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间道》成为这一届香江电影金像奖的热门影片,唯一能够和它抗衡的只有周星持的《少林足球》。

黄勃在续集中继续扮演傻强的角色,戏份不多,春节前就能拍完。

除了拍戏,他还要学习,准备今年的高考。

离开学校那么多年,重新拿起书本,说实话,很不容易,好在艺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不高,只要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就行。

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贾章柯考了三年,高考成绩仍然不过关。

过了春节,黄勃准备回老家闭关,请家教专门辅导,他的户口在老家,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他参演《无间道》的续集压力不大。

一方面人物的性格塑造早已完成,傻强作为配角,挖掘不出太多的亮点,如果表演的太过用力,有抢戏的嫌疑。

再说,剧组中内地的工作人员多了起来,互相照顾,比拍第一部的氛围要好。

大家一起闲聊,出去玩,不会有遭到孤立的感觉。

香江的工作人员对待好梦公司的员工态度友好不少,不友好的人都被踢走了。

好梦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卖座电影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小雪的大冒险》在香江上映一个月,票房超过四千万港币。

说到底,有实力才会得到认可。

不过,强龙不压地头蛇,香江影坛属于香江电影人,好梦公司作为外来者,只能说暂时站稳了脚跟。

《无间道》的续集仍旧是好梦公司和刘德桦的天幕公司合作。

最近天幕公司内部出现了问题,香江媒体曝出了公司股东不合的传闻。

天幕有两位大股东,一位是刘德桦,另一位是麦绍堂,双方各占一半股份。

二零零零年,刘德桦重组天幕公司,拉了麦绍堂入股,麦绍堂以投资房地产起家,后转入电讯行业,在香江总资产超过十亿港币。

刘德桦需要麦绍堂的资金支持,麦绍堂借助刘德桦的名气,双方一拍即合。

在公司的运营上,刘德桦是核心,负责影片的制作发行,麦绍堂担任投资者的角色,两年过去,他们产生了矛盾。

作为资本运作的高手,麦绍堂投资天幕主要是为了公司上市圈钱。

他联系好了证券公司,负责包销八千万港币的股份,一旦上市,天幕的市值可能达到好几亿港币。

在这点上刘德桦颇为犹豫,他不想成为上市公司,受到股东左右。

上市公司过于追求业绩,在投资上偏向于有卖相的影片,但不一定是好电影。

除此之外,刘德桦和天幕公司两年签一次合同,他既是公司的股东,也是公司的艺人,合同到期,续约出现分歧。

麦绍堂认为应该按照目前的经济环境来谈续约的条件。

香江的经济不景气,大环境如此,刘德桦觉得应该以他的工作业绩和名气谈合约,这样才算公平。

这两点是他们不合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和好梦公司有些关系,就是在《无间道》的投资上,当初没人想到这部电影能赚钱,天幕公司没有参与投资。

投拍续集的时候《无间道》还没上映,林子轩继续全额出资。

天幕公司作为合拍方,也赚到了钱,但绝对没有林子轩赚的多。

麦绍堂指责刘德桦直接或间接参与、以及协助的电影制作,与天幕公司自己投资的电影形成竞争,导致公司的收益减少。

如果由天幕公司投资《无间道》,肯定大赚特赚。

这是外行话,电影没上映之前,是赚是赔说不准,有很大的风险在里面。

麦绍堂是生意人,看重利益,天幕是否上市是双方不合的焦点。

从这场纷争就能看出资本进入演艺圈的后果,资本逐利,他们是为了赚钱和扩张,上市圈钱,跟风制作,毫无底线。

电影的品质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大卖。

刘德桦和麦绍堂不同,作为演艺圈的一份子,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线。

是按照商业模式运作,把利益放在首位,还是坚持一份文艺工作者的胸怀,同样是林子轩时常考虑的问题。

林子轩不愿意引入外来资本,让好梦公司处在半封闭的状态,正是为了避免出现天幕公司的情况。

不过他清楚好梦公司迟早会上市,想发展壮大就会遇到资金的瓶颈。

只希望在此之前能做好准备,不被资本吞噬,成为赚钱的机器,做人做事总要有所坚持,才能不忘根本。

林子轩关注着天幕公司的纠纷,作为局外人,他不好插手。

等刘德桦和麦绍堂闹翻后,他打算和刘德桦在香江成立一家影视公司,制作一批在内地受到限制的影片,依托香江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和刘德桦的人脉关系,在港岛闯出一片天地。

第七百三十五章伙伴

一月底,全国各地三十多位影视行业的投资人抵达京城,参加由好梦公司发起的融资大会,其中不乏香江的电影人。

好梦公司的融资公告发出后,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不仅有影视公司的老板,还有不在影视行业发展的投资商,他们想搭上《小雪的大冒险》这条船,获取利益。

