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林子轩的《顽主》投到了《京城文学》编辑部。

由于慕姗姗事先打过电话,这篇小说出现在主编周天涯的办公桌上。

周天涯五十岁出头,在主编的职位上待了十多个年头,审阅过无数的稿件。

他一看字迹便是一愣,这显然是女人的字迹,不过作者叫林子轩,是个男人,联想到慕家那丫头打来的电话,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

都说人老成精,周天涯稍微一琢磨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慕家那丫头还说是同学写的小说,恐怕不会是那么简单,否则也不会又帮着誊写,又打招呼了,也只有慕家的女婿才有这种待遇。

下次见到老慕一定要取笑他一番。

想到此处,周天涯继续看稿子,刚看了个开头,他就停了下来。

他察觉到这篇稿子和以往的稿子不同,以往的稿子都是非常正经的故事,这篇稿子从开头就不正经。

给人的感觉就是平日里京城人聊天时互相调侃的状态,话里话外都带着损人的意思。

周天涯喝了口茶,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更为舒适一些,不是那么的正襟危坐。

看这种小说,就不能端着,最好是躺着,或者趴着,反正怎么舒服怎么来,否则就是打开的方式不正确。

他继续往下看,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整篇小说就是可着劲的调侃,逗闷子。

社会上的大事小事都拿来当素材,荤腥不忌,都在小说里冷嘲热讽一番。

作为老京城人,他觉得看的很过瘾,就像是搬个板凳坐在胡同口和街坊邻居侃大山一样,最后侃完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该干嘛干嘛去。

至于这些事谁解决,不知道,反正不是自己的事,爱谁谁。

看罢之后,周天涯陷入沉思之中。

这篇小说投给《京城文学》算是找对了门路,如果投给《华国文学》或者《小说月刊》那种国家级的文学刊物,发表的可能性不大。

仅仅是这种毫无顾忌的调侃就过不了关。

《京城文学》相对来说自由一点,但也是有限度的自由,不过既然慕家那丫头打了招呼,说明慕致远看过这篇小说,发表出来问题不大。

周天涯把《顽主》放到编辑部内部讨论,想听听各位编辑的意见。

编辑部的编辑们对《顽主》见解不一。

三十岁以下的编辑觉得这篇小说贴近生活,京味十足,肯定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老编辑则认为《顽主》没有品味,粗俗不堪,不能因此降低了《京城文学》的格调,咱们又不是地摊文学。

“这算是什么文学?这就是痞子文学么?”一位老编辑激愤道。

这位老编辑没有想到,他的这句无心之言给《顽主》,以及和《顽主》类似的小说下了一个定义,以后这类小说就被称为是“痞子文学”。

痞子文学是对以往那种崇高话语的反叛,描述的是底层人们最普遍和典型的生活状态。

通过不断的调侃和自嘲,来逃避社会带来的压力,从而达到精神上的自我满足。

周天涯最后做出了决定,在《京城文学》上刊登《顽主》,一来是给慕致远一个面子,二来是试探市场的反映。

大家都知道文学杂志到了需要改变的地步,却不知道应该向哪个方向改。

或许《顽主》可以作为一块探路石,让读者来做出选择。

林子轩不知道杂志社内部激烈的争论,也不知道慕姗姗打了招呼,否则要是他自己投稿,还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够发表呢。

他按部就班的来到广播电台,继续琢磨着发财计划。

七月底的一天,少儿栏目组那位一直请假的职员终于出现了,此人这次来不是为了上班,而是要辞职,这件事在广播电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抱着铁饭碗不吃,竟然想从单位辞职,这人有病吧。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京城广播电台正在进行专业化,几个频道会陆续开播,正是用人的时候。

当然,少儿栏目组是冷门,发展前途不大,但也不能就这么辞职啊,太不珍惜机会了,多少人想进都进不来呢。

林子轩在办公室见到了那位风云人物。

三十多岁的年纪,一身笔挺的西装,红光满面,意气风发,有种成功人士的派头,见了林子轩就送了一支钢笔。

据说是从香江过来的,好东西,值十几块钱呢。

这人在办公室高谈阔论,说南方怎么怎么挣钱,就好像是遍地黄金一样,随便捡,从香江弄过来一批货,转手就能赚上千块。

这次他回来辞职,还要把家都搬到南方去,做大买卖,发大财。

林子轩知道京城人说话不能全信,有一大半都是水分,不过这人应该是有了赚钱的路子,否则不能辞掉工作,不留一点退路。

在这个年代,个体经济活跃起来,有一批胆子大的人跑到南方找门路,通过转手贸易的方式赚钱,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就此形成。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奔向南方,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民下海”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了大财,也有人吃了苦头,酸甜苦辣,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清楚。

