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人家那种大器件,得好几个壮劳力,光着膀子使劲。合作了多少年得了 ,也没人跟她有默契。
“我也可以,咱们俩玩呗 。”金三顺俩手攥着泥巴,稀里哗啦的,脸上全是一道一道的土印子,很热情的邀请黄莺一起,小孩子哪里有不喜欢捏泥巴的。
黄莺懒得搭理他,扒拉开他一边去,她只能先看看,自己拿着小件拉胚。
那天下着雨,黄莺手里拿着一个美人肩,也叫梅瓶,悠长的脖颈,下滑一样的线条,酷似美人肩,所以叫美人肩。
这个东西不好弄,因为瓶颈那个地方太细了,而且分成好几段,黄莺到现在都没有成功过,这个不是一学就能学会的。
如果没有拉坏几十几百个,没有成千上万个尝试,达不到的。黄莺深呼吸一口气,再做今天最后一个了,坏的扔给金三顺让他和泥巴。
慢慢的拉胚,跟着纹理结构转起来,一点一点,低着头看着一个泥砖慢慢的成型,脖颈那里慢慢的旋转。
老三来的时候站在门口,带着一身的烟雨,身上黑色的雨衣慢慢的滴答着水,在地上聚集成了一个小水洼。
金三顺看到人站在那里,也不去叫黄莺,小孩子也懂规矩,不能随便说话,匠人家的孩子,教育着从小就是一心一意。
老三看着转轴慢慢的,一圈又一圈,看着那双手从白色染上泥浆的色彩,依旧纤细,如果可以,他愿意是她手底下的一个泥胎。
来自高山,跨过河流,经过溪水的洗涤,慢慢的磨成粉末,然后让她按照自己的心愿,捏出一个自己,捏出一个她,永远珍视着。
黄莺的眼睛越来越亮,越来越亮,手上慢慢的,连呼吸都是静止的。
老三看着她低头的时候,恰如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不胜娇羞,倏忽笑了,似牡丹浓艳。
“我来了。”
黄莺终于成功了,一抬头的瞬间有些恍惚,没想到老三能过来,身上还穿着黑色的雨衣、没想到你能来,但是一直在等你,没想到在一个梅雨天气里看到你站在那里,矗立如山。
一下子跑过去,想给一个拥抱,但是两手的泥巴,不知道何处安放。
她踮起脚尖来,向前倾着脑袋,老三很配合,微微低下头,两个人触碰额头在一起。
“你是个惊喜,我想着带着你看看这里,可是今天大雨。”额头在一起,相互支撑着彼此,隔着一厘米的唇,在雨声滂沱中呢喃。
老三低低的笑了一声,能看到胸膛微微的起伏,“我要在这里呆几天,等雨停了就走。”
梅雨时节,何时雨停。
最喜欢下雨天,你没有来看我,这样我可以告诉自己,是雨天阻挡了你。
但是真正的爱情,纯粹的美好的在一个独自的世界里,从来看不到风风雨雨,映入眼帘里面的永远是鸟语花香。老三从来没有想过下雨会等一天,没想过去了怎么找到黄莺。
突然感觉腿上被人推了一下,老三低头一个,一个胖孩子。
“别靠的那么近,远一点。”站在俩人中间,好大一个电灯泡,金三顺等着大眼睛,圆咕噜噜的很生气。
“我乐意。”老三才不鸟他,拉着黄莺去看她的成品。
金三顺受不了这委屈,嗷嗷的就去找爹妈,“有人欺负我,非得让我走。”
一边哭着一边胖指头抹着眼泪,活像是失恋了一样,他妈才看不惯他,“活该你,人家不要你就对了,这两天别去找你黄莺姐啊,听见了没?”
“哇——”
“哭啥哭,你可闭嘴吧,吵死了,再哭出去哭。”
“哇——我不哭——哇”
作者有话要说: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么会夜深还没睡意,每个念头都关于你,我想你 想你 好想你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会不经意叹息,有种不完整的心情,爱你 爱你 爱着你今天白□□人节是吧,有喜欢的人赶紧去表白吧,别后悔,年轻不去干等着后悔啊。另外,我单身,大家看着办……117、梅雨
黄莺跟老三一起住在金大叔家里; 梅雨一直都在,断断续续的; 一直在淅淅沥沥。
黄莺拉着老三看这些吊脚楼,“三哥; 你看看,这边全是生产瓷器的; 每年车来车往的; 全部运输到世界各地; 我们中国的瓷器世界文明。”
每一个中国人,提起china来,就很骄傲; 大写的China是中国; 小写的china就是瓷器的英文。
“确实是很好了; 而且每一件都很精美。”老三没有那么专业,可是也知道好东西就是好; 这些出口的特别多,外国人喜欢来这里考察,神秘的东方不是。
现在改革开放了; 大家思想也开放了,很多大胆的想法都很勇敢去实践,老三看着吊脚楼下一堆一堆的瓷器,觉得大有商机。
正好金大叔今天开窑; 先取出试片来看; 这个是样品; 大家那时候不知道火候怎么样,但是总得找个对照物。
就是试片,对照物,看着这个试片就知道里面的东西烧的到没到位。
烧制的时候,可以是同样的东西,也可以是不同的,不同的位置火候不一样,可以夹杂着一起,都是很好的。
很多人都等着拿东西,看看烧的好不好,还记得《青花瓷》那个电影吗,黄莺看的时候觉得很夸张。
不就是一个瓷器,烧不出来怎么了,一窑口一窑口的出来前,到最后全给砸了,因为不成功,万件里面取一件至于吗?
