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教育局又请示吕书记,再请示区教育局……结果竟然就成了。
经开会研究决定,给两位劳模发放小学毕业证,同等学力的初中自学毕业证以及高中自学毕业证!
他们专门研究了一个称呼,“劳模自学成才中学毕业证书”,这个证书是被官方承认的,且也会在证书上记录各科成绩。
后来有专门研究这段历史的,都说这应该是工农兵大学的前身,或者说是为了工农兵大学预热的一种形式。因为转年6月中央就发布了关于高级中学和高等院校的招生改革,由考试选拔改为推荐和选拔相结合的录取方式,只是因为学校师生忙文化运动,教育改革也没有来得及搞而已。
有了这个先例,很多各行各业的劳模,就算没怎么读过书,也可以拿到初等教育的毕业证,经过举荐作为工农兵学员进高等院校学习。
当然,他们的水平和莫茹和周明愈自然是没法比的。
很快,两人就拿到小学和初中的自学考试毕业证,之后要去县高中报到,不需要跟着上课,但是要参加期末考试。
只要每一次期末考试都能及格,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发放毕业证,因为他们没有正儿八经地在校读书,且已经结婚生子,所以不能参加高考。
他们这种情况就好比各单位推荐自己的职工去学校进修,拿到结业证以后还回到原单位工作。
两人也不急,反正先拿到初中毕业证就行。
……
转眼又进入冬天。
冬天只要开始上冻,乡下基本就是彻底的农闲时间。只有在55以后,忙着组织开渠修水库,冬天男劳力们被征出役,后来为了响应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很大公社大队冬天也是忙着挖沟修路的,基本不闲着。
不过三年困难的时候,冬天又闲下来,这几年反省反思,除了农闲时候搞社教运动,基本没有再干过别的。
今年农村社教运动也停止转移到城里去,农民们就彻底猫冬起来。
不过先锋大队却比农忙时候还忙碌。
造纸厂和砖窑厂扩大规模,除了自己村的男劳力去打工,外面大队的男劳力们也纷纷去寻活儿干。
除了这些,村里今年建起生态养猪场、蔬菜大棚、沼气池,这些基本就是妇女们的活儿。
如今丁兰英和王金秋四个妇女一起看蘑菇大棚,养鸡场也需要五个妇女,养猪场至少需要十个青年男女劳力,再加上几个上点年纪的帮工。
养猪场的大棚菜,因为塑料膜还不到位,所以除了蘑菇大棚以外,只盖了不到一亩地。
里面修整成菜畦,用沼气渣肥料灌溉,种一些小青菜、黄瓜、扁豆、西红柿。为了充分利用大棚空间,除了地上,周明愈还设计了一些架子,可以在上面种菜、水果,其中就有草莓。
因为菜地里没有用任何化肥,都是绿色农家肥料,灌溉用水是莫茹的空间井水,所以就算是反季节蔬菜也和当季的一样纤嫩美味。
这可是特供蔬菜,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吃的,村里人舍不得吃,全都要卖给供销社换更多的物资供应。听夏主任说运到县城直接上火车,至于去哪里,那不是他们能过问的了。
这时候物资奇缺,是不需要他们自己上集和市场推销的,就算贵也不怕卖不掉。自从他们跟供销社报备要种大棚菜和水果,就被供销社全部预定下。
陈爱月少不得又忙着宣传,第一茬蔬菜收获的时候,县委干部就下来视察。之后宣传员写了稿子,当地报纸不断地报道宣传,于是,先锋大队的养猪场和大棚菜就上了《人民日报》。
自此其他公社、县、区乃至省都有不少人前来参观先锋大队的独特养猪法以及大棚菜!
一进村,看到先锋大队整齐干净的街道,大家就先被惊住,等看到那养猪场以后都啧啧称奇。不少人当场表示要继续派人来学习,希望劳模能大力指导,争取把这种养猪种菜的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看有些人露出要大干一场的狂热架势,周明愈却很冷静,生怕他们又犯放卫星的毛病。如果不管自己大队的实际情况和困难,也不管合不合适,就想跟着学;甚至还有公社干部看着红旗公社露脸争光,也恨不得一刀切,回去让自己公社的社员们弄这个养猪场大棚什么的,那不但不会促进生产,反而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资的浪费。
毕竟这种技术还不成熟,并不是一次性弄好就拉倒的,是需要不但改进维护的。
鉴于此,周明愈在讲解的时候就故意弄得非常难,说得很危险,一个不小心沼气池会爆炸云云。
这么一说,那些人就被吓住,觉得还是再观察观察。
在周明愈有意引导下,来参观的干部们还是可以保持理智的,后来先锋大队跟公社反映,他们没有足够的粮食招待大批量的参观者,所以还是请领导们转告一声,不要总是来,这样会加重先锋大队的负担。
当然有人羡慕就有人嫉妒,有人夸就有人贬。
报纸上也开始出现一股奇特的风气,以怼新生事物为荣,尤其是针对先锋大队。说他们不像大寨那样朴实,批评他们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追求安逸和美丽,追求享受,追求……因为先锋大队把村里收拾得那么干净,那么漂亮,不像朴实的农村,反而像花园,这样很不像话!先锋大队那么多副业,这是追求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是蔑视农业生产,应该被当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
结果这文章一出,立刻就有源源不断地文章来反怼回去。尤其其中一篇,骂人不带脏字,把那篇批评先锋大队的文章驳得体无完肤,批评其不认真学习领袖著作,不好好领会大寨精神,如今“学工学农学人民学解放军,这个所谓的文化人居然不好好学习,反而要攻击农民,这分明就是别有用心的资产阶级调调,妄图扼杀农民的创新工作热情。他们居然在举国要求大力恢复农业生产的时候这样打压农民的建设热情,分明就是反/动派潜藏在人民内部,别有用心地抹黑陷害挑拨离间!其心当诛!”
