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不是这样的汉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诺又询问了一些商贸往来的细节。
  沉吟片刻,突然问道:“若卿担任安抚使,认为这互市之地的税制,应该如何收取?”
  正戏终于来了,何慈稳住心神,开始畅谈自己的构思。
  秦诺仔细听着,平心而论,何慈说的税收制度,正是大周如今所执行的,而且有所改良,更加精细。
  看来他对这方面思考挺多的。或者,是裴翎之前提点过了。
  “卿以为,一年所征之税,大概能有多少?”
  “以臣粗略计算,应该在百万两之上。若互市持续三年以上,两国无战事发生,则可上升至二百万两。”人都是惜命的,昌龙观不比别的市场,万一爆发战争,随时有性命之危,财货不保不说,还有可能被征召入伍,所以互市虽然获利高昂,但也不是所有商人都愿意去冒险的。
  秦诺点点头,如今大周一年的赋税收入大概在四千万到五千万左右,区区一地就能有百万两的收益,绝对算得上丰厚了。
  但是,他的目标不止如此。
  “所缴纳的税负,普通商人和勋贵门下一概而论吗?”
  “这……”何慈犹豫了。大周对商人的税收并不多,但征收的都是小商人,勋贵之家旗下的商贸大多是不必交税的。
  皇帝继续问道:“那么连朕的内库生意呢?一样缴纳吗?”
  何慈感觉冷汗冒出来了,天下谁能问皇帝要税收啊?再说,税收收缴的银子本来就是给皇帝花的啊!
  大周的财政分为内库和外库,外库就是国库,而内库则是皇室的私人财产。包括广阔的田庄猎场,还有众多的房产等物,皇帝赏赐妃嫔,封赏宗室,都是从内库出银子的。大周如今的财政还算运转正常。内库尤其丰厚,这还要感激秦建,一场大屠杀为内库实现了大幅度的节流。
  而秦诺登基之后,内库更加财源滚滚,取之不尽。因为秦诺当了皇帝,他原本开展的高度酒、花露水、香皂等生意都归了内库。这些生意在秦诺当淳王的时候,就已经获利丰厚了,称帝之后,更加没有任何障碍,畅销四方。听说连西域和遥远的南洋,都有前来采购的。而且秦诺将自家的产品都定位在奢侈品上。售价昂贵,成本低廉,同时运输的耗费也低,过路的关卡哪个敢征皇帝的银子?
  所以秦诺的内库,空前丰厚,他简单计算了一下,去年光这些新生意就有不下五六百万两银子的收益,再加上内库原本的财产,几乎逼近千万了。足足有天下赋税的两到三成。这个数字拿到外面,足够让户部的官员瞠目结舌了,内库原本有多少他们是知道的,但是秦诺的新生意就不清楚了。
  这样巨额的财产,秦诺除了赏赐宗室(压根儿没几个人),赏赐后宫(根本没有人)之外,也就只有投入到格物司的研究当中了。
  平心而论,格物司消耗的银子不少。但是格物司的研究,同时也会带来更加丰沛的回报。
  比如最近的透明玻璃,就是格物司所出品的,采纳了秦诺的一些建议,但繁复的实验和锅炉改造,都是司内研究人员的功劳。
  这种东西一问世,秦诺就知晓自己的财产将再添重重的一大块蛋糕。
  所以秦诺如今是越来越富,不出意外,极有可能变成大周历代皇帝里面最富有的那一个。
  对秦诺的生意,贵族们都有所耳闻,何慈也听说,皇帝已经指明了一位亲信的管事到昌龙观担任商贸官员。
  而对皇帝是否征税的疑问,何慈却犹豫了,他想要回答,根本不征税。但是原本就不征的啊!若没有别的想法,皇帝何必多次一问呢?
  再想到之前皇帝询问昌龙观一年的收入……
  最终,他咬牙跪下道:“臣惶恐,税率若能一视同仁,昌龙观可更进一步。”
  这是个委婉的回答。虽然规避了最重要的选择,但总算释出了一个态度。
  秦诺笑起来,虽然不是最想听到的答案,但也算勉强合格了,他继续问道:“那么,何卿认为,该如何一视同仁,向朕征税呢?”
  何慈再一次冷汗了,皇帝的问题,一个比一个难以招架啊!这个昌龙观安抚使,真是不好干!但是他也是自信又热血的年轻人,从小才华非凡的。越是艰难的挑战,反而让他越发兴奋起来。刚才自己的回答,皇帝是肯定的,那么就说明了……
  何慈心中迅速计较,然后回道:“互市的地点,设在城内,可以两侧设关卡,入城由税吏评估,再加以定夺。可粮食布匹牲畜陶瓷等分类设卡,发以红筹,无红筹者不得入城,违者以奸细之罪论处……”
  中规中矩,比较精细,以这个时代的观念来说,算是不错了。秦诺等他说完,闭目沉思。
  何慈内心忐忑着,他不知道自己的方针是否合乎上意。
  沉默没有持续太久,皇帝突然开口道:“卿听说过银行吗?”
