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新片预计是两千万人民币的投资,不到三百万美金。

王钟军的华宜兄弟愿意拿出一千两百万,这是华宜进军电影圈的第一步。

他以前投资过电影,不过都是一两百万的小投资,试试水,主要还是在电视剧方面发展。

这次他大力支持姜闻,一个是看好姜闻以后的发展前景,拉拢姜闻,还为了获得利益。

姜闻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内地票房五千万,那还是九五的时候,《许三观卖血记》虽然被禁了,但拿了大奖,海外的版权卖的不错,不算赔本。

在王钟军眼里,姜闻无疑是一支潜力股,没有不投资的道理。

所以,在没有看剧本的情况下就答应了投资,他相信姜闻的眼光。

华宜不太了解国内电影圈的实际操作状况,电影圈和电视圈不太一样,玩法不同。

姜闻就喜欢王钟军这样的,给了钱还不管事,挺好。

他现在正在找其他的投资,不少影视公司愿意投资姜闻,但他们要先看剧本,才能决定要不要投资,投资多少。

这是姜闻不满意的原因,觉得那些影视公司太小家子气,就是几百万事儿,还要研究。

“我下一部片子就比你的投资高,我准备投资三千万。”冯晓刚反击道。

“三千万?你靠票房收的回投资么?”姜闻怀疑道。

“我加广告,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加一块儿投资就回来了,这年头谁还靠票房啊,你这个思维落伍了。”冯晓刚得意道。

“你们这些商业片导演啊,迟早毁在广告手里。”姜闻痛斥道。

姜闻自诩是文艺片导演,不稀罕在电影里加广告,他要走艺术家的道路。(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五章同学会

十月底,《借枪》拍摄完成。

张嘉绎拿到了十万块的片酬,加上拍戏前提前支取的三万块,总共是十三万。

这十三万相当于他过往七年收入的总和。

在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影视剧,由于他不是主角,片酬不高,再加上拍戏的机会少,收入稳定却没什么起伏,只能吃饱不饿罢了。

拿了片酬,他没有立刻回长安,而是先和京城的同学聚一聚,请他们吃顿饭。

这不是说他有了钱想显摆一下,只是这些天一直没时间。

有了《潜伏》的成功,《借枪》的开拍备受关注,选角成了媒体议论的话题。

张嘉绎成了《借枪》的主角,媒体难免把他和王志闻作比较。

两人都是京城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王志闻是八八年毕业,张嘉绎是九一年毕业,算起来他们是师兄弟,可名气差的太远。

王志闻已经是国内顶尖的男演员,张嘉绎还混在二三线演员的层次上。

媒体普遍不看好张嘉绎,觉得《借枪》没办法和《潜伏》相比,主演就是个问题。

虽然负面评价较多,张嘉绎却也上了报纸,被介绍了一番,在京城演艺圈露了脸。

那些同学知道他来了京城,纷纷和他联系,想要聚会一次。

张嘉绎婉拒了。

主要是因为《借枪》刚刚开拍,媒体不看好,他的压力比较大,只能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琢磨角色上,把这部剧演好。

当然,不是绝对没时间,抽空吃顿饭的时间还是有的。

不过,张嘉绎觉得这时候见面有些尴尬,他来京城不和同学联系,就是不想借助同学的关系,他要这个面儿,想自己先闯一闯。

实在闯不出名堂了,他不介意和同学联系,至少他努力过了。

如今,他成了《借枪》的主角,按理说在同学面前算是过得去了,可他担心自己演砸了。

这部戏投资六百万,在国内的电视行业算得上大制作了。

林子轩愿意让他这个三线演员做主角,这是一份信任,他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

他要是把《借枪》演砸了,在京城的第一部戏就毁了,别人还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么?

所以,张嘉绎婉拒了同学的邀请,认认真真的拍戏,把这部戏拍好了才能放心。

而且,拍好了这部戏,有了自己的作品,才算在这个圈子里有了立足之地。

从七月到十月,三个多月的时间,张嘉绎一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从住的宾馆到影视基地,非常的规律。

之所以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刘霖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耽误了半个月。

虽说剧组把刘霖的戏份往后挪了,可张嘉绎是主演,主要是他和刘霖的对手戏。

别的演员早早的演完了,他要撑到最后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刚开始的生疏到后来进入角色,张嘉绎有一种感觉,他入戏了。

这个角色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样,他觉得自己演的还行,这是谦虚的说法,实际上张嘉绎觉得这是他演的最好的角色。

