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系统逼我做圣母-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还一脸愁苦,一转眼,个个目露精光,郁气一扫而空。
  吞并东川,蜀地就都在使君掌中了!使君满足于偏守一方,这没有错,但现在圣人都接过来了,他们迟早会和邓珪决一死战,与其陷于被动,不如主动出击,趁邓珪暴躁之时,抢了东川!
  众人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
  杨节度使暗暗摇头。
  属官们还是太急躁了,没有大局观……
  不,不是他们看不清大局,而是他们也有野心,不满足于守着偏僻的西川,想吞并整个蜀地。
  还是太年轻了啊!只顾当前利益。
  他们也不想想,吞并东川以后,能消化得了吗?
  而且,现在契丹南下,李司空顾不上这头,等中原稳定,李司空会放过东西川这块大肥肉吗?
  杨节度使有自知之明,杨家不是其他势力的对手,绝对不可能割据蜀地。
  他宁愿守着西川,等天下太平,他就让出西川,归隐田园,让族中下一代子弟去为新君效力。
  不过……圣人在西川,公主也在西川……
  这确实是让东西川合并的最好时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杨节度使回过神。
  他看着羊皮纸,道:“邓刺史虽然来了西川,东川仍有他的心腹留守。”
  九宁说:“正要告诉使君,我和杨将军、雪庭潜入梓州前,已经设法和梓州官员联系,其中有几位忠心于圣人,可以一用。”
  其实那几个人并不是忠心于李曦,而是不满邓珪已久或者想借机牟利,还有几个是武宗旧日提拔起来的,愿意为九宁冒一次险。
  杨节度使嘴角抽了抽。
  他儿子怎么也参与其中了?
  那个臭小子!
  ……
  得知东川有自己人做内应,而且还负责留守东川,一众官员沸腾了。
  一面想办法拖住邓珪,一面去梓州抄了他的老底,届时邓珪腹背受敌,插翅难逃!
  众人看着杨节度使,目光炯炯。
  杨节度使心里叹了口气,明白此时给众人泼冷水不仅浇不灭他们的野心,还会影响自己的威信。
  公主这是逼他和她一起经略蜀地啊!
  她在打东川的主意,那么西川不得不全力支持,因为东川落到公主手上,对西川来说是件好事。
  杨节度使失笑了片刻。
  紧张等待他表态的官员们见状,松口气。
  使君这是答应了!
  众人心潮澎湃,开始讨论派谁去攻打梓州。
  这是个不讨好的差事,因为梓州是邓珪的老巢,得知梓州危急,他肯定带兵掉头回去。
  那个攻打梓州的人,很可能还没攻破城门就被邓珪堵在城外,有去无回。
  众人热烈讨论。
  喧闹中,九宁回头看一眼炎延。
  众人心领神会:这不正好是最合适的人选嘛!
  炎延迎着众人的注目,走到李曦面前,“某愿前往!”
  众人不约而同停下来。
  邓大郎带血的人头就在炎延脚边。
  她不声不响杀了邓珪的儿子,现在又要悄悄潜入梓州去抄邓珪的老底……
  邓珪一定会恨死她的。
  李曦醉意很浓,听众人左一句右一句议论,听得头昏脑涨,见救过自己、杀了邓珪儿子的炎延走到面前请战,想也不想便道:“大善!”
  ……
  当日,在李昭还不知情的情况下,李曦下旨,正式对外公布九宁的身份,加封她为长公主。
  自然少不了赐给封地——当然,这封地早已落入藩镇手中。
  同时,李曦在九宁的要求下任命她的部曲炎延、秦家兄弟、阿三等人为禁卫军都头,官拜卫将军。
  李曦不敢不答应。
  一来杨节度使他们显然愿意为九宁撑腰。
  二来……邓大郎的人头就在那儿摆着呢!
  圣旨下达,炎延率领部曲、卫兵和前来投靠自己的溪洞部族,悄悄离了成都府。他们将绕过邓珪驻扎的营地,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梓州。
  雪庭派武僧联系梓州的内应,请他们到时候和炎延互相配合,务必在邓珪回梓州之前攻破梓州城门。
  为给炎延争取时间,杨节度使命人收敛邓大郎的尸首,送去邓珪营地,以此拖住盛怒的邓珪。
  ……
  很快,李曦的旨意传遍蜀地每一个角落,并在不久后被中原各大藩镇知晓。
  举世震惊。
  李曦在长安的时候,常常被迫封赏藩镇。甭管人家的地盘是怎么打下来的,总之,谁打赢了,李曦就得下旨封官。
  世人早已习以为常。
  所以,李曦册封卫将军的那道旨意根本没什么人关注。
  让他们震骇的是李曦的第一道旨意。
  长公主!
  居然是武宗的骨血!
  武宗和崔贵妃的女儿!
  藩镇们嫉妒得眼睛发红:这个杨昌,一直唯唯诺诺龟缩在西川,绵绵软软一点脾气都没有,不管是谁都能从他那里刮油水,怎么他运气就那么好,圣人跑到东川被他捡走了,连武宗的女儿也在成都府!
