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此,不禁叹了口气,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最残酷的,战场上兵将们尸山血海,黎民百姓也遭了池鱼之殃,有道是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啊,战乱时期人如蝼蚁,顷刻间便会覆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是平常事,真不知为什么总是挑起战祸,和平共处不好吗?
杜若心中感叹,不自觉嘟囔了出来,忽听一个稚嫩的声音道:“不是我大宋要挑起战祸,是那些辽人明明已奉我大宋为主却起了不臣之心,扰乱边境,屠我百姓,只等我大军一至,必将逆贼挫骨扬灰,方解此恨。”说的咬牙切齿,却因声音稚嫩反倒透出几分滑稽可笑,像是小孩子撒狠一般。
杜若忍不住在心里翻了白眼,明明是秀美可爱的小正太一枚,却非要说这些大人的狠话,可见皇家的教育真成问题。
杜若一向认为多大年纪就该干多大年纪的事儿,才四岁的小子,该干的事儿就是玩,想怎么玩怎么玩,掏掏鸟窝,斗斗蛐蛐,哪怕上房揭瓦都是应该的,至于这些军国大事根本不是小孩子该关心的,更遑论,还这般咬牙切齿的要把辽人挫骨扬灰了,听着颇有些可笑。
小正太见杜若脸上有笑意,板起一张小脸不满的道:“师娘笑什么?”
杜若:“我笑你小小个人儿,竟说大人话。”
慕容泓执拗的道:“阿泓说的不对吗?”
杜若见小家伙一脸不忿,打算好心的给他上一趟政治课,伸手点点他的额头:“这事情都是两面的,你是大宋的皇子,站在大宋皇子的立场上,这么说并没有错,对你来说,侵犯大宋的就是不臣的逆贼,可是假如换个立场想想便不一样了。”
慕容泓愣了愣:“换个立场?”
杜若见小家伙一脸狐疑的神色,略想了想道:“你对辽国知道多少?”
慕容泓道:“辽国是如今我大宋最具威胁的外邦,因此也是师傅们平日里授课的重点,从辽国的起源,民族特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会详尽的讲解,辽人起源于草原,是游牧民族,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放牧牛羊是他们基本的生存方式,师娘问这些何意?”
杜若:“既然是放牧是他们的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注定了不会安稳,放牧不像种田,种田虽也有旱涝之灾,却并非年年都会遭灾,总的来说还是风调雨顺的年头居多,且大宋地大物博,田地多广,便有闹灾的朝廷也可赈济,只要不是全国都闹了灾,老百姓便有活路,但辽人却不同,他们靠的是那些牛羊,一场雪灾过后,牛羊就不知死多少,牛羊死了就没了裹腹的吃食,你想想如果你是这些辽人,眼瞅都活不下去了,一抬头却发现邻居家粮食满仓,牛羊成群的会如何?”
慕容泓呆呆看着杜若,师娘说的这些话听起来很是荒谬,可仔细想想却又觉颇有道理,如果自己是那些辽人,不用想也知道必然去抢邻居的粮食牛羊,毕竟得活下去,就不能饿死,忽的明白过来那些辽人为什么搁几年便会发动战争侵扰大宋,就像这次,听说去年草原上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牛羊死了不知多少,没了牛羊就没了吃食,那些辽人想活着便只有一条路,抢,而大宋作为辽国富庶的邻居,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第95章 现成的例子
在那些饿狼一般的辽人眼中,宋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是老天赐予的最丰饶的草场,只要肚子饿了就会来抢夺一番,以己度人,若自己是辽人为了活下去也能抢夺。
越想慕容泓越发觉得师娘的话实在很有道理,只不过若辽人抢掠的有道理,那么如今大宋难道就活该被抢不成。
杜若见小家伙半天不吭声,不免好奇的侧头看去,却见小家伙眉头皱的紧紧,眼里除了刚的愤怒之外又添了矛盾迷茫,秀美的小脸上染上些许忧色,瞧着着实叫人心疼。
杜若忽有些后悔,没事给小家伙上什么政治课啊,反倒惹的小家伙发起愁来。
正后悔,小家伙倒是说话了:“师娘的话虽有道理,可我大宋百姓何辜,平白被辽人劫掠,难道辽人侵我大宋疆土杀我大宋百姓就是对的不成。”
杜若眨眨眼:“这个不好做定论,立场不同对错亦不同,站在大宋的立场上,平白被劫掠自是对辽人恨之入骨,而站在辽人的角度,若不抢夺便只能冻饿而死,所以实难说谁对谁错,立场不同而已。”见小家伙一脸震惊的看着自己,眼里充满疑色,莫不是以为自己是辽国的奸细了吧。
这可不妙,杜若咳嗽了一声:“这些国家大事,岂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能胡乱评说的,倒让四皇子笑话了。”
杜若本想借着这话就坡下驴,哪想小家伙却十分执拗,颇认真的摇摇头:“阿泓年纪虽小,却也知道师娘这些话并非胡言,是真有道理的,且父皇曾教导阿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要有道理的话当多听才是。”
