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皇帝眉心一跳,他就知道,宝贝儿子对于大清国很多事物都延续前朝旧制很是看不惯。尤其延续的还是前朝末年设立的制度。毕竟,前朝末年的时候,朝廷已经是属于昏庸无用,出台的政策当然也就是不怎么合理。
  果然,他就听到儿子接着说到大清的盐政。
  “我们目前,基本上就是承袭明朝的这套纲法,民制、商收、商运、商销。户部下辖的盐官总理,盐运使司、分司、盐课司之设置及职掌都是一如前朝旧制。”
  说到这里,胤礽也顿了顿,瞅了瞅康熙皇帝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色,组织一下语言,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修好了南北沥青官道,还有了拖拉机,再过几年就有了飞机。那个时候的大清国,不管是什么事物,都没有了地域限制。”
  “更何况,现在大清国的农业,工业,商业都是蒸蒸日上,我们今年的盐税,已经占不到全部税收的一半,儿臣感觉,我们可以开始考虑改革盐政了。当然,儿臣也明白,这个事儿很难。儿臣也就是和您说说,我们好先做准备。”
  “盐引”也就是盐纲,虽然是唐宋以后就已出现类似的盐政模式,却是一直到明末,到现在才逐渐成型。
  清廷每年根据盐业产销量,确定盐引定额,招商认购,额满为止。有了盐引,官府就可以从复杂的盐业产销流程中摆脱出来,不再干预微观,而是用盐引控制盐商,收取盐税;盐商用盐引控制食盐的产、运、销全流程,牟取暴利。
  一份小小的盐引,成就了无数的盐商豪绅,“盐务归商人十数家承办…场价止十文,加课银三厘有奇,不过七文,而转运到汉口以上,需价五、六十不等”。如此高的纯利润,堪称绝对的无本暴利。大清国的官商就这么勾结在一起,大肆的赚取老百姓的血汗钱。
  商人只要能和负责颁发这个销盐许可证的官员打好关系,就可以获得贩卖食盐的有价证券许可…“盐引”,就能去盐产地运输食盐到规定地区贩卖。
  老百姓都说“两淮盐,天下咸”。几乎是“躺着赚钱”的两淮盐商,就通过这么一张神奇的小纸片,变成了江南一带实力最强的商帮,一个财富与权势都不可低估的地方利益集团。
  他们靠着朝廷的特许和地方官府的庇护,一个个富可敌国。不仅是朝廷财政的支持者和地域经济的操纵者,还对朝廷和地方各项政策的实施有着巨大的影响。原本的华夏历史上,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几次盐政改革,都是因为触及到了这些盐商的利益最后不了了之。
  康熙皇帝也明白,随着大清国的发展,盐政必须要做出改变。可是就像胤礽想到的一样,两淮盐商的势力,已经被朝廷养出来了。想要消灭一只成长起来的猛虎,即使是自己养出来的,知道它的脾性,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当然,他更是明白,既然盐商的势力已经长成,那就更加不能再继续养下去,养虎终究为患。
  按照宝贝儿子的说法,把盐引废除,改为朝廷统一亲自管理盐政、按票收税。盐业向更多的商人开放,不让他们抱团,更不让他们世袭。
  而那个时候,天下的商人只需要到官府领票,就可以把食盐行销到大清国各地;普通老百姓只要花少少的钱就可以买到家用的食盐。朝廷、商人们、老百姓都便利。估计还可以很好的打击一下私盐贩子的冒险动力。
  废除了盐商的专营垄断,推进盐业的自由市场化价格竞争,几乎是让国家和老百姓直接交易,盐商会因此从富商变乞丐,但是朝廷的收入却是不会减少。而持有盐票的商人越多,朝廷可以收上来的税负,估计真的就是越高。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煎盐法和晒盐法。如果要降低出盐成本,大量供盐,首先要有足够的盐。晒盐法对比煎盐法,虽然有很多优点,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好管理。”
  胤礽闻言,静默片刻,终于试着说道:“皇阿玛,关于管理的问题,儿臣倒是有几个想法。其一,我们如果能把盐价大大的下调,那老百姓自己做私盐、购买私盐的动力就大大降低。”
  “其二,我们可以先着手开发其他的大型晒盐场。据儿臣所知,除了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以外,还有琉球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以及乐海南岛的乐东西南海滨莺歌海盐场。”
  康熙皇帝听到这里终于动容,已经开发成熟的长芦盐场牵连太广,不好动弹,但是其余两个海盐场,朝廷却是无须有任何顾忌。
  等到他再听到儿子说琉球布袋一带的海水含盐度非常高,全年日照时间长,气温高,蒸发快,所产之盐成本低、色泽纯白,质量上也不输给长芦盐场堪称上品的时候,就更是兴奋。
  “可行。皇阿玛明儿就安排人到琉球和海南考察。你再说说井矿盐的生产管理。”
  胤礽一听可行也是高兴,当下就把他所指知道的,井矿盐生产中的两个主要环节采卤和制盐的不同方法都一一分说。当然,重点是当前的大清国有了蒸汽机和发动机。可以很好的节省人工,降低成本。
  康熙皇帝激动的屋里转了几圈,越想越是高兴。只要保持这个发展势头,再过个几年,大清国确实可以有这个实力,让老百姓都吃上低价盐。不过,他随即又想到了一个事儿。
  “小子,突然想要改革盐政,原因何在?”
