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雨洛觉得要是在现代就好了,无数的抽水机往河里一放,人们拿着管子在地里移动就可以将这些问题解决了。
  虽然不能像老天爷一样彻底的将大地润湿,但是至少可以减缓,然后坚持到最后。
  齐家人多,三十亩麦地两天就浇完了。
  油菜田的菜叶也有些耷拉着,明显缺水的样子,不过齐雨洛不准备继续浇水了。
  因为油菜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加上这两天天上的云彩跑得非常的快,有点儿下雨的趋势了。
  齐雨洛吩咐大家去田里弄些泥浆回来,准备将空着的地种上苞谷,再将麦地里的苞谷苗子给育起来,等到春末将麦子收了就先把它们种上,才说油菜田稻谷的事情。
  计划种上苞谷也是有打算的,如今天气晴朗将种子种下,一场春雨下来就相当于给了一次肥,很快就会发芽。
  齐家空闲的地不多,都是将青菜割掉空出来的地。
  半尺挖一个坑,在这个时候是隔得很开的。
  全部人都出动,会割草的割草,男人要么挑粪要么挖坑,四个四女也在丢籽,一个坑最多三颗种子,这是齐雨洛给的规定。
  本来一个坑只要一两棵玉米就够了,但是还要防止一些没有长起来的情况,最后还要将空起来的坑在周围撬秧子来补种上。
  农民是个辛苦的职业,不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还要事事都动手,才能收获到自己的口粮。
  若是一步没有考虑好,就等着秧死苗消吧!所以农民是最勤劳,最辛苦的的人,他们用朴实的双手养活了城里所有的人,应该得到该有的尊重,而不是现在这样被官员,被富商压榨。
  齐雨洛觉得怀孕让她的思想有点儿飞得远了,回到自己面前的淤泥上。
  在旁边指挥沈魏两家的男人,将粪水和淤泥混合在一块儿,才平平的铺到早就整理好的地面上。
  将选好的玉米种子,一个挨一个的放到泥土上,一排排的放好有利于以后移栽时分窝。
  用竹制有洞的筛子将细的泥末均匀的洒在上面,将苞谷的种子给盖上,然后才用做拱形的竹片将两边插好。
  将稻草盖在上面起到保暖的作用,不久苞谷就会发芽了。
  等到长出来的时候,苞谷苗长得那是一根挨着一根,密密麻麻的,看得人乱眼。
  齐雨洛预计的不错,两天过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春雨。
  看到雨水滴下的时候,好多的农人都流泪了,而小孩子们却在雨里嬉戏。
  春雨贵如油,当然不会如同夏天那样雷厉风行的瓢泼大雨,它润物细无声,缠缠绵绵的从下午下到晚上。
  春天的气温乍暖还寒,如果不是身体强壮的人就要注意加减衣服,齐雨洛是孕妇当然在感觉有点冷的时候又将收起来的棉袄穿上了。
  春捂秋冻适合于强壮的人,意思是在春天热起来的时候,不要太早松衣,秋天冷起来的时候不要急着加衣,人的体温自有调节的功能,常此以往就会增强抵抗力。
  而知冷知热就是老年人、小孩儿或者孕妇的范畴了,她们的体温调节不够,就要在感觉到冷的时候加衣,在热的时候减衣,这样不容易生病。
  在这个春天刚刚暖起来,偶尔还有寒潮来袭的季节,齐雨洛也紧紧的跟着感觉走。

  ☆、第八十九章计秧,果园

  一场秋雨一场凉,而春雨却恰恰相反,雨过天晴气温就会慢慢的升上来。
  春分之后,齐家暖房里的秧苗也有十来厘米了,太阳高照正是插秧的时候。
  农村有计秧和大水秧之分,计秧又称为小秧,意思是秧苗很小的时候插下去。
  春阳晒着暖暖的,这时正是插小秧的时候,齐家全家出动,未嫁的女孩儿在田埂上递东西和包做饭的后勤服务。
  而大人都下田去干活,齐雨洛则在田埂上指挥,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指挥的,都是按部就班种。
  早就刻好的圆筒,横穿在一个可以滚动的开叉木头上,柄拿在手里人直接往前走,就会在早就弄好的垄厢上留下,一个个围棋棋盘一样的格子。
  为了让格子清晰可辨,当然还需要一些手段。
  比如在垄厢上细细的撒上草木灰,一滚就会留下印记,或者直接将滚筒在草木灰里滚几圈儿才拿出来用,草木灰留在刻痕里,就会在滚动的时候留在垄厢上。
  另外滚筒和垄厢的宽度是一样的,直接滚过去就全部的留下了方格,不需要第二次回来以免和原来的方格交错。
  有方格栽秧的人就方便许多了,将分好的小秧种在每个格子的四角,秧苗均匀有利于成长,以后种大水秧时拔起来也方便,不会将秧苗拔断。
  齐家插秧了,四邻都非常的好奇,一时间都站在齐家的田埂上看西洋景。
  里正派了大儿子来帮忙,顺便学习经验,而郑雨常家就是老而弥坚的他亲自来的,打得也是学习的目的。
  郑雨杰也是本人来的,加上齐家九个劳动力一时间齐家的田里到处都是人。
  每个垄厢一边站一个人,两人相互配合,走过去的时候,一拢秧苗就插好了。