  ……
  江州,刺史府。
  随着契丹军和联盟军的东西战线先后陷入僵持状态,鄂州对江州的封锁没以前那么严实了。
  李曦的两道旨意经由信报们传递,很快送达周刺史手边。
  “长公主是武宗骨血?!”
  周刺史看完信,惊坐而起,激动之下,失手打翻高几边的茶盏。
  “哐当”一声,茶盏碎裂,热水飞溅而出,打湿他的衣袍。
  茶是刚刚煮好的,茶水滚烫,他根本没感觉到,捏着信纸,在房中踱步。
  没想到啊,没想到。
  武宗居然有血脉存活于世。
  可惜,这个先机让杨昌抢去了。


第107章 
  圣旨早就拟好了; 三省高官远在长安,一切从简; 只需要李曦盖上玺印就行。
  加上杨节度使等人从旁协助,繁冗的流程仅仅只用了不到几个时辰就全部料理完。
  九宁长公主的身份正式对外公布。
  她名下的部曲顺利得到任命,这几个月陆续投靠她的溪洞部族、各地流民; 还有雪庭从各地秘密召集至蜀地的亲兵也被一并收编。
  没人知道九宁麾下确定的士兵人数。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光是炎延率领的那支先锋军就已经超过一万人。
  这还不包括雪庭入蜀途中招纳的几支逃难的队伍。
  ……
  兵荒马乱,契丹南下; 为躲避战乱,中原百姓要么往西逃; 要么往南走。
  因惧怕匪患; 许多百姓结伴逃难,慢慢形成几支人数众多、规模较大的队伍。
  雪庭为九宁传递信件的途中; 救了其中几支因为首领死去而被其他队伍劫掠的难民。
  那些人群龙无首,见他是个慈悲的高僧,身边有武僧随行,又能在乱世之中来去自由,想必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干脆跟在他后面; 求他当他们的首领。
  雪庭虽然不会见死不救; 但并不想多管俗事,断然拒绝。将那些难民护送至安全的地方; 飘然离去。
  武僧劝他:“公主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这些人中不乏身强体壮的猛士; 或可一用。”
  雪庭想了想,留下几个人手继续保护那些难民,以九宁的名义为他们指引道路。
  这些人对九宁感激涕零,一入蜀地后,想入伍从军的男人安顿好家人,径直前往投奔雪庭之前告诉他们的一处营地。
  他们想过了,乱世之中想过安生日子,完全是白日做梦。留在中原,他们迟早会死在乱军马蹄下,侥幸躲过战火,还是会饿死冻死,或者被抓走充壮丁。逃入蜀地,又免不了被强盗、土匪和本地豪强盘剥欺压。他们身无分文,实在活不下去了,与其等死,不如豁出去拼一拼,挣几个钱养活家中妻儿。
  那时九宁还在长安城外的嵯峨山和周嘉行冷战。期间她和雪庭秘密书信来往,得知这事,派人安置投奔的难民,让他们迁徙至靠近东川的州县,预备等拿下东川,让他们去东川耕种土地。
  公开身份后,九宁用不着再隐瞒这些,如实告诉杨节度使。
  杨节度使一面心惊于九宁之前的不露声色,一面也欣慰她对百姓抱有悲悯之心。心中暗暗道:幸好他当初对公主十分恭敬,没有纵容儿子胡乱献殷勤,不然就尴尬了。
  ……
  等李昭得知这一切时,所有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
  九宁是武宗骨血这事一经传出,百姓们恍然大悟,深信不疑。
  因为民间早就有这种类似的流言在传播——自然是九宁暗中派人传扬出去的,现在流言得到李曦的承认,百姓们对九宁的敬爱多了几分怜惜。
  武宗是个好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崔贵妃是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当年长安五陵少年郎曾为追逐她堵塞了整条坊街。
  后来武宗驾崩,崔贵妃香消玉殒,百姓们亦陪着掉眼泪,他们喜欢这种凄美故事。
  如今得知武宗还有骨血活着,而且是一位心系百姓、为救两位兄长以身犯险的烈女,百姓们对九宁既爱又怜且敬。
  现在要问百姓们心中更爱戴身为天子的李曦还是长公主九宁,大部分肯定会选择后者。
  一来,他们敬爱武宗,难免会移情于九宁。
  二来,李曦这些年就是一个在奸宦、忠臣和霸主之间左摇右摆的傀儡皇帝,反复无常,懦弱偏执,老百姓很难对他生出敬爱之心。
  三来,不管南上长安还是西入蜀地,九宁都不忘顺手解救沿路百姓,借以笼络民心。她命身边亲随绘制了许多地图分送给难民,为他们指明道路,这些宝贵的地图在难民中间辗转流传,从东到西,自南到北。她不需要亲自走遍大江南北,只要是难民到达的地方,都能听到她的故事。
  还有,九宁是个美人,还是一个年纪轻轻、身世离奇、出身高贵、无私救济百姓、为救出兄长东奔西走的美人。
  这样的美人,百姓怎么会不爱?
  所以,在民心这一点上,李曦已经输得彻彻底底。
  现在九宁身后有武宗给她留下的亲兵,有她的属下悄无声息为她招纳收编的几万人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