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套方案是在对《外来妹》有兴趣的电视台之间进行一次竞拍,出价高的电视台能够进行第二轮播放,出价低的电视台只能进行第三轮播放。
由于华国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各地电视台用来购买电视剧的资金额度也不同。
这样就能拉开档次,把《外来妹》的收益最大化。
这两天陈常乐联系了华国各大地方电视台,已经有十几家电视台感兴趣,还报上了自己的收购价格,比如京城电视台出价七万,沪城电视台出价八万。
很显然,这些报价都达不到陈常乐的心理预期。
这时候华国的电视剧市场运营比较僵化,不够专业,大环境如此,是低价卖出还是待价而沽,需要慎重考虑。
如果稳妥起见,可以接受各大电视台的报价,虽然赚的不多,却没什么风险。
想要赚大钱,就采取竞拍的方式,分成三个梯队,出价最高的梯队首先播放,中间的梯队一个月后播放,最后的梯队三个月后播放。
这样做存在不小的风险,很可能让一些原本感兴趣的电视台放弃购买计划。
电视剧讲究时效性,地方电视台趁着这股舆论风潮播放《外来妹》能取得好的效果,广告收入也能增加不少,三个月后黄花菜都凉了,还买来干什么。
“林老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陈常乐询问道。
花城人胆子大,陈常乐的意思是举行竞拍,价高者得,就算是失去一些电视台也能弥补。
林子轩来之前李虹让他自己拿主意,他考虑了一下,稳妥固然好,收益却不高,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现在正缺钱,值得冒险。
他觉得这样做或许会开启一种全新的电视剧集的运作模式。
等到地方电视台发展起来,优秀的电视剧就不一定非要在华国电视台播放,也可以高价卖给地方电视台,一切由市场来决定。
“行,那就按照陈哥说的办。”林子轩同意道。
陈常乐有些诧异,他原本以为还要花费口舌说服林子轩呢,现在看来,林子轩的胆子也不小,和思想保守的内地人大不相同。
两人把制定的方案传真给各大电视台,等待着他们的最新报价。
有些电视台或许会报出高价,有些电视台或许就此放弃,这就要看他们有多大的诚意了。
林子轩没有在宾馆等下去,这种事一两天之内不会有结果,地方电视台内部也需要协商。
他回到华国电视台,和慕姗姗一起吃中饭,顺便说了这件事。
“你们的胆儿够肥的啊,以前没有人这么做过吧?”慕姗姗诧异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也可能被毒死,谁知道呢。”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计划经济总要向着市场转变,就算我们这次不这么做,以后也会有人这么做。”
“这么说起来你们还成英雄了?说的那么光明正大,充满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还不是为了多赚点钱。”慕姗姗取笑道。
“姗姗同志,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林子轩举例道,“比如咱俩,没有钱只能在食堂里吃饭。”
“你这种思想很危险,要是放到以前肯定要被批判。”慕姗姗说笑道。
“这个给你,陈哥给的礼金。”林子轩从衣兜里掏出红包,递给慕姗姗,“等《外来妹》卖出去,咱俩找时间请他吃顿饭。”
“很自觉啊,没想着藏私房钱,值得表扬。”慕姗姗笑眯眯的接过红包,打开看了看,惊讶道,“花城人真奢侈,礼金就送了两百块。”
“在花城这算少得了,不过他要是多给,我也不会收。”林子轩沉声道。
他接过红包的时候就知道钱不多,要真是一叠钱上千块他肯定不收,他和陈常乐的交情没到那份上,拿了显得自己贪心,容易出事。
“知道就好,咱们自己能挣钱,花着放心。”慕姗姗赞同道。
“这正是家有贤妻,夫无横祸。”林子轩夸奖道,“你下午还要录节目么?”
