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看内容,仅仅从字数和价格来看,六万字的童话故事一定比三十万字的要畅销。

国外的出版社会认真研究读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营销方案。

《小雪的大冒险》第一册在国内出版的时候是十五万字,翻译后压缩到十万字,一个原因是中文和英文不同,同时也是为了增加销量。

再说,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并非是直译,而是意译。

翻译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翻译故事。

比如故事里林子轩重点介绍了位于东方的昆仑山和其中的术士,这一段对老外来说既难翻译也难理解,翻译者直接用一个叫做“昆仑”的神秘之地来代替。

大大缩减了在昆仑山的篇幅,着重介绍发生在伦敦的故事。

主要是为了迎合英国读者的口味。

林子轩看了翻译的版本,除了一些缩减外,基本上忠于《小雪的大冒险》,没有过多的偏离,否则他不会同意出版。

这是一次尝试,只有书籍在英美等国畅销,才能进行后续的计划。

这些事情不用林子轩操心,他在英国找了一位声誉不错的代理人,帮他处理各种琐事。

在签署的代理协议上,包括《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小雪的大冒险》三本书籍的海外版权,以及林子轩后续的作品。

那位代理人对林子轩颇为重视,毕竟林子轩拿过意大利的文学大奖,算是著名作家。

他为林子轩制定了一系列在国际文坛提高知名度的计划,比如到欧美等国的著名大学演讲,参加国际文坛的各种会议。

甚至是到瑞典的文学院进行文化交流,这个文学院负责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工作。

他建议林子轩走文学家路线,而不是畅销书作者,畅销书作者或许能获得名利,但文学家才能够在文学史上留名。

如果他能成为著名文学家的经纪人,对他来说同样是一种荣誉。

在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故事。

一位大文学家和经纪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文学家去世后,经纪人帮着整理遗稿,出版发行,从而和大文学家一样在文学史上留名。

林子轩在他眼里只是有这种潜力,还不算是大文学家。

他可以通过关系给林子轩联系英国的著名大学,剑桥牛津都没问题,反正每年会有各个领域的学者到大学里做演讲,提高知名度。

演讲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主动发出的邀请,一般是名气很大的学者,学校要给演讲费。

一种是自己联系学校,想到人家学校做一次演讲,如果有一定名气的话,学校不会拒绝,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思想和理论。

这种是没有演讲费用的,还要付给学校租用演讲厅的费用。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名气,怎么说我也是在剑桥演讲过的。

林子轩的名气还没有到那种学校主动邀请的地步,所以去演讲只能采用第二种方式。

他婉拒了这种提高知名度的计划,觉得真没必要。

倒不是说他放不下面子,大家都这么做,不光是国内的,国外的学者同样如此,这是学术界的潜规则,不丢人。

林子轩觉得他的重心在影视行业,作家只算是副业,不需要下那么大的功夫。

心态不同,所以能够淡然处之。

张嘉绎从长安回到京城,来回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他要到长安电影制片厂办理停薪留职的手续,还要安顿好家里人,和相熟的朋友聚聚,以后就要在京城长期生活了。

拍戏一旦忙起来,就顾不得回家,有些演员一年到头都在跑剧组。

对于演员来说,有戏拍是好事儿,没戏拍就麻烦了。

等他回到京城,《卧虎藏龙》选角黑幕的事件已经平息下来,十二月份是贺岁档期,影视公司为了宣传自家的电影,各出奇招。

没办法,贺岁档的竞争太激烈了。

他们从好梦和新映画公司的炒作中找到了灵感,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不忘抹黑对手。

这种方式一旦被大家接受,这个圈子就没有了规矩,或者说会形成新的规矩。

张嘉绎不关心这些乱七八糟的八卦,他在京城租了一间公寓,条件一般,但比那些住在地下室和大杂院的北漂强多了。

他和好梦公司签了合同,正式成为一名签约演员,接下来就是拍戏了。

林子轩让他等一等,不是说不给他安排戏拍,而是不到时候。

张嘉绎这时候接戏,片酬是按照二线演员来算,五六千块一集,等到《借枪》播出后,他的身价肯定上涨,上万一集都有可能。

林子轩这是为张嘉绎考虑,反正《借枪》在十二月中旬就要播出,不必急于一时。

《借枪》没能在华国电视台播出,他们对谍战剧仍有顾虑,尤其是张嘉绎扮演的这个地下党有点不靠谱,只能在地方台首播。

如今的地方台基本上都是上星频道,面向全国观众,影响力越来越大。

张嘉绎明白林子轩是为他好,只是他真的很想演戏,带着这种心情,他等待着《借枪》在全国三家上星频道同时播出。(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二章抢播

