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着那位新来不熟悉规矩的客人也老老实实到最后去排队了,李云锦这才露出微笑,重新给大家舀豆腐脑。
大姐的对,你把规矩当规矩了,别人才会把你的规矩当规矩。
李云锦卖完早上这一茬的豆腐脑,店里雇的两个厮跟一个丫头也已经到了,喝下一碗豆浆,又吃了两根油条,李云锦就空出来了。
“木,今儿到你掌锅炸豆腐;许,今儿你跑堂。环,你还是照旧洗碗,今天的豆腐框也该搬出去晒晒了。”
三人其实年纪都比李云锦大,但是现在金玉豆腐坊一应的事情都听李云锦的,大家都不敢怠慢,领了命自去了。
李云锦这才转悠到后面去,到东厢推门进去:“姐,起床啦!”
李沅锦还在睡,听到云锦喊,把被一卷蒙在头上:“我还要睡觉!!!”
云锦过去,把微凉的双手猛的伸进李沅锦的脖里,冰得李沅锦胡乱尖叫。
“哈哈哈,姐,快起来啦!你忘了?今天冬至,要上庙里送豆腐去,这都快卯时了,再不送去就晚了。”
李沅锦这才想起来她前几天跟穆梓桐一起去谈的一桩大生意——给顺平镇最大的庙宇宁和寺送冬至的豆腐。
*v本s文*/来自vv/** 。G ZBp i。 ;更sq新更t快无弹*窗**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二章送豆腐
冬至这种节气,除了要吃饺之外,还有不少人都会选择这天去庙里拜拜,庙里也在冬至这天做法事为来年祈福。
祈福总要有祈福的物件,方便香客们带回去。
这些年,从挂坠到木雕,到各种香蜡纸草,宁和寺都送过了,今年正发愁呢,上个月穆梓桐跟李沅锦一合计,这也是个商机啊!
就上宁和寺找知客僧谈了一下,跟寺里的主持达成协议,冬至这天李沅锦他们送十框共二百块豆腐,还有一斤一把的豆芽共五百把,作为祈福的物件。
祈福的时候摆在台上,等到念完经祈完福了,就把这些豆腐跟豆芽当做祈福物件分发给进寺里上香拜佛的香客们。
佛门有茹素的习惯,豆腐也是常吃的,像宁和寺这样的寺庙还不够大,一些大寺庙不定都有自己的豆腐坊。
李沅锦从床上腾一下起来:“还好你叫我了,不然我肯定睡过了!”
着快速洗漱换衣服,她一碗面条下肚,穆梓桐跟吴管家刚好驾着牛车到豆腐坊门口。
李沅锦抹抹嘴:“等一下啊,我这就去搬豆腐。”
着就风风火火冲进后院,去已经改造成豆腐作坊的厢房里面搬豆腐。
穆梓桐摇摇头,跳下车,跟着李沅锦就去后院,他就知道她肯定忘了求助,光想着自己快点儿搬完。
果然李沅锦见到穆梓桐也进了后院,连忙熟练地把豆腐框移交给他:“哎你来的正好,我搬到这儿,你搬出去放扯上,正好!”
穆梓桐也娴熟地略略弯腰,接下她递过来的豆腐框。
连豆腐带框,这一副怕有三四十斤,李沅锦从需要跟人抬,到现在自己也能独立搬动,着实不容易。
穆梓桐更别,原本是油瓶倒了都不扶的大少爷,现在做起活来,熟练的不行。
很快就把豆腐跟豆芽都搬了上去,这次送去宁和寺的豆腐,穆家跟李家各出一半,沾个名声。
吴管家赶着牛车,脸色老大不愿意,为了配合李沅锦,他们提前了两个时辰起来,从宜宁村走到顺平镇,搬了东西,再又去郊外的宁和寺。
全都是因为李沅锦这个臭丫头!
但是吴管家想归想,也只能把这种情绪默默吞下去——谁让李沅锦是他未来的少奶奶呢!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山里的麻雀突然变凤凰了,但是吴管家这点儿眼力劲儿还是有的。
况且这李大丫也不知道是跳崖的时候撞着了哪路神仙,现在脑还真有点儿好用,这去寺庙里卖豆腐的主意,就是她想出来。
想到这次卖豆腐不光能赚银,还能赚个好名声,以后顺平镇上的人买豆腐的时候,又会多一项对比——那可是宁和寺专用的豆腐呢!
……
李沅锦今天特地穿上了新做的夹袄,来天胤朝已经一年多了,身量长了不少,去年的旧衣已经不能穿了,今年全是买的新棉花做的新衣。
吴管家照旧架着牛车,因着今年牛车上的东西多,穆梓桐跟李沅锦两个就跟在一侧步行。
一个翩翩公们拭目以待吧!
*v本s文*/来自vv/** 。G ZBp i。 ;更sq新更t快无弹*窗**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外婆菜香干
两人在庙会逛到晌午才回去,一回去云锦就笑眯眯地递上来一个帖:“陈少奶奶回顺平镇了,请你过去做菜呢!”
话陈少奶奶也一直没有跟李沅锦断了联系,之前她不在顺平镇倒也罢了,但凡只要她在,总是要请李沅锦上门叙叙旧,再尝尝她的新菜的。
李沅锦伸手拆开帖一看,这次还不是打闹,居然是正正经经的开席,要开三个大席面,顺平镇上但凡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去参加,李沅锦看完顺便问:“这个聚会你要去的吧?”
