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却是笑得仿佛全不知晓,很随意地摆摆手:“那些闲事,朕也懒得理会,就由他自己折腾去吧,若再说不好,他自己选的人,却怪不到内务府头上了。”
    太后含糊地答应了一声,心里呯呯乱跳,几乎想现在就把这话给于阁老传过去。之前他们一直觉得,有安郡王在,皇帝就会跟于家站在一起,毕竟安郡王是他皇位的最大威胁,身后又有西北十万精兵。
    可现在她突然想到,倘若皇帝觉得自己皇位稳固,安郡王不可能再与他争位了呢?那时候对手也能变成助力,只要他们有共同的敌手就行。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天下如此,皇室之中,更是如此。
    而这个共同的敌手是谁?毫无疑问只有于家!这些年来在朝堂上是于家的门生故旧把持,后宫之中又是于家的女儿掌握,当初只觉得这般才能让于家地位稳固,现在想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皇帝心里难道就没有怨恨么?
    怨恨当然是有的,只是因为皇帝未曾表示出来,太后便未曾放在心上。或者说得更坦白残忍一些,只因为皇帝并没有将这种怨恨付诸行动的能力,所以太后便视而不见了。但是皇帝毕竟已经不是当年十八岁刚刚登上皇位,还需要人在背后扶持的那个年轻人了,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渐渐要脱离开于家的掌握,假如这时候于家反而把手攥得更紧,那结果会有两种:第一,他们可以重新掌握住皇帝,第二,就是皇帝更加用力反抗。现在,皇帝选择的是哪一种呢?他会为了摆脱于家,宁愿去相信安郡王吗?
    太后越想越深,手里还拉着崔幼婉的手,却把她给忘记了。皇帝也像根本没看见崔幼婉似的,满面含笑坐着,只把个崔幼婉半弯着身子晾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幸好旁边还有个皇后。方才关于王府长史的话她是根本没往心里去的,或许即使听进去了,也根本想不到其中有什么深意,只是看着太后忽然不提这侧妃的事了,心里着急起来,便欠了欠身笑道:“王府长史虽说是总管王府事务的,可终究不好管到后宅里去,更不能贴身伺候安郡王。妾身听说,安郡王这次回京,身边原有的贴身丫鬟都没跟来,这可不成啊。”
    皇后其实在娘家的时候也没少读书的。于家在立太子之前就谋划过未来的皇后之位,家里几个适龄的女孩儿虽不敢说是自幼就按照皇后的标准来教导,也是读过不少原不该女孩儿来读的书。譬如说本朝的官职什么的,皇后也是能如数家珍的,说起王府长史的责任倒是半点没错。
    皇帝也就半转过身子来对着她,淡淡地道:“郡王府里,难道还少了丫鬟不成?”
    “皇上不知,这原用惯的贴身丫鬟,照料起来自然是周到,若是换了人,连主子的喜好怕都不知,如何能好生伺候呢?”皇后一听皇帝说这话就来气,勉强笑道,“再加上安郡王妃要替皇上去管这种痘大事,就更顾不上后宅了,恐怕少不了有怠慢安郡王之处呢。所以母后想着挑个合适的人过去立为侧妃,管一管王府庶务,也是替安郡王妃分忧。如此一来,安郡王有人伺候,郡王妃也能无后顾之忧,一心替国计民生出力,岂不两全其美呢?”
    这话说得倒也漂亮,可见皇后若是肯用点心思,还是能说点场面话的。至少皇帝一时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她,只能瞧了她一眼道:“皇后有心了。只是安郡王自己尚未提过此事,何况他娶了正妃不久,立侧妃倒也不急。”
    这话说得别有一番意味,然而皇后若是不想看人脸色的时候,简直就是有自动隔绝的能力,径自道:“这话安郡王怎么好自己提的,自然是母后先替他们想在了前头。皇上看崔家姑娘如何?方才说过话的,母后喜她温柔大方,又通读书,又会管家理事,正是好人选呢。”
    皇帝这时候才瞥了崔幼婉一眼,微微皱眉:“崔知府尚未过头七……”
    崔幼婉被这一眼看得一阵脸热。她又何尝不知,父亲热孝未满就谈婚论嫁,这种事放到外头去说总归是站不大住脚的。按理说这种事该是崔夫人与太后商议,她本人只该表示父亲过世伤心欲绝,无论如何也要守孝三年才肯谈婚嫁之事才对。自然太后召她进宫她不敢不来,然而皇帝这一眼简直是扒了她的脸皮,这一刻只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可钻。
    太后连忙拍了拍她的手,嗔道:“皇帝怎么当着这孩子的面说这个。她失了父亲,正是伤心的时候。可是时间不等人,她都及笄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定亲,三年之后就十八了,还能找什么合适的人家?崔知府为国捐躯,皇帝对他的家眷自然应该好生照料,给这孩子安排个归宿,岂不是最能告慰地下之人?这孩子实在是个好的,我原还想在于家子弟里头挑一个,只是见了才知道,那一个个不成器的,哪里配得上呢?想来想去,她姐姐从前是先帝指给安郡王的,只可惜早早的去了,如今把妹妹嫁过去,也算是了了先帝的心愿,称得上一段佳话。再者这会儿安郡王府正缺一个能帮着蒋氏分担的,依我说,就叫内务府准备起来,等过了七七,把人接进府去吧。”
    说着,她就转头去看桃华:“蒋氏,你不会不愿意吧?”
