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973-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最清楚了。不过,要是申请公房,你姐姐得来登记,然后排队等,现在所里没有公房可分。”柳三妹是个小姑娘,这么小的年纪买房一定会让人产生怀疑,所以,她借口说帮上班的姐姐看房,姐姐要加班没有时间。陈大婶不疑有他,很积极地帮她介绍。
  很多职工都来找房管所,为了安排他们的住房,所以他们得掌握所有出租卖房等消息。
  房子、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北京所有公房都归他们管,就是那些建国前就属于公房的房子和建国后没收的房子,然后分配给居民,那些准备出租、或者卖掉的房子则是私人所有。
  陈大婶年纪已有五十余岁,头发花白,和蔼可亲,没有年轻人的浮躁,也很用心,拿着自己记录各种信息的本子问齐淑芳:“你想租房还是买房?租房想租什么地方的?”从柳三妹的衣着打扮上能看出来她生活条件低下,陈大婶才有此问。
  柳三妹想了想,“买一套吧,但是条件有限,买一套小的吧,最好是独门独院的,一个人住也安全些。”
  陈大婶了然,女孩子嘛安全最重要。
  陈大婶根据她列的条件,选了三套房子。
  一套是个民宅,一间正屋,一个小厨房,一个小厕所和一个小院子,虽然啥都有,可每样都非常小。占地面积也不过五十平左右,要价却是一百八十元。真心贵呀。
  陈大婶给她讲解,“你别看这套房子小,看的人可多咧。大房子是便宜,可总价贵呀,谁家能有五六百来买这么贵的房子呀。所以,这小的才更抢手,咬着牙挤挤,就能买了。而且这家还只要钱,不要粮,这房子才登记两天,你瞧着吧,要不了三天,这房子一准能卖出去。”
  柳三妹点点头,可这么小的房子,还那么旧。她不怎么满意。
  很快又到了第二套房子。这家房主只要粮食,不要钱。
  柳三妹也没在意,要粮食反而更好呢。她还省事了。
  里里外外看了一遍,这房子比前一个要新,而且看得出来很爱惜。墙面还特地翻新重刷过。
  比前一套要大一些,有一间正房,一间偏房,面积都比前一个要大,厕所和厨房也都有,也带着一个小院子。要价一千斤大米。按单价来说,一千斤大米,一斤大米两毛,一千斤不过才两百块钱,好像很便宜的样子,可城里粮食比钱要值钱,而且还需要凭票购买。这一千斤大米差不多是两年的粮食标准了。
  能拿出这么多粮食来买房子的屈指可数,所以,他这套房子虽好,只能望而兴叹。
  柳三妹对这套房子很满意,但她一下拿出这么多粮食有也些为难,毕竟,她只是一个小市民,拿出这么多粮食,会让人怀疑的。
  房主看她皱眉,以为她嫌要价高了,毕竟只有她听到他要价一千斤粮食,还继续看房的。
  于是他主动降价,“没有一千,有九百斤也成。”
  柳三妹没有立刻答应,“叔,您要的粮食太多了,我需要回去好好合计合计。钱要是少点,问亲戚朋友借点凑凑也就够了,可这粮食有点难办!”
  房主点点头,也知道她说的是实话,不过,她既然敢谈价说明她有这么多,咬咬牙道,“这样吧,给我八百五十斤大米,最低了!再不能少了。”
  最低价已经报了,柳三妹也就不再还了,“叔,明天您等我信!”
  房主答应了。
  两人出了院子,陈大婶再三说很划算,当然前提是你得有粮食。
  “第三家还去看吗?”
  柳三妹想了想,“去看看吧。”第二家这个不急,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
  第三套的房子,是个二进的四合院,房间有五六间,比其它两套要旧一些,但是很有时代的感觉。白白的墙壁,青青的瓦。装修还算不错,就连家具都是不错的老鸡翅木。这家东西全都不带走要价是三百块钱,四百斤粮食。
  这种混合的方式其实是最多的。
  柳三妹回去考虑考虑。
  经过对比,她还是觉得第二套更好些,也适合居住。
  私密性好,不大不小刚刚好,再加上她过来旅游也能有地方住。
  不过,第三套很适合投资。
  等改革开放了,北京的房子一定非常抢手,呃,其实现在已经是供不应求了。
  要怎么样才能够既买了,又不招眼呢。
  她没有先回去看陈教授,而是转了一道弯先回了一趟方家,说是遇到亲戚,要搬到亲戚家,谢绝了她们挽留的好意,坚持要走。一家子只好放行,只说让她有时间过来玩,方琪虽然有些可惜,但人家有正经亲戚,自然还是去那边要好些。她也能理解。
  和她约定了两天后一起去逛百货大楼,方琪亲自送她出门。
  接下来柳三妹分别的两位房主谈,双方都无异议,手续自然顺利。
  先去房管所,请陈大婶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作证,拟买卖合约,一式两份,写明房屋的地址、面积、房间数目等等,还有连同家具一起,作价三百块钱和三百斤粮食,先付五十块钱定金,剩下二百五十块钱和三百斤粮食明天送过来,没有疏漏了,双方签名并按手印。之所以按手印是因为有些工作人员是文盲,不识字。
  柳三妹回家拿钱拿粮,两位房主收拾行李先搬家,次日钱粮结清,当面确定,在房管所里正式办理房产登记以及各种产权证书,房主把钥匙交给她,自己就直接走了。
  陈大婶有些意外她一次买两套房子,柳三妹笑笑,“没办法,谁让我家人口多呢。现在排队分房的那么多,轮到他们还不知啥时候呢。”说着又拜托陈大婶,“四合院的这套,家具我待会儿搬走,房子想请您给登记租出去。我大哥大嫂还不知啥时候才能调回北京呢,空着也是浪费,还不如出租出去,房租也能早点还上。”
  陈大婶点点头,“党教育我们浪费就是犯罪,理该如此。你等着,我登记一下。”
  说着拿着一个大簿子,“你家房子两进的四合院,一个月六块钱,我看还是能租出去的。”
  柳三妹点点头,“我可能没办法月朋来收房租,所以,我会拜托朋友过来收,您看行吗?”