导演给了他充分发挥的自由,尝试各种可能,整部戏他扛下来了。

杀青之后,回到宾馆,张嘉绎才算松了口气。

在拍戏的过程中,他一直没有放松,一直憋着这口气,这就是一气呵成。

第二天,他到好梦公司领取了自己的片酬。

好梦公司有两种发放薪酬的方式,对于自己公司的演员都是直接转到存折上,对于不是自己公司的演员,可以发现金,也可以转到对方的存折上。

张嘉绎还没有和好梦公司签约,他选择拿现金。

在财务处签了字,按了手印,拿到了十万块钱,把钱装进包里,走出好梦公司,他感慨不已,这些钱足够他在这座大都市生存下去了。

没在大城市生活过,不知道在大城市生活的艰难。

如果只是想吃饱不饿,在京城并不难,到工地上搬砖就能做到,可想要活的体面一些,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需要不断的奋斗才行。

剧组杀青后,就不会为演员提供食宿了,张嘉绎要在京城租一间房子。

既然想在京城长期发展,就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有联系电话,这样别人才能联系到他,才不会错过任何的机会。

在此之前,他要和同学聚一聚。

那些同学约了他好几次,现在戏拍完了,要是再不聚的话,会伤感情。

人家还以为他耍大牌呢,他哪儿有大牌好耍,就是想在同学面前要个面儿,不那么寒酸。

张嘉绎在电话里请同学吃饭,笑着听对方埋怨,大家都是同学,笑骂几句就过去了。

吃饭的地方在京城电影学院附近,选这个地方是觉得能回忆一下过去的青春,同学聚会,回忆过去的时光肯定是主要话题。

来的有男有女,一共七个人。

他们那一班总共十几名同学,如今在京城发展的就这么几个,有些去了外地,就再也没有回来,有的改行做了别的。

这七个人有的成名了,有的还在二三线混着,各有各得生活。

“我说张儿,你可真不够意思,在长安窝了六七年,好容易来了京城,咱们请你几回你都不出来,还以为不认哥几个了呢。”有人见了张嘉绎,出口抱怨道。

“是我的错,我赔不是,哥几个饶了我这回,这不刚拍完戏嘛,今晚咱们好好喝一顿,不醉不归啊。”张嘉绎笑着说道。

这件事他不占理,喝酒赔罪是应该的。

“张儿能来京城就行了,总算是从长安那地方出来了,还以为再也见不着了,不像其他几个人,都好几年没消息了。”有女人替张嘉绎开解道。

“吆,孔大小姐这是看上张儿了,我记得当初在班里排戏老是你们俩一组,我们都羡慕着呢。”有人起哄道。

“瞎说什么,我这儿正感慨呢,张儿那时候见了女生就害羞,我性格好,老师觉得我们俩一起能互相促进。”女人不满道。

“我证明,当初的确是这样,来,咱们喝一杯。”张嘉绎举起酒杯,提议道。

几个人的酒杯碰到一起,溅出了青春的年华。

一晃七年过去,他们这帮人早已不再年轻,有人结婚,有人离婚,有人事业有成,有人还在厮混,在流逝的光影里,映照出各自的面容。(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六章天凉好个秋

喝了几杯酒,说了些过去的故事,气氛逐渐从怀旧中挣脱出来,聊起了各自现在的生活。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不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年近三十,现实比回忆更为重要。

在京城的这几个人互相了解,知道彼此的近况,他们对张嘉绎这些年的生活颇为好奇。

张嘉绎大略的说了几句,平淡的生活没什么好谈了。

他在长安电影制片厂的时候结过一次婚,妻子是一名演员,结婚没多久就离了,性格不合,过不到一块去。

“你这太不够意思了,结婚这么大的事儿也不告我们一声,真是的。”有人不满道。

“那时候刚回去,还年轻,家里催得紧,头脑一热就结了,现在想想是冲动了,结果对谁都不好。”张嘉绎淡淡的说道。

“咱们别说这个了,我们几个挺好奇的,你怎么和好梦搭上线了?”有人奇怪道。

难怪他们好奇,这帮人在京城混着,比张嘉绎更了解好梦公司。

他们都没有搭上好梦公司,张嘉绎一直在长安窝着,怎么一来就演上了《借枪》的主角,这其中有什么内幕。

九一年毕业那会,电影学院还包分配,这些人能留在京城要么是京城的户口,要么在京城有关系,能分到不错的电影厂。

像是京城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等等。

那时候还没有民营影视公司,大家都想进电影厂,至少生活上有保障。

这些年民营影视公司发展的很快,他们一方面向往,一方面又舍不得电影厂的社会关系,心里面较为挣扎。

好梦公司在京城的名气很大,对演员很有吸引力,因为加入好梦公司的演员能够成名。

俞菲鸿九三年电影学院毕业,是他们的学妹,现在已经是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后了。

徐晶蕾九七年电影学院毕业,国内的一线演员,广告费都上百万了。

闫昵虽然不是好梦公司的演员,可和好梦公司搭上关系,从龙套一跃成为一线演员。

其他更早期的像是陈导明,王志闻、徐繁等人,都和现在的好梦公司有关系,更别说葛尤那传奇般的经历了。

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