也许是巧合,这篇文章一出,各地就掀起文化批评工作。
年底,首长讲话透露出一种对农村四清不彻底、文化批判不给力的不满意,要求加强对文化、对地方政府机关的批判和教育。
转年,这种批判之风越来越烈,不过一般市民和农民感觉不到,毕竟这是一场针对文化的批判运动,跟工人农民关系不大。尤其乡下信息闭塞,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自己家和村子五里地范围,只要不是公社有什么举动,基本和他们无关。
这时候就显出收音机的好处。
莫茹家的收音机,捐献给大队的矿石收音机,这时候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担当着向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广播新闻了解外界的重任。
莫茹这时候和小弟通信频繁起来,问问他学校以及省城的情况,让他多留心少说话,凡事三思不要冲动等等。
同时她给大弟的信也多起来,可惜莫应棠因为频繁出任务,并不能时常给他写信,不过她倒是能每两个月收到一次汇款,每一次会有句类似于安好勿念之类的留言。
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莫茹和周明愈和很忙,他们从省和区机械厂订制的农机件儿以及家用煤气设备基本到位,于是在养猪场工作的人发现他们居然用了非常先进的煤气灶!
连蜂窝煤做饭都还没用的人,现在直接用上了煤气灶!
橡胶管输送、金属煤气灶,拧开煤气阀门,嗤啦划一根火柴,再啪嗒拧开煤气灶的开关,将火柴往灶膛上一碰,就有火苗燃起来。
把小铁锅坐在灶上,就可以开始炒菜做饭,真是方便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阴天下雨家里没有干爽的柴火也不怕做不了饭,真是好家什儿!”
大家笑道:“怎么觉得咱们正往公社开会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呢。”
不过先锋大队至今还没有扯电呢,也不只是他们,红旗公社都还没通电呢。
莫茹把煤气灶的所有使用注意事项都告诉丁兰英和王玉芹,她俩是专门负责人,除了她俩不许其他人随便碰,免得出现问题导致煤气泄漏。
“越是看着先进的东西,危险也越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绝对不能马虎。”
丁兰英和王玉芹现在把莫茹和周明愈的话当圣旨,让往东不往西的,她说不能乱碰那就绝对不能乱碰。
其他人听说使用不当会爆炸,心里是害怕的。不过两人有莫茹的科普,知道只要正常操作,没有煤气泄漏积累到一定的浓度,是绝对不会爆炸的。
忙碌又有趣的日子,让人觉得过得格外快。
今年闰三月,立夏就落在三月里,天气已经热起来。
这日莫茹在大棚基地和妇女们一起给蔬菜除草施肥,顺便收一批。她们用大棚种得早,清明以后就把大棚掀开,这会儿长得郁郁菁菁的,正是收获的时候。
“这新鲜的小菜啊,看着比孩子还亲呐!”吴美英小心翼翼地拔着草,免得把菜给碰坏了。
这菜多金贵啊!
外面那些露天的也就才种上半个月,这大棚的都收两茬呢,又是盖塑料膜又是加热的,养孩子也没这么上心呢。
这可是给领导们吃的菜,可得仔细着呢。
这时候收音机里传来了一阵歌声,放的是东方红,歌声停了以后,就传来了女广播员的声音。
“党中央……文化大革/命……委员会通知……”
莫茹在外面听见赶紧快步走过来,“收音机里说什么?”
妇女们现在除了说书和唱戏,对政治不是很关心,也没听见。
莫茹就站在那里仔细听着,其他人看她那么认真,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动作,谁也不说话,免得打扰她。
很快莫茹就听明白了,中央已经通过了五一六通知,这么说的话——
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了!
☆、第258章 开始了!
乡下都是看灶马头和皇历数日子; 甚至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