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要麻烦各位尚工了,这水车还只是雏形,至于怎么样才能让农户们运作的时候省些力气,秀珍还没不知道该怎么做,各位都是大周的能工巧匠,肯定能想出好主意来,这是秀珍望尘莫及的,还请各位尚工多多琢磨,为百姓造出更省力的水车。”卢秀珍朝众位匠人深施一礼:“拜托各位。”
“卢姑娘何必客气,你这主意才是顶顶好的呢。”李尚工有些惭愧,这些年在尚工局,只是为皇上及后宫嫔妃们修建园林打造首饰,根本就没有为百姓们琢磨过实用的东西,今儿见着卢秀珍这般为天下百姓着想,不由得让他觉得汗颜:“卢姑娘,你放心,我们这些日子就开始赶工,在十日之内定然能造出一架实用的水车来。”
“太感谢各位了。”卢秀珍开心的笑了起来,一双眼睛明亮得就像天边的新月:“趁着众位师父在,我还去想想看能不能制造出别的农具来,师父们可要多多帮忙。”
“卢姑娘,这是应当的。”李尚工点了点头:“皇上派我们过来,也是给卢姑娘打下手的,卢姑娘有什么事情,只管找我们便是。”
说干就干,众人开始碰头商议水车制作之事,卢秀珍迈开双腿朝厨房那边走了过去,虽然请了崔三爷的婆娘崔王氏来帮忙办厨,可她还是担心崔大娘一个人忙不过来,能帮忙的自然要去搭一把手。
新修的厨房明亮宽敞,刷成秋香色的碗柜整整占了一面墙,看上去觉得这家里人口众多,故此需要这么大一个碗柜。朝对面看过去,一个烟囱从砌得整齐的灶台那边延伸过去,柴火的烟雾从烟囱里散发到了外边,厨房不会再被熏得一片漆黑。
灶台上架着两口锅子,每口锅子下头都有熊熊燃烧的火苗,崔王氏坐在那里烧火,崔大娘正在一边切菜,而站在灶台那边,拿着锅铲在炒菜的,却是崔六丫。
“六丫,你怎么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卢秀珍有些奇怪,今日一早崔六丫便坐着崔三爷的马车进了城,怎么这时候会在家里?
“大嫂,你那时候正和京城里来的那些尚工师父们说话呢,哪里有时间来管我。”崔六丫手里拿着锅铲翻动着这边锅子里的菜,眼睛朝那边锅里瞅了瞅:“三婶子,那个锅还要加把柴火,火候不到味道不好。”
崔六丫越发的厉害了,同时能炒两锅菜,卢秀珍走过去瞧了瞧,原来那个锅里正在煮鱼,白色的水雾袅袅的升了起来,锅子里头“咕嘟咕嘟”的响着,不时有水泡溅了起来,又落了回去。
“大嫂,兰先生带着兰公子出去游玩了,要半个月才能回来,故此我这半个月可以到家里办厨了。”崔六丫转过脸来,笑得格外开心:“兰先生说,月例银子照发。”
崔大娘在一边切菜,竖着耳朵听姑嫂两人说话,听到说月例银子照发,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六丫,你这东家可真是个好人。”
第162章 造水车(三)
隐隐青山; 迢迢绿水; 马车在风景如画里疾奔向前,十里桃花早已不见; 就连枝头挂着嘴尖红红的桃子都已经有些稀少; 此时的庐州城外一片青翠,碧如翡翠,唯有长亭之侧的金丝柳; 叶片上一抹淡淡的明黄,压住了那原本翠绿的叶子,显得有些轻软。
崔大郎掀开马车侧帘,看了看外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
越是离江州城远; 一颗心就越发的空虚; 仿佛间浮在半空中; 找不到落下来的感觉。
虽然之前并不是能每日见着她,但是人在江州仿佛就能与她相隔得很近; 随时她都有可能找到兰府来见他,而现在他离开了江州; 她定然也不会前来寻他; 至少有半个月就见不到那张春风冉冉的脸孔。
“公子; 很快就要到庐州了; 你且稍安勿躁。”
兰如青坐在崔大郎对面,端端正正,腰杆笔直; 一张脸依旧还是跟往常一样,容颜淡淡,没有半分情绪的波折,而他身边的胡三七却有些抑制不住,眉飞色舞:“公子,庐州月牙湖的荷花很出名,咱们可以去那边赏荷,喝莲子鸡米粥,还能吃到最新鲜的红菱和茭白哪。叫一个船夫载了我们去湖里自己动手捞红菱角,一串串的拎起来,剥了壳就能吃,汁多带着甜味,美得很。”
胡三七唾沫横飞的说了好半日,也没见着崔大郎回头,不禁有些沮丧:“公子,那红菱角的肉蘸着黄酒酱油也很好吃,真的。”
崔大郎好半日才转过头来:“胡护卫,我没那份吃红菱角的心思。”
“公子,你要吃啥?我老胡还以为你想做雅人,故此才特地向你推荐些清淡的,没想到公子竟然跟老胡我是一路的!”胡三七的眼睛一亮:“咱们去吃庐州的蜜汁烧鸡!”
