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初十,海船正式出海。若是顺利,只需要十日就能够到那名叫羽国的小岛。
若是没有危险,在岛上会停留一月,供商人们买卖货物、打探行情,孟将军也会私下拜访羽国的一些名人,为以后天胤朝跟羽国两国来往做些基础。
李沅锦纯粹是想看到这个时候其他国家发展到什么地步了,若是有比天胤朝更先进的东西,顺便带一些回来。
带着这样的目的,旅途出发的时候大家都充满期待。
………………
李沅锦跟顾弘扬不想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船舱里的。
海船的速度并不快,这次去的羽国其实离淮南的海境不远,若说从前,其实也是有过接触的,只不过没有这般大张旗鼓地进行。
何况这次虽然是打着贸易的名义,可是这里至少一半人都是官府的。
孟将军气势磅礴,每日都会站在第一艘船的船舷上跟大家喊话,两艘船上还有人教大家一切羽国话。
李沅锦还好奇,心想会不会是她前世听过的小语种,后面也跟着学了几句,感觉不知道是不是穿越过来太久了,确实没什么熟悉的感觉。
还有习俗,据说羽国的国象是飞鸟,李沅锦从中间人身上穿的衣服绣边上看大概是海鸥一类的飞鸟。
因为大家都在抓紧学习羽国的话语跟生活习俗,孟将军还根据顾弘扬的建议,带了几个擅长书画地形的人,把这次航线路途上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做成绘本、画册。
一是若是以后有可能,这些会成为后面出海人的指引。二来若是朝廷有一日也开始海运了,那孟将军这次出行可就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
日落时分,大家都玩累了、忙活累了他们才会出来在甲板上看看日落。
李沅锦想起来前世泰坦尼克号上经典的一幕,有心想要试试。
正趴在船舷上想的时候,顾弘扬一看四周没人,居然直接双手环抱李沅锦的腰,从背后依靠在她背上,均匀的呼吸声在李沅锦耳边响起。
李沅锦吓了一跳,回头,却被顾弘扬拉入自己怀中,顾弘扬环着她,突然在她耳朵边上说了一句:“阿锦,你知道吗?现在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李沅锦闻言笑了,又伸手抚上顾弘扬的脸颊:“错了。”
“嗯?”顾弘扬轻轻软软似乎沉醉地询问。
李沅锦笑着说:“这是你幸福的时刻,但是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多的时刻,只会比现在更幸福。”
他们有家人,有朋友,有儿子,很快还会有女儿,李沅锦认真地告诉顾弘扬。
顾弘扬眼睛亮亮的,看着李沅锦,嘴角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
“阿锦,有你,此生无憾。”
(全文完)
(本文有番外)
正文 第七百二十三章番外一京城贵公子(一)
京城中没人不知道薛家的,提到薛家,大多数人都会说,哦,是那个一门三元的薛家,祖孙三代分别中过解元、会元、状元。
薛家文臣武将都有,忠心一片,当朝还有薛家的女儿入宫,做了薛贵妃。
薛家在京城之中,虽不比王爵公侯,却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薛家人各个都是礼数周全,仪表堂堂。
除了……
薛家的四公子,薛亭。
薛家人口简单,薛老太爷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分别又生了两个儿子,薛亭便是薛二老爷的第二个儿子,薛家最小的儿子。
薛亭出生的时候的确是全家人瞩目的,因为大老爷的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都已经进了学堂,十岁的薛大哥进的是太学院,学术出众。
八岁的薛二哥进的是武学院,一身功夫出神入化,射御俱佳。
薛亭的亲哥,薛家三少爷,虽然只有六岁,但是跟着薛亭的父亲薛二老爷学习,算学上一流,才六岁,已经帮着薛家不下于五家店铺算账。
薛家六年没有孩子出生了,所以薛亭的到来,给薛家更大的希望,大家都觉得薛亭前面的三个哥哥如此出众,薛亭想必只会更好,不会更坏。
可是这薛亭,抓周的时候别的没抓,就抓了一个绣工精致的荷包,抓周宴上薛老太爷黑了脸,薛二夫人也茫然了,抓着身边的丫鬟问:“怎么回事?抓周上怎么会有荷包这等东西?”
