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演员一般比较有原则,或者说是固执。

在这个过程中,林晓玲会学会如何和演员沟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别人。

她通过拍这部戏,就能学会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导演,这是每个导演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与此同时,慕姗姗制作的第一期《姗姗访谈录》录制完成。

整个录制过程很轻松,她和姜闻很熟悉了,不用太多准备,就像是朋友间的闲聊一样。

这和慕姗姗在华国电视台主持节目不同,没有了体制内的限制,可以聊一些相对大胆和敏感的话题,当然不会超越总局设置的尺度。

做了这么多年的主持人,慕姗姗能够掌握其中的分寸。

如此一来,节目会显得新颖和有趣,更有深度,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

录制完节目,慕姗姗把节目的录像带寄给各家电视台和相熟的厂商,接下来就看有没有电视台愿意购买节目的播放权了。

至于寄给各大厂商,是为了节目的冠名。

厂商一旦出资冠名《姗姗访谈录》,以后每一期节目都会出现这家厂商的广告。

这些厂商大都和林子轩有过合作,实力雄厚,适合《姗姗访谈录》这档节目,基本上从事医药和食品行业。

这类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本不差钱。

林子轩选择的很谨慎,对那些有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他都排除在外。

“现在就找冠名商是不是早了点,等这档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再冠名不是更好?到时候冠名的价格说不定会更高。”慕姗姗不解道。

“先把风声放出去,看看他们的反应再说。”林子轩淡定道。

在华国,电视节目的制播分离起始于八十年代,不过由于国内制度的限制,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各大电视台都在摸索之中。

首先被分离出去的是电视剧制作单位,其次才是综艺娱乐节目。

电视台对于引进电视节目并不排斥,只要节目收视率高,就能吸引广告商的关注。

如果《姗姗访谈录》已经有了冠名商,会给电视台信心,认为这档节目能带来广告收入。

录像带寄出去后,慕姗姗接到不少咨询的电话,都是询问节目的价格,大多数电视台只是问一问,并没有太大的诚意。

只有几家电视台有意向,香江的凤凰卫视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家电视台提出了一些要求,他们提议慕姗姗在以后的节目中最好能谈及更多香江观众感兴趣的话题。

在话题的选择上可以更富有前瞻性和争议性,更为大胆。

这是因为香江媒体的播放尺度较大,越是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观众越有兴趣,收视率越高。

然而,慕姗姗的这档节目并不是专门给香江观众定制的,内地有八亿的电视观众,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当然要以内地的市场为主。

在慕姗姗拒绝了凤凰卫视的要求后,这家电视台就没有了消息。

南方的花城电视台和沪城电视台同样有兴趣,愿意试播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如果节目达不到预期的收视率,就会停播。

在试播阶段,只能付给慕姗姗一半的价钱。

浙省卫视和京城电视台在咨询一番后放弃了引进节目。

前者觉得慕姗姗的这档节目可能不适合南方的观众,过于北方化,后者就在京城,如果节目的话题太过敏感,他们不方便播出。

还有一家电视台让林子轩觉得意外,那就是湘南经济电视台。

这家电视台的台长和林子轩认识,叫做欧阳林,以前主管的是电视剧制作,今年刚成为经济台的台长,大家算是老朋友了。

他倒是愿意购买慕姗姗的节目,不过他手里没有钱,要等到节目播出后,收到广告商的广告费用后再付款给慕姗姗。

欧阳林这人较为精明。

他看起来没有提出任何附加的条件,以朋友的身份购买电视节目,显得很仗义,实际上他不花一分钱为湘南经济电视台带来了一档高质量的节目。

由此可以看出,各家电视台的反应不一。

无论是愿意试播的,还是先播出后付款的,都说明《姗姗访谈录》已经获得了成功。

这和慕姗姗在主持人行业的名气分不开,大家相信她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慕姗姗的这档节目可以说开启了华国综艺节目制播分离的先河,本身就很具有话题性,在电视行业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九章纪录

十一月中旬,《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影院下线,票房突破五千万,创造了一个纪录。

报纸上出现大量乐观的文章,认为国产电影已经走出了低谷,和好莱坞大片虽然还有差距,但迎头赶上并不是难事,国产电影的春天来了。

看起来似乎真的是那么回事。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在1995年,票房上千万的国产电影不超过五部,这几部电影的火爆不能掩盖大多数国产电影赔本的事实。

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国产电影行业整体并没有好转,反而呈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作为票房纪录的创造者,姜闻在京城饭店请客,邀请圈里的好友前来庆祝,来捧场的人不少,林子轩和慕姗姗就在其中。

