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过才知道,原来粒点只有商店有卖,有隔壁的主街上有国营商店,徐天蓝走着去了。
*
国营商店门庭有些冷清,里面卖的东西倒不少,但几乎就是个杂货店,里面文具用品、布料、日用品都有,她进去看了看,三两个售货员聚在柜台后聊天,看到徐天蓝进来也当没看见似的,根本没人去招呼。
徐天蓝在几个柜台转了转,也没看到有卖糕点的柜台,不得不出口问道,“大姐,咱这有糕点卖吗?”
聊天的几个服务员里有个胖一点的大姐,见她问就用头点了点她旁边的柜台。
徐天蓝凑近一看,那里有两个大长条盒子,分别装着两种糕点,一种是饼状的,看上去油乎乎的,一种跟蛋糕挺像,草帽形状的,上面盒子边别写着核桃酥、槽子糕。
“怎么卖?”
“核桃酥每斤一块二,槽子糕每斤一块五。”
徐天蓝点点头,“就这两种吗?”
胖大姐不耐烦的点点头,想着,又不买老问什么?糕点这种东西一般人家都是买了走亲戚的,平时很少自己吃,一斤糕点,可以买好几个大肉包子够一家三口吃的了。
不年不节的谁没事花钱买这个,这小姑娘看着也不像有钱的样子,估计来过眼瘾的。
然而徐天蓝并不按常理出牌,只见她点点头,“那一样给我来半斤吧。”
胖大姐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接着就从柜台里面拿出个长方形的纸盒,“打几个匣?”
徐天蓝觉得两样加起来一斤应该也没多少,那个纸盒子也不小,应该可以装下,“一样一半能装下吗?”
胖大姐点点头,先各用细白纸把两种糕点分别包成一个纸包,然后一边一半放好,再盖上盖子,用个尼龙草绳前前后后绕了几个圈,扎成一个小匣子的样子,然后再在盒子上贴上红纸,上面写着糕点二字。
徐天蓝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包装糕点的方式,前世时散装基本都用塑料袋,哪还用这么麻烦包起来,不过她猛然想起,这年头的糕点都是用来送礼的东西,自然要包的好一点,像点样子。
她付了钱,一块三角五分,这么快就花掉十分之二了,好像是有点大手大脚。
她又问了售货员还有没有其他卖糕点的地方,得知这条街中心还有一家大百货商场,也是国营的,里面也有糕点,不过也没有多少样式。
看看天已经太阳高悬,中午了,这再逛估计时间就不太够了。
索性下次再说了,回到农贸着市场,刚到入口处,就见马大爷和高婶儿都出来了。
几人上车后就开始往回赶,像高婶儿,回家还要做午饭。
车上徐天蓝把包子掏出来,一人分了大肉包,不是小气不肯多给或是不把糕点拿出来,相反她还真不是小气,对于对自己好的人,她是很大方的。
只是现在这年头,还是别太张扬的好,好东西也要慢慢分享才是。
这年头除了过年过节,一般家庭都是很少打肉吃的,有了钱也得存着点给孩子上学、有儿子的还得盖房娶媳,好点的家庭女儿也要给攒嫁妆,所以谁家要是经常吃肉,不管有没有钱,那就是败家,不会过日子。
何况现在多数家庭,都没实力经常吃肉,最丰盛的也就是过年了,所以现在的小孩子们是最期盼过年的了。
高婶儿和马大爷看到徐天蓝递过来的大肉包,都连连推拒。
马大爷怎么也不肯接,徐天蓝无法只得在包的纸包上面撕了块纸勉强包了,然后塞到马大爷那对襟棉袄侧边的大口袋里,马大爷像是被烫了似的,赶忙掏出来想要递回去,可徐天蓝是女的,他也不好太过接近,一时有些僵住。
高婶儿那边也是不收,还虎着脸教训道,“你这丫头,这才刚换了几个钱就这么浪费,给孩子们买两个也就算了,还给我们买做什么,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呀!大手大脚的,两个孩子呢,以后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徐天蓝也不反驳,只是笑嘻嘻的听着,但是包子还是往外推不往回接,高婶儿被她弄的没了脾气,只得劝着马大爷也接了,“得了,马大叔,我看这丫头也是一片好意,咱就这一次。”
二人收了包子,都没有吃,而是都贴身仔细收着,看来是要拿回家给孩子吃,哎,可怜天下的好家长啊!
*
因为和马大爷是邻居,所以直接到家门口,徐天蓝跟马大爷道了别,抱着布袋子就进了家门。
这时晌午已经过了一会儿,现在春种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于家地少人多,估计地里活也不多了,忙过那么几天,中午就回来吃饭了。
她一进门就看到于大嫂刘翠枝两个孩子于楠明和于楠亮,还有于二嫂牛春花的儿子于楠木,三个小子正在院子里你追我赶、上窜下跳,不知在玩什么游戏,把院子里的两只鸡赶的‘嗷嗷’乱叫,他们则在后面哈哈大笑。
其他人估计都在屋里,正屋门开着牛春花正在里面不知道干什么。
三个臭小子看到她跟没看见一样,尤其是于楠木,直接冲他做了个鬼脸,还大大的‘哼’了一声。
她懒的与小屁孩计较,这都是没教育好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厢房里,吴桂花似是听到声音,探头出来,“哟,四弟妹回来啦!你这是干啥去了,吃饭了吗?”