    皇后在旁边迫不及待地补了一句:“母后都定了此事,谁敢不听?”她突然之间灵光一闪,福至心灵地接了一句,“何况蒋药师那样的人家,想也养不出这样不容人的女儿来,否则皇上当初又何必指了她做正妃呢。”
    愿意你个大头鬼!桃华在心里默默地骂了一句。但不得不说,皇后最后这句话算是够聪明。无论桃华本人怎么不在意,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妒为七出之条,若是她传出妒嫉的名声,连蒋锡都要落个教女无方的名声。
    皇帝微微皱了皱眉。当初明明是太后设计要让沈数娶蒋氏的,皇后却倒打一耙,把这事儿栽到了他头上,还借着他来压蒋氏。然而当着这许多人,他也不能拿出真相来反驳。正想要说句什么,桃华已经笑了笑道:“既然母后看中了崔二姑娘,只要崔家愿意,我自然没有不愿的道理。”
    崔幼婉心中一阵狂喜,却见桃华似笑非笑地瞥着她的母亲,悠悠地道:“毕竟崔大姑娘知道了也会高兴吧……”
    桃华第一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崔幼婉一心都在等待答案,紧张得根本没有注意她话里的端倪。现在心愿得偿,兴奋之余她终于听出了桃华话里的意思,陡然之间后背就浮上了一层细汗——崔大姑娘,她的姐姐,已经报了暴病而亡的前准郡王妃,现在还在她家里呢!
    难道说,安郡王妃已经知道姐姐没有死?崔幼婉只觉得后背上的汗仿佛变成了一根根的细针,扎得她坐立难安。她下意识地向崔夫人看过去,却见崔夫人目光也是游移不定,显然也有些慌了。
    崔幼婉试图安慰自己这只是多心而已。崔秀婉在猎场私逃的时候,蒋氏已经动身前往蓝田去治疫了,根本不可能知道。而崔秀婉回来得更是突然,除非蒋氏有人日日夜夜地盯着崔家,否则崔秀婉今早才进城,蒋氏万不可能消息如此灵通的。
    别怕,别怕。崔幼婉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捏着丝帕的手指却连指节都发白了。
    太后倒因为桃华痛快的答应而有些惊讶,虽然她早就确信自己今天肯定是胜利者,但也没想到能赢得这般轻易,尤其是皇帝还过来了。蒋氏难道不是应该让皇帝替她回绝了此事吗?
    不过这惊讶也就是一掠便过去了,本来么,她既是太后,又是蒋氏的婆母,给沈数纳一个侧妃,蒋氏还敢违抗不成?饶她有百般借口,也不过是徒劳罢了,倒不如现在这样痛快应下,还博一个好名声。
    “既是这样,叫内务府这就置办起来吧,虽说是侧妃,也是有正经封诰的,崔知府又是为国捐躯,依我看,就按亲王侧妃的定例来吧。”太后又补了一句,拿起方才充做见面礼的一枝玉钗,亲手给崔幼婉插在了发间,“等择定了吉日,我再添妆。”
    郡王侧妃与亲王侧妃从诰封品级上来说都是正四品,然而定例上却是不同的,太后让崔幼婉用亲王侧妃的礼制,从大面上来看并不逾制,却是特别的优待。尤其又说到添妆——桃华成婚的时候,太后尚且没有给这个正经儿媳添妆,如今给一个侧妃添妆,简直是明晃晃地偏袒了。
    陆盈在座位上咬住了嘴唇。后宅之事本来就是东风西风,根本没个安宁,如今太后这样支持一个侧妃,可想而知安郡王府不会有什么安宁日子过了。
    桃华倒是笑眯眯的完全不在意的样子。皇后在旁边看了,只觉她是强颜欢笑,心里顿时痛快起来,大方地跟着太后道:“到时候本宫也要好生送一份添妆,放心,定然让你体体面面地出嫁,也让你父亲在地下能闭得上眼。”
    崔幼婉眼圈一红,盈盈下拜:“民女谢太后娘娘,谢皇后娘娘。”
    太后和皇后都说要添妆了,下头的妃嫔们少不得也要跟着表示表示,一时殿内乱纷纷的都说要给,不少人都借着机会偷偷去看安郡王妃的脸色——刚刚才说跟安郡王恩爱,这会儿就被安了个侧妃在身边,可不知是什么心情呢。
    就连皇帝都忍不住用眼角余光观察桃华,却见她一直含笑坐着,好像对崔幼婉完全不在意似的。皇帝一时也看不出她究竟是强做镇定,还是当真没感觉到崔幼婉的威胁,又或者是胸有成竹,只是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再提此事。
    一时宫人们把各宫做好的面燕之类端上来,一番斗盘,果然又是太后宫里的夺了头筹,众人随即移步花园之中,那里长亭内早就备好了寒食宴,正好一边宴饮,一边赏亭畔的牡丹。
    既是寒食,便是开宴也都是些凉食,太后扶了崔幼婉的手走在前头,桃华乘机稍稍落后几步与陆盈并肩,低声道:“都是凉东西,你少吃几口做做样子也就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