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有人趁机煽风点火,就会把好梦公司架在火上烤,出现类似《卧虎藏龙》是拍给西方人看的,好梦公司崇洋媚外,根本不在乎国内观众的感受。
甚至鼓动民众抵制好梦公司制作的影视剧,诋毁好梦公司的名誉。
这虽然是最坏的结果,却很有可能发生。
好梦公司成为民营影视公司的领头羊,电影票房大卖,获利丰厚,其他公司肯定会眼红,暗地里做一些小动作非常正常。
除此之外,估计华影集团同样无法理解。
华国集团负责所有在国内上映影片档期的安排。
以《大腕的葬礼》为例,这是一部贺岁喜剧,冲着贺岁档去的,在电影筹备阶段好梦公司就会和华影集团协商上映档期的问题。
争取一个好的档期和院线的排片率对票房至关重要。
华影集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电影的质量、票房前景、场外的人情因素等等。
影片定档后想要调整档期也不容易,要提前向华影集团申请,获得批准后才行。
否则未来三个月的电影档期都定下来了,你说我的电影不上映了,华影集团要重新协调各部影片的院线,会很麻烦。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影片没有通过总局的审查,这个肯定没法上映。
或者不想和某部大片放在同一档期,也有非要和某部大片硬碰硬的,那电影公司就要提前申请,更改档期。
《卧虎藏龙》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好梦公司要和华影集团协商上映档期。
是放在五月份,还是在七月份,亦或者放在明年。
五月份上映能抢占先机,比其他国家的上映时间都早,市面上暂时没有出现盗版光盘。
七月份是暑期档,是指六月一日到八月三十日这个时间段,针对的是学生族和年轻观众,内地还没有流行。
江至强把《卧虎藏龙》安排在七月份上映,因为香江有电影暑期档。
但在内地,七月份是电影市场的淡季。
对于《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来说,七月份是最坏的选择,盗版光碟遍地都是,天气太热,观众没有进电影院的欲望。
这和大部分电影院内没有空调有关,内地的院线硬件设施太差。
观众昏昏欲睡,怎么可能对电影有好感,影片好不好看是一方面,其他因素也很重要。
江至强不了解内地院线的实际情况,林子轩绝不会把《卧虎藏龙》安排在七月份上映。
那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在好梦公司的人员看来,五月份是最佳选择,林子轩的提议建立在《卧虎藏龙》能获得奥斯卡的基础上。
这谁都不敢保证。
即便是李桉也不敢说这部片子就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所以这个基础并不牢固。
毕竟以前没有华语电影拿到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么做就是在赌博,而且赢面很小。
当然,他们只是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做决定的还是林子轩。
如果林子轩孤注一掷,就要在明年上映,那他们只好准备各种应对方案。
比如怎么向观众解释,怎么化解公关危机,怎么和华影集团协商,只有事前考虑周详,才能做到应付自如。
林子轩听了大家的讨论,有些犹豫。
尤其是好梦公司可能因为他的决定受到攻击,观众不会理解他的做法,他们只会认为你宁愿把电影放给外国人看,也不愿在国内上映。
五月份上映,票房或许不理想,还可能遭到影评人的批评,却不会出现针对公司的事件。
明年上映,好梦公司后半年就要全力做好危机公关,否则公司的名誉受损,制作的电影和电视剧受到观众抵制,对这些影视剧的导演和演员来说不太公平。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作为公司的领导,总会面对这种局面,林子轩要全盘考虑,不能只考虑一部电影的票房得失,也不能任性而为。
“向华影集团申请,把《卧虎藏龙》放在五月份的档期。”林子轩决定道。
不过他不会放弃自己的想法,他会和李桉商量制作另一个版本。
这个版本更符合国内观众的审美观念,在明年电影获得奥斯卡奖之后打着为国内观众量身定制的旗号在电影院重新上映。
有了奥斯卡光环,加上这种吸引人的口号,相信国内观众会有一种优越感,愿意买账。
如果李桉拒绝制作这个版本,林子轩会让其他剪辑师做这项工作,《卧虎藏龙》的版权在他手上,他想怎么来都行。(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七章火花
听到林子轩的决定,好梦公司的员工不由得松了口气,谁也不想让公司陷入危机之中,不怕麻烦不代表要去惹麻烦。
“看把你们给紧张的,我就是做一个假设,希望影片能拿奖,那样咱们也能在美国人的奥斯卡上风光一回。”林子轩玩笑道。
大家配合着笑了笑,没有把这话当真。
李桉来自好莱坞不假,也拍过入围奥斯卡的电影,可那是英语片。
一部华语片想在奥斯卡上拿大奖希望不大,能拿个技术或者服装类的小奖就不错了。
林子轩没有提及制作另一个版本的事情,时间还早,不着急。
有关《卧虎藏龙》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冲奥片。