  “银行?”何慈愕然。
  “对,银行,或者银监,随便一个名字吧。”秦诺笑了起来,他沉声阐述自己的想法。
  设立一个专门统辖所有交易的机构,互市的交易,全部由银行为中间人,也要以银行发布的票据结算,然后离开的时候提取!
  何慈瞬间醒悟,如此行事,确实能彻底杜绝税收上的漏洞。
  听起来像是时下钱庄的变种,又比钱庄更进了一步。
  “但是如此行事,万一双方私下约定,故意压低金额,私底下再以金银补齐怎么办?”何慈迅速想到了漏洞。
  抬头却见年轻的皇帝含笑看着自己,何慈心中一凛,这是皇帝该考虑的问题吗?皇帝只要提供一个思路,剩下的如何完善,如何处理,都是自己这个安抚使的分内之事了。
  何慈连忙跪地道:“臣回去之后,必定仔细筹谋。”
  “嗯,不必着急,互市还要一段日子再开启,七天之内,将详细的条陈呈给朕。”秦诺顿了顿,又道,“如果还有疑惑,可以去请教一下裴卿。之前他也提点过你了吧?”
  何慈第三次感觉要冒冷汗了,不敢回答。好在皇帝也没有再追问,笑道:“朕在昌龙观还有不少想法,不仅是税收上。还有卖进北朔的商品,朕希望能多细瓷、琉璃盏、花露水这些精贵之物。”
  “呃,这些都是奢侈之物,价格昂贵,北朔境内非贵人不能问津的。”
  “无妨,可以略降价格,也可以将商品进行等级分类,高端、中端、低端……”秦诺简单说着,反正想尽一切方法,务必让北朔奢靡之风盛行。
  一番对谈,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结束。
  令何慈退下,秦诺还赏赐了这个年轻人一方端砚。
  出了宫门,捧着皇帝赏赐的砚台,坐在车上,兴奋的劲头过去,何慈忍不住纳闷起来,皇帝为何如此重视昌龙观的税收呢?
  此地终究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地方,而且与北朔的互市还不知道能持续几年。就算将全部生意纳入征税的范围,也不过每年多个几百万两银子顶了天了。
  但是皇帝坐拥国库,而且内库生意兴隆。作为商人,何慈很清楚皇帝名下的一些精致产品,有多么畅销和赚钱。皇帝应该不缺钱才对啊?哪里看得上这点儿银子。
  他本来还准备了关于昌龙观经营,以及如何收买北朔商人,如何接触其贵族,然后经营谍报,安插探子的一番长篇大论呢,没想到皇帝完全没有提起此事。
  难道是……想了半天,何慈骤然想到了一个可能,霎时震惊无语。
  激动之下,他立刻掀开车帘,吩咐道:“先别回家,去裴将军家拜访。”
  车夫立刻调转了马车方向,拐进一条巷子。
  何慈在车内稳住了身形,突然又掀开车帘:“等等,还是先回家去,择日再去。”
  车夫大惑不解,但还是按照主人的吩咐,再次调转了方向。
  何慈长吸一口气,冷静下来。
  就这样去裴将军家,太过冒失了,而且一出宫就迫不及待赶去裴家,让有心人看到,像什么样子?
  只能强压下心情,回了家中。


第112章 试验地
  “皇上为何如此看重昌龙观的赋税吗?”提出问题的是霍幼娟。
  秦诺与何慈谈话的时候; 她退避到了殿后,但也听见了些许; 满心诧异。
  “因为朕缺钱啊!”秦诺伸了个懒腰; 坐到软榻上,捡起一粒儿殷红的樱桃,丢进嘴巴里。
  劳累了一天; 也该松快松快。
  霍幼娟大惑不解; 皇上怎么可能缺钱; 秦诺的小金库; 别人不清楚; 她是知道的。内库的银子源源不绝; 甚至还在继续增加; 明年多半能破千万大关。收入不断增加; 而花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怎么会缺钱?
  “皇上认为攻打南陈会耗费巨资?”霍幼绢只想到这一个可能。
  “不是。”秦诺没有继续吊胃口,坦白道:“因为朕要改革天下的税制。”
  在霍幼绢惊讶的目光中; 他继续说道:“朕今年想要减税。将田亩税法降低到开国之初的份额。”
  “降低赋税,轻薄徭役是一项德政。有利于万民休养生息,想必诸位大人不会太反对吧。”秦诺笑着。
  开国之初的田亩税是十五税一,后来景耀帝初年增加到十税一,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百姓只需要缴纳收入的十分之一就够了,因为民间还有各种复杂的税制,什么人头税,水利税之类的; 还有摊到头顶上的徭役。如果不想去承担这种累死人的徭役,也需要缴纳银钱来替代。
  综合来说,如今的百姓,大概每年四到五成的收入都要用来交税,这是和平时候,偶尔爆发战事,尤其大规模的战争,还可能再临时加税。
  这样的负担之下,百姓的生活极为困苦,虽然不至于饿死人,但也颇为艰难了。
  降税确实是一项德政,但之前朝廷也不是吃饱了闲着没事干加税的。
  之所以会加税,是因为朝廷钱不够花的啊!
  这些年朝廷征伐南陈,对抗北朔,哪一样都是耗资巨大的工程。再加上可缴纳赋税的田亩减少,所以不得不加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