
  事情这才定了下来。可是这什么亲事不亲事的,她哪里好意思跟雁回姐开口讲!
  杨雁回越发好奇了,但是看杨莺这般模样,也只能笑道:“好了好了,我不问了。走,咱们叫上哥哥一道去听戏。”
  杨鸿和杨鹤其实对看戏都没多大兴趣。怎奈对杨鸿来说,除了听戏也没其他更有趣的乐子,母亲既然想让他多少活动活动,他也只好勉为其难去听戏。至于杨鹤么,他倒是能找出更多的乐子,只是未免母亲和大哥唠叨,他觉得自己还是不去找那些乐子得好。于是兄弟两个收拾了案几上的书本纸笔,出来和两个妹妹一起去看戏。
  因是村里,不过几步路的事,便也没套车,兄弟姐妹四个连同秋吟,一路步行过去。杨雁回往常只是在自家过道旁边的路上溜达过,那里已经是村子最偏僻的路段了,这还是第一次走在村里热闹的地方。
  一路走着,一直有人在跟她说话,多是一边说着,人已经走了过去,就是打个招呼的意思。
  “这不是雁回吗?身子大好了?”
  “哟,雁回也去听戏呀?看来没事了,你娘这下可是放心了。”
  “雁回姐姐,好些日子不见你了!”
  这些人有老的,有年轻的,有长她几岁的,也有比她小的,可如今的杨雁回却是一个都不认识。但不管怎么说,也得点个头叫个人才能过去。
  于是,杨鹤很不客气地帮着妹子认人,每每有人叫雁回,他便先大声回一句。说话的是个老太太,他便会道:“四奶奶,也去听戏啊?”
  杨雁回听了,连忙回老太太一声:“四奶奶!”
  杨鹤再来一句:“邢嫂子,刚从镇上下工回来呀?”
  杨雁回便也跟着朝刚和她说话的少妇笑道:“邢嫂子!”
  至于那些是叫着杨鸿杨鹤杨莺的名字的,她可就不管了。
  于是就这么一路安全过去了。杨雁回长出一口气,下次可不敢随便出门了。
  唱戏的台子就搭在村中间一片空地上。空地最西边是半米多高的戏台,后头是伶人们化妆换衣的地方,东边一大片都是看戏的地方。
  他们到的正是时候,梆子戏刚刚开演。五个人就在观戏的人群后面,选好了空位,摆了马扎坐下来看戏。
  台上唱的是《小姑贤》,三个旦角均是水钻头面。天色已经黑下来,只有台上灯火通明一派亮堂,衬得那水钻闪闪发亮直晃人眼,台上人的眼睛也都愈发明亮了。
  杨雁回还是头一次见识村里人听戏,只见前面黑压压一片全是脑壳,旁边的几棵老树上也爬满了孩子。有离戏台近的人家,还有小孩子趴在自家墙头上看热闹的。似杨雁回她们这般,来的晚没占了前头的位置,又不好上高爬低的,便只能坐在后面仰着脖子看台上。也有的男人,连马扎也懒怠拿,直接站在最后面看戏。不跟前面的老头儿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儿抢位置。
  台上锣鼓敲得响,小生花旦唱得也好。这草台班子虽不如名伶的唱功和身段,却胜在有一股子杨雁回也说不上来的精气神儿。伶人们够卖力,够认真,台下人听起来倒也够味儿。
  最有趣的是,听戏的人也和那些有钱人府里听堂会完全不一样。以前秦府的人听戏,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