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好芳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不起。”秦峰懊恼自己鲁莽,这姑娘又不是犯人,做什么要问得这样仔细。他又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亦是父母早逝,不由得,对林蔓生出了感同身受的怜惜。
  下午时光过得很快。
  列车里的广播先是放了段评书。
  “1931年,王若飞同志带着党的指示,化名黄敬斋,扮成商人模样,来到内蒙古草原开展陕甘宁绥的武装斗争……”
  接着,放了新闻联播。
  “我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捷党和国家领导人互电,祝贺中捷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五周年……□□全体会议举行第115次会议,通过周总理向人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海老工人向广大青年报告,以切身经历进行活的阶级教育……”
  沿途名胜古迹的介绍穿插其间。
  有旅客点歌,高亢的声音激昂地喊:“下面请听,洪湖水浪打浪,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
  车厢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歌声响起。
  “洪湖水啊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火车每停一站,林蔓和秦峰都下车,期望能为左小军找到家人。只可惜次次无果,他们不得不再抱左小军回车上,继续等着下一站的机会。
  天色渐渐沉了,火车驶进一条长长的隧道,当出来时,周遭尽是苍茫夜色。月光好似银子,倾洒在静谧的田野上。点点亮光,那是乡间的农户家里亮着灯。
  林曼从行李包中找出了叉烧包和酱菜。
  “你做的?”秦峰大咬了一口叉烧包。包子皮雪白松软,叉烧馅裹着蚝油的芡汁,香滑咸鲜。唯一不足的是凉了,若是热气腾腾地吃,一定更美味数倍。
  “不,杏花楼买的,至于这酱菜嘛,是我外婆的手艺。”林蔓摇头,眉眼弯成了月牙,娇俏地偏了下头。
  秦峰尝了口 ,感慨道:“我母亲也喜欢做这种,配粥配饭,尤其是佐菜,像酱黄瓜炒鸡丁、腌冬菜炒黄芽,还有椒油莼齑酱烧的……”
  “芙蓉鸡蛋羹。”林蔓脱口而出,与秦峰异口同声。
  两人相视而笑,不禁声音大了些,吵嚷了些许已经睡下的人。
  入夜后,火车上的人都安静了下来。有的倚着椅背闭目养神,有的借微弱的灯光看书。孩子们折腾了一天,纷纷睡在了父母怀里。后上车的人都自觉放轻步子,尽量不惊扰到其他人。
  秦峰和林蔓意识到失态,赶紧住了嘴。
  左小军饿了,拽拉着林蔓的衣领要吃的。秦峰忙去要了开水,冲奶粉进奶瓶,吹温了再喂左小军。比起之前的手忙脚乱,熟练了不少。
  好不容易哄着左小军睡下,林蔓也觉得困了。
  夜深了,车厢里愈发得静谧。桌顶的灯纷纷熄灭,黑暗笼罩了一切,只有过道尽头的厕所前还留有亮光。
  车轮击碰铁轨的隆隆巨响,在林蔓的耳边前所未有得清晰。除了这个,她还听见疾风呼啸上玻璃的噪响,呜呜呼呼,好像奔腾的浪涛,翻涌起伏不断。
  林蔓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她倚上了身旁厚实的肩膀,闻到淡淡的烟草味,心里莫名得踏实。
  第三天清晨,火车开出了定山关。
  火车的两侧,再没有半点村庄人烟。绿茵罕见,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当到下午,火车驶进了江城。
  “各位旅客,列车即将到达江城站……江城是我国著名重工业发展基地,位于龙潭山脚下,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饶,一条桃花江将城市南北分割……请下车的旅客整理好行李,祝大家旅途愉快……”
  “如果这站再等不到人,我就把他带回局里,再让人沿途贴寻亲启事,看能不能找到他父母。”秦峰单手抱着左小军,公文包被他夹在了腋下,腾出了一只手帮林蔓拎行李袋。
  林蔓跟着秦峰下车,站在月台上,不住地向两边张望,找寻可能是来接左小军的人。
  “他父母不会不要他了?”林蔓曾不止一次在资料上看见过,这个年代有许多夫妇,因为政治方面的苦衷,而不得不把孩子送出去。
  左小军刚醒困,一脸的天真无辜,笑得灿烂。秦峰不忍地看他,感慨道:“什么样的父母,会忍心遗弃这样可爱的孩子。”
  汽笛嘶鸣,火车缓缓开动。
  一个中年男人急急地冲上站台。他四方脸,戴黑框眼镜,穿卡其布灰色人民服。
  像没头苍蝇一样,男人在站台上东张西望,仿佛在找什么极其重要的人。眼见着火车开走,他又是懊悔地跺脚,又是心怀侥幸地四下观望。
  “公安同志,请问你们有没有见到个孩子。”男人从上衣左侧口袋里掏出张照片,指着上面的一个婴孩给秦峰看。
  秦峰一眼认出照片上抱婴孩的夫妇,正是火车开动时,扔左小军进来的夫妻俩。
  “这孩子叫什么?”秦峰问男人。
  男人回道:“左小军。我儿子儿媳在双枫镇当老师。他们工作忙,没空带孩子,就托了人把这孩子带来江城,给我和他奶奶带。”
  秦峰以审视的目光打量男人:“工作证带了吗?”
