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观众反响热烈,这个类型的儿童剧可以继续做下去。

题材方面不是问题。

古代神话故事、文学名著、红色革命经典等等,都能拿来翻拍,投资不大,还能提升小演员的名气,培养一批童星。

事实上,儿童剧赚不了什么钱,远不如平常的电视剧来钱快。

林子轩没有拿它赚钱的意思。

主要是用这种方式给孩子带来欢乐,让他们通过儿童剧了解华国的传统文化,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星期日,赵莉颖从英语培训中心离开,返回学校。

她周六休息一天,周日的上午和下午是英语课。

京城有不少类似的英语培训中心,辅导六岁到十六岁之间的青少年学习英语,以口语为主,收费不菲。

进入新世纪,在国内的富豪圈子里流行起把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的潮流。

他们认为国外的教育体制更容易把子女培养成才,让孩子具有创造性。

同时,还能扩大孩子的视野和交际层面,比如在哈佛上学,有哈佛的校友,有可能成为未来成功的资本。

这批富豪大多是八十年代出国,九十年代回国创业,也就是海归派。

有了他们的带头,其他富豪紧随其后,无论孩子愿不愿意,都把孩子送出去,由此催生了一批海外留学中介。

外语口语培训中心只是这种大潮流下的产物。

和赵莉颖一起学习的同学大多家境优渥,也有少量普通人家的孩子。

有些家庭为了孩子的将来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出国学习,每年省吃俭用,负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

出国潮从大人转向了孩子。

《京城人在纽约》表现的是九十年代初期国内的人出国打工赚钱,现在是把孩子送出去接受教育。

这就是时代的变迁。

赵莉颖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口语,可她知道自己上一天课要三百块钱。

培训中心采用的是小班教学,一个老师带十名学生,老师和学生全程用英语交流,和学校里完全不一样。

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她的口语进步很快。

一想到在哪儿呆一天就是三百块,她很有压力,告诉自己要认真学习。

回到宿舍,天色暗了下来,同宿舍的同学过完周末,从家里赶了过来。

其中一位同学热络的和她打招呼,另外两位对她不怎么理睬。

赵莉颖已经习惯,自从出名后,她身边的人事关系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老师对她的态度亲切起来,上课的时候让她做示范表演,就算有失误也是以鼓励为主,不像其他同学失误了会遭到批评。

她成了老师的宠儿,同学羡慕的对象,同时,也有人针对她,说她的坏话。

比如打扮土气,没见过世面,抠门等等。

她发觉这个世界远比想象的复杂,在老家她和同学也会闹矛盾,可大家很快就和好了,不会刻意的针对谁。

以前只看到演员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曾想过成为公众人物后遭遇的境况。

她还在适应之中。

“小颖,又去上课啦?我问过我妈,到你说的那个地方上课学费贵得很,我可去不了,听说都是为出国准备的。”和她热络的那位同学遗憾道,“你就好了,有公司帮你付钱,以后还有出国的机会呢。”

“我不知道,没人和我说过要出国。”赵莉颖摇头道。

“不出国学口语干嘛?你们公司对你真好。”女孩羡慕道,“对了,你是不是又要拍戏了?这回带上我好不好?”

赵莉颖清楚这女孩和她亲热有一半原因是想演戏。

来艺术学校学表演课的学生还不是为了演戏么,不过这人心眼不坏,就是有点城里人的架子,好显摆和攀比。

她觉得和赵莉颖交朋友是件有面子,值得炫耀的事情。

“我帮你和叶姐说说吧。”赵莉颖没有拒绝。

一部儿童剧需要几十名小演员,多加一个人进去没什么,谁让她们是朋友呢,朋友就要讲义气。

赵莉颖前两天拿到了剧本,同样是个神话故事。

相对于在课堂上学习表演,她更愿意去演戏,那些专业的知识让她头疼,演戏让她觉得快乐,她是个行动派。

有的演员凭着直觉演戏,有的演员借助方法表演。

直觉是天生的,方法是能够学习和掌握的,是表演的基础。

直觉有消失的一天,情绪化,不稳定,方法只要掌握了就能一直用下去。

所以,演员还是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方法,才能长久。

十二月五日,《卧虎藏龙》在洛杉矶比弗利山的塞缪尔戈尔温德戏院上映。

现场来了不少电影公司的老板、明星和影评人,于东也在其中。

他代表好梦公司出席,也是电影的制片方。

在影片上映前举办的酒会上,他和美国电影圈的人打招呼,交换名片。

如果说好梦公司可能没人知道,但说起《卧虎藏龙》的制作方就能引起对方的兴趣,这部电影在美国的宣传力度很大。

无论是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各地的小乡镇,都或多或少的做了宣传。

在专业的电影杂志上,《卧虎藏龙》甚至成为奥斯卡的热门影片。

来到美国的这几天,亲身参加了各种宣传活动,于东颇为感触。

从市场的角度讲,《卧虎藏龙》给华语片开拓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以往的华语片几乎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声势。

