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南无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之中有科级、副处级、处级、副厅级,最高级别从政女性有三个厅级女干部和
一位省级女领导。
    刘桂苏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海南建省之初,这位气质高雅、
学富五车的女博士从京城来到海南,担任大特区省的财税厅副厅长。
    之后不久,刘桂苏被选为厅长。以她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在海南政坛,如新星
般放射光芒。
    二十多年前,当刘桂苏还是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的时候,响应毛主席号召,到
云南元谋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儿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元谋
猿人的发现地。在那儿,刘桂苏以繁重的体力劳动使自己的世界观保持纯洁。作为
中国知青部落的一员,像所有那个时代的知青一样,刘桂苏光荣地把自己的梦想和
理想伴着汗水洒在她耕耘过的那片土地上。
    沧海桑田不堪回首。十几年光阴倏然而过,刘桂苏成了中国第一位经济学女博
士,做了名副其实的女状元。
    女状元刘桂苏在京城做了官。以她的才识和经历,经过严格考查和选拔,刘桂
苏担任了国家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就她的年龄,和她担任的职务的级别相比,
毕竟算年轻了一些。中央决定派她下到基层地区去锻炼。1988年,刘桂苏便踏上热
风扑面的海岛,在新组阁的省府班子里担任财税厅副厅长。
    新官上任的女博士刘桂苏很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目标。人们看到的刘副厅长,
既成熟又充满朝气,既含蓄又和蔼动人,装扮得体而大方,端丽的面庞上架着一副
眼镜,与其说是一位女首长,不如说更像一位女学者。
    来海南三两个月,刘桂苏便升为海南省财税厅厅长,去掉了“副”字,成了海
南仅有的三位正厅级女干部之一。
    女博士入主财税厅,便积极参与了全省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她提出,要建
立海南市场经济,税务改革必须先行。然后,洋浦开发区和海口保税区要实行轻税、
简便、统一。
    针对偷税漏税现象,刘桂苏厅长提出设想:“我们已准备在海口设立税务营业
大厅,将工商企业的资料贮入电脑,由电脑通知各企业按时按量纳税,按章纳税者,
表扬;偷漏税者由税务法庭监督处理。”
    海南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将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三大职能集于财税厅
一身,工作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刘桂苏日理万机,永远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按常规,到基层挂职锻炼满两年就可以卸任回京。但是省人代会又把刘桂苏选
为财税厅厅长,如鱼得水的刘桂苏要求部里继续让她当地方财政长官,一晃五六个
年头就这样过去了。
    刘桂苏喜欢海南这块热土。虽然体验不到那种“下海”者的刺激,但直接参政,
她对海南的感情之深比那些下海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桂苏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干部,也是一位廉洁的高级官员。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几十年的熏陶,使当了官的刘桂苏相当欣赏中国历史上诸如包拯、海瑞等两袖清风、
为民着想的“清官”;而作为一个邀游书海多年的青年女学者,她秉性中的清高根
本就不会让自己去沉迷于金钱。她每月拿的是几百块钱工资,她的下属们自然没人
有胆量和勇气上门送礼,至于外面求她办事的人,她更是公事公办,拒收一切礼品。
她不迷恋钱,却又是特区大省的最高理财官。她习惯了那种清贫,却希望海南省富
起来。她做官做到了鞠躬尽瘁、弹思竭虑,决心为海南人民管好钱、理好财。
    

    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刘桂苏在担任厅长不久,参照别个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率先在海南发行公共建设彩票和爱岛建设大彩券(通称“两彩”)。两彩发行后,
曾在老百姓中一度引起彩票热。彩票的面值不高,一块,两块,最高五块钱,但头
奖的奖金数额之巨却使那些梦想一日发财的人馋涎欲滴。靠这种两厢情愿的高明手
段,刘桂苏把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筹集起来,据说筹集金额在1993年上半年时已达