杜若微愣了愣,心道看起来这小正太是板上钉钉的下任君主了,虽未立太子,却早已被当成了储君教育。
杜若愣神的功夫却听小家伙长长叹了口气道:“师傅说百姓没什么太多的想头,就盼着能过一辈子安生日子,若天下太平永无战事不仅是百姓之福,也是我大宋之福,只是宋辽比邻二居,屡屡侵扰大宋,打退了,消停不了几年,一旦辽国遭了灾,便又会兴兵劫掠,每每战事一起父皇思及边境的百姓,便常彻夜难眠。”
小小的人儿一脸的忧愁,才不过四岁的小家伙满嘴里都是忧国忧民的愁思,本该最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因出身皇家,又被当成储君教育,这么个小小的人儿背负了整个大宋百姓的生计,瞧着既可笑又让人心疼。
杜若忽然觉得其实老天格外公平,小家伙出身贵重,大约从落生便被当成储君寄予厚望,外人看到的只是无上的尊贵,却忽略了小家伙肩上背负的重担,才不过四岁既要学文又要习武,还需知道百姓疾苦,想想都累得慌,依着杜若想,投生在皇家倒还不如当个寻常百姓家的小子更快活些。
只不过私心里作为大宋的百姓,杜若又觉小家伙如此小的年纪便知道忧国忧民,着实难得,想来以后必是一位贤德爱民的明君,在这样的封建王朝,老百姓最大的运气便是摊上一位明君,只要君王贤德,百姓便能过上安生日子,而自己作为如今大宋百姓的一份子,自然也一样,所以有机会为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的时候,绝不能错过。
想到此,便一改之前想就坡下驴的想法,而是把旁边的板凳挪了过来,拉了小家伙道:“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大宋正因富庶,百姓无饥馁之忧,方被誉为礼仪之邦,而辽人被称为蛮夷之国,若辽人也与我大宋一般过上安生富足的日子,不会三五不时的饿肚子,到了那时便上位者为了一己私心想兴兵,只怕百姓也不会答应。”
慕容泓眼睛一亮,欢喜起来,嘴角微扬露出一个笑容,那张秀美的小脸便如那春日下盛开的桃花一般,瞧得杜若都恨不能扑过去亲一口,当然杜若只能在心里想想,身份摆在那儿,杜若也不能太过造次,琢磨着退而求其次,回头在自己儿子身上找补找补也算聊胜于无了。
只不过小家伙的笑容只维持了一瞬便收了起来,又堆满了愁云摇着小脑袋道:“可是辽国跟我大宋不同,我大宋有田地可以耕种,春播秋收,风调雨顺,有了收成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富庶,而辽国虽有望不到边际的草场,却只能放牧为生,一旦冬天下场大雪,牛羊死了衣食便也没了着落,正因如此才屡有战祸。”
杜若想了想:“那就发展一下副业好了。”
慕容泓愕然看着她:“副业?什么副业?”
杜若:“副业就是正经生计之外的法子,例如可以跟辽人做生意,收购牧人手里的羊毛,奶制品,药材等等,还能试着帮辽人耕种,如此一来牧人的收入多了,有了存项,便真闹了灾荒,也不至于挨不过去,只要不是连年闹灾,总是能活人的,只要能活下去,想必辽人也愿意打仗,毕竟这仗打起来,死的不只是我大宋的百姓,那些辽兵也是血肉之躯,挨上一刀子,也一样活不成。”
慕容泓:“师娘说的这个法子便可行,但奶制品药材也还罢了,那些羊毛我们收来做什么,还有耕种,师娘大约不知,辽国那边儿的地里只能长草,是种不活庄稼的。”
杜若此刻终于感觉到了作为一个现代人的优势,即便眼前这个小人精脑子里的观念也是僵的,谁说牧人只能放牧不能种地了,麦子大米种不活,不会种别的吗,自己怎么记得后世里最好的土豆山药萝卜什么的都产自草原呢。
只是这些跟小家伙说只怕说不通,而且杜若也还没弄清楚这里到底有没有土豆山药一类的东西,贸然开口只怕不好圆场,需寻个身边的实例才好。
忽抬头瞧见不远处的药田里的白芨草,开着一丛丛紫色的小花,这是上个月从紫花村移过来的,只是在将军山上远不如檀洲的长势好,也不知苏铭怎么想的,大老远移这些白芨过来做甚。
不过如今倒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第96章 有喜事了
想到此,杜若便指了指篱笆外的药田道:“那些开着紫花的是白芨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故此对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等症有奇效,尤其这种开紫花的药效更佳,这紫花白芨在檀洲便如道旁的野草一般随处可见,只随便找块地落下药种便能收获最好的白芨,可你瞧一旦挪到将军山来,即便这么多人每日里锄草松土的精心打理,依旧远不如檀洲时长得旺盛。”
慕容泓盯着那些紫花瞧了一会儿道:“师娘是说辽地可种白芨草。”
杜若:“不止白芨,辽地尚有许多珍贵的药材,只是辽人不识把好好的药材当成了野草,说到羊毛,可以织毯做衣裳啊,既挡风又御寒。”
慕容泓小脑袋摇的卜楞鼓一样:“师娘不知,这羊毛粗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