其中,李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李桉也凭着这部电影获得了美国主流电影圈的认可,看看他身边围着的人就知道,他是这场酒会的中心。

于东希望《卧虎藏龙》在奖项和票房上都取得成功,那么《英雄》就更稳了。

他周旋在好莱坞的电影人之间,的目是把好梦公司的名声打出去,为今后《英雄》进入北美市场做铺垫。

这是好梦公司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第六百五十七章期待

王保强搬进了公司宿舍,参加了公司的内部培训。

他认真听着每一堂课,在本子上做笔记,这些内容对他来说都很新鲜。

以前他只知道演戏成为明星,却不了解影视剧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培训的内容虽然简单,不过为他梳理了一条影视行业的产业链,演员只是整个链条中的一员,背后是各个部门的支持。

他第一次对这个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开阔了眼界。

最让他获益的是张嘉绎的一堂课。

张嘉绎刚拍完电视剧,有时间和新人聊一聊。

安排哪个演员不一定,要看情况,谁有空谁来,葛尤也给新人们上过课。

不需要讲多深刻的道理,就是说说自己在这个圈子里的感受,走了哪些弯路,让新人演员走的更为顺畅些。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相同,有些可以借鉴,有些听听就算了。

张嘉绎回顾了自己的过往,包括在长安电影制片厂的岁月。

“演员的工作是演戏,这个想必大家都不会反对,不演戏还叫演员么,那么为什么成为演员呢?或者说有什么目的?”张嘉绎询问道。

下面有人说是为了出名,也有人说是为了赚钱,还有人说想成为表演艺术家。

各种回答都有,现场颇为热闹。

“谁都想出名,可出名之后呢?有人说为了赚钱,这个行业赚钱比其他行业容易,出名了钱就来了,买房子和车子,可有了钱之后呢?继续赚钱?”张嘉绎讲述道,“钱是赚不完的,我觉得既然进入这个圈子,还是要有所追求,回到本职工作上来,认真的塑造好每一个角色。”

王保强没仔细想过这些,当演员是为了什么?

他跑来京城是为了成为功夫明星。

碰到李洋,出演《盲井》,他经历了很多,只是没经过认真思考,混混沌沌。

李洋对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本色演出就好。

《盲井》里的角色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样,农村出身,家里贫困,上不起学,出来打工,性格腼腆内向。

王保强演起来不怎么吃力,就是他平时的状态。

然而,有段戏让他不知所措,在影片中他要和一个女孩发生关系,有身体上的直接接触,那名女演员放得开,他没有经验。

做群演可碰不到这种好事,整个过程处于被动的状态。

按照剧情,在完事后他还要表现出一丝兴奋的神情,有所回味。

这个就有点困难了,拍了好多遍才过关,主要是找不到那种状态。

在拍摄《盲井》期间,他见识了其他演员的演技,心里有了些朦胧的想法。

听了张嘉绎的这番话,他开始琢磨出名是为了什么。

成为明星,赚大钱,然后呢?

还要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演员的本职工作是演戏。

“我给想成为演员的朋友一点建议,在这个行业坚持很重要,不能碰到挫折就放弃,没戏拍的时候多琢磨怎么演,等有戏拍了才能演得好,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张嘉绎最后说道。

王保强记住了这句话。

在群众演员的圈子里,大家凭着兴趣而来,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不多。

工作不稳定,赚钱少,生病没人管,也没办法养老,群演说的好听点属于自由职业者,实际上和社会闲散人员差不多。

这不是一辈子的工作。

王保强前几天去看了一起蹲在电影制片厂门口的老朋友,认识的人不多了,又换了一批追寻梦想的新人。

大家羡慕他进入影视公司,成为正式演员。

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经历将成为群演圈子里的一个谈资,激励着新人坚持下去,梦想着成为明星的一天。

只不过,全国能有几个王保强呢?

五天的培训结束,接下来是周末,影视公司也有周末,但加班是家常便饭,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意外状况。

到了周一,王保强早早的过来找小叶,坐在哪儿不说话,就那么等着。

“也不多歇几天,还挺倔,好吧,我带你去冯导的剧组。”小叶无奈道。

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她看出来了,王保强别看年轻,可有股子倔劲儿,是那种认定了就走下去的性子。

小叶带着王保强来到《英雄》剧组,找到了武行的负责人。

冯晓刚很忙,又不是牵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