  将暖房里的靶子拿出来,嫩黄的秧苗长得格外的喜人,迎风舒展。有经验的农人一看就知道这稻苗非常的不错。
  因为见光少,稻苗成嫩黄色,等到移栽到田里就会慢慢的长成绿色。
  细细的跟着靶子,将稻苗拔下来,没有泥土的稻谷非常的容易启下来,就像城市里搞绿化的草坪一样,可以铺下来的样子。
  将稻苗放到木盆里,垄厢之间的沟里放一个,两人就共用了起来,等到一盆子秧苗插完的时候,估计一垄厢也差不多要种完了。
  盆子因为装的东西少,木头又是浮水的性子,所以就会在垄厢之间的沟里漂浮着,有时人还在这边木盆已经浮到远远的地方去了。
  在齐雨洛的记忆里,栽小秧是件非常热闹的事情,每到这时候家里的亲戚都回来帮忙,而地邻上的邻居也多回来帮着干活。
  那时候的条件不如后来那样好,但是却会买好多的瓜子和花生,等到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就会边吹牛边嗑瓜子,好不热闹。
  而那时的小孩子盼望的也有这个季节,因为只有这一段时间大人会给自己零食吃,而不是斤斤计较,节约节约再节约。
  后来人们懒了,加上塑料薄膜价格的便宜,计秧这个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步骤也消失了,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
  而如今自己在古代,将这个活动搬了出来,却不知道得来的是什么。
  不管心里是怎样的矛盾,欣喜或者怀念,齐雨洛也准备了许多个瓜子和花生,等到一会儿中午的时候在发给大家。
  家里有孩子的也会悄悄的在兜里装一些,带回去哄小孩儿。
  小秧是个细致活,也许看上去只有那么一点儿田,加上田里的人多以为很快就会完成的活,却会花几倍的时间。
  一上午的时间,也就沈魏两家和郑家湾来帮忙的几人完成了半垄厢的任务,其余的人不是还在田中央溜达,就是离终点还有段距离。
  齐雨洛在岸上看着,种上秧苗的地方和每种的差别非常的大,种上的就感觉有生机,而没有种上的就是白板一片。
  “大家快点儿起来洗洗准备吃饭了!”齐雨洛招呼大家。
  说说笑笑的从田里爬上来,在河边洗洗就往家走去了。
  齐家的人自动的拿着家具,而齐雨洛却道:“不用拿了,冬麦会在这里守着。”
  种秧虽然家具不多,但是一样样的清理也是费时的,齐雨洛刚刚说完,垫过肚子的冬麦就来了。
  有人接班她也回家招呼大家去了。
  堂屋外面,放了几张大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个大碗,碗里放着满满的瓜子和花生。
  秋稻麻利的将热水端了出来,大家洗了个热水脸觉得舒服多了。
  齐家的五个孩子,也都拿了自己的那份瓜子跑远了。
  郑雨常和郑雨杰经常来齐家,所以看到齐家院子里分出来的菜地不觉得有什么。
  而极少来的郑全胜却不那么想了,每次来齐家都是来去匆匆没有认真看过,这次受老父之命来齐家帮忙,才发现齐家各种归置都整整齐齐的。
  虽在农家,却没有什么大粪鸡屎的踪迹,牛栏里的牛也是规规矩矩的嚼着自己的东西,不存在用角到处撞的现象。
  院子里的菜也是郁郁葱葱,根本不愁没有菜吃,哪像其余的人家,一到春天就到处的寻摸野菜。
  端上来的白米饭,以及自家泡制的盐蛋,加上前段时间揉搓的水盐菜,烩的冲鼻菜,荤豆花和红烧的鸡。
  大家看到端上来的菜都直了眼睛,这些人家就里正家过得稍微好一些,但是也不会拿出多少肉来待客。
  能够有一个肉菜和一盘鸡蛋也就不错了,何况还有这么多的菜,这些菜大家可都是清楚价值的,那是比肉还要贵的东西。
  郑雨常和里正家都是将青菜和菜苔卖掉的,极少拿来吃,所以虽然跟着齐雨洛种了菜却没有尝过味道。
  今天来齐家帮忙,见到齐家弄出来各式各样的青菜,都直了眼睛。
  咽了下口水,心里想着终于可以吃到青菜了。
  如是想着,就盯着那几样青菜不转眼睛。
  这齐家果然富贵,待客居然用这么贵的菜!不得了!不得了!以后一定要紧紧地跟在齐家的身后,赚点儿小钱,让自己家也过上呼奴使婢的生活。
  虽然齐家已经尽力的和当地人缩小差距,表现得不那么的特别,不过是郑家湾唯一一家买了奴婢的人家,就算低调也不会没有存在感。
  开饭了,除了齐家人都对着青菜吃个不停,尤其是冲鼻菜和水盐菜。
  水盐菜在做的时候加入了糖和盐,吃起来有淡淡的甜味,非常的可口,第一次端出来就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看到大家如此的赏脸,齐雨洛对着春芽使了个眼色,春芽就进厨房又一桌端了半碗水盐菜出来。
  大家又吃了半碗饭,才意犹未尽的放下碗筷。
  吹牛打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