按照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规则,每个国家或地区每年只能选送一部电影作为代表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角逐。
《卧虎藏龙》是大陆,香江和宝岛三地联合制作的电影。
这三方都有资格选送电影参加奥斯卡,那么以谁的名义选送就有说法了,如果是大陆选送的影片获了奖,荣誉就归国内的电影界。
内地这边由总局来决定,每年的竞争都很激烈,是大导演的战场。
总局选送影片更多的是考虑政治方面的因素,其次才是艺术和影响力。
林子轩自然希望总局同意选送《卧虎藏龙》参加明年的奥斯卡角逐,不过好梦公司还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
只能是提出申请,尽力而为。
《卧虎藏龙》的话题过后,会议的氛围轻松起来,今年是好梦公司丰收的一年。
公司策划的免费请市民看电影的活动非常成功,不仅把一百五十万花了出去,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还影响了其他地区的观众。
导致《大腕的葬礼》的票房出现一轮小爆发,最终达到四千零六十万元。
按照和华影公司的分账比例,好梦公司能拿到一千六百万的票房分成。
除去包括税费在内的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这部电影给公司带来超过一千万的纯收益。
这是冯晓刚票房成绩最高的一部电影,奠定了他在贺岁片市场上的地位。
市场的反映最为直观,根据统计,这部电影占据了首都电影院全年总票房的百分之十,在京城地区的票房达到一千五百万。
去年国内有五部贺岁片上映,票房大多在一千万左右。
当然,它们没有《大腕的葬礼》投资规模大,演员出名,敢花钱做宣传。
这说明国内的电影行业不能再小打小闹了,那种投资个两三百万,期望能够以小博大的做法,成功的概率不高。
国产电影到了走向大制作的时候了。
冯晓刚把喜剧片的制作成本提高到三千万元,通过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的方式能挣到钱,给国产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
高投资意味着高回报。
有了冯晓刚这个成功的范例,其他影视公司就敢于投资,从而制作出精良的国产商业片。
林子轩计划春节前举行一场庆功宴,犒劳公司的员工。
庆功宴过后,除了创作部门能够放假外,别的部门还要坚守岗位,《渴望》续集在全国的宣传工作不能松懈。
年终会议结束,林子轩和冯晓刚在办公室闲聊。
“姜闻的脾气恐怕劝了也没用,以前还听人劝,自从在国际上拿了两个大奖,他就真把自个当艺术家了,张口闭口的谈创作,魔怔了。”冯晓刚摇头道。
这是玩笑话,冯晓刚和姜闻虽然不对付,见面就要争论,可关系很好。
姜闻是那种有艺术家气质的人,不是表面的艺术家气质,而是他心里就这么想的,有自己的艺术坚持,不会轻易妥协。
冯晓刚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拿了奖的姜闻明显脾气更倔,更为坚持了。
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总局审查后要求他修改七场戏,他就修改了,到了《许三观卖血记》,他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最后违规参加国际电影节。
这次王钟军请林子轩去劝劝姜闻,不要违规参加电影节,冯晓刚认为没戏。
姜闻对国内的审查制度很清楚,他既然敢那么拍了,就没打算通过审查,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大可能放弃参加电影节。
“试试看吧,要不冯哥你来拍《英雄》?”林子轩如此说道。
冯晓刚看过《英雄》的剧本,他有尝试的意思,拍了几部喜剧片,也想换换类型。
只是他有些犹豫,这个转型有点大,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掌控的住,他想看看观众对《卧虎藏龙》的反应,再做决定。
如果国内观众能接受《卧虎藏龙》这类武侠片,他就试试执导《英雄》。
冯晓刚最大的优点在于不断的学习,汲取其他导演的长处,用到自己的影片之中。
没办法,谁让他是野路子出身呢,他的风格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的,没什么窍门。
“如果姜闻不愿意导,那就我来,我请他当主角。”冯晓刚干脆道。
冯晓刚承认在拍摄像《英雄》这类电影上姜闻比他有优势,不过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他有自己的底气,清楚观众想看什么。
“那还不如让姜哥导呢,你忘了拍《京城人在纽约》时候的事了?”林子轩打趣道。
拍摄《京城人在纽约》期间,姜闻没少给冯晓刚找麻烦,弄得冯晓刚没脾气。
那时候冯晓刚还是个没有名气的小导演,姜闻已经是国内的大明星了,可冯晓刚稳稳的掌控了剧组,顺利的把电视剧拍完。
说来也怪,虽然他们争论的很激烈,最后却没有闹出事情来。
可能他们都是为了电视剧好,而不是想要争夺在剧组的控制权。
这是姜闻很难和其他导演合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