看着脚底下一堆一堆的瓷片,黄莺才算是见识了,烧的不好的,没有说是将就着用,或者是贱价卖出去,更不用说是坑蒙拐骗了,直接砸了。
她时常感受到自己的卑微跟渺小,大国工匠精神,如果你不是苦心孤诣几十年,根本没有这种旷达大气。
“三哥,你看,这个花生不是真的,是瓷做的,精美绝伦,以假乱真。”
黄莺等进水冷却之后,拿出一个花生,跟正常花生一样大小,伸直能看到黄色的花生壳跟里面红色的包衣,但是真的是瓷器的。
老三拿在手里比量,他也没注意这些,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己没用,给了外国人的,一眼看过去就喜欢上了。
“这是怎么做的呢,有这样的手艺,真的是少见的大拿了。”老三爱不释手,看着还有其他的东西,这一次烧的很成功,大家都把自己的东西拿回去,没有一个不好的,这就是金大叔的功夫。
炉火一起彻夜不息,最起码一个星期不睡觉,看着老三喜欢,人家那老板直接给他了,“拿去玩吧,去北京了也给我们宣传宣传,这都是好东西了,可惜大家都不知道,老是觉得国外的好。”
老三对着人家笑了笑,他一开始也觉得国外的很好,国外的手表,洗衣机,可是今天有不一样的感觉。老祖宗几千年的家底,难道比不上一个世纪的蒸汽机吗?
“拿着吧,这边人很热情,这个花生可不是一个人做的,最起码七十二道工序,从选土拉胚利胚,上色勾边怎么也得几十个人过手的。”黄莺亲自体验了,知道一个流程一个流程的,那种全才还真的没见过。
一个人,会一种手艺,拉胚的一辈子,利胚的一辈子,几十年就会这一个,就精通这一个。
“真的是长见识了,一直待在北京,突然觉得应该多出来看看。”老三听着黄莺在那里说,觉得手里这个小东西也是来之不易。
“是啊,这些好东西应该宣传出去的,不然就会流失,一辈一辈的匠人在这里,应该传承下去的。”黄莺说的有点沉重,时代脚步会越来越快,谁会等等景德镇的老匠人呢?
老三等雨停了,带着一盒子的瓷器回北京了,他直接去找李东阳,打开那一盒子东西。
“你看看,这是我去景德镇带回来的,这些东西觉得怎么样啊?”老三看着李东阳,他发现了一些东西,实在是太好了,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做点什么。
“怎么了,东西很好啊,哟,这是瓷器做的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呢。”李东阳也是个乡巴佬,北京人去哪里都觉得不如家里的好,现在这种觉得景德镇好的时候很少。
“全是瓷的,看看人家这些工艺,我想在北京给做下去。”
“不是开玩笑吧,老三,是好东西,可是大家不识货啊,没人买的。你说买个收音机还能用,买这些不适用啊。”李东阳不看好,觉得太高雅了,大家现在还是喜欢物质。
“我们可以宣传啊,可以办展览,什么不都是一股子时尚,一股子风潮,你看看现在的喇叭裤,谁能想到呢。”老三觉得很有市场,做奢侈品中档,可以是艺术品。
李东阳觉得胆子很大,但是他就喜欢老三的胆子大,有头脑没有魄力。
什么叫流行啊,把握好了就是流行,宣传到位了,情怀到位了,不就是流行。
最后还是心动了,俩人准备干一票大的,现在钱不少,但是也要多考虑一点东西。一个人越有钱,对社会的的责任感也就越多,想着为传统为历史做点什么。
这个想法很大胆了,几十年以后大家才发现的问题,现在就能想得到,并且愿意去做。
黄莺最近老是去看碎瓷片,她把所有的流程都学习了一下,然后看着山一样的碎瓷片,堆在那里,全是垃圾了。
她觉得很遗憾,每一个其实只是略有瑕疵,但是绝对不能流通出去,规矩就是这样的,不好的穷死也要砸了。
很多都是仿的名器,那种古代的大官窑。她开着手里的这个三角形的,这个据说就是柴窑。
汝窑存世67件,柴窑只是历史有记载,没有人见过真正的,据说存世不超过三件,这些都是几十年以后的发现。
她就注意一下,看看有没有碎瓷片是古窑址的残留物。
柴窑其实不是特别出名,因为存世量太少了,每一个都是国宝,“色如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