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村扉记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听大姨在抱怨:“上次那边小姨给说了一个姑娘,人还没看呢,就不答应,问急了就说他不成亲。怎么生了这么个冤孽哟!”
  “他自己肯定有看上哪家姑娘,大姐你可要好好注意点儿。别的还好,就怕这姑娘不正经。”四姨一脸神婆样。
  “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还是要问问他自己的意见,要是两口子合不来,那就是一辈子的怨偶啊!”外婆劝得苦口婆心。
  “怎么没问他的意思呢,这都说了好几个了,他连看都不去看的。”大姨觉得两个妹妹没经验,还是得听听老娘的。坐到了外婆身边,拉着她边吐苦水边取经。
  这边夏氏也跟四姨凑在一起:“我就是想着现在年轻,就是累点儿也还受得住,好歹挣点儿银子,以后嫁女儿娶媳妇的手里也有准备。可就是虽说是家里活儿不重,我们却是老大,也不能撇下两老出去做个小生意啊。”
  “咋不能啊?这边这个不是老大一家在镇上开着铺子,留小的在家照顾爹娘吗?你家不是还有她叔?”四姨一边拉着李小荷坐在自己身边,一边跟夏氏说过:“两个丫头虽说是还小,也是该准备着。看我们小荷,长大了那也是村里的一枝花呀,到时候不知道多少小伙子上门来求呢!”
  “小孩子看的出来个什么,我也不求她有什么大出息,以后给她找个吃穿不愁的就差不多了。”夏氏谦虚道,又捡了之前的话:“要说做生意,我家那口子就是憨得很,哪里能挣什么银子呢?又没个手艺,哎,我左想右想的都没个头绪。”
  “怎么没手艺?你针线活儿还不够好啊,要我说你就做些香包荷包,赶着庙会的时候拿去卖,肯定行。就大佛寺就行,离你们那儿也不远。”四姨给夏氏想出来一个法子,“我们那边也有一个菩萨庙,逢着观音菩萨生辰这一天真是人挤人,那些个卖香包的生意好的很,就是我这手,笨得很,不然我也做了拿去卖!”
  夏氏还是有疑虑:“真这么好卖?”
  “当然了,你以为逛庙会的是我们这种穷人啊?多是家里都是有点闲钱的,没事逛逛庙会凑凑热闹,看着有些喜欢的东西了就买的。”四姨一脸羡慕的跟夏氏说:“要是运气好,碰见大户人家的看上了你的东西,还有赏钱呢。有一次我就看到一个穿着一身锦衣的小少爷,看中了糖人儿李做的一个糖人儿,直接大方的扔了一块银子给他,都没让找就走了。”
  连李小荷都听得跃跃欲试的,想着回去要在老婆子的麻袋里找几块布,好好做几个荷包,到时候带去庙会看看到底有没有市场。
  一边李小兰悄悄走过来,拉着李小荷出去了。原来这几个皮猴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几个柚子,秦松正在剥皮,几个小的围在边上眼巴巴的等着。
  柚子很甜,水分也足,没发干,李小荷吃完一瓣又拿一瓣,一边催着秦松再剥一个。又问:“你们从哪里找到的啊?”
  秦松头也不抬:“那边屋里,箩筐里还有好多呢!”
  李小荷心想,就这样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拿来吃了真的好吗?不过吃都吃了,再说是外婆家,就别拿自己当外人了。
  李小荷到外婆家的第二天,大舅一家就回来了。
  大舅中等身材,也许是做生意的原因,总是笑眯眯的,夏家人长得都不错,大舅看起来也很顺眼。
  大舅母周氏却只是中人之姿,说话细声细气的,她说话时不仔细听都听不见。
  她勉强露出个笑脸跟夏家三个姐妹打了招呼,之后就不怎么说话了。
  等她出去张罗吃食了,四姨拉着夏氏,撇撇嘴:“不就是开个杂货铺子吗?就怕谁沾了她的好似的,脸快拉地上了。”
  夏氏没说话。
  倒是大舅,不知道是怎么知道了夏氏想要做荷包去庙会上卖。他仔细看过李小荷一直背在身上的布包,在听说是李小荷自己做的后,他笑呵呵地跟夏氏说:“六妹妹手艺越发好了,小荷才几岁呀,就教的这么能干!我看你这荷包儿能做,要是你怕庙会上卖不出去,不如就放在我的铺子里,卖多少算多少,二哥也不赚你的钱。”
  夏氏没想到这个二哥竟愿意帮她,一时间高兴不已,急急地说:“好啊,二哥,我回去就做起来。”又说:“前儿还愁着没路子,今天二哥就帮了我大忙,我,我……”激动地快哭了。
  李小荷在旁边看着,想这也太夸张了,问她大舅:“舅舅,我奶奶说,大户人家经常会扔一些不要的衣服,那些衣服特好看,是不是真的啊?”
