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这么说,但蒋锡心里明白,后宫女子哪个不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还不照样一生无子?蒋梅华进宫两年才好容易怀上这一胎,却又小产了。明年宫里又要选秀,再进去一批十五六岁的少女,蒋梅华说不得就会被皇帝忘了,再想有孕只怕难上加难。
然而这话却是说不出口的。蒋锡只有摇了摇头,心想长房这位大哥蒋钧也实在狠心,竟能把女儿送进宫里去,若换了是他,是万万舍不得桃华到那种地方去搏个出头的。
须知蒋钧也不过是个从五品,蒋梅华纵然选进了宫里,也只能封个低位的美人,还要居于香延宫偏殿,受于昭容的管辖,更不必说上头还有多少的高位宫妃乃至皇后了。好好的女儿,本可以嫁去人家做正经的主母,如今却连被人害得小产都只能忍气吞声,真是何苦来。
不过这些念头蒋锡也不过是在心里转转。蒋梅华毕竟是长房的女儿,婚姻大事父母之命,轮不到他这个隔房叔叔来指手画脚,因此只是略略一感慨,便将药材收拾起来,又备了些无锡特产,将八宝送上了回京城的船。
这一番忙碌把大家都折腾得不轻,尤其还是为了蒋梅华小产,真是让人忙也打不起精神来。一送走了八宝,一家子都有些蔫蔫的。曹氏忍不住先道:”老爷,婕妤娘娘那事儿——皇上就真的不管?”
蒋锡摆了摆手:”你不懂。下手的是皇后,又无实证,让皇上怎么管?”
曹氏忿忿道:”皇后难道就敢不听皇上的?谋害子嗣,这是大罪啊。”
蒋锡苦笑道:”你说的那是寻常人家。别忘了,就是寻常人家,若主母娘家强盛,谋一个妾室所出的子嗣,也未必就会怎样。何况后族势大,想当年先帝得位,就是借了后族之力;当今登基,又是因他自小就被养在太后膝下的缘故。皇后又是太后侄女,是太后亲自挑的,即使有什么差错,皇上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何况皇上还年轻,并不愁后头没有子女,梅姐儿肚里又只是个胎儿,比已然落生的皇子又不同了。”
后族得势,追溯起来真是年代久远。当初先帝在诸皇子中并不起眼,上有东宫太子,下有得宠幼弟,无论如何也数不到他。然而当时还只是礼部侍郎的于阁老硬是慧眼识珠,将女儿嫁与了他——当然也可能只是奉了皇命嫁女,不得不成了一家子。
后来就有了夺储大战。不得宠的皇后和太子,对上得宠的贵妃与幼皇子,双方各出手段,最后闹了个两败俱伤,让先帝被不动声色的于家推上了帝位,于家自己当然也借着从龙之功与外戚之利一跃而占据了朝堂中的重要位置。
可惜太后子女缘不厚,只生了一个公主还在襁褓中就夭折了,最终她只能抱养了自己宫中一个宫女所生之子,就是如今的皇帝了。
虽说今上出身低微,但既然养在中宫,就比别人多了一份儿尊贵,最终在于家支持之下再次顺利入主东宫并继承了帝位。
于家两次从龙,权势已经算得一时无两。不但于侍郎变成了于阁老,门生故吏,家中儿孙,更是遍布朝堂。且今上刚一登基,前头的王妃便因病而去,太后立即为他择了于家女为妻,便是当今皇后了。
说起来皇后得算继室,然而前头的王妃命薄,还没等被册封便故去,因此皇后虽为继室,却是元后,其尊贵并不下于原配。只可惜她的子女缘比她的姑姑还要不如,受封至今十年,仍旧未曾有孕过,就连整个后宫之中,也只有于昭容生了一个小公主。
有这样的家世身份,皇后在后宫自然是横着走的,别说蒋梅华只是个婕妤,就算是当年淑妃落胎,她娘家父亲还是兵部侍郎呢,也一样只能一言不发。
曹氏并不知道这许多事,闻言不由抽了口冷气:”这么说,若是皇后娘娘不肯叫人生孩子……”
蒋锡点了点头:”你知道就罢,万不可到外头去说。”
曹氏哪有这个胆子到外头去议论皇后,也是这次蒋梅华落胎,她一时气愤而已,听了蒋锡的话早已缩了:”妾身绝不出去乱说,燕姐儿也不会的。”说着,看了桃华一眼,”桃姐儿在外头的时候多,也,也要谨慎。”
桃华淡淡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只是,爹爹,看来大姐姐这次怀的怕是个男胎吧?”