这和一年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年前,面对八个亿的投资,大多数人不愿意冒险,怕担风险,甚至希望项目失败,好梦公司就此一蹶不振。

就算他们知道有文化部的支持,也没有多大信心。

国内的电影市场容量有限,两三亿的票房已经是极限,像《小雪的大冒险》这种大制作只能依靠国外的电影市场才能收回投资。

所以,即便影片在国内拿到高票房,海外票房惨淡,电影同样赔钱。

海外票房可不受国内文化部门的影响,风险无法评估。

如今看到《小雪的大冒险》在海外的票房势头迅猛,面对这个美味的大蛋糕,这些人自然想过来分一块。

他们原本还在琢磨怎么参与进来,好梦公司刚好发布了融资公告。

由于想要投资的人实在太多,公司进行了一次筛选,林子轩找的是合作伙伴,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

前来京城参加融资大会的人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在影视行业有一定的根基和影响力,或者在各大城市的政府部门有人脉关系,广电总局或文化部介绍过来的优先考虑。

那些准备浑水摸鱼的人免谈,林子轩不是散财童子。

经过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有二十五家公司,各家公司的实力不尽相同。

在他们提供的说明材料上,低的只能出资一千万,最高的能出资六七千万,二十五家公司超过五亿人民币。

好梦公司此次的融资额度是三个亿。

额度牵涉到后续的分账,不是说越高越好,融资的额度越高,以后分出去的利益就越多,好梦公司赚的越少。

三个亿是公司高层经过慎重考虑后确定的数额。

既保证了公司的收益,又给了那些合伙人赚头。

别忘了,好梦公司还有一批合作伙伴,包括华影集团和华宜兄弟在内的九家公司,他们同样有追加投资的打算。

投资额度的分配需要一定的技巧。

在让他们出钱出力的同时,也要确保能赚钱,不能赚的太多,可也不能太少。

好在《小雪的大冒险》的蛋糕够大,需要几十亿的投资,有足够的运作空间。

何况,今后还要建造主题公园,开发周边产业。

融资大会在京城饭店举行,吸引了不少媒体。

“根据上周的统计,《小雪的大冒险》在国内的票房达到一亿五千万,寒假期间应该有个小幅上涨,有很大希望突破两亿人民币。”于东为在座的投资人介绍情况,“在亚洲的总票房超过八千万美金,欧洲各国最新的票房统计结果还没拿到,上次的统计大概是一亿美金,其中英国的票房是四千万美金。”

在会议室的大荧幕上,出现一张统计图表。

图表上是《小雪的大冒险》在各个国家上映一个月后的电影票房,以及所占的比例,英国的票房成绩最好。

这是因为影片还没有在北美上映,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从目前来看,影片在亚洲和欧洲的票房潜力有三到四亿美金,我们预计北美的票房至少有一亿美金。”于东如此说道,“这意味着影片仅仅通过票房就收回了投资,投资回报率大概有一比三。”

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回报年限是投资商最为关心的问题。

前者指投资一块钱能赚多少钱,后者指需要多少年才能获得回报。

这两者是衡量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

投资一块钱能赚一百万,但需要一百年,那就没什么意义了,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回报,才是一笔好投资。

当然,也有长达几十年的长期投资,那需要坚持和毅力。

《小雪的大冒险》第一部投资一亿美金,加上后期的宣传费用,大概在一亿三千万美金,制作发行周期是两年。

两年时间投资翻三倍,只能说是不错的投资,远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好。

好梦公司在数据估算上略微保守,林子轩不想找那些打算赚快钱的合作伙伴,他要找能长期合作的人。

这个项目的运转周期长达十年,赚快钱,不稳定的人靠不住,容易惹出是非。

于东介绍完,在座的就有人打退堂鼓,不少人对海外的电影市场并不了解。

媒体报道《小雪的大冒险》怎么受欢迎,票房怎么高,打破多少纪录,多是记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估计出来的数字。

实际上,票房和电影公司的收益有所区别。

在国内,电影公司和院线的票房分账大概在百分之四十三,电影公司占四成,到了国外分账比例会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下。

而且,各个国家的规定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小雪的大冒险》是赚钱了,不过没他们想的那么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后期的录像制品和周边产品同样是盈利的热点。

国内的电影人习惯了盯着票房,把票房看得太重。

“事先声明,各位投资后只是投资人的身份,对于项目没有决策权,好梦公司对资金的使用拥有自主权。”于东强调道。

也就是说,他们出资获得分红,可以提出建议,但无法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