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系统逼我做圣母-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蜀地远离中原,虽然能割据一方,但没办法对中原造成威胁,只能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无法继续壮大。
  想要“出门”去中原逛一逛,蜀地政权必须开门,而且要把这门掌握在自己手中。
  汉中就是蜀地的北大门,扼守川蜀咽喉要道,进可攻关中平原、直接威胁京畿,退可守蜀中,可以说就是整个蜀地的大门,是入蜀的必经之路。
  当年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局势,就着重强调了汉中的重要性。刘备建立蜀国,必须牢牢守住两个大门,一个是北面的汉中,一个是东面的荆州,有这两个大门,蜀中就可以在割据一方的同时占据对曹魏和孙吴的主动权。
  后来诸葛亮就是以汉中作为北伐的重要据点。
  九宁并不满足于龟缩蜀地,她需要往外扩张势力。
  荆州、鄂州、江州几地关系盘根错节,她和江州周家、鄂州周嘉行关系微妙,现在周嘉行正和契丹作战,江州周家态度模糊,她绝对不会在这种关键时刻去打荆州的主意,自然首先考虑汉中。
  拿下阆州、兴元,从汉中出兵凤翔,轻而易举。
  李昭理清思绪,心口噗通噗通,跳得厉害。
  蜀地在九宁的掌控之下,南面诸节镇虽然富可敌国而且割据已久,但是真正能够威胁到中原政权的淮南已经被九宁划到周嘉行名下,其他几地节镇皆不成气候,而中原现在两大势力形成鼎立局面——河东李元宗和后起之秀周嘉行。
  改朝换代的不一定是这两个人,但是改朝换代之后有能力平定乱世的,只有他们二人。
  当初在成都府,九宁拟好诏书,迫使李曦盖印,让周嘉行兼领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淮南节度使,加中书令衔,赐铁券,举世震惊。不过当时众人关注的是周嘉行从此摆脱不尴不尬的出身,正式得到朝廷的承认,并没有深思为什么让他兼领淮南节度使——那会儿淮南乱成一锅粥,朝廷给谁都行,反正当地将领都是土皇帝,根本不把朝廷的诏书当回事。
  现在再看……周嘉行一步步往南、往东蚕食吞并周围节镇,九宁控制蜀地和京畿西面,河东、宣武被包围在中间,如果周嘉行和九宁合作,李元宗必然腹背受敌。
  他们俩为什么会这么默契?
  原以为九宁离开周嘉行,他们应该疏远了才对,毕竟一年多没见,两人的身份都变了,而且还有一个江州周家横亘在他们之间……
  李昭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推开舆图,霍然站起身。
  他快步走出寝殿,往望仙台走去。
  皇帝跑了,权贵也跑了一大半,长安衙署早已废置,现在留守的官员都住在宫城内。宫中几大主殿曾被大火焚烧,局势混乱,来不及修缮,武宗在世时常去望仙台观星,卢公等人的住处和望仙台离得不远,大家商议大事时就选在望仙台旁边的廊芜里。
  李昭赶到时,卢公刚好从里面走出来,正侧头和身边几个年轻官员说话。
  袁霆退兵,饱经忧患的长安终于可以暂时喘口气。
  和前些天的惶惶不安、忧心忡忡不同,此刻众官员神色轻松,卢公也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
  李昭走上前。
  明间里面传出脚步声,九宁在亲随的簇拥中慢慢走出来。
  看到她,卢公立刻摆摆手,示意学生们不要说话。
  众官员赶紧止住话头,一并连呼吸也止住了,默默地看着九宁。
  九宁嘴角轻翘,脚步不停,含笑朝卢公和其他人颔首致意,转身往内宫的方向走去。
  肩披白氅、腰佩弯刀的亲随们拔步跟上她,簇拥她走下长阶。
  卢公手拄兽首铜杖,目送九宁走远,收回视线,转头,看着李昭。
  “大王,你猜凤翔节度使为什么会突然退兵?”
  李昭望着远处九宁的背影,“有人占了凤翔?”
  卢公:“不错。”
  李昭:“是杨昌的人?”
  卢公叹息一声,“不,是公主的人。”
  李昭沉默。
  卢公:“刚才公主告诉我,凤翔已经易主了。”
  ……
  凤翔府是袁霆的老巢。
  关中地区的节镇实力不如袁霆,大多依附于他。长安没有多少兵马,而兵强马壮的李元宗和周嘉行合围契丹军,都快打到云州去了,离得太远,管不到长安。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眼下关中袁霆实力最强,所以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敢堂而皇之率兵攻打长安,要求九宁下嫁。
  能和他作对的无暇多管,有这个闲心的不敢和他作对,袁霆自以为抓住最好的时机,非常得意,连发几道檄文,据说连婚期都定好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会有一支军队突然从西南面杀出来,如神兵天降,直接灭了他的老巢。
  趁九宁出川、吸引袁霆的注意力,杨昌那边分兵往北,走汉中取凤翔,然后继续往长安而来。消息传到袁霆耳朵里,他心急如焚,忍痛舍弃长安这块大肥肉,退兵掉头回凤翔。
  ……
  李昭猜到有人围魏救赵,逼袁霆退兵。
  但他以为攻占凤翔的必定是杨昌,可卢公却说是九宁的人。
  炎延在长安,九宁的部曲中还有和炎延一样能领兵打仗的将才?
