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经纪公司的日常工作。

如果是好梦公司或者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投拍的剧集,一般问题不大,如果是其他公司的影视项目,那就需要动用关系了。

像俞菲鸿那种已经成名的演员,手里不缺剧本和角色,他们盯上的往往是大制作。

只有二三线的演员才需要公司的安排和推荐。

在影视圈,有没有公司的推荐在试镜的时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那些不太重要的配角,只要推荐的公司有分量,导演基本上不会拒绝。

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合作的机会,没必要在这种小事上得罪对方。

除非是像姜闻那种有性格的导演,不怎么卖影视公司的面子,即便是张亿谋,也懂得变通,只要不影响到影片的质量就行。

好梦公司推荐的演员很少被拒绝,不过也不是没有,比好梦公司更有面子的是投资商。

在一部电视剧里,投资商想要安插角色是很容易的事儿,有些投资商拍电视剧就是为了捧红某个演员,导演都没辙。

这就是圈子里的潜规则了,资本的进场是潜规则滋生的重要原因。

黄勃的外型适合走喜剧路线,公司给他安排的是略带喜感的角色,在剧中负责插诨打科。

这种角色不能说不好,只是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观众在看一部剧的时候关注三类角色,男主角、漂亮的女主角和大反派,谁会去在意那种打酱油的角色呢。

黄勃现在既演不了男主角,也演不了大反派,在定位上颇为尴尬。

其次是演技方面,他的表演属于本色演出,没经过艺术院校的系统教育,野路子出身。

葛尤同样是野路子,可他出身艺术家庭,有这种熏陶,又经过十年龙套生涯的磨砺才最终出人头地,黄勃的底子薄了些。

如果角色正好和他的性格合拍,还容易把握,一旦出演稍微有深度的人物,就显得吃力。

做一名合格的演员不是那么容易的,台词、动作、内心戏都要用心琢磨。

虽然在如今的演艺圈演员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有张漂亮的脸蛋就能拿到好角色,但那样顶多成为明星,而不能算是演员。

林子轩看到黄勃穿着演出服装,在一众学员里并不显眼。

能够坚持到总决赛的学员,外型上都不太差,算得上俊男美女的层次,加上音乐公司的包装,短期内走红不成问题。

但以后会怎么样,还真的很难说。

刚开始一家音乐公司派过来的少女组合,五个人里只剩下一位,那名叫做江一雁的十六岁女孩,估计音乐公司没少在她身上下功夫。

林子轩和他们不太熟,打了招呼就完了,倒是和黄勃在一旁聊了几句。

“在公司怎么样?遇到什么问题就说出来,这样才好解决。”林子轩询问道。

“挺好的,有戏拍,还能过来演出。”黄勃略显拘束的回应道。

进入好梦公司后,他更为深入的了解到林子轩在公司里的地位,不光是老总那么简单,还是公司的精神核心。

这从公司员工的言谈举止间就能察觉到,他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特别是最早进入公司的那批人,见证了好梦公司的成长,提起林总来带有崇拜的神情。

“你擅长喜剧方面的表演,不过也要尝试其他类型的角色,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喜剧的圈子里。”林子轩提醒道,“就像葛尤老师,既能演喜剧也能演悲剧,这才是好演员。”

“我和葛老师差得远呢,葛老师那是真正的演员。”黄勃赶忙道。

“谦虚可以,只是不要小看自己,我从你身上看到些和葛尤老师相同的特质,你还年轻,要沉得住气,慢慢磨练,以后总会有机会。”林子轩如此说道。

林子轩比黄勃大上六岁,又是公司的老总,这么半是鼓励半是指点的话符合他的身份。

总决赛现场还有不少事情,他不可能一直和黄勃闲聊,说了两句就离开了。

看着林子轩的背影,黄勃表面上镇定,心里却不那么平静。

他没想到林子轩会拿他和葛尤比较,他现在连三线演员都算不上,葛尤是国内最顶尖的演员,两人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那肯定是在笑话他。

可林子轩不一样,他既然说黄勃和葛尤身上有相同的东西,那就是说黄勃有这个潜力,在未来或许会成为葛尤那样的演员。

林子轩在圈子里挖掘过不少演员,眼光很准。

黄勃觉得这是自己在新世纪的第一天得到的最好的一份礼物,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不奢望能够赶上葛尤,只是有了一个追赶的目标。

从一个人设定的目标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志向,想赚一百万的人和想赚一千万的人,生活的动力肯定不一样。