《借枪》中虽然没有大明星,都是二三线的演员,可打着《潜伏》原班人马制作的旗号还是引起了不少家电视台的关注。

而且,这是林子轩出任制片人的剧集。

就算这部电视剧无法复制《潜伏》的成功,但在质量上应该有保障。

林子轩不可能砸自己的招牌,他经手制作的剧集,基本上都是精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台通过卫星向全国播出,电视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以前他们在自己省里闭门经营,和其他省的电视台关系不大,如今他们要争夺的是全国市场,制作更好的电视节目,播出更好看的电视剧,才能提高收视率。

这不仅是面子的问题,还牵涉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电视剧这一块,对于精品剧集争夺的相当激烈,所以,《借枪》能在三个上星频道同时播出也就不奇怪了,他们看好这部谍战剧。

即便是三家电视台同时播出,也存在着竞争。

电视台往往采取删广告的做法,把《华国新闻》后面的广告删掉,和剧集无缝衔接。

甚至连电视剧的片头都剪掉,直接进入剧情,就是为了争取时间,比其他电视台更早播出,以此吸引观众。

这叫做抢播。

不过删掉广告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按照总局的规定,在晚上七点到九点这段黄金档内,广告时间不能超过正剧时间的百分之二十。

要是广告时间比电视剧还长,那就违规了。

当然,地方电视台会打打擦边球,经常会超过百分之二十,但超出的不明显。

如果总局严查的话就改回来,不严查的话就这么继续下去,毕竟广告时间代表着收益。

这么算下来,电视台在每晚的黄金档广告时间有二十五到三十分钟,删掉了《华国新闻》后面的广告,相当于损失了五分钟的广告收入。

这一来一去,损失至少是几百万。

电视台不会让这笔钱白白损失,他们心里有笔账,虽然撤掉广告要和广告商协商,会损失一大笔广告费,但这些广告收入可以用其他方式弥补回来。

要是因此流失了观众,流失了收视率,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总局在抢播这方面没有明文规定,只要不是恶意抢播,就不算违规。

京城电视台在这方面比较坚持,他们会在天气预报和广告时段结束后,才播出电视剧。

“这是京城卫视的一贯做法,我们不参与这样的竞争,京城卫视依赖观众对于平台的忠诚度,而不是抢播这种无序的竞争手段。”

这是京城电视台的官方说法,其实他们是有苦难言。

电视台本身在京城,受到多方面的监管,要是做的太过分,总局分分钟下文件严查。

《借枪》在十二月中旬准时播出,导演和一众演员配合电视台做宣传。

张嘉绎作为男一号自然少不了,他每次上电视节目或者接受记者采访,总会被拿来和王志闻扮演的余则成做比较。

没有人喜欢被拿来比较,尤其是在《潜伏》获得巨大成功的情况下。

就好像上学那会,家里人总会说隔壁家的那谁每次都考一百分,你才考八十。

那种心情经历过的人都懂。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各自的优缺点,那个考一百分的可能是书呆子,考八十的可能有商业头脑,都是说不准的事儿。

然而,大家就是喜欢比较,特别是在说别人的时候。

张嘉绎心里清楚,这种事在所难免,演艺圈也是名利场。

只不过,他不再年轻气盛,而是沉稳应对,没有去辩解我演的和王志闻怎么怎么不一样,我有自己的想法等等。

那是年轻演员会做的事情,急于证明自己。

他会先称赞一番王志闻的演技,在表演上借鉴了王志闻的方法,甚至看了好几遍《潜伏》。

这是实话,王志闻也是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两人学的是同样的表演方法。

在这之后,他才说起自己对《借枪》这部剧的理解,以及两部剧的不同之处。

这样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如果他一味的辩解,可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采访过张嘉绎的记者和节目主持人都觉得这个演员虽然知名度不高,态度却沉稳谦和,给人的感觉很好。

《借枪》播出后,娱乐媒体做了不少报道。

普遍认为没有《潜伏》的剧情那么具有张力,故事平淡,悬念较少,节奏慢,难以入戏,总之负面评价较多。

主要是有了《潜伏》的成功在前,媒体就会觉得《借枪》到处都是缺点。

林子轩并不担心,《借枪》属于慢热型的电视剧,前期是在介绍和塑造人物,真正精彩的在后半部分,不用着急。

电视台每天播出两集,元旦就能播完,到时候恐怕就会是另一番评价了。

他现在更关注另一件事,冯晓刚的新片即将举行广告招商会。

招商会,顾名思义就是找那些愿意在影片里植入广告的广告商,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不同,它要贴合剧情,最好是能完美的融入到剧情之中。

所以,在剧本创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