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南无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理赵玉蓉女士一度便成为海口这地方的新闻人物。
    赵玉蓉自工学院毕业后分到本市一所中专教书,然后是调到轻工局。在她八十
年代初刚毕业上班的那些个年头,浪漫的想法便影子一样伴随着她。一个二十二岁
的小姑娘,单身匹马一个人跑到内蒙古大草原,给单位连招呼都不打。那段短暂的
毫无目标的幽灵般游荡的美好日子,为她日后抛弃工作跑到海南预备了早期的借口
和信心。
    赵玉蓉上岛时,刚赶上人才大潮,这儿是天气和人才都热得一塌糊涂的季节。
她当时还算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公司,那家公司委派她到海南的万宁县去担任钛厂
的厂长。从创办此厂到停业,前后有一年的时间,赵玉蓉在崭新的环境中得到了锻
炼。钛厂倒闭后,赵玉蓉返回北方,在各地旅游休养了将近半年,又杀进海南岛。
    二次上岛的赵玉蓉哪儿都不去上班,住在朋友那儿,一门心思琢磨着要干一番
自己的事业。
    就在赵玉蓉赋闲的那段日子里,她组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几个住在一块儿的女
孩子一个锅里吃饭,轮流值日做饭。人家都有一份工作,只有赵玉蓉没有职业。房
间里经常是高朋满坐,往来商儒。那是一段无比快活而又轻松的日子,几乎每天都
饮啤酒,每夭在自家里举办卡拉OK晚会、相声晚会和小品晚会。那段日子赵玉蓉正
是韬光养晦,叫做: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经过了一次次的可行性研究,赵玉蓉初步决定办家庭服务公司。单身姑娘赵玉
蓉虽然没有自己严格意义上的家庭,但在所有的大家庭里都感受过温暖。她要把这
种温暖变成商品,服务于千千万万个家庭。推荐保姆和家庭教师,调解夫妻矛盾,
培训花卉种植技术并推销盆景,家庭清洁服务和楼层服务,成立托儿所……要做的
事情可真不少。
    赵玉蓉同住的两个同伴马上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其他几个姑娘也都辞去了自
己的工作,一帮女将聚在赵玉蓉的麾下,铺开摊子,敲锣打鼓干了起来。
    万事开头难。在资金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她们负债买了一系列家庭清洁设备和
花卉苗,并装了一部电话,招了几个临时工,做了短期培训,把宣传材料四处张贴,
并打进各家电影院花最少的钱做广告,业务员四出联系业务……
    家庭公司第一笔生意是为十二个婴儿洗尿布。此后,业务慢慢增多,小青年找
对象,姑娘要嫁老外,妻子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嫁接仙人掌如何保持鲜艳碧绿,宾
馆庭院绿化……应接不暇,电话铃天天响个不停。赵玉蓉由最初的百无聊赖成了脚
不沾地的大忙人。效益见好,她想到的是扩大公司规模,成立各部室,完善机构,
增加办公设备和场地,让每一个业务经理和部门负责人都佩上BP机和对讲机,又购
置了一辆客货两用车。而在生活上,赵玉蓉从不奢侈,艰苦到不能再艰苦的地步,
吃一般的饭菜,坚持不买新衣服,不用高档化妆品,与手下几员女将同心协力,相
依为命,出门不“打的”、不下馆子、不去歌舞厅。自赵玉蓉至每个部门经理,半
年内除了必需花销的生活费,都不拿固定工资。在这里,鼓舞她们的不是金钱,而
是创业的苦中有乐,友情的肝胆相照,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幸福憧憬。
    一年后,她拥有了一层三套二百五十平米公寓房,每个患难与共的姐妹分得一
间,其余的作办公用地。约略算下来,年营业额怎么说也有个三五百万。
    赵玉蓉说:“我们选择的是一条别人都没走过的路。”
    一年后,类似的公司如雨后春笋,多得谁也没有耐心数清它们。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作为第一个踩路人,赵玉蓉值得骄傲。
    华夏包装公司总裁陈美龄女士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也算得上一个曾经名声大振
过的风云人物。
    在共和国的曙光刚刚照耀中华大地的时候,陈美龄呱呱落地来到了这个世界。
    六十年代陈美龄进入南开中学,那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一所闻名中外的学校。
陈美龄朴素而刻苦,把精力都倾注到学业上。老师和家长都盼望着这位高材生能够
学有所成,成就大器。
    然而陈美龄令他们失望了。要毕业了,她没有报考大学,却穿上绿军装,报名
参了军。那是一个非常的时代,穿上绿军装保卫祖国,最最光荣。在部队,陈美龄
担任团机关话务员,后来提为干事。她并没有改变她那勤奋好学的天性,涉猎各种
