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子嫡孙(科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家们不轻易同八大家以外的姓氏结亲,就如同谢珝的祖母谢老夫人出身荥阳郑氏,又如同他的美人娘亲出自博陵乔氏,还有他的姑母谢容,便是嫁入了兰陵萧氏。
  八大家虽然都会有些自己的小心思,偶有分歧,或是利益冲突,但总体来说还是同气连枝,共同进退的。
  历史上某位皇帝自己娶不到世家的女儿,同样自己的女儿想嫁到世家也被人家给拒绝了,但这种尴尬的情况在大永却不会发生。
  盖因皇族姓杨,出自陇西杨氏。
  也就是让其他七家押对宝的那一家。
  不过为什么这七家不在乱象四起时自己称王,反而选择了支持杨氏,谢珝就不得而知了,他胡乱猜测着,大概是因为穿越者开国皇帝特有的王霸之气吧。
  =======================
  稳稳地写下最后一个字,谢珝放下手中的湖笔,轻轻地揉捏着右手腕,顺便抬头环视了一圈,只见坐在他左侧的萧翌早早地就习完了太傅布置下来的大字,正百无聊赖地斜靠在桌边打呵欠。
  萧翌是谢珝的表哥,是他姑妈谢容的独子,比他大一岁。年前皇帝给太子选伴读,萧翌同谢珝就被选中了,一块儿的还有镇国公的长子沈行舟和大永独一份儿的异姓王晋王的幼子顾延龄。
  瞧瞧这配置,两个世家未来的家主,未来的镇国公,还有个虽不能承爵却比原配长子更受宠的王爷小儿子。
  可以说是将世家勋贵宗亲都揽住了。足以看出皇帝对太子的重视和疼爱程度。
  太子名为杨祀,祀,国之大事也,连名字也寄托着皇帝对儿子的期望。
  太子是皇帝的二子,为第二任皇后王氏所生,一生下来就被立为太子,只可惜王氏在生下他之后就撒手人寰了,据说皇帝对王皇后感情极深,连太子也是他亲手抚养的。
  皇帝对王皇后感情深不深,谢珝没怎么看出来,毕竟在王皇后过世的第二年,皇帝就立了当时的贵妃崔氏为继后。不过他对太子的疼爱与重视确实不似作假,从伴读的配置上就可见一斑。
  但是谢珝总觉得太子的身世和处境有些似曾相识,某日突然灵光一闪,记起来了,这不是像康熙的太子胤礽吗!
  只愿这位太子不会像胤礽那么悲催。
  萧翌见谢珝也写完了,便伸手将他的字拿过来端详,片刻后就开口赞道:“阿珝的字真是越写越好了,明日太傅必是要夸你的。”
  话音刚落,他们后面坐着的顾延龄也凑过来看,一边看还一边道:“珝哥儿,我父王也说你的字好,你能不能跟我讲讲怎么才能写好啊?”
  顾延龄在他们几人中年纪最小,见了谁都得叫哥,然而八九岁的男孩子正处于天老大我老二的时期,怎么可能乖巧地称呼,索性就这么珝哥儿,翌哥儿地叫着,还觉得自己挺机智来着。
  待到他们看完,谢珝便将字收了起来,先谢过萧翌的赞语,才转过身拍拍顾延龄的头,温和且无情地对他说了两个字:“多练。”
  顾延龄不由得翻了个白眼,坐回了自己的位子,嘴里一个劲儿地说着:“没意思没意思没意思……”
  此时,课室另一头的沈行舟也习完了自己的字,收拾好东西走了过来,熟稔地把胳膊搭在谢珝跟萧翌肩膀上,随意地问道:“走吗?”
  谢珝扬了扬眉,示意顾延龄还没写完呢,不料顾延龄却把手中的笔一扔,自顾自地将东西胡乱收拾了下,就站起身来答话:“走走走,我都快饿死了。”
  “不写了?”调侃又不着调的语气,却是萧翌在一边儿问。
  顾延龄摆摆手,毫不在意地回他:“多大事儿啊,明天来早些再写就是了。”
  萧翌“啧”了一声,也再没说什么。
  太子早在太傅给他们上完课后,就被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时间的皇帝给叫走,联络父子感情去了。
  剩下他们四个,当然是做完课业就能各回各家了。
  出了宫门,互相作别后,沈行舟跟顾延龄就各自进了自家的马车,往城北的方向去了,他们一家为勋贵,一家算是宗亲,当初开国皇帝赏赐下来的宅子也都在同一块儿地方,离得并不远。
  他们走后,谢珝与萧翌也上了谢府的马车。
  萧氏的大本营在兰陵,虽说盛京也有宅子,但谢容却并不放心独子单独住,便让萧翌到盛京后住在谢府,托付谢老夫人与乔氏多照顾着点儿。
  上了马车后,谢珝闲适地靠在车壁上,从红木桌下随意抽了本书,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了起来。
  萧翌依旧是那幅惫懒的模样,双手抱臂斜倚在车窗旁,饶有兴趣地端详他这个小表弟,半晌后才出声问他:“昨日小考,想必阿珝这次又是第三罢?”
  谢珝头也不抬:“然。”
  闻言萧翌便笑了一声,半真半假地调侃道:“阿珝日日这般藏拙,就不累吗?”