崔大郎没有出声,只是沉默的看着自己的脚尖。
离她越远就越没有情绪,浮在空中的一颗心慢慢坠了下来,低落到了尘埃里。此刻的他已经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在默默的想念着那个人,那个离他越来越远的人。
“公子,我已经联系上了庐州的蒋老板,他会带我们前去苗圃挑选好的花草,庐州的龙须花和芍药都是远近驰名的,咱们到那边瞧瞧,或许会有收获。”
兰如青见着崔大郎这模样,心里头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暗暗叹息,公子这模样只怕是用情太深,以后还不知道会不会如愿以偿呢。
“哦,对对对,咱们去挑一些好的花草来。”
提到这个事情,崔大郎来了兴致:“灵燕,将那本花谱给我。”
为了能买到上品花卉,崔大郎特地让兰如青去买了几本关于花卉的书籍来,这些天每日都手不释卷,一心扑在这挑选花卉上头,出门以后唯一能让他牵挂的,也就是这件事情了。
“龙须花,花型大如碗盏,花瓣细小如龙须,以色泽红艳者为佳……”崔大郎捧了书在手,认真的读了起来,慢慢的脸上有了笑容:“唔,这种花确实生得好看,我还是第一次见着哪。”
兰如青观察着崔大郎脸上的神色,坐在那边不言不语。
教崔大郎学四书五经的时候,他可没有这般上心,看起来真的是要有兴趣才会沉迷于其中,正因着公子想要为卢姑娘做点事情,故此才会这般专注。
不多时便到了庐州,早有人候在城门,见着兰府的马车,殷勤将他们迎了进去:“我们东家让我在这里等着兰先生。”
兰如青微微颔首:“你们东家有心了。”
蒋老板亦是张国公府在此间布下的眼线,在庐州已经差不多住了七八年,与庐州的商贾已经混得比较熟悉,由他带着去买花草是最好也不过了。来之前兰如青让人快马加鞭送了信过来,嘱咐他要好生接待,虽然蒋老板不知道兰如青要带谁来庐州,可见他如此郑重,心里头也知道肯定是大有来头的,故此不敢有半点闪失,一大早就派了府里七八个人候在城门口,专等兰府的马车。
蒋府坐落在庐州城中央位置,能在那边买住宅的,都是庐州城的富商,走进院子,到处是繁花似锦,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主院门口站着一个胖乎乎的中年人,看上去约莫有五十上下,正笑微微的望着朝这边走来的崔大郎一行人。
“兰老弟,好久不见。”
蒋老板拱手行礼,抬头之际,眼睛有意无意的朝崔大郎身上瞟了过来。
“蒋老板,久违久违。”兰如青笑着回礼,指着崔大郎给他做介绍:“这是犬子懐瑾。”
蒋老板愣了愣,打量了下崔大郎,心中有几分吃惊,如何要戴着面具行走,这真是有些怪异,只不过口中却并不露出惊讶之意,笑着夸赞了一句:“贵公子真有龙凤之姿,站在那里犹如芝兰玉树一般。”
兰如青微微一笑:“犬子哪里值得蒋老板这般夸赞。”
在门口寒暄两句,蒋老板迎了兰如青进了主院,分宾主落座,两人先是谈了些场面话,然后转到了购置花草这事情上头来。将老板觉得好奇,多年来兰如青的生意都是在金银玉器和古玩上头,为何忽然又要准备到花市开铺面。
“只不过是看着江州花市生意好,闲来无事,打算让犬子开一间铺面练练手。”
“这倒也是个好主意,只不过……”蒋老板压低了声音:“你一定要注意那个唐知礼。”
“唐知礼?”兰如青皱了皱眉头,眼前浮现出一张圆胖的脸,他与唐知礼在江州的商会见过几次,也算得上有点头之交。唐知礼是江州城有名的大花商,早七八年前曾经在京城的牡丹花会上以一株白牡丹夺得魁首,后来宫里的内务总管特地寻了过来,花了八百两银子将那株牡丹买走,当时成为江州城的一件趣闻。
后来这唐知礼便以牡丹为主打产品,专营牡丹,听说为了这次牡丹花会,他从天水高价收购了一批紫斑牡丹,从中选了最好的几盆去参展,可却没想到竟是连前三甲都没有进得去,更遑论魁首了,早些天他灰头土脸的带着紫斑牡丹回来了,江州城里的人有传言说他这一次肯定亏了本。
“正是此人。”蒋老板的眉头微微皱起:“这次京城送了信过来,这位唐老板自从牡丹花会夺魁以后便与京城的官员有些来往,经常替各府寻找奇花异草送过去……”
兰如青讶然:“蒋兄,我也常送古玩去京城显贵之府。”
“正是如此。”蒋老板点了点头:“而且与你不同,他在京城并未有店铺。”
两人心知肚明,忽然觉得这唐知礼越来越可疑。
虽说这做买卖的总想要将自己买卖做大一些,可是唐知礼却有些与众不同。若是想要在京城开得自己一片天地,总得该在京城有个店面,兰如青正是这般做的,他在京城亦经营了一家古玩玉器店,开在朱雀街,生意还挺不错。
这样就能掩盖他去京城的行踪——京城有生意要打点,从江州去往京城那是自然。
而唐知礼却没店铺,那他为何要频繁去往京城,单单只是替雇主寻找货源?兰如青的眉头也渐渐的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