  大舅笑了:“哪儿啊,那些大户人家讲究可多了,就算是衣服不要了,也不会随便扔了,多是赏给家里的下人,或者送给一些穷亲戚。他们的衣服都是好料子,就算是不穿的,也比咱这些农户家的好多了,哪里会随便扔。”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倒是有一些裁缝铺子,时常会有一些零碎布头的不要的。”
  李小荷两眼亮晶晶的,充满期盼地看着他,大舅一时好笑,捏了捏她的脸,笑道:“行吧,你大舅也认识几个裁缝,回头跟他们说一声,给你要点儿碎布头做荷包。不过你做的荷包可不能用这种碎布头,回头我给你拿几个花样子,你把荷包做的细致一点。”后面这话是跟夏氏说的。
  夏氏欢喜地应了,又急忙跑去厨房帮着周氏做事。
  晚间夏氏跟四姨住一起,两人还在一直说到很晚。
  “老大竟然主动要帮你卖荷包,这可真是奇了怪哉,你可要仔细着些,说不定他连亲妹妹都坑。”这是四姨。
  夏氏刚刚得到一个赚钱的路子,怎么肯信她的话:“怎么会,好歹是亲兄妹呢,就帮着卖个荷包,能怎么坑我?”
  “这可说不准,老大那性子!”顿了顿,她又说:“何况还有周氏在呢,那可是一点亏都不肯吃的!”
  夏氏笑了:“好了你!就是在他店里卖个荷包,卖多卖少都算我的,又不要他贴补,他有什么可吃亏的!行了,睡吧。”
  四姨见夏氏闭眼不再理她,也就不开口讨没趣,只是心里想到:“我就不相信老大会这么好心!”
  大姨夫是家里的独子,不好离家太久,正月初四这天就打算回家了。夏氏心里想着要做荷包,还要回去清理看看要买些什么东西,也是打算这天就走。
  走的时候李小荷收获了意外之喜,外婆给每一个小辈都发了一个红包。
  李小荷喜滋滋地将红包揣在小布包儿里,等走出村子,路上只有他们一家人了,才迫不及待地将红包拆开,倒出来六个铜板,六六大顺!
  不过还没等李小荷多看两眼,就被夏氏收缴上供了。无论李小荷怎么撒娇卖萌地表示自己不会乱花,或是李小兰控诉这是外婆给他们的,还有小阿福哭闹着不走,夏氏都不为所动,淡定地将十八个铜板放进自己贴身的荷包儿里。还对这三姐弟说:“你外婆还不是因着我的缘故才给你们的。小孩子,哪里放的住钱,要是一不小心掉了怎么办?我给你们放着。”
  李家老爹在一旁附和:“就是,让你们娘给你们放着。”


第6章 你要好好的
  回到家里,叔叔一家还没有回来。家里大姑姑和小姑姑都还住着,见李小荷一行人这么早就回来了,都有点吃惊。所幸小姑姑的婆家就是村子里的,当晚就和小姑父回去住了,不然这么多人连住宿都困难。
  小姑姑的婆家是村子里唯一一家外姓人家,姓钟,叫钟贵。据说是从外地逃荒来到这儿的,早年就在平安镇上一个木匠那儿做学徒,可能是没那个天赋吧,反正最后也没能出师。辛好还攒了点儿钱,在李家凹这边买了两亩地,就扎根在这儿了。
  当然,就因为两亩地可能李家凹也不能让他在这儿落户,是他的妻子汪氏,恰好跟村子里李继业的媳妇一个姓,都姓汪,就认了个干亲,李继业也帮着在里正那里说了点儿好话,最后事情也就成了。
  虽然钟贵没有学到木匠手艺,不过他的大儿子头脑却是不错的,在平安镇上有一家竹器铺子,就是卖竹制东西的,大件儿的有像竹椅,竹席,小件儿的有什么筲箕,箩筐。
  钟贵在平安镇上混过那么些年,人还是结交了那么些的,他的女儿就嫁的很好,所以就算是小儿子不那么成器,他还是成天过得挺乐呵。
  而这个不成器的小儿子就是李小荷的小姑父。其实这个小儿子并不是不成器,只是钟贵一向认为庄稼人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累死累活也只够个温饱,哪有生意人出息呢?所以这个留在李家凹种地的小儿子,自然就是不成器啦!
  要李小荷说,其实钟贵的妻子汪氏才是个贤惠人,她将三个孩子都教的很好,三姐弟就算是不在一起感情也是很好,不管是姐姐还是哥哥,都知道这个弟弟家里差了些,逢年过节总是会贴补他一些。
  李小荷的小姑姑在婆家那就是垫底的,要是在李家,那就是最好的。她也不用干什么活儿,也就是带着她大伯家的一个孩子,她自己的一个女儿,满山的跑。她最是喜欢李小兰,大概是因为李小兰出生的时候她还没有嫁人,而老婆子对于夏氏生了女儿有些不满,做家务活儿经常摔摔打打,夏氏只好多做些活儿,而孙氏又还未进门,李小兰就是由小姑姑带着的。
  这次,小姑姑回去时,也带着李小兰一起到她家去,说是家里这么多人,她带走一个,大家能住松泛点儿。
  大过节的,又都知道她们两个一向是亲得很的,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大姑姑嫁到了平安镇外边儿,离得挺远,一年也就是回来个两三回,本想多住几天,只是现在李东林一家回来的早,到底不方便,初六就回了。
  夏氏想着早点儿把荷包做起来,就催促着李东林,找个时间去一下平安镇上,到大舅铺子里拿花样子。
  李东林笑她太心急:“这才初几?大舅子回没回还两说呢。”
  夏氏想着自己真是粗心,走时忘记问二哥什么时候回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