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根发觉得憋屈,现在他说什么也不好使,因为去年他把那俩队的口粮给卖了,连陈福海这个最听他话的队长都有意见,暗搓搓地投靠周诚志。
  后来挖沟、麦收、耕地、浇地、种地,整个先锋大队,都是周诚志说了算。
  他张根发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
  这会儿张根发又觉得可能自己的机会来了!
  宋子杰扫视了一圈,看向张根发:“先锋大队什么意见?”
  张根发立刻站起来表忠心表决心,就是不敢拍板直接交粮食,反而要拿眼睛溜周诚志咬牙低声道:“快表态啊。”
  宋子杰对这样的张根发不满意,如他所愿点名周诚志:“二队长,你们是全县第一的生产队,你来说说看要怎么办。”
  周诚志站起来:“各位领导,我是个泥腿子不会说话,我就实话实说。我们二队的麦收因为去年买了化肥今年还算不错,一亩地有二百三四十斤收成,最多的三百斤,当然比不上你们亩产一千斤三千斤五千斤的。”
  在坐很多大队干部都低下了头,自然也有愤愤不平,觉得周诚志这是在打脸,打他们的脸也是打公社的脸,需要严肃处理!
  他继续道:“今年麦收公购粮任务提高一倍,我们队就得全部豁出去,除了种子一粒不留地都交上还差一些。其实我们习惯不吃细面只吃粗粮,把细面支援城市和军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吃红薯就行。不过我们村另外三个队,平均亩产只有五十斤到一百斤。”
  一队的亩产有的二百斤,有的一百斤,平均起来也就是一百四五十斤。
  “尤其我们三队四队,十亩地收不了一千斤,要是公粮不按照他们的实际收成来交,却按照去年三五千斤的产量交,怕是……全交上去也不够,还得欠着好多。”
  今年公购粮的任务可不就是照着去年亩产三五千斤来的吗?
  就算收百分之十五的公购粮,一亩地也至少收四百五十斤!
  去年亩产一百七八十斤,收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一亩地也就是四五十斤,那还是负担得起的,大不了不吃麦子,其他的多卖购粮和余粮任务,社员们全吃粗粮。
  可今年大幅度减产,却还按照去年丰收甚至放/卫星的产量来收,那真是逼死人啊。
  当然周诚志可不怨政府,毕竟政府不知道啊,你们自己说亩产三千斤十万斤,上头高兴得还说要降低农业税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呢,以前收百分之二十,现在收百分之十也行啊,给老百姓多留一些,让他们顿顿吃细面。
  简直是自作孽不可活啊,怪谁?
  要不是张根发那些人折腾着什么狗屁亩产多少斤,哪里有今日的事儿?
  周诚志狠狠地瞪了张根发一眼。
  张根发不服气,难道是我的错?人家都亩产三五千斤,就我们亩产一百斤,你好意思?上头不找你晦气?
  上头找你晦气,你怎么办?你不得提高亩产量吗?
  谁知道哪个混蛋先带的头,倒是让老子踩了一脚狗屎!
  高产粮没放出去,不是起火就是下雨,他娘的,别提多糟心!
  结果现在还得跟着那些放/卫星的一起交高产量的公购粮任务,哪里说理去?
  宋子杰却不信,他看着周诚志:“周队长,毛/主席说过,我们要实事求是,亩产一千斤不能说一万斤,但是亩产一千斤也不能说一百斤,你说是不是?”
  周诚志一愣,什么意思?俺们就是亩产二百斤,哪里来的一千斤?
  宋子杰继续道:“周队长,你们是全县第一先进生产队,一定要起带头模范作用,好好地把公粮都交上来。”
  周诚志黑脸都涨红了,“宋社长,俺们队就是亩产二百斤,这是好的,那些贫地也就一百五六十斤!”
  “周队长,什么贫地不贫地,在社会主义红太阳的照耀下,没有贫穷。你方才的态度过于悲观,你这是在否定大/跃进,否定三面/红旗……”
  “宋社长!”一旁一直黑着脸没说话的柳红旗敲了敲桌子,皱眉道:“今天是动员交公粮大会,不是整/风,不要歪了题。”
  宋子杰说到激动处却不肯停下,“柳书记你让我把话说完,我不吐不快,咱们有些同志,心怀悲观,就是观潮派,落后派,就是右、派,这是要不得的。周队长,你是不是在怀疑大/跃进,怀疑粮食高产?怀疑大/炼钢铁?”
  周诚志:“木有!”
  我日你的猴儿,老子说怀疑,你不得把老子打成右/派架飞机啊!
  老子在钢铁厂也没少见!
  座中一人笑了笑,“周队长有点私心也难免。毕竟下面带着好几百号弟兄们呢,一年到头红薯当家可不行,当然得好吃好喝的犒劳一下不是?今日吃鸡明日杀猪的也得配白面饽饽啊,多留点麦子也说得通。”
  说话的人正是莫家沟的大队书记崔发忠。
  以前这种动员大会,他很少来,不是装病就是哭穷,说莫家沟又遭了灾,不是水灾就是旱灾虫灾,反正公粮总是交不够数。
  今年来自然是为先锋大队来的。
  宋子杰一发难,他立刻就煽风点火。
  周诚志怒视他,“崔发忠,你什么意思?我不过是一个生产队长,你还是大队书记呢,我下面队员也就百十号人,你手下是堂口还是怎么着?”