一个喧嚣和浮躁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

第十三章综艺时代的来临

林子轩没想过要到南方去淘金。

林伯清和郑秀莲都是老派人物,他要是敢辞职,父母就敢和他断绝关系。

那将爆发一场家庭战争。

何况,他觉得自己不是那种路子野的人,也不擅长做生意,到时候被骗的可能性很大,还是老老实实的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在。

八月初,京城广播电台的经济频道正式开播。

为此,电台内部小小的庆祝了一番,台领导发表了一通鼓舞人心的讲话,大家的热情非常高涨,似乎明天就能升职加薪,实现美好生活。

少儿栏目组还是原来的样子,组长不怎么管事,等待着两年后的退休生活。

副组长是个女同志,只想着安稳过日子,没有上进心,只要这个栏目不撤销就行。

林子轩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考察,组长见林子轩还算安分,没有调到其他栏目组的想法,就给他加了担子。

除了以前的工作,林子轩又有了一项重大的任务,那就是接收听众的来信。

听众收听了节目,有意见就会写信给电台。

林子轩负责阅读这些信件,把听众的意见记录下来,根据意见对节目进行细微的调整。

有时候,为了让听众觉得受到了重视,还会从中选择一两封有意思的信件在节目中念出来,进行回复,这样可以激发听众继续写信的热情。

少儿栏目组接到的信件大多来自小朋友,基本上都是一些稀奇古怪,或者常识性的问题。

还有些小朋友想要再听一遍某一篇童话故事,或许希望讲一些新的童话故事。

林子轩看着这些信件,从中能看出这个时代孩子童年娱乐生活的匮乏,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电视里的动画片种类都不丰富。

但他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

广播电台有明确规定,广播的节目内容必须经过审核,稿子要有来源,不能信口开河,误导听众,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也就是说,你不能自己随便编故事讲给孩子听。

谁知道你讲的故事内容是不是健康,有没有毒害,那些来自儿童杂志的故事经过编辑审核,没有问题,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此少儿栏目就给人刻板的印象,没有创新,翻来覆去就那些故事。

这个时代提倡改变,但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

在华国电视台,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慕姗姗选择了综艺主持人这个方向。

以慕姗姗的背景成为新闻主持人很容易,新闻主持人的工作高端大气上档次,是电视台的脸面,只要每天播报新闻就可以,不需要处理那些杂事。

综艺主持人就要忙碌不少,要联系节目,要活跃气氛,还要和演员打好关系。

和新闻主持人相比,档次稍低一些,不少人都是申请新闻主持人被拒绝后才会从事综艺主持,而慕姗姗是自己申请成为综艺主持人。

这件事在电视台内部成了一个不小的话题。

林子轩给慕姗姗分析了以后电视台的发展趋势,认为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综艺节目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一旦成为新闻类主持人,就会被定型,大家就认为你应该严肃刻板,不苟言笑。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如此,久而久之,你自己就变得刻板起来,想想多可怕。

成为综艺类主持人就自由很多,在节目中遇到开心的事情可以笑,遇到难过的事情可以哭,观众不仅不会苛责你,还会认为你有人情味。

“最关键的一点,综艺主持人可以穿漂亮的衣服,正适合你的性格。”林子轩总结道。

“你的意思就是说我喜欢臭美呗,还啰里吧嗦的一大堆。”慕姗姗不满道。

“这怎么能是臭美呢,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不追求漂亮的女孩不是一个好主持人。”林子轩辩解道。

“又胡说八道。”慕姗姗嗔怪道,“我妈就说落了我一顿,我爸倒是支持我的选择。”

“这我就要批评一下咱妈了,思想观念太陈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林子轩指点江山道,“我敢肯定,以后综艺节目主持人一定比新闻主持人吃香,相信我没错的。”

“行,我会把这话原封不动的告诉我妈。”慕姗姗点头道。

“别啊,我就是随便说说,帮你呢,你可别害我,我胆子小着呢。”林子轩赶紧说道。

“我看你不是说的挺痛快么?”慕姗姗得意道。

“你这人,分不清好赖,我可是站在你这边的,你不能当叛徒出卖我。”林子轩劝阻道。

“我这属于检举揭发,不是叛变。”慕姗姗坚持道,“你以为我妈真看不清形势,台里早就有增加综艺节目的计划,只是综艺主持人辛苦些,不如新闻主持人轻松,她是不想我辛苦。”

“可怜天下父母心,咱妈是为你好,我为我的不当言行郑重道歉。”林子轩认真的说道,“记得把这句话原封不动的带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