  胤礽愣了楞,他这才想起来,自己没有把食盐加碘的事儿和自家皇阿玛分说。
  “儿臣昨儿听到您说,因为长江地区大脖子病泛滥,当地的父母官纷纷上书请愿,朝中官员都不想去那里做官,就琢磨着怎么彻底根治大脖子病。”
  “考虑到让家家户户天天吃海带也不大现实,儿臣就想着,把太医院把海带里面可以治疗大脖子病的碘元素给提取出来,添加到食盐里面。”
  反应过来的康熙皇帝喷笑,这个法儿也太过刁钻了。不过,也确实需要这么着,大清国的大脖子实在是太多。
  “那皇阿玛问你,没有大脖子的人,怎么吃盐将来?就算那个碘再好,也不能多吃不是?难道你要把盐一分为二?一份加碘,一份不加碘?”
  “皇阿玛,没有大脖子病,不代表就不缺碘,他们只是没有病发而已。至于到底该在食盐里面添加多少碘,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来划分几个大类。如果实在不好操作,就在大清境内,统一按照最低标准添加碘,你觉得如何?”
  短时间内只能是尽心尽力而为,等到大清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才是可以有大动作的时候。
  康熙皇帝闻言,立刻就有了主意。
  “等太医院把碘提取出来的时候,你说的那两个新盐场估计也都建设的差不多了,倒时候朝廷就以治病救人的名号,先把碘盐低价卖给大脖子病泛滥的地区。”
  胤礽眼睛一亮,高兴的夸赞道:“皇阿玛您英明神武。”以这个名义开端,估计是阻力最小的方式。只要打开了碘盐的市场,就不怕其他的盐商不降价。只要他们一降价,慢慢的耗个几年,怎么也能把盐商这个大老虎给耗的皮包骨头。
  而那个时候,朝廷应该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康熙皇帝被儿子捧得乐陶陶,催着儿子回毓庆宫午休后,越琢磨这个事儿越是抑制不住的高兴的他,又端起茶盏细细的品了一口最爱的碧螺春。
  建设两个新的海盐场;除掉盐商这个渐渐成长起来的大患;顺便把那些“闪瞎人眼”的大脖子给彻底根除,不管是哪一样儿,都是值得非常开心的事儿吼。
  作者有话要说:  瘿,和婴同音。 樗里疾。也就是芈月传中那个英俊的大臣。哈哈哈,就是他,历史上有名的大脖子。
  杜预,晋灭吴国的功臣,以自己的大脖子为荣。 吴国老百姓恨他,就在自家的狗狗脖子上挂一个大石块,讽刺他。


第161章 飞机
  康熙皇帝对于朝廷可以收拢江南经济势力高兴,自觉解决了大清国的大脖子病和盐政危机的太子殿下自然也是高兴。等到心里头舒畅的太子殿下回到毓庆宫的时候; 却发现太子妃的脸上也带着一丝丝难掩的不得劲。
  配合着自家太子妃的动作伸胳膊伸腿的太子殿下; 忍不住开口询问; “太子妃因何烦恼?”
  太子妃皱着小眉头,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却是问了一个好像不相干的问题,“此事说来话长,说起来也怪我自己一时多嘴。太子殿下可听说过杭州的女子蕉园诗社?”
  太子殿下思索片刻,终于把这个名号从记忆的角落里搜了出来,“太子妃说的可是,钱塘柴静仪先生与闺友林亚清诸人结的蕉园诗社?”太子妃把他的衣袍放好; 一边解他的发辫坠子; 一边眉眼欢喜的回答:“正是。”
  “有一次我在和太皇太后聊天的时候; 和她老人家随口提起来大清国的才女们; 还有钱塘诗社蕉园。哪知道太皇太后听了一次居然就给记住了,不光对这些才女们的才能很是欣赏; 还对她们的凄苦遭遇也特别同情。”
  不知道对此该说什么的太子殿下,只有在心里默默叹气。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们就算是再也才能也很难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有才华有见识的女子们窝屈在家里,当然要承受着比一般女子更多的压抑和苦闷。如果再加上夫君不作为,或者早逝,那就更是过得艰难。
  “蕉园五子之一的柴静仪先生,也就是那位著名的“西泠十子”之一的柴绍柄先生的三女儿。她在遵循父母之命嫁入沈家后; 这些年虽然因为沈家家贫,每天辛苦持家操劳,积极参与诗社活动外,却也没有忽视过儿子们的文学教育。”
  太子殿下忍不住点头,如此坚强能干,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把自己活的有滋有味的女子,怪不得能得到太皇太后的欣赏。
  “如今她的大儿子,就那位文章做的不大好但是诗才过人的沈用济,因为朝廷改革科举考试,不负众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