  谢珝正要翻动书页的手顿了顿,抬起头来望向萧翌,也微微笑了笑,便道:“自然是没有表哥性子洒脱。”
  世家出身的,哪怕是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也不是简单的孩子。更何况是谢珝与萧翌这样的长子嫡孙,从小所受的教养与耳濡目染的政治熏陶,会使他们长成最使父母长辈满意的家族继承人。
  所以就像是萧翌看得出谢珝日常藏拙,每旬小考都故意将名次落在太子后面一样,谢珝也同样看得出萧翌是有意去争那个第一的,就是不知道是萧氏的叮嘱还是他自己的决定。
  而太子究竟看不看得出来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毕竟皇家比之世家复杂更甚。
  但不管是他的藏拙,或是萧翌的锋芒,他们都是在表明自己甚至家族的态度而已。
  至于会不会被看出来?
  并不重要。                        
作者有话要说:  幼年期实在是不知道写点儿啥,还是赶紧长大准备科举吧么么哒~
天空一声巨响,泰康坊F4闪亮登场!

  ☆、上堂春

  五、上堂春
  马车自侧门处驶入谢府,谢珝与景翌一下来,便同往正德院给谢老夫人请安。
  此时已是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初春时节,谢府中栽的桃树上也零零星星地偷着先绽开了不少,春风拂面,裹挟着清淡的桃花香气,二人一路行来,好似衣襟上沾染了些许。
  行到门口便有丫鬟挑起帘子,二人便一前一后迈步进去。
  谢老夫人坐在正对门的软塌上,与乔氏宋氏几人说着话儿,正说到一半,就听见自己大丫鬟的声音自门口传来:“大公子,表少爷过来了。”
  此时帘子一掀,两个少年郎进了屋,登时满堂生辉。
  谢老夫人先看前头的萧翌,他今儿穿了件紫色团花圆领袍服,外头套着同色罩衫,与女儿有三分相像的脸,眉若刀裁,目若朗星,别有一副洒然倜傥之意。
  不由得暗暗点头。
  再看后头不急不缓跟进来的长孙,十岁的少年便已有五尺几许高,形貌昳丽,会弁如星,穿着一身天青色窄袖直缀,身姿挺拔,乌发束起,只立在那儿就好似幅水墨画儿,浓淡相宜。
  心下更是满意。
  不待二人行礼,便笑着开口对他们道:“你们乔家舅母与表妹今个儿从博陵过来,你们两个过来见个礼。”
  谢珝与萧翌早在一进门时,便瞧见在谢老夫人下首处坐着一对母女。
  年长的那位上身着一件掐花对襟外裳,挽起的高髻上插着簪,正含笑看着他们,身后立着一个穿着粉袖团花棕裙,五官精致的少女。
  早在谢珝六岁时,谢臻与乔氏夫妻俩便带着他回过一次博陵,给他的外祖父贺寿,他又不是真正的六岁孩童,自然还记得这位夫人是他的大舅母乔王氏,而那个少女,自然就是大舅的女儿乔姝了。
  谢老夫人这话一落,萧翌先咳了一声,笑眯眯地开口道:“外祖母,这可是阿珝的正经舅母同表妹,我还是等到他见过礼之后,再厚着脸皮来攀亲戚吧。”
  “你这个猴儿!”谢老夫人闻言便被他逗乐了,笑骂一声。
  不独谢老夫人,乔氏宋氏几个也用帕子掩着唇笑了,屋内顿时热闹起来。
  笑罢,乔氏才接着出声道:“翌哥儿很不必这样说,你是老太太嫡亲的外孙,我同你母亲也是闺中时的好友,你与珝哥儿这几年处下来,与亲兄弟也不差什么了,叫他的舅母一声舅母也是无碍的。”
  谢老夫人也道:“便是这个理。”
  萧翌这才点头称是。
  二人一齐向乔王氏行过礼后,乔王氏便使着身侧的丫鬟捧出了早先就备下的礼,温和地对他们道:“舅母给的也不算什么好东西,不过是几刀澄心纸与两方离石砚,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好孩子,莫不要嫌弃才好。”
  谢珝闻言便含笑称不敢,他这一笑,便犹如天光乍破,晃得人眼晕。连宋氏都在心里叹了口气,暗想珝哥儿怎么就长得这般好,性子也好,大嫂果真好福气。
  乔姝从他们俩一进门,就偷偷地打量谢珝,见他这一笑,如清风拂岗,只觉得心跳地快得很,赶紧捏紧了手中帕子低下了头,不敢再看。
  连同他们二人见礼的时候,声音也比平日小了些许,乔王氏连同其他大人们皆以为是女孩子初见外男,胆子便变小了,也未多想甚么,只安慰她:“这都是你的表哥们,不用怕的,你五岁那年,你珝表哥还帮你捡过风筝呢,不记得了?”
  乔姝现下正紧张呢,不意母亲提起自己跟珝表哥还有这么一件往事,便微怔住,仔细回想却丝毫记不起来,正欲摇头,外头忽然传来一道甜脆的声音来:
  “哥哥们跟表妹一来,祖母便把阿琯抛到脑后啦,果然您就是偏心,专喜欢那些个剔透的,我这个笨人眼睁睁瞧着都没人疼啦。”
  萧翌一听这声音就不由得笑出声来,连带着谢珝也无奈地看向门口。
  但见随着话音进来一个手捧桃花,身穿着桂子绿齐胸襦裙的少女,身量不高,瓜子脸,杏儿眼,眉眼弯弯,俏皮又灵动。
  正是谢珝的胞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