  卢公捋须,沉声道:“大王……杨节度使听命于公主。”
  李昭眼皮跳了几下,明白了。
  不管攻占凤翔的是杨节度使的人还是蜀地其他将领——现在他们都算是九宁的人。
  天气渐渐回暖,积雪在日光照射下慢慢融化。
  侧耳细听,能听到阶前、檐下雪水汩汩流动的声音。
  卢公缓步走出长廊,道:“大王,你看……公主回京兆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做好攻打凤翔的准备?”
  李昭轻咳了几声,哑声说:“不……她没回京兆时,就打算好了。”
  如果不是提前布置好计划,时间不可能配合得这么好。蜀地道路艰难,出兵和粮草的运送是一大难题,所以蜀地政权只能自守一方,如果中原政权举兵攻打,蜀地政权基本没什么胜算。九宁身在长安,就算能送信回西川求救,杨昌也不肯能在短短一个月内派兵攻占凤翔。
  也就是说,九宁从成都府出发时,早已经派人去攻打阆州、兴元,然后攻汉中,取凤翔。
  她这些天不理会袁霆的挑衅,说不定只是拖住袁霆的手段之一。
  难怪她从容镇定,不急着朝各地节镇求救。
  因为她不需要。
  两人都沉默下来。
  卢公眸光闪烁,忽然幽幽道:“大王……如今长安之危已解,公主搅乱关中局势,袁霆带兵返回凤翔,肯定也讨不了好,只能转而去抢占其他节镇的地盘……京畿稳定下来……”
  李昭凝望朱红宫墙之上苍蓝的天空,接着他的话道:“京畿稳定下来了,该接圣人回京……”
  卢公叹口气。
  谁去接李曦?接回来以后又该怎么平衡李曦和公主呢?
  官员们会选择效忠谁?
  懦弱无用但却是正统的李曦?还是身为女子的公主?
  卢公发现自己竟然一时拿不定主意。
  他低头轻轻摩挲铜杖兽首,不经意扫一眼李昭,意外地发现雍王和自己一样神情凝重,似乎也在犹豫。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两名宫人跑出长廊,蹑手蹑脚靠近。
  太后找不同的人求证,得知凤翔节度使果真退兵,喜不自胜,要见李昭。
  李昭和卢公作别,转身去太后寝宫。
  后宫一改前些时的愁云惨淡,一片喜气洋洋。
  宫人走路时脚步轻快,公主、妃嫔们脸上堆满洋溢不住的笑意。
  太后也露了笑脸,不过眉宇间依旧蕴满愁闷抑郁。
  李昭告诉她袁霆确实退兵了,并且他被人抄了老底,为避免被吞并的命运,只能先下手为强,去抢其他人的地盘,关中各大节镇忙于自保,短时间内,没有人敢打长安的主意。
  太后又惊又骇,“蜀地的杨节度使派兵占了凤翔?这事和长公主有关?”
  李昭没答。
  屏风后面宝光闪烁,公主、后妃小声讨论着什么,说话间发出窸窸窣窣的细碎响声。
  太后沉默了很久。
  “檀奴……我若想将你的妹妹们许婚于节镇,比如李司空或者那个周使君,你看如何?”
  李昭瞳孔猛地一缩。
  太后接着道:“你的这些妹妹正值青春年少,花骨朵一样的年纪……得早点为她们打算,既是让她们有个归宿,也能为朝廷分忧,你和卢公商量商量,若有合适的人选,尽早把事情定下。”
  李昭咳了一声,打断太后的话,“周使君不行。”
  太后怔了怔。
  李昭一字字道:“谁都可以,唯独周嘉行不行。”
  太后苦笑,“我明白了。”
  她没有多问。
  李昭告退出去。
  他刚走出隔间,几位公主忍耐不住,从屏风后走出,扑到太后跟前,“阿娘,既然凤翔节度使退兵了,京畿也太平下来了,为什么您还急着把我们嫁出去?”
  长平公主小心翼翼地扫视一圈,声音压得很低:“是不是因为我们得罪了长公主,阿娘怕长公主会报复我们,所以急着给我们许婚?”
  太后眉心紧拧,低声呵斥长平公主:“糊涂!”
  长平公主吓得哆嗦一下,眼圈泛红,委屈极了。
  太后叹口气,搂住长平公主的肩膀,让她上榻挨着自己坐。
  “儿啊……覆巢之下无完卵,这次凤翔节度使只差一步就能攻破宫门,没有长公主及时赶来,我们早就成了孤魂野鬼……现在京兆安定下来,自然得抓紧为你们筹谋……”
  太后已经看透了,儿子李曦靠不住,满朝文武也靠不住,雍王心有余而力不逮,皇室连最后一点脸面都保不住。
  这一次他们命大,死里逃生,再有下一次呢?
  如果不幸落入乱军之手……连求死自保贞洁都不能,又该怎么办?
  太后这些年忍辱偷生,身为太后,却处处受辖制,早已看淡生死。
  可她不忍自己的女儿们早早死去。
  她们还年轻呐!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