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灰奋斗史[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样目前都是大清急需的,前者影响到土地农作物的生产,后者影响到大清军队的改革。
  也正是如此,才让弘暻明白区区一些钢铁的重要性,不是他一拍脑子就能够做下决定随意挪用旁人钢铁的份额。
  敏宁那边见弘暻有了这个觉悟,便不打算让他继续监督火车建造,而是直接将他派到各个环节,让他更深入的了解建造火车轨道得需要多少个环节,才能够建造出最终用到的轨道。
  太上皇开口跟四爷说,“这也快过年了,也该叫弘暻回来了,总不能让他在外面过年吧?更何况现在冰天雪地,那火车轨道也停工了吧。”
  四爷点了点头,虽然火车轨道停工了,但是水泥厂,钢铁厂全没有停工,仍然日夜不息。
  特别是有了电灯之后,更是日夜三班倒的工作,效率也是大幅度提高。
  四爷没在畅春园呆多久,就回到了圆明园。
  回到圆明园之后,四爷就下了旨意,命全国各地除孝。
  这道旨意应该很快在报纸上刊登下来,四爷甚至能够想象到,这国孝一除,各地势必会出现大量的喜事。
  毕竟积攒了一年的亲事,都在这短短一个月内举行。
  办完了这件事之后,四爷唤人去请内阁大臣过来。
  这两年内大清急剧的变化,原先的法律已经不适用,像海洋上的法律、商业法、婚姻法等等,都需要人重新来设计。
  更重要的是四爷准备引用洋人那套律师的法子,未来得在各地建立法院,所以这些法律就得弄健全了,什么量刑都得弄准确了让各地能够依法照办。
  不是像现在一样,法律方面有些含含糊糊,导致各地官员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
  这种情况,四爷自然是不容许出现的。
  四爷这回叫内阁大臣过来,主要是关于盐法,当然各项律法光靠着内阁也不可能那么快完善,四爷打算聚集民间的法学家,重新制造一套能够涵括了大清方方面面的律法。
  将律法含糊不清的地方全都给弄明白了,让百姓和官员都能够依法而来。
  内阁大臣过来的很快,这几年事也改变了很多,一扫刚登基时的独裁,多数事情都会跟内阁商议,当然有些事会不通过内阁直接自己下旨。
  内阁大臣也不会不给皇帝的面子,默认了这些圣旨的内容。
  而这两年,皇帝交给内阁的事务越来越多了,导致内阁也忙得团团转,光是调遣过来帮忙处理政事的官员也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
  这一次又接到皇帝召见的旨意,这些内阁大臣心里便发沉,十分怕皇帝又突然下了任务。
  马齐下了马车,正好碰见了张廷玉,直接开口问他,“张大人时常伴随在圣驾旁,不知道是否得到一些消息?”
  张廷玉失笑着摇头,“马齐大人不也时常被万岁爷召见,莫非听闻什么消息不成?”
  马齐摸了摸胡须,随意含糊了两句,向前一步越过张廷玉进了圆明园。
  等众位内阁人员到得差不多之后,四爷才放下手中的笔,让人将几位内阁大臣给请进来。
  进来之后,这也让人看坐,才张口问他们,“盐法一事准备得如何了?”
  老九跟李卫在江南将私盐给犁了一遍,盐枭更是抓了不少,眼下江南市面上的私盐大减,导致盐价格不断上升。
  四爷觉得,此时正好是公布盐法的时候,可以打各个盐商一个措手不及。
  四爷看向了张廷玉,盐法一事就交由他办的。
  张廷玉开口说,“回万岁爷的话,盐法已经备妥,经由内阁查看,没有什么大问题。”
  四爷点头说,“那好,等到明日就颁发下去,先实行边改动不适用之处。”
  张廷玉皱了一下眉,律法还能够边用边改?不过皇帝已经下了口谕,他可做臣子的自然是照办了。
  四爷又巡视了一眼在场的人,开口说道:“盐法一项是必然要实行下去的,你们要好好监管,下面莫要让人循私枉法。”
  六位内阁大臣起身跪道:“臣遵旨。”
  “行了起身吧。”等人起身之后,四爷又继续说,“这一次让你们过来,还有一事需要跟你们商议。”
  “现如今大清工厂杂乱,只要有人在衙门登记便可以开办工厂,工厂虽然遍地开,但却良秀不齐,这导致这些工厂欺压工人,许多工人干了一年,结果等到过年连工钱都领不到,是以朕觉得应该再设立一个衙门,专门制约这些工厂,为这些工人做主。”
  几位内阁大臣相互看一看,大概明白皇帝这是打算朝各地的工厂主下手。
  这些年整个大清已经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凡是开工厂的就没有不赚钱的。
  然后工厂赚钱不代表工厂内的工人也跟着赚钱,正规的有名气的大工厂,还好一些不会拖欠工人的工资。
  怕的就是那些小厂,开在各个县城,原本就是县城里的一霸,靠着本身有关系,招来工人做工之后,给极低的工钱,连日常生活都不能满足。
  甚至有些工人累死在工厂里,都无人去管。
  当然这种事上下打点自然而然就隐瞒下了,却瞒不过敏宁手中那些工厂的工人,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敏宁耳中,敏宁就跟四爷提了。
  她开办的那些工厂对工人的待遇自然是很好,一开始签的就是合同,而不是卖身契,那时候所有人都在看这些工厂的笑话,觉得这样留不住人。
  然后再过十年看,这项举措看起来却聪明之极,因为朝廷一下子废除了奴籍。
  这就导致大量拥有卖身契的工人一下子成了自由身,这个工厂主在也管不了他们了,原本受到压迫没有工钱,一日三餐都不能够吃饱的工人一下子反抗了,不是跑回乡,就是应聘到其他工厂去。
  反倒是敏宁手下的那些工厂一如往常,还趁机吸收了不少刚废除奴籍的工人,缓解了用工荒。
  以前的那些工厂只能出大价钱挽留住了一部分工人,而绝大部分人都跑掉了,只能够再高价从市面上招人。
  但是这些只是小数,在大城市可行,这个小地方那些工厂主就是当地的土皇帝,就算废除了,如今那些工人又能跑到哪?跑不出城,又被工厂主派人给拿回来了,打死往路边一埋,可是谁又能知道?