“是啊,恐怕会忙到很晚,这星期要连录两期节目。”慕姗姗诉苦道。
俩人吃过中饭,又各忙各的去了。
林子轩向李虹汇报了情况,李虹没有说什么,她同样觉得目前的电视剧市场有问题。
质量好的电视剧和质量差的电视剧收购价格一样,这怎么都说不过去,以前她没有太大感触,现在自己做了领导,就觉得不公平了。
用《外来妹》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也好,兴许就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眼下《编辑部的故事》快要拍摄完成,《我爱我家》正在筹备中,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步入正轨,李虹能暂时松一口气。
下午林子轩在办公室里写剧本,他准备先把《新白娘子传奇》的大纲写出来,问问宝岛电视台的制片人有没有兴趣。
他看了宝岛电视台的拍摄计划。
《戏说潜隆》剧组还在京城取景拍摄,七月中旬会到金陵和姑苏取景,剧组的演员已经来到京城,男女主演都是香江顶级的电视剧演员。
男演员叫做郑绍秋,女演员叫做赵亚芝,其余的是来自宝岛的演员。
林子轩想起妹妹林晓玲,打算过两天带着那丫头去趟剧组满足她追星的要求。
他不反对追星,年轻人有自己的偶像没什么错,只是要保持克制,不能太疯狂,更不能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是家庭。
下班之后,他来到慕姗姗录制节目的演播厅,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坐下,静静的看着慕姗姗主持节目,不去打扰。
到了八点钟,慕姗姗忙完了节目,俩人说笑着走出电视台。
他骑着自行车带着慕姗姗,穿过京城的马路和胡同,就像从前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以前他是送慕姗姗回家,现在他是和慕姗姗一起回他们自己的家。
第七十五章破灭的明星梦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林晓玲今天很高兴,终于能够见到香江和宝岛的大明星了。
她很想在小姐妹的圈子里炫耀一番,可惜这是个没有手机和网络的时代,打公用电话超过三分钟都要另外加钱,让她的一腔激动无处诉说。
林晓玲刚满十七岁,正是爱热闹和幻想的年纪,追星在高中校园里很流行。
当然,她们不敢明目张胆,只能偷偷摸摸,比如在书本里夹一张明星的照片,或者私下传看一本电影杂志,还要注意不被老师抓到。
这算是学习之余的调剂,可以用来减压。
这时候考大学真的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大学录取的比率实在是太低了。
1990年,华国高考报名人数接近300万,计划录取60万人,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机率,在此之前,有些年份的录取率还要更低。
这只是基准线,想要考上心仪的名牌大学,至少要考入前10万人里面才有机会。
学习压力大,晓玲心里苦,追星就成了她缓解压力的方式。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自从流行歌曲和港台的电视电影传入华国后,那些歌星和影星就成了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尤其是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的港台歌星,更是红遍全国。
“老哥,我能不能跟他们握手啊?”林晓玲一脸期盼道。
“不能,你只考了班级第三,只能要签名,想合影的话要考班级第一。”林子轩毫不退让道,“想握手和拥抱那就要考年纪第一名,而且只能是女明星。”
林子轩发现用这种方式能够激励妹妹刻苦用功,就拿来用用,反正不花钱,不用白不用。
“老哥,太难了吧,能不能降低要求?”林晓玲讨价还价道。
“你说呢,没看娱乐杂志么?那些港台明星的架子都很大,出门带保镖,人家分分钟能赚上百块,凭什么和你一个小丫头握手啊。”林子轩糊弄道。
“那也没见尤哥和晓艺姐摆架子啊,他们不也是大明星么?”林晓玲不服道。
林子轩看了看这丫头,心中感叹,以前一本娱乐杂志就能让她高兴几天,现在和大明星见面还要挑三拣四,提这么多要求。
眼界不同了,以后不好忽悠了。
“那能比较么?咱们和尤哥他们熟悉,你和港台明星熟么?”林子轩反问道。
“我是不熟,这不是有老哥你么?”林晓玲看哥哥有点不高兴,赶紧巴结道。
“别这么捧我,受不起,我和他们好比五分熟的牛排和七分熟的牛排在街上碰面,两人都不熟。”林子轩说了一个小段子。
兄妹俩说说笑笑地来到拍摄地点,位于京城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
《戏说潜隆》这部电视剧分为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江南除霸,主要场景在金陵和姑苏拍摄。第二个故事叫做西滇风云,外景地在承德的避暑山庄。第三个故事叫做宫闱惊变,在京城的戏份最多。
剧组在拍摄的时候自然不是按照剧本顺序来拍摄,而是先把京城周边的戏份拍摄完。
现在拍摄的是第三个故事,其实也只是走走外景,室内戏还是要回宝岛在摄影棚里拍摄。
如果整部戏都采用实景拍摄,那投资就太大了,就算宝岛电视台真有钱,也不会这么玩。
林子轩和剧组的剧务认识,带着林晓玲来到拍摄现场。
现场正在准备,还没有进行拍摄,等一下是皇帝游园的戏份,扮演宫女和太监的群演在副导演的指挥下排练走位。
七月的天,闷热的很,穿着密不透风的宫装,还要装作闲适的模样,非常辛苦。
这部戏的制片是宝岛有名的制片人周岭刚,在宝岛是电视台委托制作公司进行电视剧的制作,双方签订收购协议。
林子轩和周岭刚谈起《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想问问制作公司有没有兴趣。
每个制片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周岭刚擅长历史剧和武侠剧,对神话题材兴趣不大。
而且,他在《戏说潜隆》这部戏上投入太多资金,没有精力再去制作另一部大型剧集,不过他答应会帮忙询问宝岛其他的影视制作公司。
在他们交谈的时候,拍摄已经开始了。
林晓玲看着扮演皇帝的郑绍秋出场,心情激动,这是近距离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