“去镇上看看,没吃呢!”
“哦,镇上有啥好看,你看你也不说一声,也不知道你干啥去了,没给你留饭,碗橱里应该还有个窝头,要不你热热吃。”
“吴桂花你是不是闲的,管她干嘛!”牛春花从屋里扯着脖子喊。
吴桂花听后也没说什么,冲徐天蓝笑笑,就缩回了头。
徐天蓝不理她们,往回走,这时于楠木窜了过来,似是发现了什么,盯着徐天蓝怀里的布袋子,“四婶,你怀里是啥?”
她怀里布袋子大块的蓝布跟她浅蓝色的棉袄颜色还是比较接近的,她把布袋卷成一团紧紧交叉的双臂抱在怀里,不知道还以为她怕冷的,不仔细看注意不到她怀里的东西。
没想到这小子眼睛还挺尖,徐天蓝没搭理她,径自回屋,于楠木还想追问,她妈就喊他,“木木,你给我回来,你没事往她跟前凑什么,小心她推你一把,摔死你。”
于楠木只得撅嘴跑过去,“我闻见肉味儿了。”
“她哪来钱买肉,我看是你馋肉了吧。”
徐天蓝进屋后翻翻眼皮,心说,这小子敢情不是眼尖,是鼻子灵的。
*
徐天蓝把东西放好就赶紧去马家把孩子们接了回来。
刚一进屋,徐天蓝就拿出包着纸包的大包子。
“啊,包子!”大妞就惊呼出声。
“嘘!小声。”徐天蓝把食指放唇边,做了个禁声地动作。
大妞会意,立刻像是犯了错的孩子两只小手捂住嘴巴,然后小脑袋心虚似的左右看看,也学着徐天蓝的样子把食指放在唇,小动作可爱极了。
徐天蓝把包子掰了一声下来给她吃,大妞咬了一小口,只咬到了点包子皮,但还是幸福的眯了眼睛。
她喂了小妞也吃了一点,一周岁的婴儿吃不了多少,只吃几口就不喂她了,她怕把孩子撑着,任由小妞在那抓挠着一副想要的样子。
两个孩子都吃的开心,徐天蓝也就放下心了。
这穿过来的几天,她一直紧绷着一根弦,突然从一个单身女孩变成一个两娃的妈,她一时间还真有点手忙脚乱。
吃完饭,她又用剩下的线接着织手套,还有那件灰色毛衣也给拆了织成手套,虽然可能不太好看,但是现在的人还是比较看中实用的。
织好手套,接下来两天她都跟着马大爷车去镇上卖手套,争取在占得先机前多赚点。
*
一天下午,于家迎来了一位客人。
“于大娘在家吗?”老李推着辆二八大铁驴,后衣架绑着一个大包裹,前面车把还挂着一个,在于家大门外喊。
“哎哟,在家在家,是老李呀!”于老太从屋里出来,看到老李车上的东西,眉开眼笑的打招呼。
这人他认识,是跟四儿子一块干活的,当初刚去的时候见过一回。
老李全名叫李德根,是张家庄人。
张家庄就在东芦村隔壁,走路十分钟,骑自行车也就两三分钟的事,而且他家住的村尾离的东芦村更近,但是他还是骑着自行车来的。
因为于大海那两大包东西要是拎着确实有点沉。
他回来主要是给儿子办入学手续,家里就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母,别人也指不上,所以他只得请假亲自回来办,本来回来的就有点晚了,他怕耽误事,所以就先去办的手续。
这报名还是晚了两天,还好学校在本村,一个村的都是熟人,学校里老师也了解他家情况,也没有为难他。
给儿子办好手续,终于放下心,才想起答应别人的事儿还没办,这才赶紧就拎上两大包裹,蹬上车子就出来了。
“大娘,大海让我给您和大海媳妇捎点东西回来,大海媳妇在家吗?”老李把两大包裹卸下来。
“你给我就行了,老四媳妇出去了,不知道啥时回来呢!”于老太顺理成章的说道。
老李为难道,“出去了?去哪了?这还有封信,大海还让我亲自交到她手上呢!”
“这怕啥,我转给她不一样,我又识字还怕我偷看她信啊!”于老太假意开着玩笑,心想,让她看她都懒的看,话锋一转又道,“大海没捎别的回来?”
往常她四儿子捎东西都是从邮局寄,有人送个单子来,然后她们到镇上去取,一般还会有张汇款单,也能直接从邮局取着钱。
“哦,有,还有两百块钱,是大海让我捎给您的。”老李不是故意不说,他想着钱的事怎么不得进屋再掏出来,这大院里的,财不露白嘛!
不过没想到人家根没想招呼他进去,于老太一把把两百块钱接过来,揣进口袋假惺惺的说,“那啥,进屋喝口水?”
事儿都完了还进去啥,又不熟,老李推托,“不用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