对普通人来说,前者可能更为现实,后者容易沦为空想。

但也有人把赚到一个亿作为小目标,不同的目标或许就能决定各自不同的人生。

旁边不远处坐着那位叫做江一雁的小姑娘,她无意中听到了林子轩和黄勃的对话。

小姑娘抬头看了看黄勃,真没觉得这人和葛尤有相同的特质。

《大腕的葬礼》正在全国火热上映,冯晓刚和葛尤的搭档再次给观众带来欢乐,葛尤在观众心目中早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演员。

或者说是国宝级的演员。

黄勃发觉江一雁正在看他,就冲小姑娘点了点头,露出一个自认为阳光的笑容。

下午五点钟,观众陆续进入演播大厅,《华国之声》的总决赛即将开始。(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九章华丽转身

随着直播的临近,现场来了不少领导,除了电视台的台长,还有文化宣传部门的官员。

《华国之声》播出的这三个月,在浙省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尤其是节目提倡的主题,青春、梦想、时尚和励志,感染了不少观众。

虽说也有争议,但绝大多数声音是正面和积极的,在迈入新世纪的关口,这档节目更为亲民,更懂得观众的需求,和观众近距离的互动。

其中有一项是观众票选最受欢迎的学员。

观众可以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给自己喜欢的学员投票,一条短信一块钱。

如今手机虽然尚未普及,不过这是一种时尚,对年轻人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华国之声》给国内的综艺节目打开了一扇门,当综艺节目和观众结合起来之后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真人秀。

整个节目是一个秀场,无论是明星导师还是学员都是表演者。

媒体关于节目的讨论一直在持续,有人形容以后的综艺节目会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获得高收视率。

同时,这档节目还牵涉到制播分离的老话题。

制播分离最为成功的案例是《姗姗访谈录》,《华国之声》再次展现了制播分离的优势。

为什么电视台制作不出来高质量的综艺节目?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资金的问题,还有就是电视台里各方面关系的钳制,大家习惯了保守思维,没有人去创新和冒险。

无论做好还是做坏都是台里的事情,自己捞不到好处,没必要冒险。

制播分离就是要打破这种思维,姗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只有制作出精良的综艺节目才能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下去。

这是压力,也是动力,因为慕姗姗不是为电视台赚钱,而是为自己赚钱。

说到底,是国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区别。

有媒体呼吁国内的电视行业要大力的推进制播分离制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电视剧的制作已经大体上实现了制播分离,虽然电视台会拍摄自制剧,不过外购剧集早已成为行业内的惯例。

下一步要实现综艺节目的制播分离。

当然,想在国内实现彻底的制播分离不现实,至少新闻类节目要掌握在电视台手里。

在媒体看来,慕姗姗无疑走在了电视综艺节目改革的前沿。

褪去了华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的光环,成为了著名的综艺节目制作人,从台前到幕后,从主持人到公司老板,慕姗姗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演播大厅的后台,负责节目直播的是浙省卫视综艺部门的导演。

七点半《华国新闻》结束,浙省卫视就在播放《华国之声》节目的宣传花絮,中间加了两次广告,这个时段的广告相当抢手。

浙省卫视通过电视上插播的广告,以及演播大厅内的广告牌,总收入超过四千万。

这就是拥有播出平台的好处,姗姗文化制作这档节目最终的收益不到一千万。

不过,《华国之声》就此打响了名号,制作第二季的时候这个收入肯定会翻上两三倍,只要不出现意外,这档节目就是一颗摇钱树。

慕姗姗正在后台化妆,离直播开始还有二十分钟。

林子轩和前来的官员寒暄了一阵,来到了后台。

他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这并不是一个实际的行政职务,而是一种荣誉称号,不多拿一分钱工资,也不会增加福利待遇。

严格意义上说,根本就不算是一个官儿。

要有人真这么认为那就错了,作协是有行政级别的,华国作协是正部级单位,各省市的作协是正厅级或副厅级单位。

京城作协是标准的正厅级单位,京城作协的副主席相当于副厅级别,只是没有实权罢了。

作协的实权不在主席和副主席,而在党委的领导班子,所以才说这是名誉职务。

虽然没有实权,可作为著名作家具有社会影响力,林子轩如果是来浙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就要按照副厅级别进行接待。

林子轩站在慕姗姗身后,扶着她的肩膀,看着镜子里熟悉的面容。

两人已经不再年轻,眼角逐渐出现皱纹,没有了青春洋溢,多了份成熟淡然,经历过诸多纷扰之后,能够自然的面对生活。

“看什么呢?有哪儿不对么?”慕姗姗询问道。

“挺好的,和从前一样好。”林子轩回应道。

这时候,工作人员走了过来。

“慕总,最后五分钟,导演准备切换画面了,您检查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