  男人递上:“我在工商管理委员会上班。”
  秦峰打开深红色小册子:“你是左根生?”
  男人恭敬地点头。
  对照了男人与小册里照片上的人是同一个,秦峰终于放了心。
  “这是你孙子?”秦峰揭开包左小军的褥子,露出了左小军的脸。
  左根生一见到孙子,立刻激动地抱进怀里,对秦峰和林蔓再三感谢。
  林蔓暗叹了口气,真是有什么样的儿女,就有什么样的父母。孙子就在眼前都不知道,看来这做爷爷的,也是一样的糊涂。
  告别了左根生,林蔓和秦峰在火车站前分手。
  “有事来找我。”秦峰写了局里的电话和地址在纸条上,交给林蔓。
  “好。”林蔓随口答应,实则没放在心上,顺手揣了递来的字条进口袋。
  火车站在江南,五钢厂在江北。从江南到江北,需要渡过一条绵延辽阔的桃花江。
  “同志,给我一张船票。”
  码头上,林蔓扔了2分钱进售票口,一张红色的硬纸壳票随即被丢出来。
  摆渡船靠了岸,外观像极了铁皮房,房顶插着蜡烛样的烟囱。
  趴在轮船的栏杆上,林蔓向江对岸眺望。
  对岸原先是一片荒瘠的土地,现在兴起了一个个的重工业厂区。厂区里,遍是灰色砖石建起的厂房。化工厂,机械厂,火力发电厂……一派生意盎然。
  众多厂区之中,有一长列蜂窝似的炼钢炉,青天之下,冒着滚滚白烟,蔚为壮观。而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五钢铁厂所在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12月12日入V,请大家继续支持~~~


第17章 投宿 一更
  咣当……咣当……
  轮渡靠岸; 林蔓一上码头; 就向人打听五钢厂的去法。
  五钢厂离码头不远; 厂家属院、宿舍楼、职工房皆建在江边。林蔓问的好几个路人,都是厂里的员工。他们一听林蔓是新报到的同事,纷纷热心地指路。
  “瞅到前面那一排大烟囱没?走到下面就是了。”
  “办公楼在东面儿,你顺这条路走; 看见一个红砖房的就是了。人事科在三楼,可好找了,门上有牌儿。”
  北方的傍晚不比南方; 清风吹来,一天的温热散了; 只剩下宜人的凉爽。
  天色微暗,林蔓沿着刚铺修好的水泥路; 穿过一座座牢笼般的灰色厂房; 走进红墙砖砌的办公楼。
  下班的时间已过; 人事科里只剩下一个女科员。二十岁出头的年纪; 圆圆的一张脸上,双颊绯红; 喜庆得像过年时的灯笼。
  “同志; 我是来报到的。”林蔓一进门,就掏出了介绍信和录用通知单。
  女科员叫郑燕红,大家都亲切地唤她小郑。
  郑燕红看了林蔓的录用通知,微微皱眉:“哎呀,你咋来这么晚; 科长都下班了。要办入职,你得等明天了。有住的地方有不?”
  林蔓摇头,回问道:“不是有宿舍吗?”
  郑燕红轻笑:“宿舍多紧张啊,你才来就想住?我都还住在爸妈家里,没分到一间房呢!”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一来就流落街头!”林蔓淡淡一笑,回应小郑的戏谑。
  “你就住咱厂的老职工家里!其他人都这样。”
  说罢,郑燕红翻开职工簿,在上面挑出了三车间赵里平家的地址。
  “赵叔和赵婶是三车间的老人了,建厂时候就在。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闺女,儿子也是咱厂的职工,闺女在肉联厂当仓库管理员。”去赵里平家的路上,郑燕红对林蔓介绍了赵家的大概情况。
  天色已黑,沿途的路灯亮起黄澄澄的光,光亮倾洒在林蔓和郑燕红的脚下,拉长了两人的影。
  林蔓又向郑燕红打听了些厂里情况。郑燕红告诉林蔓,国家新的五年计划中,扩大军工业的生产是重中之重,由此,厂子今年才又扩招了数万人。
  “这么多人,厂里难道就不想法统一安排个住处?”林蔓不解地问。
  郑燕红回道:“你知道住房有多紧张吗?多少50年进厂的老师傅只能三代人住30平米不到的平房。哪怕是新结婚的技术骨干要分到房,那也得等好几年后呢!”
  林蔓苦笑:“都说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看来没点奉献吃苦的精神,还真不一定能熬下来。”
  “年轻人,看开点,”郑燕红轻拍林蔓的肩膀打趣道:“主席不是说了吗?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还是你们的。”
  林蔓回笑,顺着郑燕红的话继续喊口号道:“我明白,到底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吃多少苦都不为过,都是值得的。谁让,我们是早上□□点的太阳,正是朝气蓬勃的时候呢!”
  一路上,林蔓和郑燕红说说笑笑,不知不觉间,两个岁数相仿的年轻人很快熟络了。
  赵里平住的是个面积不大的红砖平房。平房的外面,有间用土基和油毛毡盖的小厨房。郑燕红带林蔓找上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