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想看,假如这部电影在全国十几座大城市连续放映一个月,那么票房极有可能过亿。
这个就相当可怕了,面对这么高的票房成绩,华影公司的高层极为欣喜,这表明他们引进好莱坞大片的做法能够刺激国内的电影市场,把观众重新拉进电影院里来。
在《亡命天涯》下档的时候,各地的观众纷纷要求继续放映,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呼声。
这说明老百姓不是不喜欢看电影,而是不喜欢看烂电影。
有了这个数据作为支撑,明年引起十部好莱坞大片的计划一定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不会像这一次那么的艰难。
至于国内电影行业的出路,就不是华影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他们只要牢牢把握住十部好莱坞大片的放映权,就能从中获取巨额的利润。
对于《亡命天涯》逆天的票房成绩,新闻媒体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票房无疑是衡量一部电影成败的重要指标。
有人惊呼娱乐电影打败了艺术电影,有人感慨国产电影将进入低谷,也有人觉得应该学习好莱坞,放下艺术的架子。
以前电影杂志上或者电影行业开座谈会的时候大家会不痛不痒的说一说娱乐电影,大都带着轻视的态度,认为太过肤浅,不值一提。
事实上,国内也有娱乐片,为了迎合市场,单纯追求票房,只是这样的片子太过低俗。
有人夸张的评论说是“杀得一个不剩,脱得一丝不挂”,可以说国内的娱乐片泥沙俱下,没有形成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拍艺术片的导演不注重市场,他们总以艺术家自居,觉得自己的片子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触动,看完后观众会获得启迪和升华。
他们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观众,就好像是上帝布道一样。
一些导演甚至埋怨观众的素质低,看不懂他拍的电影,殊不知,观众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观众才是上帝,他们把这个角色弄反了。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国内这种畸形的电影环境。
当然,这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层对电影行业的瞎指挥有很大关系。
这一次《亡命天涯》的放映,给国产电影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以前没有比较,大家浑浑噩噩的照样过日子,不显得寒酸。
现在有了比较,看到了巨大的差距,就没办法装聋作哑了。
保守派仍在坚持己见,改革派已经在呼吁要向好莱坞电影学习,要和国际接轨。
这一年,对国内的电影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开端。
林子轩不在乎外界的纷纷扰扰,只关注《甲方乙方》后期的制作和电影的宣传。
在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协调下,《甲方乙方》定在12月24日上映,这天是西方的平安夜,放映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接近春节。
如果票房成绩不错,可以申请延长半个月左右的档期。
主要是这个时间段没什么人争,大家都忙着过年呢,谁去看国产片啊。
贺岁电影在内地的电影行业其实不陌生,香江每年都会拍一两部类似的片子。
到了年底,集合一票香江的大明星,大家一起搞笑一番,没什么内涵,就是夸张逗趣,博观众一笑,图个过年开心,顺便赚取票房。
不过这种形式在内地还是第一次,并不被人看好,内地和香江的电影环境不同。
香江观众有看贺岁片的习惯,内地观众还不知道贺岁片是什么概念。
再说了,《甲方乙方》是一部京味电影,在京城可能受到欢迎,在南方就不行了,地域性太强,受众范围过于狭窄。
所以,林子轩基本上放弃了在南方的宣传,把宣传重点放在了京城。
比如在京城的报纸上打广告,在电视台找关系上节目做宣传,别人不注重宣传,他可不会忽视,反而更加的大张旗鼓。
这类宣传倒不需要上华国电视台,京城电视台足够了。
这部片子能拿得出手的明星也就是葛尤和刘焙,林子轩安排两人上电视节目,主要是讲讲拍电影的一些趣事,夸一夸这部电影的看点。
今年华国的电影市场极为低迷。
张亿谋的《活着》被禁映,姜闻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推迟上映,可以说就没有特别出众的国产电影,尤其是看过好莱坞大片后,观众对国产电影更加失望了。
对《甲方乙方》来说,这是一次机遇,或许会给国内观众一个惊喜,也可能一败涂地。
这回葛尤算是豁出去了,挺低调一个人也放开了瞎侃,就为了让大家伙过年的时候进电影院看电影,不得不说,京城的百姓对葛尤有着特别的偏爱。
他们看其他演员觉得那就是演员,看葛尤觉得这就像是自家孩子一样,亲切。
录完节目,几个人从电视台出来,京城已经入冬,有点冷。
“晓刚这会估计还在剪辑室猫着呢,要不咱们去慰问慰问他。”葛尤提议道。