  所以针对这些乱象,四爷觉得也得制定健全的律法保证工人的权益制约工厂。
  四爷这话一提出来,内阁大臣就纷纷成了哑巴。
  也不怪他们,之前皇帝发行规律法,不允许内阁大臣自身经商,但是却允许其家眷亲人经商。
  航海贸易一起,工厂一个个全都成了下金蛋的母鸡,这些大臣谁没有三五个亲戚,虽然无法保证这些亲戚没有开工厂。
  眼下四爷提出要制定法律保障工人,这些大臣自然有些为难,毕竟是伤害了他们的权益。
  四爷都明明白白看在眼里,所以他先说出了自己的要求,便是规定,工人每日工作几小时,每年各个城市宣布其城市的最低工资,不管是工人还是店铺里的店小二,只要是被雇佣的,每月薪资全都不低于当前城市的最低薪资。
  一听不仅涉及到工厂,而是涉及到整个商业,那个大臣纷纷严肃起来,更何况这两点要求也不过分。他们自认自家虽然开了工厂,但是却没有过多的剥削工人,毕竟传出去有损自家的名声。
  一想明白之后,大臣们便踊跃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时之间整个屋子里就有些乱糟糟的,四爷认真的听着,但最后一个人说完之后,四爷才开口说:“眼下我大清各项律法,都得一一补全,所以急需要法学家的帮助。朕召集天下的法学家为我大清补全律法,众位爱卿有何看法?”
  马齐想到了这段时间持续加班,连小妾屋子都没时间进去,便拱手对四爷道:“万岁爷英明。”
  其他内阁大臣纷纷附和。
  四爷笑着说:“既然如此,朕就发皇榜求才,等到来年三月广聚天下英豪重拟定大清律法,未来可开设一家法学院,专门培养出专职法学的学子,也可补全国大清律法的漏洞。”
  众位内阁大臣一下子明白过来,感情皇帝这是打算培养后手,召集过来的法学家不仅用一次,还打算为朝廷培养自己的人才。
  不过这个提议他们喜欢,免得他们自己费尽脑汁为了补全律法,不停的翻阅各朝的律法。
  隔天就张贴了皇榜,随后被各家报纸报道了出来。
  皇榜上总共有两件事,一件便是盐法,一件便是招集天下法学家,来年三月前往京城一同补拟定大清律法。
  听说这一次有可能取消凌迟等不人道的刑法,这就引来了不少人的兴趣,距离京城比较近的法学家甚至打算这个新年就在京城过。
  现如今张贴皇榜需要全国各地的张贴,张贴皇榜的意义也只是做个样子,真正的皇榜的内容,早通过报纸传递到大清各地。
  一时之间,不仅盐法传遍了全国各地,就连朝廷想要招精通法学的英才同样传遍了各地。
  先说前者,盐引也改成了盐票,允许私人贩盐,取消了地域限制。
  也就是说,人人都可去贩盐,还没有地域限制,一时间众多小商贩打算趁着过年前这段时间,背着箩筐去购盐。
  只要拿着盐票就能够一名路途当中附加的课税,这样的盐一到官盐价格比较高的地方就引来了哄抢。
  此时正是准备年货的时节,盐每家都少不了,再加上得腌制大量的咸菜咸肉,这就导致盐成了稀缺品,私盐又被打压,官盐居高不下,这些背着盐过来卖的盐贩一下子赚的盆满钵满。
  见有利益可赚,不少行商直接兼职盐贩,再加上这次朝廷支持的,盐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打压,这股洪流越来越大,一下子就打破了以往盐商设立的禁锢,变成了人人可卖盐,整个江南乃至整个大清的盐价一降再降,等到新年时,盐价已经回到十年前的价格。
  盐法让百姓都吃得起盐,一下子就令百姓人人叫好。
  盐法的施行,也使得隐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