拆开荷包一看,里面是胭脂,还有几个金骡子。
这东西……原来是薛家在宫里的娘娘送出来的,原本是想给家里的小女孩儿,薛大夫人刚生的薛三小姐玩的。
这薛三小姐此刻还在襁褓之中,不过两个月,还不大会抓东西,被奶娘抱着玩的时候手上一松,荷包就掉到桌上了。
而周岁的薛亭眼疾手快给挑出来了,还十分高兴,举着给四周的人看。
周围的大人们脸色都有些不好,不过薛亭可不怕他们,小孩子最是敏感,他从出生开始就是在薛家上至薛老太爷、薛老夫人,中至薛大老爷、薛大夫人跟亲爹娘薛二老爷、薛二夫人,下至三个哥哥,两个姐姐的关怀下长大的。
这会儿从一堆东西中挑了个特别的出来,薛亭把荷包举得高高的,满心欢喜准备等着大家的夸赞。
薛二夫人脸上过不去,伸手从薛亭手中把荷包扯过来,哄着他:“亭儿,这个不是你玩的东西,你看桌上的,再挑挑。”
桌上笔墨纸砚自不必说,还有木头雕刻的小小琴骑弓马,连算盘都有……
但是薛亭看了一圈,都感觉没有那个荷包软和,也没有荷包香。咿咿呀呀地就想从薛二夫人手中抢过来。
薛二夫人自是不给,薛亭的眼珠子骨碌碌转了一圈,伸手抓了一本书,薛老太爷诸人的脸色才略微好上一些。
薛二夫人也才松了一口气,伸手把薛亭抱起来,大家正准备围绕书本给薛亭夸上一夸的时候,薛亭转手,把书往薛二夫人怀中一塞,把薛二夫人刚才随手塞在袖子里的荷包又拿出来了。
厅堂之中响起了薛亭咯咯的笑声。
薛老太爷看着薛亭,眉毛倒竖,冷哼一声,转身走了。
这事儿好赖因为薛家的家风严禁没有传出去,但是薛亭在薛家的地位却俨然尴尬了起来。
薛亭五岁开蒙,薛家大哥已经十五岁,已经是太学院高年级的学生了,原本是可以住在学校跟同学们互相交流的,却天天一下课就往家里跑,要给薛亭补习。
薛亭也不笨,教的东西学的快,学完了就抓着薛大哥问东问西,薛大哥却是一脸紧张。
“四弟,刚才教的东西可都记住了?”
薛亭点点头。
薛大哥接着问:“那背上一遍让大哥听听。”
薛亭张嘴,郎朗道:“人之初、性本善……”一路念到薛家大哥眉目舒展,嘴角含笑。
“好小子!”
薛亭伸手拽着大哥的手:“大哥大哥,学堂里有什么好玩的啊?”
薛大哥温和笑着,如沐春风,给薛亭讲了学堂里的几件趣事。
过了没多一会儿,薛大老爷过来,看见儿子跟侄子,问了:“薛瑞,今天可教你四弟读书了?”
薛大哥点点头:“教了,四弟聪慧,全都记下来了。”
薛大老爷闻言满意,转头问薛瑞:“今天都学了什么?”
薛亭笑嘻嘻答道:“学了《三字经》!”开蒙的四书五经,三字经是入门的。
但是接下来薛大老爷要问薛亭背得如何,薛亭却满脑袋雾水:“人之初,性本、本……本……”
就两句,第三句无论如何也说不出了,薛家大哥在旁边冷汗直流:“刚才不好背的好好的吗?”
薛亭也认真点头:“对啊!”
薛大老爷瞪着薛瑞:“让你好好教你四弟,你这是什么态度!”
薛家大哥委屈,在薛大老爷离开之后,又仔仔细细教了一遍薛亭,让薛亭再读、再背,薛亭信手拈来。
薛大哥反复问了几遍,确定薛亭都能记下来了,正准备着人请爹爹过来查验的时候,脚都迈出门了,突然觉得不对,看着正在盘弄点心的薛亭。
带着一丝不确定问他:“刚才的可还记得?”
薛亭眼睛往上转了一圈:“大致还记得。”
嗯??大致???
薛大哥终于感觉到不对了,等薛亭一盘子点心吃完,再问,又一个字都不记得了!
薛大哥大惊,连忙叫人看好薛亭,紧急召开全家人过来开会,大家一合计,可不光是薛大哥这里,就连薛二哥教的射御技巧,薛三哥教的算术歌,全是刚学的时候立马会,转头就往个一干二净。
一家人百般测试,无比丧气。
薛亭要说聪明,全家之最,可是这记性,也太差了!都不用一个时辰,只要有什么事儿转头让他分散了一下注意力,刚学的立马就忘了。
薛家人愁的不行,想尽办法让薛亭能够记住东西,可是都不奏效,因为薛亭也不是记不住,而是太容易忘记了!
这到底是神童,还是痴儿啊!
正文 第七百二十四章番外一京城贵公子(二)
薛亭就这么意外地长大了,鉴于他理解接受能力超强,薛家还是把他送到了官学中去。
因着薛亭这记性,时而记得时而全忘,读书上虽说不是特别艰难,但是也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薛亭八岁的时候才进了官学的书院,这里都是在家里启蒙了,或者在官学的启蒙班考试过了才进来的,年纪大多在七岁到十岁之间,约有二十来人。
薛亭算是插班进来的,不少见,但是也不常见。
穿着一身锦缎小袍子,脚蹬五彩珍珠靴子的薛亭眉目清秀,一双桃花眼十分招人。
被先生牵着手进来,见到学堂里的小孩子们,没说话就先笑了,笑起来竟然有种风情万种的感觉。
同学之中顿时一阵骚动,二十来人中,只有四五人是女子,女孩子能进书院读书的人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