  陈大婶点点头,“行,怎么不行。让他收房租的时候,写张欠条。你这边再写张委托书就成。”
  柳三妹点点头,按她的指示写了一份委托书,准备交给陈教授,请他帮着收下房租。
  柳三妹把四合院的家具给搬到另一套房子里,又整理了一遍,打扫过后,把门给锁上。
  接着便到街道委员会把陈教授接过来。
  到了新家,把陈教授安排在主屋。
  陈教授一直没有醒过来,似乎很疲惫的样子。
  柳三妹安顿好他之后,就到厨房里做一顿好吃的。
  因为老人气色不好,她特地炖了一锅人参鸡汤。炖好了之后,把汤上面飘的油花全都撇掉。
  这人参虽好,每次必须定量,不能多喝,否则虚不受补,反而会坏了身体,柳三妹拿出的这一支,有五十克左右,至少要喝十次以上才行。
  陈教授喝了之后,气色明显好了许多。
  陈教授醒来后,就看到这个小姑娘,心里不感激是不可能的,可他还是担心她,语重心长地劝说,“小姑娘,你这么帮我,我怕会连累你的呀。”
  柳三妹笑笑,浑不在意地说,“陈爷爷,我只提供了您住所,也没有别的啦。过几天,我就要回去了,谁爱说啥就说啥吧。”
  陈教授无奈地笑着,“傻囡囡!” 一瞬间,柳三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爷爷,每当她逗爷爷笑的时候,爷爷总会很欣慰的笑着说,“傻囡囡!” 一模一样的语气,一模一样的话。柳三妹突然觉得眼睛湿润了。
  “爷爷,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安排好的。”
  陈教授慢慢坐起来,“小姑娘,我知道你心善,看不得我一个老人家住在那样的地方。可地方在哪里不重要,我这身子骨还算硬朗,而且,我平日里除了除草,根本不干什么活,比起其他人,我已经是在享福了。所以,你别太担心。你还是个孩子,做事只凭喜好,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我怕连累到你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孩子,听爷爷的吧。送我回去!”
  柳三妹羞愧地点点头,“那爷爷,您在这里住几天吧,我给您好好补补,再说,我已经和街道委员会的人说好了。”
  陈教授点点头,“那行!”
  说着,两人又聊了些陈为正和陈元生的事情,陈教授很欣慰,“你陈老师以前上学的时候,样样都要争第一,自尊心太强,甚至有点瞧不起人,现在生活总算把他身上的菱角磨平了。经此一事,他将来会大有作为的。我很高兴呀。”
  柳三妹没想到看起来那么儒雅斯文的陈老师以前居然是个傲气凛然的性子,不过想到他的启蒙父亲,又觉得很正常。


第16章 国营百货大厦
  这几天,柳三妹每天都炖汤给陈教授喝,不仅如此,她还发现陈教授有贫血,所以她常做猪肉和牛肉给他吃。
  柳三妹为了怕陈教授无聊,就把空间里收集的一些旧作拿出来给他看,陈教授看到这些东西喜极而泣,叮嘱她一定要妥善保存,柳三妹连连答应,不提这些东西的收藏价格,就凭它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她也该保存好。
  空余时间,柳三妹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她是短头发,脸又黑,再加上男孩子的衣服,十二岁的女孩还未发育,所以,没有人看出来她是女孩子。
  她的粮食还有许多,她发现在北京卖粮食更容易些。
  这里人口密集,住在这里的都是有工作的,工作人员有工资,口粮却不多,所以常常私下里到黑市偷着买。
  柳三妹特地选了一个电子厂区。她有过兜售经验,特地到家属楼里。
  从楼上开始敲门,不买就换下一层,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买点。
  所以,只一天,她就换了两一千多块钱。可能选的地点不好,几乎没有换到珠宝,只有一些银元和几根小黄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