“那行,给他带点干粮,恐怕还没吃饭呢。”林子轩赞同道。
看喜剧片和制作喜剧片极为不同,喜剧片对笑点的安排非常苛刻。
基本上三分钟之内就要有一个笑点,否则观众会觉得无聊和乏味,笑点太密集也不行,要给观众留下反应的时间,不然显得杂乱。
一般来说,观众看到一个笑点,从感觉到可笑到这个感觉结束是两分钟左右。
冯晓刚要做的就是通过剪辑把各种笑料安排的恰到好处,这样观众才会看得舒服。
林子轩和葛尤来到京影厂,给冯晓刚买了一堆吃食,还有一瓶酒。
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聊着,说着电影,说着将来。
三人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电视剧到电影,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现在到了需要观众检验的时候了,对他们来说,这同样是一个新的开端。(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好消息
快到年底,林子轩收到几个好消息。
香江和宝岛的报纸有个习惯,每年都会评选这一年出现的优秀图书,由于电影的影响,《活着》这部小说被港台的报纸评为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这就是所谓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林子轩怀疑那些人只看过电影,根本没看过小说。
目前,《活着》只出版了法文版和荷兰文版,还没有繁体版,国内的书籍都在他自己手里,除非他们看的是《百花》杂志。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事,只是法文和荷兰文的版税要半年后他才能拿到手。
还有个好消息是从《古今传奇》杂志社传来的,杂志的读者对《卧虎藏龙》表示认同,期望能看到更多后续的故事。
这本杂志的读者毕竟以武侠小说爱好者为主,看到一篇不错的武侠小说自然会给予鼓励。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有相熟的作家打电话给林子轩,问他为什么要写武侠小说,语气中带着一股怒其不争的味道,似乎写武侠小说是一种罪过一般。
如今林子轩在文坛小有名气,凭着《活着》这本书混入了先锋文学的阵营。
不过,他一直游离在外,属于外围成员,没混入人家的核心圈子。
主要是他不够积极,很少参与作家群体的交流活动,比较特立独行,更多在影视圈厮混。
而且,他至今为止没有加入作协和文联这两大作家组织。
在华国,作为一名作家要是不加入这两大组织就好像是出身不正一样,很多作家费尽心机的想要成为其中的会员。
这是作家身份的象征,说出去也倍有面子。
林子轩为什么没有加入呢,这件事说起来有些好笑,想要加入这两大组织,有几条规定,不是谁都能随便加入的。
其中有一条就是申请者要有独立创作并结集出版的文学作品,一般为两部以上。
光是这一点他就不达标,在国内他就没出版过文学作品。
说起来,《活着》出了外文版,远销海外,算是为国争光了吧,作协和文联应该破格让林子轩进入组织,才能体现他们的爱才之心。
实际上,他们躲林子轩都来不及呢。
目前,《活着》这部小说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否则张亿谋的电影就不会被禁映,长河文艺出版社也不会销毁库存的书籍了。
再说《顽主》,同样是较为灰暗,不够正面。
把这样的作家吸收进作协和文联,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谁知道林子轩下一部小说会写什么内容,会不会捅娄子。
所以,这两大组织都没有让林子轩加入的意思。
林子轩同样没有这种想法,觉得加不加入无所谓,就没有去申请。
他加入了华国电视协会和电影协会,就是没加入作家协会,其实剧本也属于文学作品,以他写过的那些剧本来说,早就有资格加入了。
这次林子轩写了武侠小说,倒是没有引起作家群体的太大反响。
或许他们觉得林子轩已经堕落到写武侠小说的地步了,和他们不在一个层面了,没必要计较,不然平白的跌了自己的身份。
也有人会用痛心疾首的笔调对林子轩表示惋惜,内心里恐怕是在幸灾乐祸。
当然,有些人是真的关心,对林子轩写武侠小说表示不解,这时候,正统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鸿沟。
最后一个好消息对林子轩来说才是真正的好消息,慕姗姗怀孕了。
应该是十月份怀上了,现在有一个多月了,除了一些不适反应外,从外表看不出来,他们去医院检查后才最终确认。
这个消息让林家和慕家两家人欣喜不已。
郑秀莲准备过了年就搬到四合院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怀孕这件事让慕姗姗面临着一个选择,她原本还要主持今年的春节晚会,不过春节晚会太费心神,至少要忙碌一两个月的时间。
在考虑一番后,她婉拒了春晚主持人的工作,安心的在家过年。
对于春晚,慕姗姗没有多少留恋,她已经主持过两届春晚,早就没了新鲜感。
好在时间上还来得及,春晚导演组紧急找了一位女主持人补位。
怀孕之后,慕姗姗的生活节奏明显放慢下来,开始考虑起其他的事情,比如说对于未来的规划,孩子的抚养,还要不要继续在华国电视台工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