穆梓桐就着李沅锦的手瞄了两眼:“嗯。”
“宴席上会去哪些人?以往有什么忌口的,或者偏好?你跟我呗!”
李沅锦性跳脱,也得益于她的思维活跃,自在顺平镇上开始接席之后,就开始有意让穆梓桐留意这些人的喜好厌恶。
凡事都怕下功夫,李沅锦原本做豆腐的技艺就不差,又从不停止练习做菜,现在又加上穆梓桐这个外挂,在顺平镇上已经是鼎鼎有名的豆腐厨娘了。
只这一个名号,就盖过了其他厨娘,连侯娘都要退后一步。
接到陈少奶奶的宴席,李沅锦也并不紧张,所谓揽了瓷器活,自然是有金刚钻的。
穆梓桐挑着了大概回去宴席的几个人,李沅锦一一记录下来,准备再琢磨几道菜,陈少奶奶宴请客人那天势必要让大家吃好的。
李沅锦按照宴席上客人的喜好,准备了四道菜,两道吃,两道大菜。
第一道大菜是红烧素鸡,素鸡制成后用刀切成片状,不可太薄,吃起来会没有肉的口感,也不可太厚,烧制过程中味道难以浸入。
热锅冷油,等油开始冒细泡的时候,把素鸡片下锅油炸一下,再沥干。
然后油锅用蒜瓣爆香,放入豆瓣酱炒匀,加酱油、蚝油调制出红烧汁,再放炸过的素鸡片,加水熬煮。
煮到汤汁浓稠,豆瓣酱已经完全融化的时候,加少许盐和少许糖提鲜。
最后盛出摆盘,用芥菜等叶盖在拼成整鸡模样的素鸡上,做成鸡毛的样,又好看又好吃。
第二道是外婆菜香干。
这一道可是算是她独立创作的菜色了,虽然是在前世吃过外婆菜的基础上想出来的,但是这也算是她独立于《豆腐经》上的作品。
这道菜最主要是要准备好发酵好的豆豉和豆豉酱,还有萝卜干跟雪里蕻之类的腌菜。
豆腐干切成指甲一半大笑的方块,生姜、大蒜、辣椒也切成碎粒,猪肉选取肥瘦相间的剁成肉末。
油锅放蒜瓣、肉末炒香,然后加入生姜、辣椒、萝卜干、雪里蕻跟豆干一起翻炒,最后加入豆豉和豆豉酱。
李沅锦是特别托人写了信去上川府,把自己前世吃过的“老干妈”味道和原料写出来,让夏莲生帮忙发酵好豆豉,做出接近老干妈的豆豉酱。
这道菜做好之后,豆腐粒又弹又韧,萝卜干也很有嚼劲,加上豆豉跟腌菜,很是下饭。
做好之后,一半盛出做造型,旁边摆上杂粮软面空心窝头,到时候一勺外婆菜香干舀进去,用软和的窝头裹着吃,窝头的杂粮香味,还有外婆菜的咸香麻辣,加上豆干粒跟萝卜干的脆韧口感,保准让人吃了还想吃。
另外一半则用大白菜的叶卷起来,变成两指宽的卷,用葱带系上,上锅蒸。
白菜叶整到绵软透明,里面裹着的外婆菜香干若隐若现,十分诱人。这也算是一菜两吃,新意与味道并重。
李沅锦做好之后第一个让穆梓桐试吃,穆梓桐的味觉十分敏锐,由他来尝试,往往能得出更好的调整方案。
穆梓桐一样一样试吃,间中用清水漱口,点头:“这次做的着实不错,可以上席了。”
……
及至陈府摆宴那日,李沅锦一大早就到陈府了。她有意让云锦接触更多,不希望自己这唯一的妹妹如同她担心的那样按部就班相夫教。
虽然这样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但是云锦即便选择这样的道路,李沅锦也希望她是见过、尝试过其他道路之后,由她自己选择这条路,而不是按照天胤朝的规矩,只能选择这条路。
所以现在豆腐坊一应的事情都交给云锦了,反而是云锦跟肖氏李守信商量着如何经营豆腐坊。而李沅锦除了练习做菜的功夫,备战来年开春的豆腐比赛之外,就只承接这样的外部宴席。
她来的多,陈府后厨的人早就认识她了,引路的婆把她带到后厨之后,后厨的几个厨娘二话不先给她上了一笼蒸饺,一碗银耳莲羹。
李沅锦笑眯眯地坐下来:“哎呀,又有好吃的呀!”
后厨的人笑道:“自打听你要来,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做完泡发银耳的时候特意多泡发了几朵。”
这也是后厨里的潜规则。
李沅锦性好,又乐意帮忙,陈府本来后院气氛就甚是和谐,每次李沅锦做菜她们都能学到不少,因此特别喜欢她。
再加上她来做菜,会给大家带些吃不,就连正菜都会多做几份,一开始是怕席上不够要加菜,但是后厨的人都是同行,哪能不懂呢,这分明是李沅锦做给后厨的人吃的。
于是一来二去,后厨的人也会偷偷摸摸给李沅锦准备点吃的。
反正魏嬷嬷过来看到过,也没什么,大家就更加放心大胆地做了,这次还好只是银耳莲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