这时候的姜闻意气风发,心情很好,甭管熟悉不熟悉的人都能聊上几句。

“咱们的片子举行庆功宴也能来这儿就好了,多有面子啊。”冯晓刚感慨道。

京城饭店是京城首屈一指的豪华饭店,在这儿摆庆功宴可不便宜。

“行,《不见不散》的票房过了三千万咱们就来京城饭店,低于三千万还是回家吃去吧。”林子轩说笑道。

按照《不见不散》的投资来算,票房没有两千五百万就算是赔本,只有超过三千万才能赚钱,有时候高投资并不见得有高回报。

“三千万我还是有信心的,光是尤子一个人就有这个票房号召力。”冯晓刚自信道。

“别扯上我啊,到时候观众不买账,又赖到我头上。”葛尤推脱道。

“那不能,尤哥你这都没头发了,想赖你头上都不行了,你这招实在是高明,把路先堵死了。”林子轩玩笑道。

“别提这茬了,我现在想清楚了,反正以后演戏还要剃掉,干脆就别留了,这回心里彻底清静了。”葛尤无奈道,“要是演需要头发的戏就带假发,我正琢磨着找地方定做呢。”

他们就是在一起扯闲篇儿,对《不见不散》的票房很有信心,三千万只是保守估计,四千万才是他们的心理预期。

至少京城的票房应该少不了,这儿可是他们的主场。

“姜闻估计是喝多了,走路都晃悠了,等会咱们给他最后一击,把他喝趴下,出出丑,谁让他今年这么风光呢。”冯晓刚坏笑道。

两人从拍摄《京城人在纽约》就开始明争暗斗,冯晓刚总是处于下风,能有机会扳回一局,他绝不会放过。

“那行,冯哥你先上,我掩护。”林子轩大义凛然道。

“得了吧,就不指望你了,小慕在那边看着呢,你敢喝多么?”冯晓刚取笑道。

慕姗姗和其他女人坐在一起,这么安排主要是方便男人喝酒聊天,男人一喝酒难免会说一些荤段子,尤其是喝醉之后。

在这个圈子里生活,交际应酬是常有的事儿。

林子轩没有酒瘾,平时喝点无所谓,一般不会喝多,适量最好,你要是一点都不喝那就显得有点异类了,别人会觉得这人太作假。

当然,在这个圈子里也有例外,陈导明就不喝酒,也不喜欢饭局。

像是这种场合,不少和姜闻不熟悉的人都过来凑热闹,陈导明就没有来,他觉得没必要。

他倒不是不会喝,有回为了拍一部电视剧的事儿,他和冯晓刚俩人干喝了一瓶二锅头,一点事儿没有。

“我不是不能喝,而是喝到嘴里没滋味。”陈导明如此说道。

听着冯晓刚的取笑,林子轩不以为意,他在生活上比较注重节制。

“还是少喝点吧,喝多了难受。”葛尤劝说道,“上次给一家酒厂做广告,那酒厂的领导告诉我敞开了喝,咱们有的是,管够,我一听就害怕了,赶紧让他们把真酒换成了白开水。”

“跟你们俩喝酒忒没劲,我找姜闻去,这回肯定把他给喝趴下。”冯晓刚不为所动道。

他端着酒杯朝姜闻走去,想要获得这一回合的胜利。

“张导前两天给我打电话了,他的新戏让我去客串个角色,我琢磨着就是帮个忙,也不耽误咱们的事儿,就答应了。”葛尤叙说道。

“应该是姜闻接的那部戏,好像才开始筹备。”林子轩点头道。

“明年开拍,听说挺不容易的。”葛尤感叹道。

作为华国的大导演,张亿谋的新片自然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张亿谋和巩莉分手之后。

大家都想知道没有了巩莉的张亿谋会拍出什么片子来,再加上这部新片在筹备阶段法国投资商的撤资,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以前张亿谋的电影女主角都是巩莉,圈子里戏称是铁打的巩莉,流水的男主角。

这一次没有了巩莉,在国内也找不到能和巩莉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女演员,张亿谋就想到了同样在国内外影坛有影响力的姜闻。

姜闻本来想拍自己的下一部电影,只是他选择的剧本都没有通过总局的审查。

一时间找不到创作方向,就接了张亿谋的新片,他还开了家电影公司,就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上赚了一笔,总不能坐吃山空。

“张导早就功成名就了,这点小麻烦算什么事啊。”林子轩淡然道。

这倒是实话,张亿谋光是吃老本就够他吃一辈子了,根本不用发愁。

到了庆功宴结束,冯晓刚也没有把姜闻喝趴下,还差点把自己给赔进去,姜闻现在不是一个人了,人家也是有小弟的。

回去的路上,照例是慕姗姗开车。

趁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票房创造纪录,慕姗姗对姜闻的访谈很有市场,她已经和沪城电视台达成了试播协议。

《姗姗访谈录》这个周日会在沪城电视台播出,半个月一期,持续半年的时间。

如果半年后达到了电视台预期的收视率,双方会签订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