蒋锡轻咳了一声:”胎儿尚在腹中,也做不得十分准。”
曹氏这次倒听懂了。做不得十分准,就是说多半还是准的。无锡本地就有些经验丰富的郎中,可从脉相上辨别胎儿男女,太医院里都是精挑细选的人才,难道还不如外头的郎中不成?也就是说,蒋梅华的小产,很可能是因为她怀的是个男胎。或者说,皇后已经是摆明车马,不许妃嫔们生下皇子了。
蒋锡摆了摆手,正欲换个话题,薄荷拿着张帖子从外头进来:”姑娘,是苏夫人送来的,请您明日同去游惠山寺。”
”游惠山寺?”桃华倒诧异起来,”苏夫人身孕未满三个月,怎么想起游惠山寺了?”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一胎,还不跟宝贝似的养着,倒要去寺里了,就算是上香还愿,也可以等到三个月之后啊。
苏夫人真不愿意现在去游什么惠山寺,无奈南华郡主那天说了要去之后,没几天就下了帖子请她同游,说是正好去惠山寺上香,也让菩萨保佑她一举得男。
这可真难住了苏夫人。说起来没有人会如此不识相地邀请一个孕妇出门,然而这位可是南华郡主,太后面前的红人,当今皇上的堂妹。苏家纵然在京里有些身家,也万万得罪不起。
南华郡主为何有此举动,苏夫人也知道。她的长子江恒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仍旧没有一子半女,南华郡主此次出门,说是寻夫,实则一路过来,将能拜的菩萨都拜了,分明就是来求子的。她大约是觉得苏夫人也是嫁人多年一朝有孕,所以扯了苏夫人同去上香,让江大夫人文氏也沾沾喜气的意思。至于说苏夫人本人是否愿意,却全然不在她考虑之内了。
若依着苏县令的意思,就要推辞。成婚几年才头次有孕,任什么也没有这个孩子重要。然而苏夫人思忖再三,还是答应了。
她自有孕之后,身子一直不错,请了郎中来诊脉,也说胎象稳固。如此一来,就不能以身子不适为借口推辞。若是直说有孕在身不宜出门——南华郡主明知她有孕还下帖子相请,又岂是个肯讲道理的人呢?若是惹恼了她,回头在太后面前说起苏家的坏话,那时候不单是苏县令前途受阻,就是在整个苏家,她也成了罪人了。
”这位郡主也太……”曹氏说了半句话,想起皇后的肆意妄为,又缩了回去。
”好在苏夫人身子不错,这一胎也安稳,惠山寺虽远了一点,仔细着些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事。”桃华已经猜到了,苏夫人请她同游,就是为了一路上有人照顾。丫鬟们虽周到,但毕竟不通医术,万一有什么不妥,她们也束手无策。可如果真要请个郎中随行,又未免太扎南华郡主的眼了。思来想去,也只有桃华最合适。
虽说桃华这几年管着蒋家药堂,苏夫人也有所耳闻,但素来也只觉得她能看账管事罢了。直到她在婆母寿宴上被桃华诊出有孕,且言语分明字字中的,才疑心起桃华或许真懂医术,因而叫下人去悄悄打听了一下。
这一打听不得了,原来就在今年,一名去蒋家药堂抓药的病人,被桃华看出是诊错了病开错了方。这可不是瞎猫能撞上的死耗子了。苏夫人虽嘱咐了下人不得出去乱传,心里却信了桃华定是得了蒋家真传的。
因此这回推不掉南华郡主的邀约,她便想到了桃华。
”给苏夫人回话,就说我明日一早就去苏家。”桃华吩咐完薄荷,又低声加了一句,”去药堂借一副银针来。”上辈子她离开家的时候,针灸术才学了两年而已,并不精通。不过万一苏夫人动了胎气,扎一针救救急还是可以的。
南华郡主这行为实在不大有规矩,然而她身份尊贵,苏夫人都不敢推辞,蒋家除了感叹几句也毫无办法,只能备了几样药给桃华带着,第二日一早去了苏家。
苏夫人见了桃华颇有些惭愧:”实在是——”叫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来照顾她肚里的胎儿,实在是有损姑娘家的名声。
桃华大大方方摆了摆手:”夫人快别这么说,身子要紧。那马车里可厚厚放了垫子?夫人放宽心,不必紧张。有孕也并不是不能出门,只要夫人自己注意些,若有不适,立刻告诉我。”
苏夫人拉着她的手连连道谢,转头就叫落梅:”把那支桂花钗拿来。”
落梅早就备好,立刻托上个扁匣,里头却是一枝玉钗。通体青白,钗头上却有一大块黄色玉皮,恰好雕成一枝桂花。本是一块有杂色的玉,经匠人巧心雕琢,却成了这般精致传神的钗子。钗身光滑润泽,显然主人十分心爱,经常摩挲所致。
苏夫人不管桃华推辞,亲手将钗子给她插上,左右端详笑道:”虽说还未到八月里,也不算不应景了。何况也配你这条裙子。”
桃华今天穿了件宝蓝色夹袄,下头一条浅黄色裙子,的确跟这钗头上的桂花颜色有些相似。苏夫人紧握了她的手不让她将钗子取下来,郑重道:”你若这样客气,我也不敢劳动你了。再耽搁下去,只怕赶去郡主那边也要迟了。”
桃华只得谢了,两人上了马车,便往驿馆那边去。
南华郡主的马车是早已备好,宽大华丽,在驿馆门口引得来往行人都不禁注目。只是郡主还在驿馆之中,苏夫人少不得又要下了马车,带着桃华进去行礼。
南华郡主见了桃华倒有些兴趣:”这是哪里来的漂亮小姑娘?莫非是你妹妹不成?”
苏夫人忙欠身笑道:”说是妹妹,亦无不可。”将当初苏老夫人路上不适,被蒋家所救之事简单说了几句,又道,”前些日子她为着父亲出行在寺里许了愿,这次正要去还愿。妾身是个闷葫芦,想着她会说笑,便大胆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