  我日你个猴儿!
  指桑骂槐想给我扣个土匪坏分子的帽子,你怎么那么坏呢?
  他越想越气,“我们先锋大队每年公粮比你们莫家沟交得多,你有脸说这样的话?”
  崔发忠立刻摆手,笑得一团和气,“哎呀,周队长,我可不和你吵架,你们是第一的生产队,手底下有劳模若干,当然得好好养着,你们留着麦子好过年也情有可原,我不说了,不说了,得罪人。”
  周明贵已经怒了,直接开骂崔发忠个不交公粮的整天说别人哪里来的那么大脸?
  崔发忠冷哼一声,却没接话。
  被他这么一弄,整个会场就吵起来,有人说亩产数千斤是真的,就得交公粮,有人说他们没那么多,谁有谁交。
  在宋子杰看来分明就是左和右之争,恨不得立刻上纲上线。
  最后柳红旗一拍桌子,“肃静!”
  会场安静了一下。
  宋子杰对柳红旗道:“书记,实在不行就带人下去搜,看看到底是私分藏起来,还是真没收那么多。”
  一旁的相玉亭几次想说话最终都忍回去。
  这时候不是说实话就能占上风的,反而可能吃亏。
  其实对于田间情况没人比他更清楚,他家就是老贫农出身,世代种地的。当地天气如何,墒情如何,收获如何,他一清二楚啊。
  就这么点地,虫子肆虐,肥料稀缺,种子不优良,就算老农民再勤快,把那土地当独生子老父亲一样伺候,它亩产百十斤就是百十斤,也不可能变成一万斤。
  可很多人根本不管这个,尤其宋子杰这样的,一直在读书没种过地,哪怕他家里父兄是种地的,可他也不听不问似的,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都摸着说。
  只要上头吹什么风,他就立刻下什么雨星,绝对不会根据当地形势来调整的。
  公粮不能不交,这是上头的死命令,一个政府要运行,必须有粮食保证。
  每年的粮食用处分几块,储备粮,出口粮,军队供应粮,城市供应粮,应急粮,救灾粮,每一样都不能缺。
  而这些粮食都是通过农民种地,从农民手里收上来的。
  农民要是不交,这些链条就有断裂处,合不拢,要出乱子。
  南方产量高,一个农民可能有五百斤的口粮,可北方庄稼产量低,每年每个农民的法定口粮就是360斤。好在有红薯之类的补贴,五六斤红薯可以顶一斤口粮,也不至于挨饿,不吃细面也没什么,大家都习惯吃粗粮。
  可现在是没有,怎么交?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农民们没有那个眼界和格局,他们就知道到什么节气就种地,到什么节气就收成。
  可自从前几年开始,不管种什么都要上头说了算。
  有时候县委或者公社来个没种过地的干部,瞎指挥,还让高进县种水稻,说水稻产量高,亩产千斤打底。
  可当地十年九旱,哪里来的水种水稻?
  又说让种旱烟、种辣椒、种土豆,结果都不适合当地土地行情,最后也只有小片合适的保留下来种烟或者辣椒、土豆。
  当年还有北方干部到了南方,因为不了解南方的行情,只知道北方靠红薯救荒救命,所以也要求江南地区大力扩种红薯。
  如果有大米白面,谁稀罕吃红薯?对他们来说这是喂猪都嫌粗的饲料好吧。
  为了这个事儿,也没少闹笑话。
  …………
  周明愈和莫茹一起来到公社,先去找林纾打听,结果没看到林纾,倒是先看到张根发,他正和两个干部在那里抽烟说话呢。
  其中一人就是崔发忠,另外一个虽然不认识却也有点面熟。
  张根发:“两位老兄真是有手段有魄力,让小弟不得不服气啊。”
  贾存放一副你听我说保你吃香的喝辣的打压一众泥腿子的架势,“那些抽泥腿子,你软他们就硬,你得和他们硬气,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一定要培养自己人,只有自己的儿子侄子兄弟才是帮衬自己的,那些泥腿子,就会想着夺/权!”
  莫茹撇撇嘴,你当你是皇帝还有皇位要继承呢,还夺/权。
  她故意对周明愈道:“小五哥,大白天的哪里来的老鸹,喳喳呱呱的真难听。”
  贾存放的声音有点公鸭嗓子,又喜欢扯着嗓门说话,所以格外大。
  周明愈笑了笑,“这是一直假老鸹,可能是秃鹫装的呢。”
  那边几个人听见,崔发忠狠狠吸了一口香烟看了两人一眼,哼了一声。
  张根发却觉得没面子,总以为两人在讥讽自己是秃子!
  贾存放却觉得这俩人是在指桑骂槐,骂自己是老鸹,他怒道:“你俩什么人,怎么能随便出入公社?”
  他见过不止一回,自然知道是周明愈和莫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