学问,学医,学文,学建筑设计。她一度喜欢文学,喜欢诗,崇拜普希金和拜伦,
想象自己也成为一名诗人。她写完了一页又一页的诗稿,寄到报社,被退回,她不
气馁,再写,再寄,终于在一家大报发表了处女作。有首诗引起很大反响,曾被谱
上曲让文工团演唱。她又曾为文工团写剧本,写相声。
    二十八岁那一年,结婚不久的陈美龄被抽调去一家军工厂。国防工业需要她这
样的人才,她义不容辞服从了安排。军工厂坐落在皖赣浙三省交界的一个偏僻的大
山里,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条件非常艰苦,是当年连日本鬼子都不愿进的地方。
军工厂有三分之二的职工都是从各地招来的非军人老百姓,有很多人因为受不了那
份罪便逃回老家去种地,年轻的女军人陈美龄却必须在这个炼狱般的环境里扎下根
来。
    大山能磨炼人的意志。
    陈美龄先是担任厂团委书记,而后是车间主任,在她刚刚提为副厂长不久的三
个月后,她无缘无故被打成美国特务,历经非人折磨和摧残,她被送进了监牢。
    若干年之后,当陈美龄回首往事,不由她不苦笑。她打成特务的唯一有效证据,
是厂里的造反派们在她枕头下面搜出一本俄语书籍,造反派不懂得俄语和英语的区
别,当在陈美龄的一本笔记里也看到这些符号文字,便认定她是美国特务。那是一
个极端荒唐的时代。陈美龄在监狱里呆了三年零六个月,上面的造反派头头才偶然
发现了这是一出可笑闹剧,把陈美龄放了出来。
    很快,时代变了。平反昭雪的陈美龄去省城一家中型企业担任党委副书记,然
后是副厂长。在她三十九岁那一年,她受命担任那家中型企业的厂长。
    当时她接下来的是一个亏损严重的烂摊子。陈美龄接手后大刀阔斧搞改革,着
手治理整顿,引进先进技术管理,调动工人积极性,逐步使亏损一步一步减少。那
一年,她被评为全国劳模,省里决定让她去省委党校学习。
    结束了两年半的校园生活,省里派陈美龄担任省包装公司副总经理。
    新官走马上任,三把火是少不了的。而陈美龄要把事业的熊熊火炬一直燃下去。
    海南建省了。海南建省给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冲击波。海南热的浪潮
一阵接一阵,敲打着女企业家陈美龄不甘寂寞的心。她终于坐不住了,她要到海南
去,去看一看中国的大特区,中国的第三十一省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需要什么和
缺少什么,是否真的像所宣传的那样能够让人施展才华,能够出现新的经济体制,
能够在二十年内赶上台湾。
    她来了,带着成熟女人的幻想。
    1988年秋季,陈美龄第一次踏上了这个遍洒阳光的热岛。当时她的身份是某省
包装行业考察团负责人,来海南实地考察。
    考察,考察,再考察。陈美龄带着一批又一批部门经理和企业厂长一次次踏上
海南。
    情况摸透了,方案在胸中成熟。海南急需包装行业,急需一大批包装行业生产
线。考察报告送上去了。可行性报告送上去了。抄报省计划厅。抄报中央直属部门。
    特区办事效率惊人地快,海南省经济厅很快批复同意华夏包装公司的成立。三
天后,华夏包装公司进行了工商登记,而后成立第一届董事会。
    很快,第一批人马到位,包括财务和生产管理人员。第一条生产线及时运到,
调试成功,几天后第一批产品便交付客户。这种神奇的速度实在令人叹服。
    陈美龄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出大名堂来。在不长的时间里,她的包装公司具备
了如下生产线: 包装彩印生产线;PET聚酯饮料瓶生产线:出口瓦楞纸箱生产线;
封箱胶带生产线;复合软包装生产线以及吸塑软包装生产线。
    丰硕的成果是对一系列辛勤劳动的最好报偿,正如到达目的地是对整个旅程付
出汗水的最好报偿。在海南,那些自称有经济头脑的人都去搞贸易,搞房产和地产。
陈美龄女士选择了实业。搞实业,建厂,生产产品,保不准就会赔了血本,亏损是
常有的事。而华夏包装公司在几年的时间里,不但没有亏损,每年的利润都逐步翻
番。这也是奇迹。
    他们的产品除满足海南市场外,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用来向东南亚出口。香港,
台湾,新加坡,已部分引用华夏产品进行商品包装,并认为质量过硬,价廉物美。
    走向世界,是陈美龄深思熟虑、由来已久的大目标。
    还在内地工作的时候,她一次次率团出访欧美,去那儿学习、考察人家的包装
先进技术,那时她便暗下决心,要赶上去,要超过他们!在西德,在法国,在瑞士,
她一次又一次感受了中西双方的遥远差距。
    八十年代最末的一年,陈美龄曾率团到法国考察。在美丽的巴黎城,她与求学
在彼的歌唱家苏小明邂逅而遇。苏小明即兴演唱了《军港之夜》。当苏小明把中法
两国包装行业的实际水平提出对比时,陈美龄心中感到隐隐的愧疚。要赶上去!要
超过他们!在罗浮宫,在凡尔赛宫,在埃佛尔铁塔下,在美丽的赛纳河畔,陈美龄
一遍又一遍在心中重复着这句话。
    中国人民的总理周恩来生前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