6千多万元。之后,财税厅把这笔款项分期分批拨给省、市、县各级政府或单位。
    这位具有时代创意的女博士厅长,将在海南这片热土上张起一面旗帜。
    周琼波在大学里读的是城市规划专业。三十一岁这一年,她与丈夫离了婚,便
怀揣几本证书从兰州来到海南岛。
    女工程师周琼波上岛找的第一家单位是装修公司,职务叫做业务主办,实际上
主要搞设计。承揽工程另有几个如花似玉年纪轻轻没上过几天学的女孩子,只是在
谈判工作进入技术或技巧阶段,老板才派周琼波出马参与谈判。月薪是1500元。
    在那家装修工程公司干了三个月,周琼波熟悉了海口这儿装修装演业的行情和
每一个细微的步骤。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她在业务过程中认识了比她小五岁的乔伟,
一个学电器专业的小伙子。两个人性格情趣相投,很快坠入爱河。离过婚的周琼波
恰好需要情感上的弥补.正式热恋一周后,周琼波和乔伟很快就同居了。
    上岛比周琼波早一年的乔伟实际上一直没找到固定工作,一直跑单帮,自己找
活儿谋生,好歹赚了些钱,收入状况比周琼波略为好一些。
    周琼波离开海口那家公司后,便应骋到儋州市一家大公司去做职员。她被分到
房地产部,虽然每天上班,但除了有限的几张图纸画一画,别的实际上无事可做,
但收入比原先稍好,工资提到了3000元。
    那家大公司网罗了全国各地不少人才。在知识分子堆里,周琼波有很多可以交
谈的人,不会太寂寞。儋州市缺少了海口的热闹繁华,是一个刚刚撤县改市、百业
待举的小城市。周琼波好静,不喜欢逛街,喜欢一个人呆在屋里看书听音乐,再就
是找同事下围棋、打牌,活得也算有滋有味。
    如此下来,她依然有很多剩余的时间。她便每周跑一趟海口。利用自己在海口
建立的关系,以及在海口的老校友们的关系,去承接装修装潢工程,接活儿的时候
都是以她男朋友乔伟的名义。。周琼波去儋州上班,乔伟留在海口单练。周琼波的
工程师身分,使他们在承接装修项目时省却不少麻烦。装修一般都是小项目,3万,
5万, 最多10万打住,最小的几千块钱也接下来。谈成后便由乔伟以某个朋友公司
名义签合同,然后再由周琼波利用在檐州上班的空余时光画好图纸,乔伟拿回图纸
在海口临时召集一些民工,借用或购买一些说不上复杂说不上贵重的施工工具,乔
伟在海口便可以开工了。
    装修工程资金数目虽小,但利润却高,一般可得20%~30%,运气最好时可赚
35%。这样一年下来,周琼波和乔伟联手赚了20多万元。
    一年后,周琼波离开了儋州那家公司,回到海口买了一套期房,和乔伟办了结
婚登记手续。因为期房在半年几个月内到不了手,他们便在海口市龙舌坡租了一套
民房做新房,在那儿热热闹闹举行了婚礼。周琼波在海口的五六个校友被邀前往喝
酒。
    这样,周琼波在海口算有了个较为固定的家。直到此时,她才想到要注册一家
公司。
    公司注册下来,叫做实业有限综合开发,注册资金1000万元,全民,挂靠某省
直机关。人家免费提供办公室一间,要求年交管理费两万元。法人代表总经理乔伟,
周琼波担任董事长。
    公司注册不久, 他们便谈妥了一笔数额200万元的橡胶生意。这笔生意如果做
成,首期可获利润40万元,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海南橡胶贸易行业中占领一席之地,
形成良性循环,之后财源便会滚滚而来。
    而此时,他们帐户上只有6O00块钱。一年赚下的那20万元买了期房注册了公司
早已花得容尽,周琼波巧妇遇到无米之炊,得想办法找米下锅。
    她在海口未能找到一家公司愿意为她借贷或出具银行担保。周琼波想了一番,
登上了飞往兰州的班机。她决定到兰州她自己的根据地去寻求援助。
    周琼波到了兰州以女老板的身份四处活动了两个星期,终于有一家公司愿意与
她合作,共同攻下橡胶贸易这个大项目。
    当她带着满足和喜悦回到海口市龙舌坡自己的家,用钥匙打开门,走进卧室,
她看到自己分别了半个来月的丈夫乔伟在床上搂着另一个女人。
    周琼波顷刻心碎。
    她慢慢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穿好衣服出来吧,我在客厅等你。”
    “老婆,你得原谅我……你不会太生气太伤心吧?”乔伟说。
    “我一点都不伤心。”周琼波叭一个耳__到乔伟脸上,“我怎么就错看了你这
个小王八蛋。”
    “你想打就打吧,我无怨言。只是请你原谅我。想想我们共同创业现在能到这
地步也不容易。”乔伟捂着脸说。
    “打你我嫌累。”周琼波说,“橡胶项目谈妥了吗?合同已签可以操作了吧?”
    “签个屁。连请人家下馆子的钱都没有,你说我怎么谈?你倒好,拖了这么久,
现在回来了,这样问我。告诉你,早就黄了。”
    周琼波如坠冰窖。
    “乔伟啊乔伟,我真真看错了你。你正经事不做说没钱,却有闲钱闲功夫去泡
妞。”周琼波眼圈已红。
    “说吧,怎么处置?”乔伟道。
    “离婚。马上就离。”周琼波陵咽出声。
    “随你。这世界谁离了谁都能活。离婚可以,那你说这公司还办不办?还有,
我们买的那套八十平米的期房怎么处置?”
    “公司法人是你,办不办是你的事,我不再搀和。至于房子,等到手后我们就
卖掉,卖房的钱平分。”周琼波道。
    周琼波和她的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后,便联系了海口一家公司去上班,担任总
经理助理,手持“大哥大”腰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